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立方米29微克!懷柔、密雲大氣汙染防治2020年交出了出色答卷,兩區PM2.5累計平均濃度均跌破每立方米30微克,為每立方米29微克,在全市範圍內率先進入「20+」。
雁棲湖
去年,懷柔區汙染防治工作實現「五個第一」,即PM2.5、PM10、SO2、NO2四項汙染物濃度和重汙染天數(5天)全市最低;優良天數290天,優良率79.1%。
懷柔區全區分布著307臺細顆粒物高密度監測設備,對重點街鄉鎮開展「一對一」專項分析,提出可操作的工作建議。2020年又對科學城內重點區域加密安裝了11個實時監測點位,推進施工工地揚塵管控精細化。
2020年6月,懷柔區開通空氣品質報警系統,全時段為藍天「把脈」。將每個監測小微站作為空氣品質的報警傳感器,當數值異常時,系統會發送報警信息至相關屬地工作人員的手機App上,提醒其及時處理並在24小時內做好報警反饋,實現了「預警-巡查-整改-反饋」的閉環管理。
在重點路段,利用走航監測,對道路積塵負荷開展監測並排名通報。特別是對在建工程較集中的重點及周邊區域開展專項巡查檢查,發現問題立即整改。
2020年末,懷柔區還開展了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50天專項行動,期間,全區PM2.5年累計濃度由專項行動開始前的每立方米30.6微克下降至每立方米29.4微克。
2020年,密雲區PM2.5年均濃度為每立方米29微克,一級優天數150天,同比增加18天。
去年,密雲區聚焦揚塵、重車、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等重點領域,開展一微克攻堅行動。在揚塵治理方面,密雲對67個在建工地進行視頻監管,住建委、城管執法局、生態環境局三部門合力,對產生揚塵較集中的施工階段進行重點管理。
全市首個砂石綠色生產基地的投用也對深化北京大氣汙染防治工作起了示範作用。「在全市PM2.5源解析中,機動車排放是本地源貢獻中最大的一類,而柴油車在移動源中佔比一半。建材行業是密雲使用重型柴油車非常密集的一個產業。」據密雲區生態環境局長蘭天介紹,該基地的生產、運輸全程綠色化。採用「鐵路運輸+新能源車」兩端接駁和短途新能源重卡運輸模式,全過程零排放綠色運輸。目前共有111臺純電動貨運卡車,創新啟用貨櫃來裝載砂石料,杜絕道路遺撒。
與此同時,在揮發性有機物的減排上,生態環境局聘請專業第三方機構,就大氣汙染防治為100家重點企業體檢開藥方,將在「十四五」期間完成整改。今年,密雲還將繼續一微克精細化治理行動,為重點企業加裝傳感器,監測治理設施運轉情況和VOCs排放情況。此外,密雲還將繼續重點推進「無煤區」,99個使用清潔燃煤的村將在「十四五」期間完成改造。「目前已經拆掉燃煤鍋爐2400多蒸噸,3.1萬臺小煤爐,完成煤改清潔能源235個村。」蘭天說,今年計劃推動30個村的煤改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