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一切苦厄】人生四寶

2021-02-19 佛光山星雲大師

一般人以珍貴之物為」寶」,如家中有」傳家之寶」,國中有」鎮國之寶」;在有形有狀的寶外,有人以身懷絕技為寶,有人以美德庭訓為寶。在佛門,也用」寶」,來形容諸佛菩薩及法之崇高尊貴,如」寶相莊嚴」、」寶地清淨」等。而在人生道上,我們要以何為寶?提供」人生四寶」作參考。

禪定給人一種穩定力、安定性及祥和明淨的心境。所謂」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它並非只是蒲團上的用功,如果能將」定力」生活化,就是有一點雜音,你也會不太計較,遇到一點瑣事,你也不會放不下。不該聽的不聽,不該看的不看,不該想的不想,使躁動的心得到沉穩。每天有這樣一點禪定的修養,則處事自能態然自若、處變不驚,為生活帶來安全感,禪定就是一寶。

烏鴉幾番投石,才如願得水;戰馬屢次遠行,才得以長徵。動物尚且要歷練,何況人生?人因經驗而成長,因成長而豐富,凡事勇於嘗試,一次不成功,還有第二次、第三次,只要自己不放棄,憑著歷練,自然會產生一種睿智,遇到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事情時,就會知道應該怎麼處理,對事物也會看得更廣、更深、更透,這也是人生一寶。

」信」是對一個對象,能令心產生清淨的精神作用,」念"是對所緣的事,明白記憶而不令忘失。凡是一切,有信念,你就有力量,有信念,你就有目標。信念,讓你在受挫的時候,鍥而不捨,努力地向前奮鬥;信念,讓你在失敗的時候,不畏沮喪,勇敢地站立起來。因此,信念能使一位傾家蕩產的人東山再起;信念會讓一位名落孫山的人再題金榜。一位成功者,有絕對的堅定信念;有信念作為基石,不會永遠是個失敗者。

有時候,我們的性格會很懦弱,可能怕得罪人,可能怕做錯事,說話不敢、做事不敢,甚至於做好事、說好話都不敢。我們若能修學慈悲之寶,心中擁有慈悲,就會產生源源不斷的力量:我要做好事、我要說好話、我要做好事、我要為他人服務……不斷發揚自己內心的慈悲之光,會讓懦弱的性格,逐漸成為勇敢。

  什麼是生活?就是要活得有生氣,活得有朝氣;生活的生氣,來自於態度的改變,若能善用人生四寶,必定是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所以」人生四寶」:

