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床榻家具:拔步床、架子床、羅漢榻、羅漢床、貴妃榻.

2021-03-01 紅木時間

西齋書帙亂,南窗朝日升。

展轉守床榻,欲起復不能。

  ——蘇子由《南窗》

中國人的風情柔韻,盡在床榻中展現得尤為淋漓盡致,一張床,收納一個美夢,一個美夢,全在這張床榻上流露出舒心、思念的精神火花。

床為安身立命之所,種類繁多,功能多樣,可供接客、小憩品茶或安睡之用,根據不同功能,擺放在臥室、書房或客廳,築一精神小憩區,為一天中最美好的享受。

今天,我們來聊聊中國床榻的發展歷史:

床榻的歷史可追溯至神農氏時代,那時還只是專供休息與待客所用的坐具,直到六朝以後才出現高足坐臥具。

「床」與「榻」在席地而坐的時代,是有分工的。

床體較大,可為坐具,也為臥具,榻體較小,只用於坐具。

魏晉南北朝以後,榻體增大,床與榻同樣擔負著坐臥兩種功能,因而也就難以截然分清了。

習慣上認為:床不僅長,而且寬,主要為臥具,榻身窄而長,可坐可臥。

隨著社會的發展,今天我們所見到的古典家具中的拔步床、架子床、羅漢床、貴妃榻,都是明清甚至是民國時期的遺存,其中尤以清代的居多。

床榻的類別主要有:拔步床、架子床、羅漢榻、羅漢床、貴妃榻。

拔步床是一種傳統的大型古床,或稱「八步床」、「踏步床」,是一種功能齊全的床。

床下有一木製平臺,正面伸出床沿,平臺四角立柱,並鑲以木製圍欄,使床前形成一個淺廊,中間為床的門戶,兩側可放置小型家具及雜物。

它造型奇特,體積龐大,結構複雜,好像把架子床安放在一個木製平臺上,平臺前沿長出床的前沿二三尺,平臺四角立柱,鑲以木製圍欄。

還有的在兩邊安上窗戶,使床前形成一個迴廊,迴廊中間置一腳踏,兩側可以放置小桌凳、燈盞等。

通常,拔步床被安置於一個類似建築物的龐然大物中。

在床與前圍欄之間形成一個不小的廊子,廊子兩頭可置放箱櫃之類的小家具,廊下有踏板,圍欄有門有窗格平頂板挑出,下飾吉祥雕刻物。拔步床雖在室內使用,卻很像一幢獨立的小屋子,就像古代建築一樣,拔步床的工藝通常都採用木質髹漆彩繪,因而顯得金碧輝煌。

架子床也叫棚架床,因床頂有架,故名架子床。

這種床一般四根立柱,床面兩側和後面半月有圍欄。

基本式樣是三面設矮圍子,正中無圍,便於上下,四角有立柱,上承床頂,頂蓋四周裝楣板,床面兩側和後備裝有圍欄。

圍欄常用小木塊作榫拼接成各式幾何圖樣,也有的在正面床沿上多安兩根立柱,兩邊各裝方形欄板一塊。

正中是上床的門戶。床屜分兩層,用棕繩和藤皮編織而成,下層為棕屜,上層為藤蓆,棕屜起保護藤度和輔助藤蓆承重的作用。國禮頭把交椅賞析!-->推薦點擊

                     

羅漢床是由漢代的榻逐漸演變而來的。

榻,本是專門的坐具,經過五代和宋元時期的發展,形體由小變大,成為可供數人同坐大榻。

這類床形制有大有小,通常把較大的叫「羅漢床」,較小的仍沿俗叫「榻」,又稱「彌勒榻」。

羅漢床不僅可以做臥具,也可以用為坐具,左右和後面裝有圍欄,但不帶床架,圍欄多用小木做榫攢接而成,最簡單的用三塊整木板做成。圍欄兩端做出階梯型軟圓角,既樸實又典雅。

