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米·多納爾·威爾士 維基百科創始人

2020-12-08 太平洋電腦網

  吉米·多納爾·威爾士(Jimmy Donal Wales)維基百科(Wikipedia)的創始人之一。現為維基媒體基金會理事會榮譽主席,同時擁有一家名為Wikia的營利公司(和Wikipedia沒有直接關係)。2006年5月,威爾斯被《時代周刊》選為100個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

基本資料

  中文名:吉米·多納爾·威爾士

  外文名:Jimmy Donal Wales

  別名:Jimbo

  國籍:美國

  出生地:美國阿拉巴馬州

  出生日期:1966年8月7日

  畢業院校:印第安納大學

  主要成就:wikipedia

個人履歷

  1966年8月7日,吉米·多納爾·威爾士出生於美國阿拉巴馬州的一個偏僻小鎮漢斯維爾(Huntsville)。父親是雜貨店經理,現已退休;母親及祖母經營小型的私校,「是傳統的單課室校舍」(原文:"in the tradition of the one-room schoolhouse"),威爾斯就是在那裡接受教育。學校將一至四年級以及五至八年級各分成一組,威爾斯所在的年級通常有四名學生。

  1989年,威爾斯從歐本大學的金融系畢業,後來他又取得了印第安那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是期權定價。

  1994年,威爾斯離開學術界決定從商,並前往芝加哥發展。在芝加哥的幾年時間裡,威爾斯從事利率和外匯的投機,發了一筆大財。

  1998年,威爾斯移居聖地牙哥並開了一家網絡公司。

  1999年10月20日,價值1250美元的32卷本《大英百科全書》全部上網,供人們免費查詢與下載。這在當年是轟動一時的新聞,經全球1200多家媒體報導後,竟在一天之內惹來1500萬的洶湧人流,令剛剛開通的網站頃刻間崩潰,兩個星期內都無法正常運轉。 《大英百科全書》網絡版的免費午餐沒有持續太久,兩年後,由於網絡廣告發展艱難,《大英百科全書》不得不放棄「免費」的承諾,宣布向個人用戶收取60美元的年費。於是,吉米·威爾士誕生了建立一個真正「開放、免費」的網絡百科全書的的想法。

  吉米·多納爾·威爾士與當時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哲學系博士生拉裡·桑格合作開發了免費的在線百科全書 Nupedia。一開始,他們顯然對百科全書抱著敬畏之心:Nupedia百科全書的條目全部由具有專業背景的專家和學者編寫,他們戰戰兢兢地按傳統百科全書的規矩,列了知名學者的花名冊,設置了7道編校程序細細把關,每個編寫者還必須傳真自己的學位證書驗明正身,但時間很快證明了他們的不自量力——18 個月的努力和25萬美元只換來了12個詞條。 這次的失敗令吉米·威爾士認識到百科全書的水有多深,像《大英百科全書》那樣的精英路線顯然走不通,不久,他發現了Wiki——一個原始碼開放的合作軟體:Wiki一詞來源於wee kee wee kee.

  1995年,wiki技術的創始人美國人沃德·坎寧安開發了這種在Web的基礎上對文本進行瀏覽、創建、更改的社群協作式寫作技術的時候,把這句意為「快點快點」的夏威夷語縮略成了現在廣泛使用的wiki。而wiki從技術變成了維基百科全書則是在6年之後,吉米·威爾士決定應用這種技術,開拓一部人人可書寫的百科全書。

  2001年1月15日,英文版的維基百科全書正式問世了。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維基的條目達到了200條,一年之後增加到1.8萬條。

  2004年9月,維基百科全書的條目達到100萬條,此時它的投資總額達到了50萬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威爾斯的個人投資。 對此威爾斯如此表達:「用世界上每一種語言免費傳遞一個完整而全面的百科全書,即使最貧窮和最受壓迫的人也能輕鬆查閱」。

