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立方米29微克!懷柔密雲PM2.5累計平均濃度率先進入「20+」

2021-02-19 北京日報

每立方米29微克!懷柔、密雲大氣汙染防治2020年交出了出色答卷,兩區PM2.5累計平均濃度均跌破每立方米30微克,為每立方米29微克,在全市範圍內率先進入「20+」。

雁棲湖

去年,懷柔區汙染防治工作實現「五個第一」,即PM2.5、PM10、SO2、NO2四項汙染物濃度和重汙染天數(5天)全市最低;優良天數290天,優良率79.1%。

懷柔區全區分布著307臺細顆粒物高密度監測設備,對重點街鄉鎮開展「一對一」專項分析,提出可操作的工作建議。2020年又對科學城內重點區域加密安裝了11個實時監測點位,推進施工工地揚塵管控精細化。

2020年6月,懷柔區開通空氣品質報警系統,全時段為藍天「把脈」。將每個監測小微站作為空氣品質的報警傳感器,當數值異常時,系統會發送報警信息至相關屬地工作人員的手機App上,提醒其及時處理並在24小時內做好報警反饋,實現了「預警-巡查-整改-反饋」的閉環管理。

在重點路段,利用走航監測,對道路積塵負荷開展監測並排名通報。特別是對在建工程較集中的重點及周邊區域開展專項巡查檢查,發現問題立即整改。

2020年末,懷柔區還開展了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50天專項行動,期間,全區PM2.5年累計濃度由專項行動開始前的每立方米30.6微克下降至每立方米29.4微克。

2020年,密雲區PM2.5年均濃度為每立方米29微克,一級優天數150天,同比增加18天。

去年,密雲區聚焦揚塵、重車、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等重點領域,開展一微克攻堅行動。在揚塵治理方面,密雲對67個在建工地進行視頻監管,住建委、城管執法局、生態環境局三部門合力,對產生揚塵較集中的施工階段進行重點管理。

全市首個砂石綠色生產基地的投用也對深化北京大氣汙染防治工作起了示範作用。「在全市PM2.5源解析中,機動車排放是本地源貢獻中最大的一類,而柴油車在移動源中佔比一半。建材行業是密雲使用重型柴油車非常密集的一個產業。」據密雲區生態環境局長蘭天介紹,該基地的生產、運輸全程綠色化。採用「鐵路運輸+新能源車」兩端接駁和短途新能源重卡運輸模式,全過程零排放綠色運輸。目前共有111臺純電動貨運卡車,創新啟用貨櫃來裝載砂石料,杜絕道路遺撒。

與此同時,在揮發性有機物的減排上,生態環境局聘請專業第三方機構,就大氣汙染防治為100家重點企業體檢開藥方,將在「十四五」期間完成整改。今年,密雲還將繼續一微克精細化治理行動,為重點企業加裝傳感器,監測治理設施運轉情況和VOCs排放情況。此外,密雲還將繼續重點推進「無煤區」,99個使用清潔燃煤的村將在「十四五」期間完成改造。「目前已經拆掉燃煤鍋爐2400多蒸噸,3.1萬臺小煤爐,完成煤改清潔能源235個村。」蘭天說,今年計劃推動30個村的煤改電工作。

