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大睡架子床,中午小睡羅漢床,生活真講究!

2021-12-23 紅木家具廠

架子床是中國家具與傳統建築趨同的典型例子,在結構、工藝技術和裝飾方法上都有極其相似的地方。

架子床通常有四柱六柱和八柱杆與床頂的橫杆組成的框架結構,因為與木構建築的頂架類似,所以叫「架子床」。

上方的掛簷與建築中的楣子相像,床的四周設有圍子與欞子板,做法與建築中的欄杆相仿。

床是主臥中的重要家具,因此私密性較強,即使裝飾得再美也不會有太多機會與外人分享或是向人誇耀。

但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更迭中,床都是至關重要的家具之一,因為人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要在床上度過,所以架子床造型與細節設計同時也寄託了人們的福願。

漫漫歷史長河中,中國人總結出了一套非常科學的生活方式。

那麼說架子床很科學的依據是什麼呢?

首先,架子床有頂有柱,外形就像一間小屋子,睡在架子床上,就像藏匿於自己的小世界,給人一种放松的感覺。

其次,架子床四周有護欄,也給人一種安全感,床的左右也涉及的十分巧妙,讓即使睡在床口的人,也不會又落下床的危險,給人心理上的人放鬆和安全感。

再者,架子床的中式榫卯結構,因此相當結實耐用。

另外,架子床多使用雕刻、鏤花、拼接等工藝,多是能工巧匠的費心之作,格外精巧、美觀。

最後,架子床有藏風聚氣的功能,把空間縮小,使得一個人的睡眠更有安全感和凝聚一個人的氣,不受到晚上涼風的侵襲。

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先生在《百家講壇》和《馬未都說收藏-家具篇》曾建議過,家裡有條件的可以買個架子床來試睡一下,睡過架子床的大多不再想睡西式床了。

這也完全符合中國人自古以來的生活習慣,那便是:




羅漢床又叫「羅漢榻」,是左右和後面裝有屏板但不帶立柱頂架的一種床榻,是中國古代用以休息和待客的家具,被王世襄先生稱之為「最理想的臥具」。

羅漢床由漢代的榻演變而來,其形制有大小之分,通常把較大的叫「床」,較小的叫「榻」,亦可說用在寢室供臥者曰「床」,用在客廳待客者則曰「榻」。

羅漢床可坐可臥,一般正中放一炕幾,兩邊鋪設坐褥、隱枕,榻前常置榻凳或踏幾,放在廳堂待客,作用相當於現代的沙發,床上的炕幾既可憑依,又可放置杯盤茶具,猶如現代的茶几。

在廣為流傳的《韓熙載夜宴圖》中,我們可以窺見到古人以榻或者羅漢床待客的場面,明初,人們待客的最高級別便是在羅漢床上,到了清代,這種禮儀已成為定式。

中國人的床,與西方不同,它不再是僅供棲息的家具,而成了一個充滿了無窮生活意趣的生活藝術品。

中式床榻,傾注了匠人們很多心血,可謂張張有藝,件件顯工。

中國人對待床的態度絕非只是一種睡眠的工具,而是將其上升到美學、心理,甚至哲學的層面,中國的床文化,也因此變得更為厚重而耐人尋味!


中國禮儀文化深厚,羅漢床作為古時待客的最高級別,更是文化深遠。

那麼,何謂羅漢床?羅漢床的由來是什麼?羅漢床為什麼叫羅漢床?羅漢床的尺寸都有哪些?