羅漢床在明代比較常見,一般都陳設在王宮貴族的廳堂中,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

這種床可以分為五圍屏帶踏板羅漢床、五圍屏羅漢床、三圍屏羅漢床。

早期羅漢床的特點是五屏圍子,前置踏板,有託泥,三彎腿寬厚,截面成矩尺形。

到了中期,前踏板消失,三彎腿一改其臃腫之態,腿足出現獸形狀。

發展到晚期,羅漢床僅三屏,床面的三邊沒有矮圍子,圍子的做法有繁有簡,最簡潔質樸的做法是三塊光素的整板,正中較高兩側較低,有的在整板上加一些浮雕的圖案,複雜的做法是透空做法,四邊加框中間做各種幾何圖案。

又稱「美人榻」,古時專供婦女憩息,榻面較狹小,製作精美,形態優美,是榻中極為秀美的一種,其用料也極為講究,床上彩繪雕刻顯得雍容華貴。

明清時期的貴妃榻,展現出精細打磨的技法,體現在對圍欄、扶手、榻腿的雕花兒上,龍紋透雕最為流行,大概是源自中華民族對龍圖騰的膜拜上。

貴妃榻對於榻腿、牙板的細節設計更是精益求精,無論是直腿、彎腿都少不了細琢的花草圖案,榻體多為平板和按摩板,體型較之歐美貴妃榻更碩大,展現著皇室的風範和皇權的威嚴。

有的貴妃榻為單翹頭、尾部上卷設計,瑞草卷珠外翻球式直腿,透雕牙條採用拐子紋卷草圖案,圍欄的二龍戲珠穿雲噴水透雕圖案最為醒目,它鮮明體現了清式家具的恢宏氣派。

還有的貴妃榻則為雙翹頭設計,頭部稍高,插肩直腿,側面有管腳帳,中部牙條是透雕拐紋、牙頭以浮雕相稱,圍欄為屏風式透雕拐紋,榻面紋理介於按摩面和平面之間,製作工藝明示了它的珍貴。

床榻,作為家具中的大器、重器和家具文化的集大成者,最能體現家具的風格特徵。

床榻,以其精緻古樸、凝重華貴的特點,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也給我們後人留下許多寶貴的藝術財富。恭王府壽字紋圈椅賞析!-->推薦點擊

人的一生約有1/3的時間在床上度過,床的舒適度直接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以及精神狀態,一張紅木床,讓你的1/3時間更有價值。

