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長徵路 | 雄關漫道真如鐵!客網記者探訪婁山關

2020-12-26 澎湃新聞

重走長徵路 | 雄關漫道真如鐵!客網記者探訪婁山關

2020-10-28 10: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0月27日

「智行新長徵 駿馳新時代」

2020年重走長徵路公益行的全體成員

從遵義市區出發

驅車一小時直奔婁山關

國機智駿駛過婁山關古鎮。陳地長 攝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憶秦娥·婁山關》(毛澤東1935年2月)

85年前,紅軍長徵時

在這裡打響兩次戰鬥

在紅軍佔領婁山關後

毛澤東即興填詞《憶秦娥·婁山關》

婁山關從此與中國革命結緣,蜚聲中外

成為人們嚮往的革命聖地

婁山關景區隨處可見毛澤東詩詞《憶秦娥·婁山關》。

在婁山關戰鬥遺址,隊員拾階而上

在毛澤東詞碑

婁山關紅軍戰鬥紀念碑

小尖山紅軍戰鬥遺址

婁山關紅軍戰鬥遺址陳列館

等地駐足良久

聽著講解員的解說

思緒仿佛又回到了戰鬥的歲月……

婁山關關上千峰萬仞、重崖疊峰,峭壁絕立,異常險要,因而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說法。因其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北距巴蜀,南扼黔桂,為黔北咽喉,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長徵路上

中央紅軍在婁山關與黔軍

發生過兩次戰役

一戰婁山關

1935年1月,中央紅軍由南向北分三路突破烏江天險,於1月6日攻佔遵義城。為了建立以遵義為中心的「川黔邊新根據地」,中央軍委命令紅一軍團第二師四團追殲北竄之黔軍侯之擔部,進攻婁山關,佔領桐梓,組建黔北防線。

紅軍一戰婁山關的偉大勝利,為保衛遵義革命中心區的安全和黨中央在遵義勝利召開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作出了重要貢獻。

婁山關紅軍戰鬥遺址。

二戰婁山關

1935年2月24日,紅軍在遵義會議後兩渡赤水,北上再佔桐梓,但北面國民黨川軍以重兵向南逼近。毛澤東同志決定指揮紅軍南下戰婁山關,再佔遵義城。紅軍二戰婁山關重創黔軍4個團,是遵義會議後的第一個大勝仗,極大地鼓舞了紅軍戰士的鬥志,為紅軍再佔遵義城清除了外圍障礙,作為中國革命偉大勝利的又一塊奠基石而永彪史冊。

航拍婁山關景區。陳地長 攝

婁山關上,昔日紅軍戰鬥過的塹壕、彈坑早已披上了一層厚厚的綠裝。在公路四通八達的今天,我們已經很難用眼睛判斷婁山關「萬峰插天,中通一線」的險要。作為軍事重地的角色,婁山關已經淡出人們的視線,但它在紅軍革命史上的裡程碑意義卻永遠不會磨滅。

如今,婁山關景區已升級打造,修建了「婁山十景」,並且這十個景點的名字都是根據毛澤東《憶秦娥·婁山關》中的意境而打造,如:大婁山脈的最高峰筍子山頂上的西風臺、夕照亭和觀海樓,還包括山腰上的晨霜閣、賞月軒以及山腳下的長空橋、雁鳴塔、詩詞碑、百丈梯和婁山關關口。

