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野釣大鯽魚,這三個前期工作才是重點,看漂相提竿不是難題!

2021-02-16 漁講堂

秋季氣溫逐漸降低,水溫也隨之下降,鯽魚活躍區域,由淺水區向深水區漸漸遷移,當然鯽魚水溫適應性強,感知溫度變化敏銳,陽光輻射強烈的好天氣,也會遊弋至淺水區。秋季鯽魚覓食慾望強烈,甚至有些飢不擇食,主要是為即將到來的寒冬儲備脂肪,補充能量。另外少量多年生的大鯽魚會選擇秋季後期產卵,那時岸邊水草處常有其活躍的痕跡。

上文是關於秋季鯽魚生活習性的整體描述,對於大多數釣魚人來說,釣鯽魚幾乎不存在難度魚竿選擇、線組搭配、浮漂調釣不再話下,真正影響魚獲的是釣點、窩料及釣餌,下文便從這三點展開,以便更適合秋季的魚情。                                                                                                             

釣點的選擇

鯽魚生性膽小,因而常集體行動、覓食,因此秋季選擇釣點首先從鯽魚可尋覓到食物的場所確定。

■水草,所有釣魚人不可忽視的釣點,不管是春秋季節,還是夏冬季節。但秋季之所以選擇水草窩有其不同之處:夏季鯽魚藏匿水草窩, 主要是為避暑、覓食,而秋季的水草窩為鯽魚提供浮遊生物、小蟲等食物外,還是鯽魚產卵的場所,另外腐爛根莖發酵產生的乙醇,間接起到聚魚的作用,下文將詳細介紹。選擇有水草的區域應注意兩點,一是離岸邊太近,水深過淺不宜做釣點,鯽魚膽小謹慎,不會輕易在此逗留。二是水草有明暗之分,明草既長在水面上的草,容易聚集鯽魚,需開闢出釣點或扒開一處草洞。暗草則是長在水下的水草,也可能是漲水所致,觀察水面,確認暗草區域,可在渾水處撥一縫隙,雙鉤需沉底,揮桿操作時注意掛底、魚線纏繞的發生。

■幾乎每個地方都有一條長河,蜿蜒曲長,兩岸是河堤或者農田,每個河段均分布著眾多釣魚人。如果河的兩岸是堤壩,水面寬廣,周邊沒有綠色植被,則河流一般流經多地,定期漲水落水。像這樣的水域,釣點可選擇在河道的拐彎處、大橋的兩側及水閘附近。如果河道狹窄,穿過農田,秋季成熟的農作物或多或少的散落在河水裡,可把釣點設在農田下沿處,當然一般這種小河溝水深有限,所選釣點應考慮足夠的深度,1.5米-2.5米為宜。

■筆者在前幾篇文章中,曾有過介紹,如今可新開發的野釣資源有限,不如把老釣點分析透徹。像筆者所在的縣城,可野釣的地方不過十幾處,魚情也各異。但規律是統一的,想釣大鯽魚,所用竿長明顯需要提高,夏季用4.5米魚竿綽綽有餘,竿輕揮桿也輕鬆,秋季最少5.4米起步了。許多釣友可能反駁,用短竿也能釣到,不可否認,筆者的意思深處、遠處碰到大鯽魚的機會多,上魚的概率大。

窩料的選擇

好的釣點,意味著鯽魚出沒的機會大,但要將其的活動範圍限制的更小,需要窩料的聚集。

■秋季鯽魚喜歡腥味,市面銷售的紅蟲顆粒,腥味大,價格低廉,是打窩聚魚的不錯的一款窩料。一般紅蟲顆粒,長一公分左右,質輕,打窩之時,短距離可直接拋灑;長距離建議釣友用打窩器或者打窩竿為宜,兩個原因,一是長距離用手拋灑,如天女散花,一撒一大片。二是距離越遠,水越深,自然水域走水、颳風現象嚴重,容易偏離目標窩點。

■酒米,秋季誘集鯽魚的利器。前文中提到秋季水底腐爛的根莖發酵,有乙醇的產生,野生鯽魚在瀰漫乙醇的水底覓食時,逐漸熟悉這種特殊味道,所以釣草窩時用酒米打窩,效果極佳。酒米的使用的技巧,越少離近深秋,麯酒添加量越多,蜂蜜越少,反之亦然。

