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 計 的 路,每 天 陪 你, 一 路 前 行
轉自:設計IN臺灣
「字型就像叉子(Schrift ist wie ein Löffel)」,這是創造出Avenir、Univers等無數經典字型的瑞士設計師Adrian Frutiger著名的比喻,「如果在下午我仍然記得中午用餐那支湯匙的形狀,那隻湯匙就不是一隻好的湯匙」。 如果說湯匙是食物的載體,那麼字型就是內容的載體。
如何挑選一個對的字型,首先重視的就是不同的情境,讓字型能夠巧妙且不著痕跡地在背後撐起內容。在接下來的中文字型設計中,我們會介紹數款中文常見的宋體、黑體、美術字體,以及它們適合運用的場合。
1⃣️
宋體、明體、明朝體
思源宋體「
適合螢幕顯示的宋體,從此和缺字豆腐(⊠)說再見吧!
思源宋體是Adobe和Google聯合開發的免費、開源的字型計畫。它是基於日本小冢明朝體的設計修改而成,字體的細節如點、捺、及橫劃尾端的三角倒鉤有如日本明朝體一樣擁有強烈的雕刻感;稍微加粗的橫線,使它擁有非常好的螢幕顯示效果。更難得的是,思源宋體擁有7種字重,足以勝任各種情況使用,且同時支援臺灣、香港、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等不同的漢字規範標準,讓我們再也不用為了缺字豆腐(⊠)而煩惱啦。
華康儷宋體
「兼具中文及日文美感的多用途印刷用宋體」
儷宋體最初是為了適應小字號印刷而設計的字體,用在大量內容的排版上非常合適。它有著類似日本明朝體略為外張的骨架,較大字腔留白面積使它在長時間閱讀下來擁有很好的舒適性。
細節上,顯著的喇叭口及圓潤的轉角,融合了中文宋體設計常見的特色。現在它擁有細、中、粗三種字重,可以延伸至更多情境的使用,而蘋果電腦早於2000年代就已經內建細字重的儷宋體。目前,它的中宋體現在也應用於港鐵的空間導示系統,是目前世界大眾運輸少見大量使用宋體作空間導示的地鐵系統,若是下次拜訪香港時不妨留意欣賞一下。
香港地鐵站字體規範
蒙納宋體
「帶有傳統風味的印刷用宋體」
蒙納宋體的靈感來自於1960年代上海印刷研究所開發的「宋一體」及「宋二體」鉛字模,而這兩款字體深深地影響了後來中國大陸的宋體設計。它的輪廓略為內縮,細節筆畫有著硬朗的風格,非常醒目,這樣的特色讓它看起來帶有點中國大陸印刷品的風味。它同樣適合用作雜誌文章等有著大量內容的排版上,長時間閱讀下來有一種輕快硬朗的感覺。
2⃣️
黑體
如果說宋體是起源於中文的傳統印刷字體,那麼黑體就是西力東漸的產物了。黑體最早出現於19世紀的日本,是受到西文無襯線體(Sans-Serif)影響而設計的產物。黑體的特徵是較一致粗細的筆畫,較少(或幾乎沒有)的裝飾線條,給人一種醒目、現代、效率及俐落的感覺。
與宋體相比,同樣字重的黑體在印刷上因為留白的面積較少,黑體在印刷上看起來更加醒目,所以早期主要都是用作標題使用。到近代,不同粗細字重的黑體字型相繼問世。在電腦及行動裝置螢幕上,黑體的特性讓我們即使是在行走晃動下都仍然有很好的可視性(Visibility),使得黑體更廣泛地深入至我們的生活中。
思源黑體
「適合螢幕顯示的黑體,你的電腦裡不該少的字型夥伴。」
思源黑體同樣是 Adobe 及Google聯合開發的免費、開源的字型計畫。它的設計是基於日本的小冢黑體(小冢ゴシック)的設計修改而成。它有類似小冢黑體的設計特色:稍微外放的架構,類似傳統黑體一樣有喇吧口的細節設計,讓它感覺起來中性、富有現代感卻不失傳統優雅的感覺。它與思源宋體一樣擁有7種字重,同時支援臺灣、香港、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等不同的漢字規範標準,是電腦裡不該少的字型夥伴。
