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為什麼媽媽在家,寶寶反而不乖了?

2021-01-10 Ainee媽咪

記得有一次我在家裡加班,小傢伙就總是故意從我身邊「路過」,不是說自己餓了,就是讓我給她講故事、陪她玩

由於家裡小朋友不停的打擾,工作根本無法順利進行,所以我只能將這個「小尾巴」轟出房間。

後來在哄孩子睡覺的時候,女兒嘟著嘴巴對我說:「媽媽,我其實不是想惹你生氣,就是想讓你多陪陪我。」聽到孩子這麼說,我的心裡別提有多難受了。

不過我卻發現,這種「小孩子看到娘,無事就哭一場」的情況似乎在不少家庭都出現過。

因為閨蜜也跟我抱怨說,明明在姥姥眼中非常懂事乖巧的兒子,但到了自己手裡就像是換了個人一樣,孩子不僅表現得一點也不乖,還總是在家裡惹禍。

不是將玩具扔了滿屋子,就是各種做鬼臉,明明早已經學會自己上廁所,但還是需要媽媽陪,洗衣服、做飯、收拾屋子,媽媽走哪孩子就跟哪,活像個摘不掉的「橡皮糖」。

而面對孩子的不自立與不乖巧,閨蜜也是十分著急。

為什麼媽媽在家時寶寶反而變得不乖了?

其實對於一些職場媽媽來說,這種情況就顯得更加普遍一些。此時媽媽們不禁要問,孩子這是怎麼了?

事實上,出現這種行為是寶寶成長的必要過程,尤其對於3歲前的寶寶更是如此,所以寶媽們先別著急。

① 通過哭鬧反覆確認媽媽是不是在自己身邊

有些孩子「不乖」的表現形式是黏著媽媽,而有些孩子「不乖」的表現方式則是變得特別愛哭或是故意胡鬧。

其實,孩子通過這種方式只是為了確認媽媽是否在自己身邊,而且他們為了反覆確認,就會出現反覆哭鬧等情況,以引起媽媽注意。

② 媽媽是孩子心中的「避風港」

除此之外,孩子在媽媽面前表現得不乖,是因為他們心裡最深愛的或是最信任的就是媽媽。

當孩子面對其他家長時,心裡受了委屈,可能會出現壓抑自己的情緒,不敢釋放出來,但是面對媽媽時,他們往往會表現出最真實、輕鬆的自己,將母親當成自己的「避風港」,所以這背後的原因還是有點暖心的。

③ 很多情緒只敢和媽媽發洩

當孩子面對陌生環境時,更會如此,這種膽怯、孤獨、緊張、焦慮等情緒,他們不會,也不敢向陌生人發洩,此時,他們只能向熟悉的人求助。

所以當母親在身邊時,他們會通過一些特殊的行為表現向媽媽發洩情緒,比如特別喜歡粘著媽媽。

在面對這類「黏人娃」時,家長要掌握特殊的溝通技巧

安全感對於孩子來說尤其重要,當孩子出現「黏人」的表現時,媽媽要通過正確的引導方式是幫助孩子克服困難,建立自信心。

首先,語言要以積極鼓勵為主

如果媽媽判斷出孩子是因為前面所說的原因而表現不乖時,媽媽首先要予以孩子語言上的鼓勵和支持,切記批評指責孩子,更不能言語打擊孩子。

其次,明確告訴孩子我在這裡

當孩子需要媽媽時,媽媽不能以鍛鍊孩子為名義,對孩子不理不睬,更不能粗暴地推開孩子。

要明確地告訴孩子,媽媽就在這裡,還要適時給予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

最後,在離開時要跟孩子說清楚或者做好約定

細心的媽媽會發現,孩子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往往是由於他們缺乏安全感,所以就更需要家長給予孩子更多的確定性回應。

所以,建議家長離開的時候,要跟孩子說清楚去哪裡、做什麼,並與約定好回來的時間,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能夠理解家長是暫時性離開。

【媽咪多嘮叨一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家長除了耐心應對,還要細心觀察,發現孩子行為表現背後的含義哦。