■如果使用面餌,依靠開釣前幾竿的抽打聚魚,應以腥香為主,這裡不再贅述,下文提到。

釣餌的選擇

窩料的作用是聚魚,釣魚能否上鉤全靠釣餌,所以要求釣餌味型比窩料更佳,適口性比窩料更好。否則費九牛二虎之力聚集的鯽魚,全去啃食窩料了,這就主次顛倒了。

■蚯蚓,有萬能餌的稱呼,可見適用的廣泛性。筆者前文曾提過,像漲水頻繁的河流,水源不確定,水質存有差異,導致魚情多樣,其他餌料可能存在不對口的問題,就首先考慮蚯蚓,散發著濃厚的土腥味,在水底搖擺身體左右蠕動,極易引起大鯽魚的注意。另外,蚯蚓與酒米搭配效果極佳,深秋割出一個草窩,散一把酒米,單鉤掛蚯蚓,不一會便有鯽魚頂漂。

■紅蟲,鯽魚瘋狂吞食的對象,比蚯蚓吸引力強太多。不難理解,紅蟲常年生長在水底的淤泥裡,濃厚的淤泥味和腥味,整合鯽魚的胃口。不少釣友反應,用紅蟲易招引小鯽魚,其實這正是鯽魚偏愛紅蟲的最好證明,眾所周知,自然水域大鯽魚的數量遠小於小鯽魚,遇到可口的食物,首先聚集的是數量眾多、體積小的鯽魚,環繞在紅蟲周圍,爭奪搶食,自然所釣的鯽魚以小個聚多,久而久之便給釣魚人留下紅蟲只能釣小鯽魚的印象了,筆者就曾不止一次,用紅蟲釣到半斤左右的大鯽魚。

■面餌,絕大多數釣魚人首先選用的,像藍鯽這種馳騁釣魚圈十幾年,釣鯽魚效果如何,時間便是最好的證明。初秋用香腥搭配的釣餌,香為主、腥為輔,越少離近深秋,腥味的佔比越大。使用面餌,注意小雜魚鬧窩的發生,可用滑鉛釣法儘量避開小魚截口、亂漂。