華康儷黑體
「現代、理性感的黑體,印刷或螢幕顯示同樣適用」
儷黑體有適中、不偏不倚骨架及重心,在細節設計上也沒有任何傳統黑體的小裝飾線,使它看起來非常現代、理性、富有設計感。它擁有粗、中、細三種不同字重,整體排版時高度及字腔內的留白控制得宜,有時會被當作雜誌內文使用。
同時,它的中黑體同時也是蘋果電腦在2000年至2009年的系統字型,與那時Windows XP 的系統字型新細明體相比,在可視性及美觀上都高上一籌;另外如果你還有早期的iPod,說不定還能看見它的身影。
蒙納黑體
「黑體的外觀,傳統的骨架。」
蒙納黑體在香港非常常見,從前的機場內的空間導示、旅遊簡介、報章雜誌等隨處都可以看見它的蹤跡。它是一款架構內縮的黑體,看起來就和它的姐妹蒙納宋體擁有相似的骨架;此外,它還擁有非常誇張的細節設計,如點、捺等仍然保留了傳統書法的曲線,使得它的識別性非常高。
雖然有著傳統的骨架及細節,但卻一點也不失現代感,這樣的感覺造就了非常多商業公司非常喜愛使用蒙納黑體來設計文宣。在臺灣,高鐵車站內的主要空間導示系統變是蒙納黑體(中文)及FF Meta(英文)的組合。兩款字體都有細微的筆畫處理,在空間導示最重視的可辨性(Legibility)上,這個設計可以說是相當成功。
3⃣️
美術字體
美術字體往往擁有一些非傳統的特徵,或許具有開創性,也或許同時融合了宋體及黑體的特徵。這樣放在一般著重於內容的排版上或許不是那麼實用,但其中有些字體如果拿來作為標題,卻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姚體
「修長的身形,有點張狂,又有點優雅的個性」
姚體最初在1920年代由中華書局的聚珍部姚竹天所創,是最初是一款銅板印刷字體。它的特色在於擁有明體一樣的橫畫和頓點,但在豎筆卻擁有黑體的特徵。誇張的造型讓它看起來好像很張狂。在文化大革命時代,這款字體被改造得更加修長,用在大量的大字報及政治標語上,特別引人注目。
現今有許多姚體的數位字型,大陸設計的方正姚體便是其一。而近期在臺灣的LOGO、廣告或各大社運場合,因為它特殊的設計效果,我們也常常可以見到它的蹤影。
金萱體
「來自臺灣的小清新風味。你要幾分糖?任君挑選。」
最後我們想談已經火紅一陣子的金萱體。 金萱體由臺灣團隊Just Font(就是字)開發、線上募資。它的設計類似於西文的Optima字體(用於臺北捷運的站牌西文字體)結合了襯線體及無襯線體的設計特徵,金萱體結合了宋體豎粗橫細,及黑體沒有襯線的特徵。
他擁有五種字重,對應名稱分別命名為二分糖、微糖、四分糖、半糖、八分糖,饒富趣味。 近年來我們也在多種場合看到金萱體的出現,舉凡包裝、文案標題、甚至是社運場合標語,其應用廣泛的狀況也十分有趣。
結語
以上是我們認為幾款大家應該必備的經典中文字體,其中幾款歷久不衰,已經陪伴大家幾十年的歲月了;其中幾款是後起之秀,未來的影響力可謂是不容小覷。它們通常個具備可以使用在不同情境的個性,可以讓你的設計更加美麗。
- END -
● ● ●
歡迎與我們聯繫
☟
設計物語 ► 我們是一個設計師交流平臺,目前聚集了近60萬設計師在這裡分享閱讀。在這裡每天分享設計與設計師有關的故事;為設計師提供設計資源共享、跨界社交、社群共贏、品牌孵化等專業服務,我們樂於將一切與設計有關的故事與大夥分享,並致力於將好的設計推向市場;如果,你有好的設計,有意思的設計故事,請與物語君保持聯繫。
物語君 ► 861262245@qq.com
↓↓歡迎掃碼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