相關焦點

  • 維基百科創始人:透明開放才是打敗網際網路虛假新聞的武器
    維基百科創始人吉米·威爾士導語:虛假信息的崛起是否預示著網際網路黑暗時代的來臨?如果用戶重拾網絡先驅的開放精神,也許能阻止這一切的發生。近日,維基百科創始人吉米·威爾士(Jimmy Wales)在英國媒體《衛報》上發表專欄文章《用網際網路透明的力量,我們能夠一起打敗假新聞》。他認為,透明開放的網際網路力量能夠幫助我們打敗網際網路虛假新聞,如同開源社區利用群眾的力量消滅軟體bug一樣。以下文章主要內容:去年我們大量虛假信息在線泛濫,「假新聞」網站幹擾了世界各地的政治言論和情緒,過濾氣泡限制了我們的視野。
  • 網際網路的良善之地:維基百科如何活過20年?
    2000年,我(指本文作者Rachel Riederer)還是一名大一新生,當時吉米·威爾士與拉裡·桑格二人合作推出了一個眾包研究網站,它就是維基百科的前身。我第一次接觸到維基百科時,它還是一項總是伴隨著警告的信息來源:論文中不可引用維基百科,一個又一個助教都嚴厲說明了這一點。
  • 外媒:維基百科如何成為種族正義的「戰場」?
    維基百科的批評者,比如聯合創始人Larry Sanger認為,維基百科已經完全拋棄了中立性,而傾向於左傾政治偏見,福克斯新聞在5月份報導了這一事件。Sanger目前正在推動一項名為 "百科全書 "的新計劃,這是他在2002年離開維基百科後參與的幾個網際網路百科全書項目之一。對維基百科的某些目標感興趣的編輯們可以使用所謂的項目頁面相互協調。
  • 媒體庫:創建維基百科有什麼好處?維基百科怎麼創建?
    那麼,創建一個維基百科具體能帶來哪些好處呢?1.增加受眾,擴展海外市場。不同於國內的各種宣傳渠道,維基百科面向的群體是全世界的所有用戶。通過維基百科,海內外有需求的用戶都可以閱讀到我們展示的信息,極大的增加了受眾的群體範圍,也有利於拓展海外的市場。2.樹立優質品牌形象。
  • 謠言、術語、命名歧視,維基百科如何應對疫情這場壓力測試?
    她是倫敦南部的一名醫生,同時也是維基百科的志願編輯。因此,她的第一反應就是去維基百科上搜索一下。「就在一天之前,有人為它創建了詞條。」當時,它還叫 2019-2020 China pneumonia outbreak (2019-2020 中國肺炎爆發),裡面內容很少。
  • 項目沉澱 - 維基百科頁面預覽的設計體悟
    兔子洞人們喜歡維基百科。喜歡的原因來自多個方面,譬如以下由 XKCD 所描述的這一點就非常具有代表性。雖然圖中的用詞是「問題」,看上去像是在表達不滿,但我認為正是這些「問題」使他對維基百科愛不釋手:然而對於維基百科而言,即便要實現一些最基本的交互模式調整,我們也會面臨獨特的挑戰。一起來了解一下為什麼這會是一個棘手的問題。通過數據了解問題所在換句話說,藍色內鏈是維基百科上最常用的交互元素。因此,對於藍色內鏈及其相關功能的任何變動,都會變得非常微妙和具有挑戰性。
  • 維基百科上最高產的作者,是一個機器人
    正如整個網際網路上最常用的語言是英語,英語版維基百科同樣也是全球 309 個語言版本維基百科中內容最豐富的一個。今年 1 月,英語版維基百科上的條目正式突破 600 萬條。他的太太是菲律賓人,通曉宿霧語,因此 Lsjbot 在瑞典語和宿霧語版本的維基百科中都有創作內容。Johansson 表示,自己一直以來都對「一切事物的起源」充滿興趣,並認為維基百科在未來應該可以「讓所有人了解所有事」。於是乎,他花了幾個月時間編寫了 Lsjbot,想用一種更快捷的方式將維基百科推向「囊括一切」的美好願景。
  • 「靠譜」的維基百科,竟被個12歲少年戲耍了?
    很多時候打開百科網站,從宇宙的形成一路看到明星的八卦,一摸魚就是一個下午。但根據外媒的報導,小辣椒卻得知自己常逛的維基百科最近出了點兒事情。熟悉維基百科的老基友們肯定都知道,作為一個全球性的網絡百科全書,維基百科按語言分成了許多個版本,不同的版本又由相應的志願者來負責編輯詞條。
  • 如果……將維基百科寫入蘋果
    他計劃用生物合成學往蘋果裡嵌入維基百科的DNA編碼版本,以此來創造一株名符其實的「知識之樹」。戴維斯今年已經63歲了,支撐他站立的是一條鋁製腿,上面裝著一個橡膠塞,本來在實驗室中是用於塞燒瓶的。將維基百科插入蘋果基因組,類似於把這些額外的字寫在書頁的空白處。所有原始的文本都將保留,所有那些讓蘋果長得像蘋果的基因都會留下。戴維斯說,為了保證他的作品對生態學和生物學友好,「我不想在蘋果的尺寸、口感、質地或健康方面做任何表型改動。」首先,將英語單詞翻譯成DNA的字母,這很容易,只需要設計一套密碼錶就行。摩爾斯密碼只用兩個符號就做了類似的事情:一個點和一個破折號。