今日話題:你家寶寶會出現媽媽在家就不乖的情況嗎?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媽媽在,孩子就不乖?背後的答案有點心疼,有點暖......
    只要你在家,孩子就像一塊甩不掉的「狗皮膏藥」,黏在你身上,像個小尾巴追著你從客廳到廚房,從臥室到廁所.吃、喝、拉、撒、尿、睡、醒,永遠都是找媽媽!還動不動就哭一場!我有時候都懷疑,閨女難不成是恢復「出廠設置」了?
  • 為啥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父母與孩子的信任關係是關鍵
    嘟嘟在他人眼裡絕對是個小小的男子漢,摔倒了自己爬起來,和小朋友相處也很大方,甚至打預防針都只是哼哼兩聲而已,不哭不鬧。這讓他在小區裡非常受歡迎,成為了別人家的孩子,誰看到了都忍不住誇幾句。可是當媽媽回到家時,一向懂事乖巧又勇敢的嘟嘟,卻突然間像變了一個人一樣,迫不及待的往媽媽懷裡撲去,像受了多大委屈似的,哇哇大哭起來。媽媽走到哪裡,他就跟到哪裡,稍微磕了碰了一點,就會不停的在媽媽懷裡撒嬌,真的是"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
  • 1歲寶寶不哭不鬧,婆婆誇孫子「真乖」,醫生怒斥家長:太無知
    小剛媽媽帶孩子時,發現孩子很安靜,平時不哭不鬧,還讓他定時吃飯,就覺得孩子這麼乖,很好帶。但時間一長,孩子一歲多了,還是不說話。這讓小剛妻子很奇怪,好好的孩子,怎麼不會說話?於是她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醫生責怪小妻子,說怎麼帶孩子來了,因為孩子已經患上了自閉症,如果再晚帶一點來,孩子的自閉症就更難治癒了。
  • 這些事準媽媽不注意,寶寶以後會很難帶哦
    最近我的身邊有很多寶媽在吐槽,寶寶經常哭鬧,稍微一不如意,就哭個不停,怎麼哄都沒有用,腦袋都疼了。我們家寶寶已經一歲多了,印象中他從出生就比較好帶,真的是大家眼中所謂的「天使寶寶」,每天除了尿了會哭,餓了會哭以外,其他時間都很乖,基本不會鬧騰,這讓為娘的我甚是欣慰,跟其他寶媽一起帶娃出去玩的時候,我總是最輕鬆的一個,甚至還有餘力去幫助其他的寶媽們帶孩子。
  • 寶媽帶娃上班,寶寶不哭不鬧安靜看動畫片,網友:乖得讓人心疼
    01寶媽帶娃上班,寶寶不哭不鬧安靜得令人心疼小雨是一個2歲寶寶的媽媽,在一家公司做文員,因為家裡忙,沒有人幫她帶孩子,徵得單位的同意後,她決定帶著孩子上班過了一會兒,孩子也許是看累了動畫片,就轉頭看向媽媽,時不時玩一下嬰兒車上的玩具,但始終不哭不鬧,一直在陪媽媽上班。孩子那小眼神仿佛在說:媽媽我很乖的,放心吧。同事看到這一幕心都要化了,就用手機拍下來分享到了網上,大家稱呼這位寶寶為"最懂事寶寶"。
  • 寶寶睡醒看見媽媽就不哭,轉身還能繼續睡,看不見就哭是為什麼
    有些人覺得奇怪,不知道這是為什麼,明明自己也對孩子很好,怎麼就不跟自己親熱,非要找媽媽呢?其實這也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寶寶睡醒看見媽媽就不哭,看不見就哭小李家的孩子比較粘著媽媽,每次睡覺醒來,如果沒有看見媽媽的身影,那一定會放聲大哭,並且哭起來要哄很久才能哄好,真的是讓人身心俱疲。這樣的事情很多寶媽都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
  • 1歲寶寶不哭不鬧,奶奶見人就誇「好乖」,醫生嘆息:無知害人
    相信很多人一聽到小孩哭的時候都會覺得非常鬧心,但其實小孩懂得哭鬧是一件好事,說明他們很健康,如果小孩不吵不鬧,家長反而要警惕。50多歲的李奶奶,前兩年剛剛得了一個大胖孫子,因為兒子兒媳工作比較忙,所以一直都是她在照顧小孩。
  • 媽媽給4個月寶寶彈吉他唱歌,寶寶感動到哭,孩子比你想像更愛你
    寶寶和父母之間有一種天生的羈絆,這種情感是很奇妙和珍貴的。特別是孩子和媽媽之間,因為有臍帶的連接,所以感情更加的深厚。很多家長只一味的看到了自己對孩子的愛,而沒有去感受孩子對自己的愛。實際上你靜下來去感受,你就會發現孩子真的很愛你。
  • 寶寶愛問「為什麼」,我居然可以不回答?!
    她還利用一些小道具(包括檯燈、不同大小的球),給寶寶演示月亮變化的過程,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寶寶大一點,我們還可以帶他去圖書館,或者上網查資料。和爸爸媽媽一起找答案,不僅有趣,還能培養寶寶主動思考的習慣,教會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才是我們能給寶寶最寶貴的財富,比知識重要1萬倍。
