今天沒有鋪墊,直接進入正題。
十步做了兩套適合年收入20萬左右的家庭保險配置方案,大家可以對號入座,學習一下配置思路。
如果家庭年收入在10萬左右,可以看看這篇文章:《1萬塊錢配齊全家人的保險,香!》。
下面以二線城市某一個普通家庭為例。
爸爸,30歲,年收入10萬,有社保;
媽媽,30歲,年收入10萬,有社保;
男寶寶,0歲,有社保。
如果家庭背負債務(房貸、車貸、欠款等),預算較為緊張,那麼仍然遵從節省保費的理念,先將基礎保障配置齊全,如方案1:
方案一解讀
1. 雙經濟支柱的家庭,夫妻二人的保險配置思路上差別不大,因此在產品選擇可以保持一致。方案一家庭年保費支出為14401元,對於年收入20多萬的家庭來說,佔比約在7%,保費支出綽綽有餘。下面詳細講一下每個產品的特點和配置理念。
2. 重疾險選擇配置50萬保額的嘉和保基礎保障。
國富嘉和保仍然是目前性價比最高的重疾險,尤其適合男性投保,費率極低。嘉和保前15年且在50歲前確診,額外給付50%基本保額,雖然這款產品沒有其它花裡胡哨的保障,但是對於追求基礎保障或者低保費的人群來說還是非常適合的。
寶寶選擇定期30年的晴天保保超越版,60萬保額。這款產品的好處就是每2年保額可以增長,到第11年的時候保額增長至200%,並且有忠誠客戶權益,即便是選擇保定期,今後也有機會轉換成終身。
3. 醫療險部分,可續保是一個難題,很多熱賣的一年期產品都面臨著停產下架的危機,因此應該選擇較為穩定的產品。
尊享e生系列是老牌百萬醫療險了,自上線到現在,年年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升級,在各個方面都非常有競爭力;新升級後的尊享e生2020保障更加詳實,非常適合投保。
4. 壽險部分,選擇目前我最推薦的瑞泰瑞和2020,不僅健康告知寬鬆,投保期限靈活,並且保費又一次擊穿地板價,女性費率市場最優,免責條款僅3條,各方面都非常不錯。
因此爸爸媽媽各配置了100萬的定期壽險,防止家庭經濟崩塌,影響正常生活。
5. 意外險部分,成人選擇大護法意外險,100萬的身故傷殘保額,50萬的猝死責任,5萬的意外醫療報銷,還有每天150元的意外醫療津貼,保障全面,性價比頗高。
兒童配置平安小頑童基礎版,每年20萬的身故傷殘保障和1萬元的意外醫療保障,保障足矣。
如果家庭淨開支較少,保費方面可以有更大空間,追求較為全面的保障,那麼可以參考方案2:
方案二解讀
1. 方案2配置的思路則更加全面,全家人的保費是18741,對於年收入20多萬的家庭來說,保費支出佔比9%左右,仍然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方案2相對於方案1,保障力度更強,預算充足的人群可以直接比照著這個套方案為自己設計家庭規劃了。
2. 重疾險上,投保超級瑪麗2號Max保障終身,繳費30年。罹患重疾60歲前額外賠付60%的基本保額;首次輕症保額即達到 45%,不同部位原位癌可以額外賠付1次45%的保額。
此外成人還附加了癌症二次賠付責任。癌症二次賠付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因為首次癌症會導致人體的免疫功能下降,身體機能受損,再次罹患癌症的可能性比普通人要更大。追求全面保障的情況下,建議預算充足的人群附加。
兒童重疾選擇的是橫琴人壽的嘉貝保,保障終身。嘉貝保保單前20年罹患重疾可額外賠付60%保額。同時嘉貝保涵蓋20種少兒特疾和5種少兒罕見疾病,分別翻倍賠付保額的2.5倍和3倍,在少兒高發重疾和保額的設置上,嘉貝保更加出色。
同時如果孩子想保障的更加全面,還可以考慮附加二次重疾賠付的責任。
3. 醫療險部分,選擇的是樂享一生plus版,在各方面的保障都非常全面,5年內保證續保,哪怕產品停售也沒有風險;並且全家人5年共享1萬的免賠額,因此更適合家庭配置;同時含有住院治療費用墊付功能,是一款跟風買都不會出錯的產品。
4. 定期壽險和意外險的配置和方案1沒有出入,適合絕大部分的人群投保。
最後和大家講一講保險方案的整體配置思路!(雖然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但是我還是希望你們每個人都能掌握其中要領!)
首先,所有家庭成員檢查自己是否都有繳納社保,重要程度已經無需我多加贅述…
其次,家庭成員配置保險的順序一定是家庭主要勞動力(夫妻倆),然後是孩子和老人。錯誤的配置順序可能會使保險抵禦風險的能力大打折扣,同時佔用預算。
險種的選擇上,根據風險偏好:
兒童: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
青中年人:定期壽險+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
進行到這裡,就要開始分析自己的家庭情況。
保險費用支出一般佔比家庭年收入的7%-10%,過低可能保障不全,過高可能負荷太重。這個計算方法適用的普通家庭,高淨值家庭或者低保家庭不在此討論範圍內。
健康狀況方面,一定不要帶病投保。很多產品我們看著都很好,但有可能無法通過健康告知。因此在挑選產品的時候,不是光憑喜好,還要看條件。
其次,提醒大家要注意家族病史。
如果家族裡有癌症、三高或者糖尿病的遺傳病史,就需要考慮自己未來患癌機率,以及在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在投保的時候考慮附加癌症二次賠付或心血管二次賠付責任等。
到了最後一步,就是選擇產品了。
有些人總是會在產品的一些細節上面糾結很久,A產品的優勢B產品沒有,但B產品的優勢A產品也沒有,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當我們無法完美的兼顧保額、保費、保障責任,就要有所取捨,這就是我們做風險預估以及狀態評析的價值所在。
最後,買保險不能一勞永逸,要學會利用不同險種進行搭配組合。還要及時更新補充自己的保險配置。
預算緊張的時候有的放矢,在後期再不斷地補充、增加,將保障的網織牢、織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