相關焦點

  • 往生淨土,度人,度自,度一切苦厄!
    唯此世間,善少惡多,飲苦食毒,未嘗寧息。」娑婆世界的可取之處,屬於快速成就之地。因為我們這個世界太濁惡了。相對有能力修行的人而言,娑婆如太上老君的煉丹爐,可成就火眼金睛。但就大多數末法凡夫俗子來說,只有被燒成灰的命。現實很殘酷!來此娑婆世界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救苦救難的菩薩,一種受苦受難的凡夫。我們很顯然屬於後者,曾經造作無量的五逆十惡,故生於娑婆。幸遇佛菩薩的救濟,今世做人。
  • 《心經》解讀 |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我們來看這一段。一般無論是大經還是小經,它在結構上、組織層次上都有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剛才念的這一段就是《心經》的序分。正宗分就是從下面「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直到「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這是屬於主要概述的正宗分。
  • 農曆臘月十五,今天把《心經》轉發一次,可度一切苦厄!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古往今來《心經》被稱為經中之經,文雖簡略,理極宏深。至圓至頓,最妙最玄。誠為諸佛之師,菩薩之母。
  • 悟透了空 就能去除你自己的一切苦厄
    空,是能讓所有人離苦得樂的智慧。佛法的禪修者,人世間的所有人,只要明白了空的般若智慧,只要掌握了空的般若智慧,就必然脫離內心的一切痛苦,就必然從自己所有的痛苦煩惱中解脫出來。要通過不斷地打坐禪修,才能真正掌握和明白空的般若智慧。
  • 農曆初一吉祥日,今天把《心經》轉發一次,可度一切苦厄!
    照見五蘊皆空(發現人是由色、受、想、行、識這五大因素組成的,當這五大因素一解散,人身就空虛了,沒有了)度一切苦厄(修行佛道的人,應當對人生、世間萬物的空性有所覺悟,要看到,那空裡頭既沒有形狀體積,)無受想行識.
  • 【度一切苦厄】氣節
    人的"氣節",有四點說明:人生的際遇,有窮通禍福、興衰榮枯。當處窮困時,有的人很容易喪失尊嚴、失去鬥志,有的人則"人窮志不窮"。人格志氣的可貴,是在功名富貴之外;人有志氣,則困苦反而是完成人格的增上緣。一個人平時如果不肯進德修慧,人格就會卑賤;心裡常念"好"、"慚愧"、"結善緣",則能使人格達於善美。
  • 【度一切苦厄】沉默是金
    過分的工作、過分的勞動,過分的活躍,對人生是不健康的。所以,有時候不說一句話的沉默,不起一念的靜止,那才是"沉默是金"。  人有時候,眼、耳、鼻、舌、身不動了,心還在動。例如睡覺的時候,眼、耳、鼻、舌、身都睡著了,可是心起來做夢,上山下海,周遊列國,人我是非,甚至夢中殺人越貨,種種驚險,醒來驚得一身大汗。就連睡覺它都沒有沉默,還是有各種活躍的行為,可不辛苦?
  • 人生有幾多「苦」?三苦、八苦、十一苦
    苦, 對佛教的人來說, 是肉體痛、心裡不安、心靈不滿足等。如果用佛教《四聖諦》解釋, 【苦】大論云:「眾生有三種身苦:老、病、死; 有三種心苦:貪、嗔、痴。」 。 娑婆世界, 處處都是苦, 不滿足, 求不到, 心生不滿是苦, 貪念連續不斷,想過去、想未來、想現在,煩惱不斷。
  • 【度一切苦厄】受歡迎的人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注音及釋義,難得一見,度一切苦惡!
    (看到五蘊:形相、情慾、意念、行為、心靈,都是空的)dù yī qiē kǔ è度 一 切 苦 厄。(就將一切苦難置之度外)shě lì zǐ舍 利 子。(菩薩對學生舍利子說)sè bù yì kōng色 不 異 空。
  • 水陸法會點一盞心燈,度一切苦厄,照亮美滿人生
    法會的莊嚴、隆重與殊勝給所有隨行的同修們留下了人生中最刻骨銘心的記憶。    法會諸佛讚嘆,人天歡喜「感覺法會有過年的感覺」每個同修都得到了法的利益的加持,都說是這輩子最值得的事情!
  • 《心經》只有260個字 為什麼包含如此深的人生智慧?
    佛法的核心是智慧,《大智度論》云:「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不管佛學、儒學、亦或其他學說,我們都要明確它的目標而不是過程,如同剛開始我們要追求實相般若,這是明確目標。明確目標後,我們要學習確定方法或路線,這樣才可以到達目的地也就是目標,這是文字般若。
  • 早讀:人生若茶,淡淡香
    ,野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 四寶的故事
    後來,一次老鄉聚會,不知道齊用了什麼方法就把四寶給帶來了,四寶的笑很乾淨,靜靜的看我們喝酒吃飯。齊那天很是開心,猶如皇帝加冕,刻意的在四寶面前顯示著他的能力,口若懸河的同時又不時的拿眼睛偷瞄四寶。我的直覺,齊和四寶應該還沒有進入情況。因為,這倆人給我的感覺並沒有什麼默契感。是處於初始階段?
  • 你的眼界,決定著你的未來.你自律的程度,決定著你人生的高度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
  • 人生苦短,及時行樂!
    人生不過百年,一眨眼很快沒了。人生苦短,一晃就老了。人生的一生,愛過,痛過,開心過,煩惱過。人的一生,你所要經歷的事情很多。人生的一切,都是我們所要經歷的。人,經歷的事情多了,也就長大了。失去的一切,都不會回來。珍惜當下,趁著如今還年輕,還有精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那就勇敢去做。人生,莫要給自己留下遺憾。人生,且行且珍惜。你所遇到的人以及人生所有讓你幸福開心的事情,往後不再有。做人,千萬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虛無縹緲的未來。畢竟,未來的事情誰也說不準。若是如今你都不肯努力,何言未來。
  • ▷《把你的人生交給主掌管》
    有一付對聯說得有意思:若不撇住終有苦,各能捺住即成名。橫批:撇捺人生。撇不出即苦,捺收得住是名,一撇一捺是人字。人生幾何?我欣賞曇花。巜人類簡史》中有一句著名的話:「新世紀的口號,快樂來自於內心」。蜜多時,每年花開時節,我邀約朋友來家共賞。賞花只讓識花人。我們有時在露天,有時搬到客廳,有時搬進陽光房,輕鬆音樂,焚香品茗,談天說地;瓜果佐酒,漫論詩書。
  • 沙僧的萬箭穿心之苦,感同身受,終於知道打破琉璃盞意味著什麼了
    題:沙僧的萬箭穿心之苦,感同身受,終於知道打破琉璃盞意味著什麼了文/姜子說書《西遊記》故事裡,沙僧只是打破了琉璃盞,為啥象徵著命運與造化的玉皇大帝,要讓他受萬箭穿心之苦呢?萬念俱灰,誰曉得九世沉淪之苦?四聖試禪心,試的原來是沙門之僧的禪心。若不是失魂落魄,如何長就一張晦氣色臉?若不是心灰意冷,如何沉默不語?人生充滿了變數,所有的婚姻,任憑怎樣安排,都是賭博,都是茫茫大海上的冒險。拼了命去愛的人,終究會是陌路人。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所以,才有唐僧面對四聖的那句「推倒從前恩愛堂」。
  • 何為命中二十四厄?如何化解?
    而道教二十四厄,各類典籍之中,記載略有差別,今天給大家通俗易懂的分享下,以便大家了解,《靈寶領教濟度金書》之中記載,二十四厄:分別為,三災,四煞,五行,六害,七傷,八難,九星,夫妻,男女,產生,復連,疫癘,疾病,精邪,虎狼,蟲蛇,劫賊,枷棒,咒誓,橫死,天羅,地網,地獄,同《一切厄》,共二十四厄,《太上玄靈北鬥本命延生真經》中二十四厄的記載:三災,四煞,五行,六害,七傷,
  • 品的是茶,靜的是心, 悟的是人生,滌的是靈魂.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