相關焦點

  • 北京2019全年空氣品質報告出爐 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有監測...
    今天上午,北京市生態環境局通報說,2019年在區域空氣品質同步改善、氣象條件較常年整體有利情況下,北京市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標並連續三年濃度達到個位數,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 北京房山PM2.5累計平均濃度36微克/立方米 再創歷史新低
    劉海軍 攝人民網北京12月15日電 (尹星雲)近年來,北京房山通過一系列大氣治理的精細化管理,不僅摘掉了全市倒數的「帽子」,而且今年PM2.5的累計平均濃度為36微克/立方米,全市排名第7,再次創歷史新低,天藍雲白成為百姓的生活常態。
  • 詳解PM2.5是什麼?PM2.5標準是什麼?
    導讀可能很多朋友看到pm2.5有一些陌生,其實它是空氣中的一種顆粒物,可以進入人體肺部,對人們的身體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現在國內處於亞健康的人佔了很大一部分,了解一些關於pm2.5的信息還是很有好處的,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什麼是PM2.5,PM2.5的標準是什麼?
  • 廣東汙染防治態勢良好 PM2.5濃度降至26微克/立方米
    南方網訊 4月13日,廣東全省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推進會舉行,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今年一季度開局良好,全省PM2.5濃度降至26微克/立方米,再創新低;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比例同比上升11.3%。今年4月8日,受持續強降雨影響,全省20個地表水攻堅重點斷面中,有15個水質出現惡化未達標,是今年以來超標河流最多的一天。在藍天保衛戰方面,今年一季度,全省空氣品質6項指標均繼續達標,其中PM2.5平均濃度為26微克/立方米,是實施新空氣品質標準以來的最好水平。
  • 2019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 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標並連續三年濃度達到個位數。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2019年,北京市優良天數為240天,佔比65.8%,其中一級優天數為85天,二級良天數為155天;2019年重汙染日4天,首要汙染物均為PM2.5,全年無嚴重汙染日。
  • 2019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 PM10和NO2首次達到國家...
    一、2019年空氣品質總體情況及特徵  2019年,北京市PM10、PM2.5、NO2和SO2年均濃度分別為68微克/立方米、42微克/立方米、37微克/立方米和4微克/立方米。其中,PM10、NO2首次達到國家標準(70微克/立方米、40微克/立方米);SO2穩定達到國家標準(60微克/立方米);PM2.5仍是北京市大氣主要汙染物,超過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20%。
  • 42微克/立方米,2019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首進50以內
    來源:北京商報全文共2002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1月3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19年全年北京市空氣品質情況顯示,全年PM2.5平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同時2019年全年北京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標並連續三年濃度達到個位數
  • 菏澤PM2.5平均濃度三年年均改善6.1%
    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三年來,我市全力推進汙染防治攻堅戰各項工作,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PM2.5平均濃度年均改善6.1%,主要河流均達到了地表水三類水質標準,農村汙水橫流、黑臭水體遍地現象得到初步遏制。三年來,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改善大氣質量,是汙染防治攻堅的重中之重。
  • 室內PM2.5危害更大
    細顆粒物又稱細粒、細顆粒、PM2.5。細顆粒物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它能較長時間懸浮於空氣中,其在空氣中含量濃度越高,就代表空氣汙染越嚴重。雖然PM2.5隻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品質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
  • 去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同比降9.5%
    一、2020年空氣品質總體情況及特徵2020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30+」水平,同比下降9.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到國家標準並保持個位數水平。
  • 《空氣中PM2.5》20問
    由於受氣象條件、地理位置以及人類活動等因素的影響,空氣中的顆粒物濃度有很大的時空變化。通常認為,在比較潔淨的空氣中,顆粒物的質量濃度一般在每立方米1微克以下,而在城市的汙染空氣中,這個濃度可達到2000 微克,在一些工業汙染區的空氣中,這個濃度可達到5000 微克,甚至更大。顆粒物在空氣中的濃度也可以用顆粒物的個數來表示,即單位體積空氣中的顆粒物的個數。
  • 聊城PM2.5和PM10濃度上升
    2018年秋冬季以來,聊城市PM2.5同比惡化11.3%,在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2+26」城市中,名列第16位。主要汙染物中PM10同比惡化5.6%;二氧化硫同比持平;二氧化氮同比惡化21.3%;重汙染天數為24天,同比增加12天;優良天數為68天,同比減少1天;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7.69,同比惡化9.9%。進入2019年,聊城市的空氣品質出現反彈,汙染物惡化並沒有得到好轉。
  • PM2.5對健康影響如何?
    對於環境科學來說,懸浮粒子特指空氣中那些微細汙染物,它們是空氣汙染的一個主要來源。當中小於10微米直徑的懸浮粒子,被定義為可吸入懸浮粒子,它們能夠聚積在肺部,危害人類健康。直徑小於2.5微米的顆粒,對人體危害最大,因為它可以直接進入肺泡。科學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氣中這種顆粒的含量,這個值越高,就代表空氣汙染越嚴重。
  • 廣東發布2019年度環境狀況公報 PM2.5年平均濃度較2018年下降6.9%
    《公報》指出,廣東全省生態環境狀況穩中趨好,PM2.5年平均濃度27微克/立方米,較2018年下降6.9%。 《公報》顯示,2019年,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二氧化硫(SO2)年平均濃度為9微克/立方米,較2018年下降10.0%;各市年平均濃度範圍為5-15微克/立方米,均達到國家《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 3095—2012)一級標準。
  • 廣東PM2.5濃度達到歐盟標準 國考斷面消除劣V類水質
    2020年1-6月,全省各城市空氣品質達標天數比例平均為97.0%,PM2.5平均濃度為22微克/立方米,達到歐盟標準;71個地表水國考斷面中水質優良率(Ⅰ~Ⅲ類)為85.9%,劣Ⅴ類斷面比例為0%。省生態環境廳表示,今年上半年全省環境質量高位穩中趨好,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國家下達給廣東的汙染防治攻堅戰約束性考核指標全部階段性完成。
  • 鄭州市生態環境局:PM10和PM2.5濃度反彈幅度得到控制
    一、 鄭州市空氣品質狀況今年以來,甚至去年秋冬季以來,由於惡劣的氣象氣候因素的影響,在我省乃至京津冀及汾渭平原地區汙染物濃度大面積同比不降反升,環境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的大環境下,我市環境空氣品質同比變差、全國城市排名落後、壓力巨大。但在我市積極開展汙染管控、有效實施重汙染過程應對措施下,使PM10和PM2.5濃度反彈幅度得到控制。
  • 專家解讀:PM2.5不同高度差別不大 PM10近地面濃度最高
    今天,30餘位環保熱心人士走進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參觀應急監測車、PM2.5監測設備等,並向環境監測人員提出自己的疑問。這是省環境監測中心站首次向公眾開放。    PM2.5、PM10平均濃度同比下降,但治汙任重道遠    「這車上裝的是什麼儀器?測量什麼?」
  • 北京今日PM10濃度最高超500微克/立方米
    昨日起源於蒙古國中南部的沙塵,於傍晚進入我國境內。沙塵帶由內蒙中南部及山西北部經河北北部延伸至內蒙東北部。沙塵移動速度較快,目前已進入北京市上空。最新的雲微物理遙感圖顯示:沙塵帶繼續向南、向東移動,範圍包括內蒙古中東部、吉林西部、山西北部、河北西北部、北京等地。
  • 環保部:去年PM2.5和PM10實現「雙降」
    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8%,PM2.5和PM10濃度均同比下降。第一批實施空氣品質新標準的74個城市排名中,石家莊市空氣品質最差,海口空氣品質最好。環保部有關負責人介紹,2017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5%;PM10濃度為7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1%。
  • 9月份青島環境空氣品質評述,PM2.5、PM10濃度同比均降低
    9月份,青島市環境空氣中,PM2.5濃度為19微克/立方米,PM10濃度為47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濃度為6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濃度為31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濃度為0.7毫克/立方米,臭氧濃度為169微克/立方米,其中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濃度達到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