婁山關古鎮,公路旁旅店、客棧鱗次櫛比,這裡已經被打造成了紅色小鎮。

如今,婁山關硝煙不再

但紅軍戰鬥過的戰壕

留下的彈坑仍舊訴說著那段烽火歲月

客家新聞網記者黃梓倩

帶您重走長徵路

期待下一站

來源:客家新聞網

作者:記者黃梓倩

原標題:《重走長徵路 | 雄關漫道真如鐵!客網記者探訪婁山關》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你知道為何說「從頭越」嗎
    一代偉人毛主席在長徵途中四渡赤水,展示了超強的領導能力和洞察能力,這首《憶秦娥·婁山關》就寫在第二次渡過赤水之後,這首詞是寫戰爭的,但卻省略了很多戰鬥細節,以寫景為主,借景抒情,表達一種「騰乎天宇」的戰鬥豪情。憶秦娥·婁山關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 國慶70周年「宣言」:雄關漫道真如鐵
    今天刊發第一篇《雄關漫道真如鐵》。新中國「新」在哪裡?在一個「爛攤子」上建立起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靠的是什麼?這篇五千多字的長文,分為五個部分,從不同維度回顧總結了70年輝煌歷程,不少話語擲地有聲:1.新中國之「新」,不僅在於國號之新、山河之新,更在於打破一個舊世界、建設一個新世界的氣象之新,在於面對艱難困苦而百折不撓、昂揚進取的精神之新。
  • 長徵精神: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探尋精神源頭 彰顯時代價值·第四期主題:長徵精神】  光明日報主辦 上海市委宣傳部、浙江省委宣傳部協辦  光明日報記者 靳昊 周仕興  向前,向前。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徵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徵路。今天,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徵,就是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2016年10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會上鄭重強調。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新長徵路上,中國共產黨人必須拿出精神、拿出勇氣、拿出實力來圓夢!
  • 革命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的典範之作——《憶秦娥婁山關》
    《憶秦娥婁山關》是毛澤東主席於紅軍長徵途中創作的一首詞,最早發表於1957年的《詩刊》一月號上。從立意看,雖然當時是在奪取重要勝利後寫下的詞句,但是通篇內容沒有高唱凱歌、沒有歌功頌德,而是對中央紅軍乃至中國革命在當前遇到的困難進行了客觀反映:「雄關漫道真如鐵」。前行的路上可謂是艱難險阻不斷,如此險要的關隘就真實地擺在面前。然而,遇到困難我們的態度應該是怎樣呢?當然應該「而今邁步從頭越」。
  • 【每日一習話】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徵路
    習近平: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徵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徵路。  這段話出自2016年10月21日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偉大長徵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滋養,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
  • 「划船重走長徵路」走進習水土城
    比賽現場 張晨/攝本報訊 8月28日,由中國賽艇協會、中國皮划艇協會、貴州省體育局主辦的「划船重走長徵路」陸上賽艇全民挑戰賽線下活動貴州站走進習水縣土城鎮。開幕當天,大眾組首先開賽,來自習水、仁懷、赤水、桐梓、匯川、紅花崗、播州等地的8支隊伍依次上場,參賽運動員們打開手機藍牙、登錄「陸上賽艇」APP,點擊「開始划船」,然後開足馬力拉動測功儀,在觀眾的吶喊助威下,8支隊伍分別通過划船機划行,一共完成距離25000米的陸上賽艇任務,平均每支隊伍需完成3125米,以「陸上賽艇」的形式「划船重走長徵路」。
  • 年輕人,去遵義重走一段長徵路吧
    赴遵義,尋訪關於長徵的故事,採訪對象從耄耋老人到「90後」女生,我們發現,在他們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長徵;從「強渡烏江」到「四渡赤水」,我們也重走了一小段長徵路……
  • 電視劇《雄關漫道》紅二六軍團長徵便水戰役背後的故事
    電視劇《雄關漫道》真實的記錄了紅二、六軍團長徵的光輝歷程。關於長徵1936年發生在湖南最大的一仗,也是最後一仗——便水戰役,電視劇沒有演播,電視劇中賀老總在烏蒙山區被國民黨追兵圍剿,十分困難時發出了感嘆:「都是便水戰役沒到好!」
  • 雄關漫道真如鐵 誰來掌舵新一屆中國男排
    對於沈指導是否會繼續出任中國男排主帥的問題,記者獲悉,自今年江門奧運資格賽結束以後,相關主管部門尚未正式聯繫沈富麟討論續約問題。沈富麟的弟子沈瓊同樣也被外界視為新帥位的候選人之一,他在外教勞爾·洛薩諾執掌國家隊期間任職中方教練組組長,在沈富麟指揮徵戰江門奧運資格賽期間任恩師的第一助理教練,執教上海男排取得聯賽6連冠。此外江蘇主帥盧衛中、前北京男排主教練李牧也有一定的呼聲。