  • 科學家向外星文明發送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Wikipedia)真的要變身星戰維基(Wookiepedia)了。加州研究人員希望這個百科式網站能幫助地外文明了解地球。Astronomers would like to beam the entire contents of Wikipedia into space in the hope of contacting aliens.
  • 11月BTS維基百科訪問量74萬,BLACKPINK差一半,而V卻排在第三?
    大家都知道維基百科嗎?我們很多人都知道,國內有百度百科,還有其他很多百科的,但是在國外的話,用得最多的還是維基百科了,算是一個比較權威的百科了。很多人不知道國外的明星或者某件事件,都可以在上面查找到,所以使用的人還是非常多的。那維基百科上哪些頁面是他們點擊最多的呢?
  • 哈裡斯的維基百科頁面被頻繁編輯引發質疑,為何刪除其負面信息?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民主黨參議員卡瑪拉·哈裡斯的維基百科頁面引發了一場網絡大戰,因為其編輯量大幅上升,這反映了在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喬·拜登的副總統人選宣布之前的激烈角逐程度,並導致維基百科將該頁面設置為「酌情裁量」。
  • 蔡依林公開真實身高 要求更改維基百科 網友一看傻了
    記者許皓婷/綜合報導天后蔡依林(Jolin)15日迎來39歲生日,她特地和親朋好友飛到泰國慶生,她近日在Facebook分享度假美照,更公布了自己的「真實身高」,還要求更改維基百科,逗樂一大票網友。▲蔡依林官方身高158公分。
  • 詞條總量遠超英文維基百科,百度百科打造最大中文百科全書
    2019年過去,百度百科顯示其收錄的詞條正式邁過1600萬大關,達到1640萬條。相較之下,維基百科英文版收錄590餘萬個詞條,中文版僅收錄近108萬詞條,在單一語言詞條總量方面,百度百科已大幅領先維基百科,是後者的近3倍。作為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全書,百度百科創造了一個涵蓋各領域知識的中文信息收集平臺,滿足各行各業人們對知識的需求。
  • 美國維基社區Wikia證實已裁員10%
    北京時間10月21日消息,據美國知名博客網站Techcrunch報導,美國網際網路創業公司維基社區
  • 維基百科敦促印度政府考慮修改新網際網路法規草案 或對其訪問產生影響
    據外媒報導,運營著在線百科全書維基百科(Wikipedia)的維基媒體基金會(Wikimedia Foundation)已與其他主要網際網路參與者一起,要求印度政府重新考慮對印度網際網路法律的擬議修改。他們在信中說道,上述提議將嚴重影響維基百科的開放使用和編輯模式,並且在財務和實施方面都非常複雜。這封信表明,將變更後的規則作為新法律強加於人,可能會使維基百科無法繼續在印度訪問,儘管並沒有以明確的措辭指出。2018年12月,印度政府提出了對印度網際網路法律「中介者」規則的一系列修改。
  • 深陷「論文門」後,如今強迫維基百科做出選擇
    然而,蔡英文好像確實沒有認識到這樣一件事情的嚴重性,據島內媒體報導,蔡英文在「2020」大選依靠網軍等勢力連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之後,繼續指示現在臺灣地區執政的民進黨當局加強對於島內輿論的控制,媒體人彭文正近期警示島內臺灣民眾,蔡英文有可能為避免個人聲譽遭受損失,指使臺灣地區外事部門向「維基百科」方面施壓,藉口其中充斥著對於蔡英文本人的偏見要求其撤下論文門有關報導
  • 蔡依林自曝真實身高 稱:誰來幫我改維基百科
    天后蔡依林(Jolin)15日迎來39歲生日,圈內外好友都紛紛送上祝福,她也和親朋好友們出國慶生,今(16)日蔡依林在臉書曬出度假照,還自曝:「只是旅行一趟,又長高了」,還要網友幫她調整維基百科資料上的官方身高,笑翻一票粉絲。
  • 「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遭問訊 寵物貓穿「正裝」負責賣萌
    「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遭問訊 寵物貓穿「正裝」負責賣萌 (6/8) "← →"翻頁
  • 萬萬沒想到,日本的緊縛藝術讓維基百科都栽了跟鬥
    只是看在一般沒有太多研究的朋友眼中,很容易看到這樣五花大綁的樣式就認為它是所謂的龜甲縛,直到最近一篇被瘋傳的推文才發現原來正確的龜甲縛綁法還是有它的重點所在,其實連維基百科上使用的圖片都是錯的!對於外行人的我們來說看起來還蠻像龜殼的感覺,應該就是所謂的龜甲縛了吧!但沒想到卻有日本推主指出維基上這張照片並非正確的龜甲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