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陳列展廳、百餘件展品,配備數字沙盤、手機AR、多點觸控螢幕等多媒體展示手段……7月11日,什剎海文化展示中心在位於北京菸袋斜街的廣福觀內正式落成。未來,這裡將成為什剎海歷史文化的展示中心、保存區域文化記憶的載體。
什剎海文化展示中心佔地面積1530平方米,建築面積753平方米。自2017年開始,什剎海文化展示中心的策劃啟動,經過兩年多籌建,中心正式亮相。
廣福觀地處大運河文化帶和北京中軸線交會地,與恭王府、宋慶齡故居等眾多文物景點為鄰。廣福觀建於明代天順三年(1459年),曾為總理全國道教機關「道錄司」的所在地,後逐漸變為民居。廣福觀內住戶騰退2008年完成,修復工作開啟。
【文物騰退】
林則徐故居修繕正在推進
今年是西城區實施「十三五」文物保護行動計劃的第三年。目前,護國觀音寺——大柵欄歷史文化展覽館、福州新館(林則徐故居)——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新市區泰安裡等文物修繕和項目建設工作正在抓緊推進。
京報館等27處文物全部騰退
西城區是北京老城歷史文化的主要載體,文物資源豐富,現有不可移動文物368處。文物騰退保護和活化利用是困擾文物保護工作的「老大難」問題。
為推動文物保護工作,西城從直管公房入手,實施了47處文物騰退項目。同時,結合大運河及中軸線申遺重點工作,新增5處文物騰退項目,共計實施52處。目前,這52處直管公房文物騰退項目已全部啟動,提前超額完成計劃目標,文物騰退成果顯著,騰退比例90%。其中,京報館(邵飄萍故居)、紹興會館等27處文物全部實現騰退。
郭守敬紀念館社會化運營
文物騰退只是文物保護利用的第一步,如何合理利用是重要問題。今年,西城出臺了《北京市西城區關於促進文物建築合理利用和開放管理的若干意見》,明確任何文物利用必須以服務社會公眾為目的,以彰顯文物歷史文化價值為導向。
去年,西城嘗試引入專業博物館運營團隊承擔博物館業務運行,實現了郭守敬紀念館的社會化運營,創新了博物館社會化運營方式。
四個月試運營期間,郭守敬紀念館累計開放天數105天,觀眾總人數超過39000人次,單日觀眾峰值1278人次,觀眾人數已超過全年參觀人數的70%。
建議遊客市民提前手機微信搜索關注「北京本地寶」微信平臺,在窗口回復【特惠】直接預約購買北京各大旅遊景點門票,也可以關注我們微信點擊菜單欄【特惠門票】購買。北京大部分旅遊景點、旅遊活動都可以網上購票,所以請大家提前安排門票網約事宜以保證遊覽時間。
手機訪問 北京本地寶首頁
本地寶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地寶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地寶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網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