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配凹印油墨是彩印工藝中的一項主要工作,這項工作做得如何,直接關係到產品的印刷質量。由於顏色鮮豔、光亮度好、色相正確是彩印產品的根底要求,要實現這個要求首先必須正確調配好印刷油墨。所以,操作者要控制好顏色知識和調墨工藝。
1、控制三原色變更法則,以便實現正確油墨調配
任何一種顏色都能利用三原色的不同比例混雜調成,油墨的色相變更,正是利用這個法則。如三原色油墨等量混雜調配後可變成黑色(近似)。三原色油墨等量混調並加入不同比例的白墨,即可配成各種不同色彩的淺灰色墨。
若三原色油墨按各種比例混調,即可調配成多種不同色相的間色或複色,但其色相傾向於比例大的原色l相。若兩種原色墨等量混調後,可成為標準間色;兩種原色墨按不同比例混雜調配後,可配成多種不同色相的間色,但其色相趨勢於比例大的原色色相。此外,任何顏色的油墨中,加入白墨後其色相就顯得更明亮。反之,加入黑色油墨後,其色相就變得深暗。
上述用原色油墨調配成各種顏色,正是根據三原色的減色法理論得出的。
2、分析原稿色相
利用補色理論糾正偏色,提高調墨效果當接到印刷色稿後,首先應對原稿中的各種顏色進行認真的鑑賞和分析,惦量一下所要調的油墨色相的各比例。分析色稿就是要控制一個根底原則,即三原色是調配任何墨色的根底色。
一般來說,應用三原色的變更法則,除金銀顏色外,任何複雜的顏色都能調配出來。然而,在工藝實際過程中,僅靠三原色墨要調配出無數種的油墨顏色來,還是不夠的。由於,實際上製作油墨的顏料不是很標準的,甚至每批出產的油墨在顏色上免不了存有肯定程度的差別。所以,在實際工作中還應採取如中藍、深藍、淡藍、射光藍、中黃、深黃、淡黃、金紅、桔紅、深紅、淡紅、黑、綠色等油墨適量加入,才幹到達所需油墨色相。油墨的品種很多。
但不論如何,除了三原色墨以外,其餘顏色都是用以補充三原色的不足的。任何複雜的顏色,總是在三原色範圍內變更的,只有控制好這個原則,調墨也就不成問題了。當顏色分析肯定主色和輔色墨及比例後,即可進行調配。
3、間色和複色的調配
所謂間色,就是由兩種原色油墨混雜調配而成的。如:紅加黃後的色相為橙色;黃加藍可得到綠色;紅加藍可變成紫色。兩配,能夠調配出許多種的間色。即:原色桃紅與黃以1:1混調,可得到大紅色相;若以1:3混調可得到深黃色;若以3:1混調可得到金紅色相。如果原色黃與藍等量混調,可得到綠色;若以3:1混調可得到翠綠色;若以4:1混調可得到蘋果綠;若以1:3混調可得到墨綠色。若原色桃紅與藍以1:3混雜調配,可得到深藍紫色;若以3:1混調可得到近似的青蓮色。而複色則源於三種原色油墨混和調配而成。
若它們分別以不同比例混調,能夠得到很多品種的複色。如:原色桃紅、黃和藍等量調配,可取得近似黑色;桃紅2份與黃和藍各1份混雜調配可得到棕紅色;桃紅4份與黃和藍各一份調配,可取得紅棕色;若桃紅、黃各l份,藍2份,可調配出橄欖色;桃紅、黃各1份,藍4份混雜調配,可取得暗綠色等等。
4、調配墨色的操作方式
調配油墨時,要根據原稿分析出的色相,測定宜採取哪幾種油墨去調配適宜。
比方說,要調湖藍色墨,憑目測加實際經驗可調配而成。其中白墨是主色,孔雀藍是輔色應略加。如要深些可微加品藍。如要調橄欖黃綠墨色,可肯定是以白墨為主,加淡黃和孔雀藍並略加桃紅即可。只有主色肯定好了,其餘的顏色都是輔助色,應逐漸微量加入攪拌平均。然後,採取兩塊紙片(與印刷用紙相同的)其中一塊紙面塗上一點所調的油墨,用另一塊紙把它對刮至印刷的墨層厚度,即與原稿對比看能否適宜。
對比樣稿時,要對紙面刮墨樣油墨層相對薄與淡的部位,才幹看得正確一些。調墨時還要控制一個原則,即儘量少用不同顏色的油墨。
小樣的墨色彩準後,即可根據它們各自的用墨比例,進行批量調墨,以確保調墨質量,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