1、紅木具有養生效果,其香味對人體非常有益,能舒緩神經,起到助眠的作用,讓你的睡眠更安穩。

2、紅木床採用森山老林的紅木製作,用榫卯結構拼合,用天然蜂蠟作塗料,是最安全無汙染的床具,是人生三分之一的最佳「伴侶」。

3、一張好的紅木床,可以使用一生,成為夫妻的情感紐帶,給夫妻一個情感、健康的保障。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床榻間的學問:架子床、拔步床、羅漢床、美人榻!
    床榻類家具泛指各種臥具及部分大型坐具,床與榻在功能和形式上有所不同,床略高於榻,寬於榻,可坐可臥,榻則低於床,窄於床,有獨坐和多坐等。從古老的席到床再到榻,幾乎都佔據著古人飲食起居的中心,而榻更是被歷代文人賦予了睡臥之外的文化內涵。而這一自簡而繁的發展過程,也展現了一個由基本生活到與文人風度相關聯的中式臥具藝術。
  • 中國古典家具中床榻的藝術
    床榻的藝術每一件中國古典家具,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
  • 中式家具解讀系列之床榻――羅漢床!
    羅漢床也只有形似欄板的圍子,其間沒有立柱,和架子床不同。羅漢床一名很可能是用來區別圍子間有立柱的架子床的。羅漢欄板羅漢床床身有各種不同造法,其變化不僅與榻相同,還與炕相似,之前講過,就不再多加贅述了。我們主要來談談床圍子的變化。床圍子最常見的是:「三屏風式」,即後、左、右各一片;其次是:「五屏風式」,即後三片,左、右各一片。
  • 羅漢床
    古代漢族的家具中臥具形式有四種,分別是榻、羅漢床、架子床和拔步床。
  • 【羅漢床】從古畫中看,一張床的「羅漢」史
    中國傳統家具裡的羅漢床, 是廳堂中十分講究的家具。 唐代羅漢床 中國古代家具歷史中,床榻類家具的發展脈絡之一,源自於商周青銅禁。 唐代吳道子的繪畫中,清晰的表現了維摩詰坐榻的造型。
  • 一張好床對健康有多重要?中國床VS現代床比拼!
    中國床,臥室家居裡的重器床榻,作為家具中的大器、重器和家具文化的集大成者,最能體現家具的風格特徵。
  • 晚上大睡架子床,中午小睡羅漢床,生活真講究!
    架子床是中國家具與傳統建築趨同的典型例子,在結構、工藝技術和裝飾方法上都有極其相似的地方。架子床通常有四柱六柱和八柱杆與床頂的橫杆組成的框架結構,因為與木構建築的頂架類似,所以叫「架子床」。上方的掛簷與建築中的楣子相像,床的四周設有圍子與欞子板,做法與建築中的欄杆相仿。
  • 中國古代的床,讓你大開眼界.
    中國自古就有榻,多指比床窄而小些的四周沒有圍欄的臥具。在榻中最為秀美、最引人遐思的便是「貴妃榻」,又名「美人榻」。紅木貴妃榻作為古代女子小憩用的榻,「貴妃榻」榻面較為狹小,可坐可躺,製作精緻,形態優美。明清貴妃榻精細打磨的技法可謂已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圍欄、扶手、榻腿上爬滿了繁複的雕花兒,每個細節的設計更是精益求精。
  • 架子床,被王世襄稱為「最科學的床」!
    日間所處之地,或堂或廡,或舟或車,總無一定之在,而夜間所處,則止有一床。是床也者,乃我半生相共之物,較之結髮糟糠,猶分先後者也。」這是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李漁在《閒情偶寄》中關於「床帳」的感受描述。我們每天都有近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床上度過,而一張床的好壞能間接影響我們的生活起居。床榻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神農氏時代。
  • 古代待客的最高禮儀-詳解「羅漢床」的由來、淵源
    在中國古典家具中,有個神器,坐也行,躺也行,從唐朝一直流行到今天,以後還將一直流行,它就是-羅漢床。 羅漢床,是我國古代臥式家具中的典型代表,是古老的漢族家具,稱之為床,其亦為榻,被王世襄先生稱之為"最理想的臥具"。 彌勒榻一般體形較大,又有無束腰和有束腰兩種類型。有束腰且牙條中部較寬,曲線弧度較大的,俗稱「羅漢肚皮」,故又稱「羅漢床」。 羅漢床一直是備受歡迎的實用家具。
  • 床,中國人的最美!
