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尚中國》顧名思義,衣就是指衣服,尚是指積累,連起來就是指衣服積累起來的中國文化。《衣尚中國》是一檔探究中國的傳統服飾文化題材的節目,竭力突出中國服飾中所體現的智慧,勤勞,包容等特點,在舞臺上用舞蹈,歌曲,臺景圖片等效果給人們帶來別樣的文化盛宴。
在第一期的節目中,周深又帶著一首好聽的《畫絹》參加了《衣尚中國》這個節目,在節目中周深溫文爾雅,一副古風的裝束,身著錦繡,唱著動人的歌曲給人一副清新又典雅的味道,盡顯中華男兒的秀麗與古裝錦繡的華美。讓人動情,動心,動容。剛好完美地契合了這一期的節目主題」錦繡「。
錦繡是指花紋色彩精美鮮豔的絲織品。比喻美麗或美好的事物。可以用它形容山河大地或有華彩的文章等。中國的絲織品巧奪天功,在中國的手工業史上取得了不朽的成就,在最開始之所以把中國稱之為禮儀之邦。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我中華衣服華美秀麗,不同於落後地區之身著皮毛。所以錦繡用來作為中華文明先進的一種象徵,也因此可以用來比喻大好山河等一切美好的事物。
錦繡之歷史久遠可以追溯到春秋,《墨子·公輸》就記錄著"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隨著紡織業的提高錦繡的技藝也在不斷的發展著。
秦漢繡紋多有山雲鳥獸或藤蔓植物花樣,織錦有各種複雜的幾何菱紋,以及織有文字的「登高明望四海」 「延年益壽」等通幅花紋。
在漢代被買賣的奴婢也穿鑲花邊的絲履,滿頭金珠花釵。唐時期的服飾圖案更為精巧美觀。花鳥服飾圖案、邊飾圖案、團花服飾圖案在帛紗輕柔的服裝上,真是花團錦簇,爭妍鬥盛。
宋代的官府絲織業相當發達,在中央少府監之下設有綾錦院、內染院、文繡院,並在各地設有規模很大的繡局、錦院,當時的蜀錦聞名於天下。正是這樣,錦繡隨著紡織技藝的提高而不斷的發展提高,甚至走向世界。
中國引以為傲的絲綢之路,正是往西方源源不斷運輸絲綢和瓷器而成。現在的中國勤勞而勇敢,包容而大方,絲綢之路在新世紀不會隨著消失,而只會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