  • 上海交通大學第48屆運動會:健步走「重走長徵路」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11月20日報導:上海交通大學第48屆運動會11月20日上午開幕。在疫情防控工作準備充分的情況下,田徑、遊泳、足籃排、乒羽網、拔河跳繩、趣味群體等眾多項目吸引廣大師生踴躍參與。本次 「教職工健步走」活動,將四史學習融入健身鍛鍊,以「重走長徵路」形式實現線上線下貫通。不僅為校運會增添了充滿力量的紅色元素,將「重走長徵路」蘊含的長徵精神注入交大陽光體育精神,在健步走中用腳步丈量和重走長徵路,也在鍛鍊身體、增強體魄的同時,引領師生深刻感悟了「四史」的內涵及精神。
  • 重走長徵路 | 贛南籍老紅軍何木林:裝啞14年 忠骨歸青山
    重走長徵路 | 贛南籍老紅軍何木林:裝啞14年 忠骨歸青山 2020-10-30 10: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長徵:你印象中大氣澎湃的詩詞有哪些?
    ┃《七律·長徵》是詩歌創作史上不朽的傑作詩中所說的長徵,是指詩人本人所經歷的長徵,也就是中央紅軍的長徵,時間是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詩人在長徵時創作的其它詩詞毛澤東在長徵時期,一共創作了六首詩詞,除了《七律·長徵》外,還有《憶秦娥·婁山關》《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嬌·崑崙》《清平樂·六盤山》《六言詩
  • 重慶旅遊協會到天全縣開展重走長徵路採風活動
    7月17日,重慶旅遊協會一行到天全縣開展重走長徵路採風活動。採風活動|楊楊 攝當天,重慶旅遊協會一行先後來到天全縣紅軍紀念館、吉祥寺、仁義鎮紅軍村等地,對天全的紅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等進行參觀考察。紀念館分兩個廳,第一展廳為「紅軍長徵在天全」,分為序廳、紅軍長徵過天全、紅軍長徵在天全、紅軍精神世代繼承、結束語。第二展廳為天全歷史展廳,採用七個時期反映天全的歷史。
  • 書法定製,行楷書作品選——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雄關...
    書法定製,國畫收藏,今日分享中國書協會員楊勇行楷書作品選——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 長徵故事反覆講但年輕人真能理解長徵精神嗎?我們從遵義開始找答案...
    赴遵義,尋訪關於長徵的故事,採訪對象從耄耋老人到「90後」女生,我們發現,在他們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長徵;從「強渡烏江」到「四渡赤水」,我們也重走了一小段長徵路……距離遵義會議紀念館不遠,遵義城南小學邊上,記者找到84歲的曾祥銑,他是遵義長徵學會會長。曾祥銑一見上海的記者來,就說起報紙上的「好消息」:為了迎接建黨百年,現在《遵義晚報》每周二刊發「長徵地名故事」,接下來《遵義日報》也要開專欄,刊髮長徵故事。反反覆覆講長徵故事,現在的人真能理解長徵精神嗎?「這不用操心。」
  • 重走長徵路|No17:六盤山——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一路走來,去過的地方真是不少,有的已經忘記,有的還在眼前,有的恍如隔世,有的恍如昨日,而對於一個本碩都是學習歷史專業的我來說,重走長徵路顯得尤為意義非凡,尤為值得紀念,尤為需要回味。可惜的是,前半程因為出差沒趕上,所以對我來說,是重走了半程長徵路。
  • 陸軍軍醫大學到土城開展「重走長徵路」活動
    12月20日至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組織專家教授、教員醫護人員、軍人文職人員開展第一批「重走長徵路」活動,經過4天艱苦跋涉,來到赤水河畔的四渡赤水戰役發軔地土城感悟四渡赤水。這支堅毅的軍醫隊伍在四渡赤水紀念館廣場聆聽了《長徵組歌》音樂會;在青槓坡戰鬥遺址祭奠紅軍烈士,追憶盪氣迴腸的戰鬥場景;在紅軍醫院紀念館開展現場教學,講紅醫故事,回顧紅軍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戰鬥歷程,用實際行動踐行紅色軍醫精神。
  • 市委網信辦開展「重走長徵路」主題黨日活動
    為深化「四史」學習教育,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弘揚偉大的長徵精神,12月18日,市委網信辦組織機關及所屬事業單位黨員幹部赴西青區辛口鎮第六埠村紅色教育基地開展「重走長徵路」主題黨日活動。
  • 北京文博|雄關漫道 匠心如鐵——探訪箭扣長城修繕工程
    如果從空中俯瞰,這段東接山海關,西通嘉峪關,西南連接八達嶺、居庸關,綿延近8000米的長城,形狀如滿弓扣箭,由此得名「箭扣長城」。從2016年起,為保護長城本體,杜絕安全隱患,北京市啟動箭扣長城搶險加固工程,第一、二期累計修繕完成1748米邊牆和敵臺敵樓9座。第三期修繕工程於今年4月下旬開工,修繕工程總長度1094米。
  • 「最高齡女紅軍」王定國:謝覺哉夫人 90歲重走長徵路 終年107歲
    她曾在94歲高齡重走長徵路,她也曾是她曾是健在的年齡最大的女紅軍,她離休後仍步履不停,心繫人民,70多歲推動長城保護,90多歲還參與植樹造林。她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在她身上我們可以學到很多很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她的故事。王定國1913年2月出生,四川省營山縣人。王定國1932年參加了王維舟的川東遊擊隊,1933年10月20歲的她參加中國工農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