    >即榻、羅漢床、架子床、拔步床。在榻中最為秀美、最引人遐思的便是「貴妃榻」,又名「美人榻」。紅木貴妃榻作為古代女子小憩用的榻,「貴妃榻」榻面較為狹小,可坐可躺,製作精緻,形態優美。紅木貴妃榻中式床榻,作為中式家具中的大器、重器和家具文化的集大成者,最能體現中國家具的風格特徵,它以精緻古樸、凝重華貴的藝術成就,與濃厚的傳統色彩,給我們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財富!【床,中式的睡得最香!】
  • 何為羅漢床?關於羅漢床必看指南
    今天知木說第一篇開篇,小編就為大家詳解羅漢床的前世今生。何為羅漢床?羅漢床,彌勒榻一般體形較大,又有無束腰和有束腰兩種類型。有束腰且牙條中部較寬,曲線弧度較大的,俗稱「羅漢肚皮」,故又稱「羅漢床」。羅漢床一直是備受歡迎的實用家具。
  • 古人為何日落而眠,原來睡這樣的床?
    (1)拔步床,又叫八步床,是中國傳統家具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床。拔步床在《魯班經匠家境》中被分別列為「大床」和「涼床」兩類,其實是拔步床的繁簡兩種形式。拔步床為明清時期流行的一種大型床。這種床形體很大,床前有相對獨立的活動範圍,雖在室內使用,但宛如一間獨立的小房子。
  • 羅漢床的由來
    何為羅漢床?羅漢床,彌勒榻一般體形較大,又有無束腰和有束腰兩種類型。有束腰且牙條中部較寬,曲線弧度較大的,俗稱「羅漢肚皮」,故又稱「羅漢床」。羅漢床一直是備受歡迎的實用家具。說法二:羅漢床是原來漢榻(漢朝的坐具)的演變。「羅漢床」是明清宮廷「寶座」的前身,小的稱榻,如現代的「沙發」。中國古代睡覺有大睡和小睡兩種,大睡就是晚上正式的睡眠,小睡指午休等小憩,榻和羅漢床用於小睡,可以用來待客,而架子床和拔步床用於大睡,不能用來待客。說法三:因為早期羅漢床多為廟堂中的高層人士,如方丈、住持之類的用具,他們白天在上面打坐,晚上就在上面睡覺。
  • 天天上床,中國床榻間學問知多少?
    與傳統的床榻相比,來自西方的床工藝簡單、價格便宜,受到許多家具工人和消費者的青睞,迅速佔據了市場,而中國傳統的床榻,此時反而退居次要地位了。中國自古就有榻,多指比床窄而小些的四周沒有圍欄的臥具。在榻中最為秀美、最引人遐思的便是「貴妃榻」,又名「美人榻」。
  • 羅漢床的前世今生
    中國古代睡覺有大睡和小睡兩種,大睡就是晚上正式的睡眠,小睡指午休等小憩,榻和羅漢床用於小睡,可以用來待客,而架子床和拔步床用於大睡,不能用來待客。 說法三:因為早期羅漢床多為廟堂中的高層人士,如方丈、住持之類的用具,他們白天在上面打坐,晚上就在上面睡覺。而一般的和尚是睡通鋪,他們的房中不會有羅漢床擺放。
  • 羅漢床——待客的最高級別
    說法一:關於羅漢床的由來,一種推測與明人所稱彌勒榻有關。        說法二:羅漢床是原來漢榻(漢朝的坐具)的演變。「羅漢床」是明清宮廷「寶座」的前身,小的稱榻,如現代的「沙發」。中國古代睡覺有大睡和小睡兩種,大睡就是晚上正式的睡眠,小睡指午休等小憩,榻和羅漢床用於小睡,可以用來待客,而架子床和拔步床用於大睡,不能用來待客。
  • 羅漢床才是古典家具的神器,可臥可坐
    在中國古典家具中,有個神器,坐也行,躺也行,從唐朝一直流行到今天,以後還將一直流行,它就是-羅漢床。中國禮儀文化深厚,羅漢床作為古時待客的最高級別,更是文化深遠。那麼,何謂羅漢床?羅漢床為什麼叫羅漢床?羅漢床的尺寸都有哪些?等等。今天就為大家詳解羅漢床的前世今生。何為羅漢床?羅漢床,是我國古代臥式家具中的典型代表,是古老的漢族家具,稱之為床,其亦為榻,被王世襄先生稱之為 "最理想的臥具"。彌勒榻一般體形較大,又有無束腰和有束腰兩種類型。
  • 「美人榻,貴妃榻」——古代大戶人家小姐榻
    榻,在古代原指單人床,而美人榻一般放在書齋或亭榭間,供人小憩之用,它的舒適小巧,古典華麗,直令人聯想起「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的場面。因而又稱「貴妃椅」、「貴妃榻」,煙雨的江南一帶也稱「小姐榻」。
  • 羅漢床,從古到今的「流行沙發」
    中國古典家具的臥具有四種,即榻、羅漢床、架子床、拔步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