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題目後,我的腦海裡立即閃現出毛澤東的《七律·長徵》: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重讀此詩,眼前顯現著一幕幕感人的畫面:70年前,紅軍憑著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行進在萬裡長徵路上;雖然他們手上甚至沒有一張像樣的地圖,但是他們沒有懼怕一切艱難困苦,把遠處的千山萬水都將等閒視之。在綿延不斷的五嶺(即南嶺)這片"破碎的山地"中,左衝右突,迂迴轉戰有兩月有餘,就好像微波細浪在起伏;而雲貴高原上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裡,不過是一顆小小的「泥丸」一樣不值得一提。長江的上遊的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雲的懸崖峭壁,大渡橋險橋橫架,高懸的鐵鎖,隨風搖動,寒意陣陣。令人欣喜若狂的是紅軍已經踏上了千裡積雪的岷山;翻過這座雪山後,距離目的地就會不遠了,勝利就在前頭,有了這個希望大家個個喜笑顏開,歡呼雀躍。
┃《七律·長徵》是詩歌創作史上不朽的傑作
詩中所說的長徵,是指詩人本人所經歷的長徵,也就是中央紅軍的長徵,時間是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
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主力作戰略大轉移,從中央革命根據地——江西瑞金出發,途經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西藏、甘肅、陝西等十一省。一路上,紅軍戰士擊潰了敵軍無數次圍追堵截,戰勝了軍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無數艱險。他們跋山涉水,翻過連綿起伏的五嶺,突破了烏江天險,四渡赤水,越過烏蒙山,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最後翻過岷山,總行程二萬五千餘裡,終於在1936年10月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
一首八行七律承載了二萬五千裡,濃縮了一個龐大的包羅萬象的主題。其中包括了多少驚險,多少曲折,多少悲壯,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這首詩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徵的戰鬥歷程;寫出了整個長徵的經過與感受;熱情洋溢地讚揚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詩人在長徵時創作的其它詩詞
毛澤東在長徵時期,一共創作了六首詩詞,除了《七律·長徵》外,還有《憶秦娥·婁山關》《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嬌·崑崙》《清平樂·六盤山》《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在這幾首有關長徵題材的詩中,詩人著重於側寫。都是寫一景一地,並以此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1、《憶秦娥·婁山關》
西風烈,
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馬蹄聲碎,
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
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
毛澤東這首《憶秦娥婁山關》是他所有詞作中較為出色的作品,此詞慷慨悲烈寫景狀物、抒發胸臆,堪當精品。 憶秦娥是詞牌名,源於李白的詞句「秦娥夢斷秦樓月」。婁山關是本詞題目,也是本詞的寫作地點。
這三首十六字令創作於長徵路上,詩人並沒有明確哪一座具體的山,應該是雲南、貴州和四川一路上山給他的整體印象。這三首小令氣勢博大雄渾,豪放灑脫,氣韻天成,句句是神來之筆,盡顯山之體勢、風骨,也折射出作者宏大的胸襟和抱負,足令鬼神動容。
3、《念奴嬌·崑崙》
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
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
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崑崙: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
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
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
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此詞作於1935年,當時中央紅軍走完了長徵最後一段行程,即將到達陝北。10月,毛澤東登上岷山峰頂,遠望青海一帶蒼茫的崑崙山脈有感而作。 《念奴嬌崑崙》的主題的豐富性會使細心的讀者應接不暇,而又撲朔迷離。這是一首十分複雜的詩,詩人的胸懷在這首詩中不僅僅是容納了祖國河山,而且容納了整個人類世界,即氣魄之大僅祖國山川已不能容納,它必向外奔溢,窮盡八荒,涵蓋環宇。
4、《清平樂·六盤山》
天高雲淡,
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
紅旗漫捲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
詩人率眾將士於1935年10月7日親自登上萬裡長徵最後一座主峰——六盤山主峰,面對西部的高天白雲,清朗秋氣,再凝望陣陣南飛的大雁,毛主席一抒胸中情懷,以閒遠歡欣之氣眺望又要開始的新的徵戰。詩人在此心情是放鬆的、高曠、豁然開朗的。
5、《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此詩是毛澤東於1935年10月21日所寫的一首詩。此詩是吳起鎮西山督戰,戰鬥結束,賦此詩贈予彭德懷,彭德懷接詩後,將最後一句改為「唯我英勇紅軍」並退還給毛澤東。詩句短促快捷、節奏有力、韻律歡慶。詩與畫交響的協奏曲中,使人看到了吳起鎮大捷之後彭大將軍真實身影。
┃詩人「長徵」詩詞的現實意義
毛澤東有關長徵題材的詩詞,主要描寫了在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間,為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保存自己的實力,也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中央紅軍在朱德、毛澤東分別率領下,開始了二萬五千裡長徵。毛澤東所率部隊多不過數千,而且彈盡糧絕,他們饑寒交迫,生死未卜,卻把生死置之度外。詩人以審美的眼光去欣賞沿途風光,發揮浪漫的想像力;以其華美的文採直抒胸臆意,形象的概括了時代激變的特徵。
毛澤東之詩詞 意境博大 氣勢磅礴 景物明麗 富含哲理 古為今用 詩史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