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個成語中的古代生活史》:從成語的尋根溯源中體會趣味考古的...

2020-12-14 廣州日報

一百個成語的尋根溯源,體會趣味考古的真諦;

一百幅古畫的風俗巡禮,展現古代生活之圖景。

《100個成語中的古代生活史》

著者:許暉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唱三嘆,到底是怎樣「唱」、怎樣「嘆」的?

入木三分,什麼東西能夠進得這麼深?

大放厥詞,「放」的到底是什麼樣的「詞」?

入鄉隨俗,「隨」的到底是什麼樣的「俗」……

理解一個成語,有沒有可能突破慣常的成語辭典式的拘束?不僅僅是釋義,不單單是用例,而是穿透時光的隔閡,回到它誕生之初的語源現場,去洞見另一種當時的旦暮朝夕、飲食男女,抑或驚心動魄、生死無常?

《100個成語中的古代生活史》從語源學的角度,尋找失落在時光中的的動人典故:從「一唱三嘆」禮讚周天子的《清廟》之音,到韓壽「偷香」、貴妃「竊玉」的風流飄逸,從「八面來風」中的四季流轉,到「十惡不赦」裡的人間百態……在成語——這一古人用智慧鍛造的文字容器中,語言大師許暉以輕鬆曉暢的筆調,原汁原味、「入鄉隨俗」地展現了古人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精心選取的100幅古畫則如同一場以成語為名的美術特展,用色彩與線條賦予活色生香的古代生活以一種視覺生命力,傳遞出不同時代人眼中的美的內涵。

作者簡介

許暉,1969年出生,自由作家。主要著作有《身體的媚術:中國歷史上的身體政治學》《亂世的標本:中國歷史上的亂世人格症》《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一、二、三、四、五輯)》《這個字,原來是這個意思(一、二、三、四輯)》《古人原來是這樣說話的》《植物在絲綢的路上穿行》《香料在絲綢的路上浮香》《100個漢語詞彙中的古代風俗史》。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孫珺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孫珺

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孫珺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戴雨靜

