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傘保險創始人團夥解散。
出品|投研觀察
作者|Allen
眾所周知,今年5月小雨傘保險上演的「慶餘年」戲碼以和解落幕,但和解近半年後,雙方再生嫌隙,和平「分手」。
近日,據企查查信息顯示,小雨傘保險的母公司深圳木成林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木成林科技」)的實控人已悄悄易主,變為公司CEO光耀。
小雨傘保險是一家網際網路保險經紀公司,因其獨特的經營模式,短時間內吸引到了三輪投資。然而,截至目前為止,小雨傘保險並未公布其經營業績。在胡潤研究院近期發布的2020中國網際網路保險中介服務平臺Top10名單,小雨傘保險並未出現其中。
合伙人之一退出,曾上演奪權戲碼
公開資料顯示,小雨傘保險的兩名聯合創始人已經悄悄和平「分手」。企查查官網顯示,11月20日,木成林科技董事長徐瀚便悄悄退出,接替這一職位的變為公司原CEO光耀。《投研觀察》了解到,徐瀚和光耀曾經是小雨傘保險的聯合創始人。
2015年,徐瀚、光耀、韓立煒創立小雨傘保險。三位創始人中,徐瀚曾在香港多家金融機構擔任高管,是金融、體育等領域的連續創業者;光耀曾任騰訊高級產品總監;韓立煒曾在騰訊、京東,承擔項目管理、團隊管理、系統架構、技術負責人等職責。
值得注意的是,從與小雨傘相關的企業以及小雨傘目前的管理人員名單看,已沒有了徐瀚的名字。在此次決裂之前,徐瀚和光耀之間還發生過一場大戰。
5月14日凌晨,小雨傘保險時任董事長徐瀚突然發布微博長文表示,在自己因更換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和疫情滯留香港時,公司CEO光耀移除了他的企業微信和郵箱的管理員權限,派人非法取得公司營業執照和財務章,並且逼迫他辭去董事長職位。
此事和噹噹李國慶夫婦「搶公章」發生在同一時間點,徐瀚剛剛發布此微博,立馬引起了市場的關注。小雨傘保險相關負責人隨後緊急回應:「因公司人事變動安排,正在與董事會和管理層溝通,一切皆在法律許可範圍內,業務正常運營。關於小雨傘保險的人事變動及公司發展方向,公司會與董事會討論確定後公布。」
本以為這場鬧劇會像噹噹一樣愈演愈烈,沒成想兩人之間的嫌隙很快便消除了。事發當日下午,徐翰和CEO光耀雙雙在朋友圈發文稱「5年合作,有風有雨,有陽光有彩虹。5年合伙人,疫情期間分離兩地,信息錯位的誤會,靜心溝通後誤會已消解。」
次日,小雨傘保險的官方微信號發文,「公司的創始人之一的徐瀚和光耀因為香港關口關閉導致的信息溝通不順暢、不全面,從而產生了誤會。但是,即便有誤會,兩位創始人依舊是開放的、積極的、正能量的,在積極溝通下,解開了誤會。典型的『好基友,一輩子』。」
然而,表面上看似和解,實際上卻暗湧流動,徐瀚的退出或許向我們證明了兩人當初的握手言和僅是權宜之計。《投研觀察》就徐瀚退出後是否不再擔任公司的任何職務一問,發函詢問小雨傘保險,遺憾的是截止發稿日,並未收到公司的回覆。
母公司股權發生變化,難以躋身行業前十
公開資料顯示,小雨傘保險是一家網際網路保險經紀公司。其母公司木成林科技的公司法人為光耀。
據天眼查顯示,隨著管理層變動,木成林科技的股權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原出資人胡婉珠退出,光耀的持股比例從24.1%上升到35.6%,小雨傘保險聯合創始人、CTO韓立煒持股比從6.8%上升到9.7%。公司CPO劉麗和深圳小雨傘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股比不變,分別為1.2%和6.3%。管理團隊合計持股52.8%,而紅杉資本等四家投資方合計持股47.2%。
成立至今,小雨傘保險共經歷了三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紅杉資本、經緯中國、天士力資本、信天創投等。
充足的資金鍊支持了小雨傘保險的快速發展。小雨傘保險平臺的官方介紹稱,截至目前,公司共設有天津總公司、深圳分公司、山西分公司等,已經與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人保等80多家保險公司達成戰略合作,總共開發了400餘款保險產品,服務規模超過1300萬人。
然而,不論怎麼吹噓自己多厲害,沒有實際數據說話也難以讓人相信。據公開媒體報導,徐瀚曾經表示,小雨傘保險的預期保費規模將在2018年超10億元,但此後公司再無相關數據公開。
此外,在胡潤研究院近期發布的2020中國網際網路保險中介服務平臺Top10名單,小雨傘保險並未出現其中。之前所吹噓的10億保費,小雨傘保險真的達到了嗎?
《投研觀察》還注意到,木成林科技於今年10月23日從神州優車系的神州暢行(福建)汽車服務有限公司處收購了創信保險銷售有限公司(簡稱「創信保險」)。
據企查查信息顯示,創信保險是一家持有保險代理牌照的保險產品銷售及服務機構,可在全國區域內代理銷售各類保險產品,從事相關保險業務的損失勘查和理賠等。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銀保監會官網公布了對小雨傘保險的處罰決定:2019年6至8月間,小雨傘經紀給予投保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其他利益。因時任小雨傘經紀總經理光耀對上述違法行為負有直接責任,對其給予警告,並處4萬元罰款。
此次徐瀚的退出會不會給小雨傘保險帶來新的變化?創始人團夥解散,對公司造成了怎樣的影響?《投研觀察》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