點擊↓↓↓下方藍字「閱讀原文」獲取「秘制餌料」

相關焦點

  • 【釣魚技巧】冬釣看懂以下5種鯽魚漂相,掌握何時候提竿何時不提
    冬季常釣的魚,在全國範圍內看,總體還是鯽魚比較多,我們在冬季出釣,選用的漁具和魚餌也都是為了釣鯽魚準備的,那麼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如此輕口的情況下,如何看準漂相呢?本期就為釣友們統計一下,什麼樣的漂相是好的鯽魚漂相,能看準這個,上魚機率真的會大大提高哦。
  • 調平水,到底什麼漂訊,才是給口的漂相
    >但是,同樣,也是因為釣目比較低,如果有風浪、走水,亦或者進窩魚密度比較大,小魚鬧窩,等多種原因,都會導致黑漂頻出,這個時候,只要不是長時間的黑漂,貿然提竿,貿然提竿,空竿率還是比較高的;這種情況,對老鳥來說,自然是有自己的辦法,但是對新手來說,就會有點不知所措,到底哪種漂訊,才是真實的給口漂訊呢?
  • 冬季野釣,幾個正確的「廢話」,原本可以釣大鯽魚,卻很少實踐!
    冬季野釣幾個正確的「廢話」類似正確的「廢話」,冬季並不少,重點是理論與現實存在差距。早晚會發窩冬季發窩緩慢,已是不爭的事實:少則2/3個小時,多則5/6個小時。筆者多次徒駭河野釣,上午8點投擲窩料,等到下午1點才有魚口出現。問題的關鍵是,當天還是陽光充足、強勁的天氣,要是碰到陰天,上午打窩、下午揚竿,也不見得有魚咬鉤。所以單憑一股韌性,守著窩點,等魚聚集,筆者看來並不是可取的方法:一是時間有限,大部分釣友都是利用間隙的瑣碎時間釣魚,哪有時間等待發窩;二是守著窩點,忍受西北風的摧殘並不合適。打隔夜窩,第二天清晨再釣,應該說是最佳的辦法。
  • 浮漂頂起又落下,提竿卻均不中魚?解讀3種奇怪漂相不中魚的原因
    特別是自然水域中野釣時,這幾種奇怪的漂相更常見!遇到這幾種上頂漂又落下的漂相時,無論是上頂的過程還是下落的過程,提竿刺魚結果多半是空竿。什麼原因造成的這種漂相呢?遇到這種漂相為何提竿不中魚呢?本文就從:浮漂緩緩頂起又緩緩落下的漂相分析浮漂快速頂起又緩緩落下的漂相分析浮漂快速頂起又快速落下的漂相分析三個方面,與釣友們探討一下,這幾種漂相提竿不中魚的原因!一、浮漂緩緩頂起又緩緩落下的漂相分析浮漂緩緩頂起又緩緩落下,是野釣時這三種漂相牛最常見的!其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分以下3種。
  • 冬季釣鯽魚,魚口亂「空槍」多,做這幾個調整,很快就能見效!
    冬季釣鯽魚,氣溫低魚口輕,經常會出現有漂相但是不中魚的情況,還有沒漂相卻中魚的情況,非常有意思。冬季釣魚是非常講究中魚率的,氣溫低魚進窩比較慢,如果連續不中魚,多次的空杆會對窩點造成極大影響,可能進窩的鯽魚被嚇跑之後就再也不會來了。
  • 野釣鯽魚如何搭配線組?鉤線漂一次跟你講清楚,從細節提升漁獲
    臺釣的釣組搭配分為漂、線、鉤三部分,咱們先從最簡單的線開始吧。這裡必須說句實話,釣鯽魚的線組搭配要比釣鯉魚的簡單很多,畢竟前者的個體差距比較小,用不著先特意去劃分目標魚的重量範圍。釣鯽魚使用的線組通常為06和08,推薦釣友各備一套。
  • 冬釣鯽魚,用0.8子線好還是0.4子線好?看完此文一目了然
    就拿釣鯽魚來說,有人覺得0.4算細,0.8算粗,而有的人可能一輩子都沒用過2號以下的線,在他們眼裡5號、10號才算粗!冬季野釣鯽魚該用多粗的線?比如有些釣友剛開始下杆是衝著鯽魚去的,餌料窩料都是根據鯽魚的喜好配置的,可是他又不想放過大魚,甚至怕釣到大魚斷線,於是就把線用的很粗,二號三號的子線咔咔往上套。這會導致一種什麼後果呢?就是大魚沒守到,小魚又釣不多,和自己最初的設想完全不一樣。
  • 野釣鯽魚:到底使用吃鉛量多大的浮漂?這3點可以做個參考
    浮漂是釣魚人的眼睛,根據浮漂的動作,可以決定是否提竿。但是有些鯽魚吃鉤的漂相,並不能清晰地反應到浮漂上,因為對於浮漂的吃鉛選擇錯誤,那麼怎麼才能選擇合適的浮漂呢?
  • 釣鯽魚用幾號鉤,野釣鯽魚技巧
    一般來講,春季的鯽魚性情溫順而體弱,夏季的鯽魚性情剛烈而體健,秋季的鯽魚肥碩,冬季的鯽魚性懶而少動。只有根據不同季節鯽魚的特點使用鉤具,才會有好的垂釣效果。(1)春季釣鯽魚幾號鉤初春,魚開始甦醒萌動,鯽魚及其他一些魚會在水溫升高的時段進行小範圍的覓食活動,垂釣時,用鉤宜小不宜大,以小號鉤為主,如袖二、三號鉤等。
  • 這便是我的野釣線組,只追求實用
    看清楚標題,是「伊豆單鉤」,也就是說我用的這個線組是單鉤釣法,主線很普通,尼龍材質主線,但子線不是尼龍而是PE,所謂PE就是大力馬,二者雖有區別,但對我們野釣人來說,完全沒必要知道!既然敢標榜這個線組搭配只追求實用,那麼就得說出個所以然來,這就是我寫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不是建議大家都這樣搭配去野釣,是給大家一個線組搭配的思路,更主要的是想提醒廣大的野釣人,不要被臺釣思想禁錮!