相關焦點

  • 傳統生活之美|禮俗 造物 人間
    這套《100個成語中的古代生活史》《100個漢語詞彙中的古代風俗史》,推薦給愛生活的你。 01 《100個成語中的古代生活史》
  • 古代帝王中,他才學兼備,創造很多成語,被稱之為成語大王
    今年的好聲音導師中,學霸歌手李健人氣非常高,成為很多人崇拜的偶像,包括女詩人餘秀華。李健外表帥氣英俊,氣質溫文儒雅,談吐幽默風趣,音樂優美動聽。作為好聲音的導師,他點評學員更是妙語連珠,成語信手拈來,成為很多人心中喜歡的「段子手」。
  • 教師媽媽太有才:100個成語典故匯總,孩子讀懂半個中國歷史!
    教師媽媽太有才:100個成語典故匯總,孩子讀懂半個中國歷史!古人云:「以史為鑑,讀史使人明智」,中華上下五千年,有無數的文化典故流傳至今,也是孩子們學習的重要內容。成語不僅是語文中的必考知識點,也是孩子寫作的絕佳素材,在古代,很多成語都源自於一些寓言故事,歷史傳奇,神話傳說。近期因為疫情的原因,學校延遲了開學,開展了網絡授課,孩子們都留守家中。
  • 1500幅成語圖畫,600多個趣味成語故事,對接語文新課標新課本,為孩子量身定製!
    能給小孩來個睡前故事,有時恐怕也成了奢望。可我們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課餘生活是在玩電子產品中度過的,我們想讓他門多看點有益的書。奈何好玩是小孩的天性,想要轉移他的注意力,那麼書一定得精彩有趣。小朋友可枕著入夢,聽每一個成語,娓娓道來它的晚安故事。成語是漢語的活化石,它記錄下了很多古代語言的表達方式,並且至今仍在日常生活中被使用。
  • 「白話文運動」中的異體成語
    比如,「童叟無欺」在當時的白話報刊中被廣泛變異為「老少無欺」,「見風使舵」被變異為「見風使船」「看風使船」「見風使帆」等。異體成語的大量湧現,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時報人從語言運用方面衝破舊有文言格局、建立新文法的決心和嘗試。正如胡適在《文學改良芻議》中所倡導的,文學可以「不用典,不講對仗,不避俗字俗語」。當時白話報刊的成語運用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一是新語素替代成語中的舊語素。
  • 100個成語大全及解釋,了解成語釋義,提高孩子運用成語的能力!
    中國文化歷史悠久且博大精深,成語作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很豐富的內涵和意義。我們平常接觸到的成語讀起來朗朗上口,一些成語故事比較生動形象,蘊含著寶貴的知識和道理。這些成語故事多來自於一些神話故事、寓言故事和歷史事跡,不僅故事情節生動,而且包含寓意很深刻。
  • 100條成語典故,用在作文簡直「無敵」
    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其涉及的知識是非常豐富的,考點也很繁多,可以說哪裡有生活,哪裡就有語文,哪裡有交流,哪裡就有語文。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也造就了不少的文化典故。當孩子學習這些典故,不僅可以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特點,還能學到很多知識,明白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 四川又一重大考古發現,中國人的這個成語,將能追溯到3200年前
    這種歷史悠久,往往並不是只停留在我們的廟堂之上,而是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有著切實的聯繫的。很多中國人都會在生活中脫口而出,說出一些成語,這些成語是怎麼來的呢?其中的一些我們找得到依據,比如說守株待兔、狡兔三窟、南轅北轍都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有著詳實且明確的歷史記載。
  • 小升初語文趣味成語題(三)
    競賽題   第一輪:選拔題   1、成語對對子(注意對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對)。   3、各舉出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開頭的俗語(包括成語、慣用語等)。,當我們隔著門縫看人時,看到的人:   A、比原來扁了  B、和原來一樣  C、比原來寬了  (B)   5、在古代,「爵」是一種什麼器皿?
  • 成語,是所有中國人的默契——《寫給兒童的成語遊戲書》
    對於小孩子來說,能夠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成語,學起來才更有意義。這就要求家長,在教孩子識記成語的時候,要儘可能多地,把成語和實際生活聯繫在一起,且要有趣味性。這一方面對家長搜集故事和資料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還要求家長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把控好講解的難度。
  • 這3個成語均出自鶴壁,與殷紂王有關,你了解的成語還有哪些?
    成語是我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多數為4個字,但也有3個字和5個字的。它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成語的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繼承下來的。它們具有固定的結構和固定的術語,表示一定的含義。它在語言上通常與現代漢語不同,它代表一個故事或典故。它是中國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 雞年說雞,成語中6個關於「雞」的典故
    「噤若寒蟬」這個成語還有一層隱含的意思,它要表達的是出於恐懼或自私而不願意說話。我國古代女性受到封建制度的壓迫,生活特別艱難。她們的婚姻不能自主,封建禮教還無理地要求她們做到嫁雞隨雞,因此,即使婚姻再不幸福,女人也沒有主動解除它的權利。而且,在封建制度下的家庭中,女人既沒有工作,也沒有來自社會的保障,只能完全依附於丈夫,這就使得很多女人面對丈夫的欺凌唯有忍氣吞聲。
  • 伍子胥:成語故事大王(1)
    邂逅東周歷史中的自我身影東周列國成語溯源(9)【Episode 1】:疲於奔命
  • 這100個成語故事中,原來都藏著中醫智慧
    近日,一本由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讀成語 學中醫》,將中醫藥文化和成語典故聯繫起來。作者用講故事的形式,解讀了100個跟中醫有關的成語故事。書中開篇「不為良相,則為良醫」講述了扁鵲、倉公、孫思邈等早期幾代中醫醫家的故事,以及近代魯迅棄醫從文的故事,文末寫道:可見,社會上的病,遠比人身上的病,更難治。
  • 《昆蟲總動員2》創意海報 趣味解讀中國傳統成語
    電影今日發布一組「蟲說新語」創意海報,以「昆蟲」為命題發散創作,重新趣味解讀中國傳統成語,為這一經典IP注入全新生命力與本土創造力。今日發布的「蟲說新語」版創意海報共有4張,分別為影片中的瓢蟲、螞蟻、蜘蛛、螳螂四個角色「量身」匹配了一個成語,奇思妙想跨越國界。
  • 橄欖大師 |《鼎邊偶寄·成語中的美食》
    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許多事情都會提到吃,一些成語同美食相關連,也是題中應有之義,隨手抓抓都有一把
  • 「古今異義」成語中的「四大天王」
    「古今異義」類成語非常多,最突出的代表有4個,可稱之為古今異義成語中的「四大天王」,它們分別是: 七月流火:專業名詞被形象的感受所替代 空穴來風:無趣的通假字與有趣的對比
  • 這三個成語,經常在生活中出現,往往容易讓大家理解錯誤
    這三個成語,經常在生活中出現,往往容易讓大家理解錯誤。中國的成語博大精深,淵源流傳,已經成為我們傳統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語多為四個字,也有三個字,五個字,乃至於七個字以上。這些成語大都是凝結著古代人的智慧,它們分別可能代表是一個故事,也可能代表是一個典故。這些成語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如果加以運用,不僅能提升自己的才華,而且還能讓別人對你刮目相看。但是有時候,我們經常也對一些成語望文生義,用了之後,錯誤百出,同時讓人貽笑大方。
  • 8道看圖猜成語:四字成語猜猜看,聰明的你快來挑戰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極大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用詞方面通常區別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成語背後的典故都很有趣味,學習成語本該是個快樂的過程。
  • 小學600個成語大全,成語分類歸納精華,給孩子收集成語請看這裡
    其中,成語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特色,具有持續的可讀性,念起來朗朗上口,而成語大多是出自古代名著,寓言故事,神話故事等,它們蘊含有深奧的道理,能從中讓我們學到很多知識,得到更深的感悟,提升自身思想境界。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份小學600個成語大全,成語分類歸納精華,幫助孩子收集更多的成語,豐富孩子的詞彙。大家記得關注我,先點讚,再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