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別這么喝紅豆薏米粥,反而溼氣更重!!
大家都知道溼氣是萬病之源,在這天氣變化多端的春季,要去除體內的溼氣也很重要,那怎麼辦呢?很多人知道用紅豆薏米粥可以祛溼!但是方法錯了會導致問題更加嚴重。
為什么喝了那麼多紅豆薏米粥
溼氣還是那麼重?
錯誤一:紅豆錯了
紅豆薏米粥這個方子裡說的「紅豆」指的是「赤小豆」(紅豆比較圓、赤小豆是細長的),紅豆能療飢,不能利水祛溼,吃多了會敗血。赤小豆才有利水祛溼的功效。
▲赤小豆
錯誤二:薏米,錯了
薏米可以祛溼,但它的寒性太重了,如果直接煮會傷脾,建議把薏米炒一下,減輕它的寒性。
錯誤三:煮法錯了
赤小豆、薏米仁很難煮爛,最好用熱水浸泡一小時後再煮,否則營養很難出來,但很多人往往都是直接煮。
錯誤四:只祛溼不健脾
溼氣是脾虛引起的,溼氣又會使脾虛加重,所以健脾+祛溼要一起進行才正確!
我們身體裡有個器官叫脾,脾在我們的身體內起什麼作用呢?它是負責把身體的水汽運送到各個地方的,比如運送到腎臟,就可以通過排尿排出去,運送到毛孔,就可以通過出汗排出去。
脾最喜歡乾燥,不喜歡溼噠噠,所以如果體內溼氣過多,脾需要不停地工作,久了就會累,會傷,脾傷了,就是我們常說的脾虛,脾虛弱的話,運化水汽的能力降低,水汽堆積在體內,無法出去,自然溼氣就更重,溼氣和脾虛是惡性循環的關係。
也因此,要想祛溼,就必須祛溼加上健脾,同時進行,才有用。
很多人說,為什麼我喝了紅豆薏米粥、紅豆薏米粉沒有用啊,溼氣還是那麼重?就是因為你光祛溼,沒有健脾。
「四宗罪」裡,第四點尤其重要,為什麼有些人喝了紅豆薏米粥還是有溼氣,很大的原因在於本身溼氣已經很重,傷及到脾了,怎麼辦呢?
健脾最厲害的是芡實
健脾,最厲害的是一種長在水裡的植物——芡實。芡實又叫雞頭米,有「水中人參」的美名,常用來健脾祛溼。
據醫學古籍記載,芡實味甘澀、性平,有健脾祛溼、固腎益精、補中益氣、抗衰延年的功效。
芡實可以健脾,可調整脾胃功能,補益脾胃,讓它獲得動力;芡實還能固腎,腎好了,排尿功能就強,身體的水汽通過尿液排出去了,變得乾燥了,這也是祛溼的一個大招啊。
祛溼+健脾才能吃出健康
薏米紅豆芡實粥
材料
薏米、芡實、赤小豆、冰糖。
做法
1、赤小豆、芡實冷水浸泡2小時以上,或者直接用熱水浸泡1小時;
2、薏米仁用文火炒,炒到變成微黃色;
3、把赤小豆、薏米、芡實、冰糖一起放鍋裡,加水,熬煮2個小時左右;
功效
1、祛溼利水:薏米主要功效在於健脾去溼,健脾可以補肺,祛溼可以化痰,所以薏米亦還可用於治療肺熱肺癰肺痿之症,和山藥同用,更是相得益彰、互補缺失。
2、健脾益胃:紅豆薏米芡實粥補氣血、健脾胃的功效是公認的,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所以把脾胃調養好是健康的根本。
3、補腎益精:腎為先天之本,精、氣、神乃人之三寶,芡實不但止精,而亦能生精。
注意事項
1、體內濁氣太多的人不能喝紅豆薏米芡實粥,如果體內濁氣太多的人喝紅豆薏米芡實粥的,一定會飽脹難以消化,只能是先祛除體內的濁氣,然後服用效果會更好。
2、腎臟性水腫、心臟性水腫、肝硬化腹水、營養不良性水腫以及肥胖症等病症患者適宜食用不能喝紅豆薏米芡實粥。
除了飲食,還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有效祛溼呢?
春天祛溼
趕快護住寒溼入體的5大通道
1、大椎穴
從「大椎穴」進入的「寒溼氣」容易引起我們的「肩頸酸痛,肩周炎,頸椎病,頭暈頭痛,失眠多夢;
督脈為『陽脈之海』,總理一身之陽氣,而大椎為『三陽、督脈之會』,也就是說,全身的陽氣都在大椎穴處交匯。艾灸或按摩大椎穴,能達到調節全身陽氣的目的。
2、羶中穴
從"羶中穴"進入的"寒溼氣"容易引起我們的"乳腺腫痛,乳腺管道阻塞,小葉增生乳腺纖維瘤等症狀」;
羶中穴是心包經的募穴,是人體重要的一個穴位,過去的說法叫中丹田,氣都在這匯集,是氣之會穴。是治療乳腺增生的要穴。
3、神闕穴
從「神闕穴」進入的「寒溼氣」容易存積在我們盆腔,特別是女性,當盆腔內的「寒溼氣」重時,就容易引起我們婦科各種疾病,比如:婦科炎症,月經不調,經血不暢,痛經,血塊,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不孕不育症等」。
4、命門穴
從「命門穴」進入的「寒溼氣」容易引起我們腰酸背痛,腰膝酸軟,各種腎虛,性功能下降等症狀;
腎是先天之本,而命門就是通往這先天之本——腎的門戶,是人體補腎的大穴。
5、湧泉穴
從「湧泉穴」進入的「寒溼氣」容易往上流動,容易引起膝關節酸痛,風溼關節炎等症狀。
湧泉穴是腎經的第一個穴位,即源頭。把氣血引到腳上,實際就是引到湧泉穴去,叫引血歸源。引血歸源有什麼好處呢?它使人不容易衰老,這是最大的好處。
「寒溼」是萬病之源,我們日常一定要注意排寒溼和補充陽氣及時恢復體力。
溼邪是現代人健康的最大剋星,是絕大多數疑難雜症和慢性病的源頭或幫兇。只要溼邪少了,一切所謂的現代病都會遠離我們,一切噁心、慢性的疾病也會失去存在的溫床。
但是祛溼的方法,您都用對了嗎?煮正確的粥喝,按摩重要的穴位,祛溼才能事半功倍,一定要相互轉告,別讓身邊的人再做錯了!
【煲湯熱門關鍵詞導航】回復紅色文字
廣東煲湯、養生湯、美容養顏湯、孕婦湯、清淡湯、素食湯、醒酒湯、排骨湯、豬肚湯、雞湯、魚湯、魚頭湯、老鴨湯、鴿子湯、羊肉湯、烏雞湯、骨頭湯、菌湯、潤肺湯、排毒養顏湯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