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床
北京匠師所通稱的「羅漢床」,南方未聞道及,文獻中亦尚未找到出處。有人認為,床三面設圍子,與寺院中羅漢像的臺座有相似之處,故得此名。但三面設圍子的羅漢像的臺座僅是個例,以上說法似難以成立。
按石欄杆中有「羅漢欄板」一種,京郊園林多用此式,石橋上尤為常見。其特點是欄板一一相接,中間不設望柱(見圖)。羅漢床也只有形似欄板的圍子,其間沒有立柱,和架子床不同。羅漢床一名很可能是用來區別圍子間有立柱的架子床的。
羅漢欄板
羅漢床床身有各種不同造法,其變化不僅與榻相同,還與炕相似,之前講過,就不再多加贅述了。我們主要來談談床圍子的變化。
床圍子最常見的是:「三屏風式」,即後、左、右各一片;其次是:「五屏風式」,即後三片,左、右各一片。「七屏風式」,即後三片,左、右各兩片。圍子的造法,又分為:獨板圍子,攢邊裝板圍子,攢接圍子,鬥簇圍子,嵌石板圍子等五種。
三屏風獨板圍子羅漢床
獨板圍子用三塊厚約一寸的木板造成,以整板無拼縫者為上,如版面天然紋理華美,尤為可貴。厚板兩端,多粘拍窄條立材,為的是掩蓋斷面色暗而呆滯的木紋,並有助防止開裂。
此床寬窄介乎榻與羅漢床之間,以獨睡為宜。三塊厚板,不加雕飾,十分整潔。床身為無束腰直足式,素冰盤沿,僅壓邊線一道。腿足用四根粗大圓材,直落到地。四面施裹腿羅鍋棖加矮老。此床從結構到裝飾,都簡練之極,卻使人在視覺上得到滿足,無單調之感,且有雋永之趣,為明式家具之精品造型。
三屏風獨板圍子羅漢床
這又是一件樸質簡練的羅漢床,採用有束腰鼓腿彭牙式,大挖馬蹄,兜轉有力。三塊獨板,上角有柔和的委角。素冰盤沿,牙腿沿邊起燈草線。乍看邊抹似嫌篇薄,和整體不調稱。但體會制者意圖,似在用束腰作一分界,取襯託的手法,借減輕上面的分量,使下腳顯得愈加雄厚,收到極其穩重的效果。
三屏風攢邊裝板圍子羅漢床
此類羅漢床是用邊抹造成四框,打槽裝版。在一般情況下,目的在是用較小較薄的木料,取得仿佛是厚板的效果。裝板上也可施加雕刻。
此床的圍子外形象是五屏風,因為後背板中間高、兩旁低,仿佛由三片組成。但實際上邊框連成整體,乃是一片。裝板用高浮雕刻飽滿圓潤的螭虎靈芝紋。據其花紋高度,不用厚板是刻不成的。這又使人認識到,此種造法的裝板並不是為節省。床身也是牙條與束腰一木連做,大挖鼓腿,馬蹄兜轉有力,均是明式手法。
三屏風攢接圍子羅漢床(曲尺式)
此類羅漢床做法較為複雜,是用短材組成各式各樣的幾何圖案,把欄杆和窗欞的裝飾手法運用到圍子上來。
曲尺圖案在雲岡石窟北魏的欄杆上已見使用(雲岡石窟第十窟前室欄杆欄板),可見其來源之早。值得指出的是此床圍子用紫檀製成,床身則選用色澤深而紋理細的鐵力木。這可能因為鼓腿彭牙大挖腿,可使床身顯得舒展穩重,但紫檀很難有如此木料,因此才採用兩種木材配合製造。不過用料不同終難排除床身和圍子乃由兩床配合到一起的可能性。
三屏風攢接圍子羅漢床(正卐字式)
卐(萬)字自古即用作裝飾,被廣泛使用在家具上。
卐(或卍)在梵文中是好運的象徵,是古代印度宗教的吉祥標誌。中國唐代武則天將卍定為右旋,定音為"萬",義為"吉祥萬德之所集"(唐代武則天之前隨意用卐或卍)。中國傳統紋樣中就有使用這個符號的萬字不到頭,也就是此具羅漢床圍子上的圖形。
三屏風絛環板圍子羅漢床
床身無束腰,設管腳棖。其結構從正面的管腳棖來看,距腿子尺許的部位安立材。立材與腿子之間形成的空間裝豎方框,左右各一。
立材與立材之間的空間,裝門楣子式的窄橫方框,使管腳棖上留有較大的空間,以便垂足坐在床沿時,即使不設腳踏,管腳棖亦可供人踏足。
床足圓材,如一般椅子的造法,上截穿過鑿在邊抹四角的圓孔,頂端斜切45度,造成悶榫。三面圍子如與南官帽扶手椅相比,後背最上一根等於椅子上的搭腦;兩旁兩根等於扶手。
這三根橫材盡端也傾斜45度,造成悶榫,與四足上端拍合。圍子中間設絛環板,用短材與三根橫材及床身的邊抹聯結拍合。絛環板開魚門洞,造型從南方所謂的「炮仗筒」變出,兩端又增添小型的開孔。
此床木工極精,形象秀麗,惟正中一塊絛環板魚門洞中留出橫木一條,做成繩紋,即北京匠師所謂的「擰麻花」,稍顯甜俗。
五屏風攢邊裝板圍子插屏式羅漢床
床的圍子攢邊做,裝板光素無紋飾。束腰與牙條一木連做,腿足挖缺,左後一足明顯可見,馬蹄為明風,矮扁。
五屏風圍子一般用「走馬銷」將各扇聯結起來。但此床後背正中一扇,是採用插屏的造法,從上嵌插到左右兩扇邊框的槽口內。從這裡看到圍子安裝的另一種造法,因而成為插屏式圍子。
木為舍新中式現代簡約老榆木實木床羅漢床客廳臥室實木沙發貴妃榻
木為舍新中式現代簡約老榆木實木床羅漢床客廳臥室實木沙發貴妃榻
木為舍新中式現代簡約老榆木實木床羅漢床客廳臥室實木沙發貴妃榻
如果您有不同看法,歡迎指教!
如果您也喜歡中式家具紅木家具,點擊關注,歡迎諮詢!
品質中式,精緻生活~木為舍~中式家具的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