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場疫情的爆發,讓中醫又一次以嶄新的姿態走入大眾視野,並再次成為被關注的焦點話題。
近日,一本由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讀成語 學中醫》,將中醫藥文化和成語典故聯繫起來。作者用講故事的形式,解讀了100個跟中醫有關的成語故事。
書中開篇「不為良相,則為良醫」講述了扁鵲、倉公、孫思邈等早期幾代中醫醫家的故事,以及近代魯迅棄醫從文的故事,文末寫道:可見,社會上的病,遠比人身上的病,更難治。
在「以毒攻毒」篇中,講述了中醫在歷史上很早就有了免疫醫療的探索和論述,並解讀了中醫了不起的辯證思維。
在「禍從天降」篇中,講述了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幾起「醫鬧」,指出任何社會問題都有它生存的土壤,換了土壤,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建議從根本上著手,徹底解決「醫鬧」這一痼疾。
在「知母貝母」篇中,通過幾個令人啼笑皆非的醫林笑談,指出中醫學的博大精深,非得下一番真功夫才,經過的摸索總結才能洞悉精深的警示。
在「高山流水」篇中,詳細講讀了音樂和中醫的淵源,以及歷史上的名人雅士利用音樂健身養生的故事等。
作者在娓娓道來歷史上一些影響深遠的醫案時,還結合當前社會現實加以點評,融入了個人的人生閱歷和生活智慧,語言風格流暢清新。
比如講到「清茶淡飯」時,他這樣寫道,「清茶淡飯」,就是用良好的飲食習慣來養生的典範。「大味為淡,最美味的,最營養的,正是清淡的茶水與飯菜。」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生活雖平淡,卻有真味。粗茶淡飯才是生活的本色,也是生命的底色。
書中還穿插的80餘張漫畫插圖,作者是中學美術教師南窗。一向以國畫見長的他,首次受邀畫漫畫插圖,表現驚豔。清新白描與誇張變形的結合,讓畫風妙趣橫生,給書增色不少。
《讀成語 學中醫1》不是中醫專業圖書,講的是故事,述的是文化,談古論今,針砭時弊,啟人思辨。
每篇短小精悍,5分鐘可以讀下來。書中沒有晦澀枯燥的藥名和藥方,輕鬆閱讀,沒有難點。
身為河南大學出版社副總編輯的作者培松,坦言是因這次疫情期間宅家裡,看到一些關於中醫認識的偏差和誤解,「奮起寫中醫故事,連續寫了20篇,大概百餘個成語,就出了這本書。」
據了解,《讀成語 學中醫》系列叢書今年計劃推出3本。正如作者所述:中醫是科學,是哲學,是文化,是大千世界。
【來源:周到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