  • 野釣,主攻鯽魚,防鯉魚,怎麼選擇線組
    野釣,大多以鯽魚,鯉魚為主,因為是野釣,魚的大小不確定,在用的線組怎麼選擇呢?如果在陌生水域垂釣,這個是比較煩惱的事,這時候可以直接向當地的釣友請教,問近期出魚情況,個體大小。再選擇線組的大小。如果垂釣時沒有老釣友,那麼我們該怎樣選擇線組呢?
  • 冬季野釣口輕不好抓?三個解決方案,大幅提高中魚率
    冬天釣魚口輕才是常態,哪怕是鯽魚給的口就算是調靈可能也只有半目一目的,有時候漂相雜亂的時候真的不太容易分清楚那一口應該打。這其實和男人一樣,哪怕你病倒在床上喝粥都沒啥力氣,但是看到一個大美女還是會說:兄弟,扶我起來(我要吹個口哨)!濃腥的餌料(腥味材料佔比超過50%)有特別強的誘惑力,這一點一年四季都是一樣,只不過濃腥的餌料在其他解決比較容易招惹小魚(白條、麥穗、小羅非),但是冬天的時候這幾種都不怎麼活躍,所以不用擔心小魚鬧窩。
  • 釣鯽魚,選子線的三個特點
    所以,如果主線太粗,跟水的摩擦力就比較大,切水性比較差,信號會有損失,可能會導致漂相不夠明顯。子線粗細不當,則會出現檔口的情況,子線的粗細合適對於釣鯽魚來說十分重要。甚至很多釣友都有真實經歷,在魚口不好的季節,換上小一點的子線,魚口馬上就會有所改善。可以說,釣繼續線組搭配的講究遠勝於釣其他魚類。子線除了粗細,還有長短,鉤間距大小之分,那釣鯽魚子線應該怎麼選呢?
  • 【pokee學院】秋季釣鯽魚要點介紹
    特別是到了仲秋時節,氣溫水溫都是比較低的,而為了過冬,鯽魚大量捕食,囤積大量脂肪。此時的野生鯽魚最為鮮美,把握好時機與地點。在一些少有人煙的野外,垂釣人群不是很多的地方,收穫滿滿也不是問題。釣場選擇除去野釣的時間,釣場也需要釣者加以選擇。常有老釣友說秋釣邊,收穫多,鯽魚很喜歡在水草多的地方或者是淺灘近岸等地生活棲息。
  • 【釣魚技巧】冬季野釣口輕不好抓?三個解決方案,大幅提高中魚率
    冬天釣魚口輕才是常態,哪怕是鯽魚給的口就算是調靈可能也只有半目一目的,有時候漂相雜亂的時候真的不太容易分清楚那一口應該打。 這其實和男人一樣,哪怕你病倒在床上喝粥都沒啥力氣,但是看到一個大美女還是會說:兄弟,扶我起來(我要吹個口哨)! 濃腥的餌料(腥味材料佔比超過50%)有特別強的誘惑力,這一點一年四季都是一樣,只不過濃腥的餌料在其他解決比較容易招惹小魚(白條、麥穗、小羅非),但是冬天的時候這幾種都不怎麼活躍,所以不用擔心小魚鬧窩。
  • 野釣苦守大魚魚不來,釣小魚大魚卻不期而遇,學會放口細心觀察
    在我們釣鯽魚,尤其是魚口好,頻頻連杆上魚的時候,就要提高警惕了。窩料聚魚是一方面,魚也是能聚魚的,魚多了魚的警惕性就會降低,大魚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到來。所以我們連杆的時候,代表窩裡聚魚多,魚的攝食慾望也比較強,我們在這時候一定要學會適當放口,把心態放穩,把節奏控制好,才能更好地觀察出漂相的變化。突然停口這一點,這種大魚到來的信號,大家能很明顯的注意到。
  • 解析 鯽魚吃鉤的步驟及漂相反應
    今天要講的是鯽魚從發現餌到吃餌的三個步驟,小編回想了一下大家出去吃飯,從到餐廳到吃飽飯也是有步驟的,首先是點菜,然後是拍照,然後才是吃,對不對
  • 野釣鯽魚和鯉魚的調目和釣目詳解
    80公分才行,太淺的地方根本就不用下竿。剪鉛皮的時候要注意一次別剪太多,主要是看漂的下沉速度,減一次就丟水裡一次,慢慢的鉛重量小了漂的浮力就上來了,剪到你想要露出漂的目數就可以了。野釣我都是調四目釣兩目,這個看你自己的魚情。若是野釣時,小魚鬧窩的話,釣者在調漂的時候,可以釣高點的目數。也或者可以直接棄窩,由於大魚一直生活在深水處,釣者可以在此時就近選擇深水區重新拋投誘餌窩料下鉤垂釣。
  • 秋季釣魚該如何開餌 傳說中的「血餌」製作步驟 野釣、黑坑通用
    腥味的餌料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對秋季準備過冬的魚有著無法抗拒的誘惑,這個也是為什麼秋季冬季用腥味餌料口好的原因。腥餌一般常見的有南極蝦粉、紅蟲粉、蠶蛹粉、蚯蚓粉等添加劑,垂釣過程中在開餌的時候放入適當比例的腥味餌料,可迅速激起魚兒的食慾,讓魚兒快速開口。當然還有活餌,蚯蚓、紅蟲、蝦泥,也是冬天釣鯽魚的首選餌料!
  • 秋季野釣大鯽魚,丁香酒米打窩效果好,配方和製作步驟在這裡!
    收錄於話題 #秋季釣魚技巧15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