  • 「最懂事寶寶」:陪媽媽上班,安安靜靜不哭不鬧,乖巧得讓人心疼
    不過,與復工復產的進度相比,孩子們開學的進度還是要慢上一截的,這樣一來也就產生了問題:媽媽爸爸要上班,寶寶怎麼辦?這不,最近網上瘋傳的這張照片,就給出了一份答案:寶寶跟著媽媽一起上班。照片裡,寶寶安靜地躲在媽媽的辦公桌下,辦公桌—靠墊加坐墊—小桌子共同圍成了一個小空間,寶寶就這樣自己乖乖地用平板電腦看動畫片,小桌子上還放著一個被啃了幾口的蘋果和一盒牛奶。小小寶寶陪媽媽上班,安安靜靜不哭不鬧,乖得讓人心疼,網友們都誇他是「最懂事寶寶」。
  • 孩子哭多久才能抱?答案和你想的不一樣
    「哇——」聊得正嗨時,寶寶突然哭起來,聽不得的幾個大人迅速衝過去,抱起鬨:「寶寶不哭,寶寶乖哦!」這時,另一撥「過來人」就要抵達現場,開始圍攻了:「寶寶不能多抱,以後會變『壞』的!」「要讓寶寶哭一會兒再抱,這樣才會乖。」這……聽起來無力反駁啊。
  • 「有奶就是娘」的說法,對寶寶不公平,別再做「鐵絲媽媽」了
    當時他得出的結論是愛源自於食物,並且提出如果媽媽和小嬰兒過度親密,反而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得出這一結論後影響廣泛,不過很快就有人站出來反對他「泯滅人性」的實驗,卻拯救了很多家庭心理學家哈利·哈洛提出了完全不一樣的想法,並做了更細節的實驗來證明。他用小猴子做實驗對象,實驗一開始就否定了之前約翰華生得出的結論。
  • 為什麼寶寶早上醒來就哭,是起床氣還是拖延症,你有什麼好辦法
    為什麼寶寶早上醒來哭完才起床睡得正香的爸爸被一陣強烈的哭聲給驚醒了,爸爸趕緊摸了摸寶寶的頭問,寶寶怎麼了?寶寶說叫媽媽來。爸爸說媽媽上班去了,要不叫外婆來好不好。寶寶邊哭邊說不要。然後繼續邊哭邊說,擦擦眼淚。
  • 寶寶死活不肯給理髮怎麼辦?父母學會這幾個妙招,孩子不哭不鬧
    孩子媽媽生氣地說:「孩子從小怕理髮,今天剛準備給他理髮,他就死活不肯,居然還逃跑要報警,真的氣人!」我耐心地勸說:「孩子怕理髮,是很正常的現象,只要我們耐心一點,講究方法,孩子就會不哭不鬧。」在生活中,很多孩子一理髮就哭鬧,甚至提到理髮都害怕。
  • 啥事孩子都能哭一哭?「愛哭鬼」背後逃不出三個真相,父母要看到
    家裡6歲的女兒丹丹是個「愛哭鬼」,平時如果家長沒有陪著孩子一起玩遊戲,她過一會便開始哭泣,覺得自己一個很孤單;平時也不願意和同齡小夥伴一起玩,當和大家在一塊的時候,總是不願意分享自己的東西,看到別人碰一下,就開始哇哇的哭。
  • 「不靠譜爸爸」給娃理髮火了,看到辮子那一刻,女兒:我好想哭
    這段時期,我們就算是在家裡躺著都出汗,何況出門散步?所以,一些耐不住寂寞的家長就會掏出家中的剪刀、電推子「坑害」寶寶:「娃,是不是特別熱?來,我幫你剪頭,頭髮剪短點就涼快了!」這句話有理有據,孩子無法不相信,就乖乖過去當小白鼠。但是家長具備理髮的技能嗎?我們還要畫個大問號!1.
  • 缺少安全感的孩子,通常會有這4種表現,新手爸媽要注意
    如果發現,寶寶突然變得黏人起來,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他不懂事,而是一些生活上的變化,讓他與媽媽親密的時間變少了,寶寶還小,理解不了這種變化,就會爭取一切時間纏著你,想知道你是不是還愛他。對待突然變得很黏人的寶寶,家長要多理解寶寶的這種心理,平時要多給予他關注和支持。
  • 寶寶睡覺媽媽煲湯,回來發現孩子不見急哭,爸爸:看看是不在鍋裡
    相信不少媽媽們都發現自己家的小寶寶是個不安分的小陀螺,常常在睡覺的時候喜歡滾來滾去的。孩子睡覺不安分,其實有很多因素,家長們應該多多注意。寶寶睡覺媽媽煲湯,回來發現孩子不見急哭雪莉的寶寶今年1歲多了,小傢伙肉肉的,像大丸子一樣,因為先生姓於,雪莉給寶寶起了個小名叫魚丸。
  • 寶寶和玩具說話要不要擔心?媽媽這樣做,孩子越來越優秀
    對待她的布娃娃也是,喜歡的時候摸一摸,不喜歡隨手一扔,甚至直接踩在娃娃身上過。剛開始姥姥會生氣地批評她,可她根本不聽,依然我行我素。後來看到她輕輕地摸娃娃,我趁機問她:"寶寶在幹嗎呢?"她回答我說,給娃娃按摩。我接著說:"哇,它被你按得好舒服啊。你看它多開心,一定在說謝謝你呢。"
  • 那個不愛哭鬧的乖孩子,抑鬱了:允許孩子哭的父母,才是真愛
    大毛一度成為了街坊鄰居教導孩子時的模範孩子,誰家教訓孩子不乖不聽話時,就要拿出大毛「看看人家大毛,又聽話學習又好,還不讓爸媽操心。跟大毛好好學學。」但就是這麼一個別人眼裡的天之驕子,卻在大三快畢業時,非要退學,毛叔毛嬸自然不願意,但好說歹說,大毛就是不願意再去上學,熬到畢業都不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