羅漢床,彌勒榻一般體形較大,又有無束腰和有束腰兩種類型。

有束腰且牙條中部較寬,曲線弧度較大的,俗稱「羅漢肚皮」,故又稱「羅漢床」。

羅漢床一直是備受歡迎的實用家具。

古人隋唐以前的生活習俗是席地坐,雖宋以後演變為垂足坐,但盤腿打坐的習慣一直保留著。

彌勒榻,羅漢床都是為適應國人舊俗而保留的家具品種。

羅漢床相傳最早是僧人坐禪所用,後來經過不斷變化,在明清廣泛應用。

羅漢床和一般坐具不同,不僅可以作為椅子,而且還可以作為單人床使用,上配一個小几,下配一榻,床上三面有圍子,人坐在上面頗顯尊貴,是待客最高級別的坐具之一。

羅漢床的由來及俗稱,至今尚無令人信服的解釋。

說法一:關於羅漢床的由來,一種推測與明人所稱彌勒榻有關。

說法二:羅漢床是原來漢榻(漢朝的坐具)的演變。

「羅漢床」是明清宮廷「寶座」的前身,小的稱榻,如現代的「沙發」。

中國古代睡覺有大睡和小睡兩種,大睡就是晚上正式的睡眠,小睡指午休等小憩,榻和羅漢床用於小睡,可以用來待客,而架子床和拔步床用於大睡,不能用來待客。

說法三:因為早期羅漢床多為廟堂中的高層人士,如方丈、住持之類的用具,他們白天在上面打坐,晚上就在上面睡覺。

而一般的和尚是睡通鋪,他們的房中不會有羅漢床擺放,有身份的大和尚才可以睡床,大和尚稱之為「羅漢」,故稱其為羅漢床。

說法四:羅漢床的由來,還有一種說法,則是根據羅漢床的腿腳結構而來。

因為羅漢床的腿牙曲線向外,有較大的弧度,極像寺廟中的大肚羅漢,故俗稱「羅漢床」。

中國古代家具中臥具形式有四種,即榻、羅漢床、架子床、拔步床。

後兩種只作為臥具,供睡眠之用,而前兩種除睡眠外,還兼有坐之功能。

古代中國睡覺有大睡和小睡兩種,大睡就是晚上正式的睡眠,小睡指午休等小憩,榻和羅漢床用於小睡,可以用來待客,而架子床和拔步床用於大睡,不能用來待客。

我們知道,漢朝以前中國人的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故生活中心必然圍繞睡臥之地,待客均在主人睡臥周圍。

久而久之,形成了國人待客的等級觀。

清朝以前,甚至民國初年,國人待客的最高級別一直在床或上炕上。

榻和羅漢床的主要功用反而不是睡臥,而是待客。

自唐至五代《韓熙載夜宴圖》以來,通覽歷朝歷代的繪畫作品,頻頻可以見到古人以榻或羅漢床為中心待客的場面。

明代以降,特別是在清代,這種禮儀已成定式。

因此羅漢床由樸素向華麗發展,逐步強調自身的裝飾,三屏風式羅漢床即為一例。


三屏風式,攢框裝入七塊黑白大理石,正面圍子略高一些,此床清式特點已明顯,但仍保留了明式的基本特徵。

譬如圍子,正面圍子雖裝入三塊大理石,可仍採用通長平式,有別於清式中間高兩頭矮的裝飾風格,而且正面圍子僅略高於兩側的圍子,這在明式羅漢術中很普遍。

而清式羅漢床,往往正面呈現山家形圍子,兩側也常用臺階形式,形成一定落差。

這要求正面圍,尤其中間一塊要高,才能使圍子幾經落差不至於太矮。

清代羅漢床,五屏風式、七屏風式漸多,甚至九屏風式也有出現,這就迫使正面圍子加高,高到令人難堪的局面。

按這種思路,羅漢床圍子越矮,年代就越古。

明清時期羅漢床的製做有許多區別,首先用大理石做圍子是明代家具中不曾見的,其次是圍子裝石形式也與清代施工手法大異其趣。

清代工匠往往先用芯板夾住大理石,再裝入框架中,而明式做工往往直接裝石裝入框架,有時由於石板不平,框架打槽也隨形彎曲,凡此類施工手法,年代一般較早。

羅漢床腿彎曲度大,兜轉力,俗稱「香蔗腿」。

清式鼓腿彭牙與明式的大挖缺做工,區別完全在於對羅漢床腿的理解,是有力而含蓄,還是有力而誇張?

總體上,明式羅漢床挖缺腿足,給人有力度但十分含蓄,清式羅漢床的類似腿足,在力度上多了活潑,顯得誇張了一些。

從羅漢床的尺寸來講,羅漢床屬於較大型的坐具。

羅漢床擺放也十分講究,通常是在羅漢床的中間放置一幾,兩邊鋪設坐墊,典雅氣派,形態莊重。

羅漢床在使用上顯得比較隨性,或戶外,或室內,羅漢床擺放較固定的位置主要是客廳、書齋和閨房。

因羅漢床兼具臥床和坐具的雙重功能,所以可將羅漢床擺放在臥室中,既可以雙人端坐其上,下棋交談,又可一人躺臥其中,享受輕鬆時光。

將羅漢床擺放在客廳中也是不錯的選擇,羅漢床擺放在客廳中同樣可與客廳中現代風格的沙發和諧一致。

書房或許是最適合羅漢床的地方,將羅漢床擺放在書房中能夠與書香、茶香融為一體,充分彰顯其濃濃古韻。

相關焦點

  • 何為羅漢床?關於羅漢床必看指南
    說法二:羅漢床是原來漢榻(漢朝的坐具)的演變。「羅漢床」是明清宮廷「寶座」的前身,小的稱榻,如現代的「沙發」。中國古代睡覺有大睡和小睡兩種,大睡就是晚上正式的睡眠,小睡指午休等小憩,榻和羅漢床用於小睡,可以用來待客,而架子床和拔步床用於大睡,不能用來待客。說法三:因為早期羅漢床多為廟堂中的高層人士,如方丈、住持之類的用具,他們白天在上面打坐,晚上就在上面睡覺。
  • 羅漢床的由來
    說法二:羅漢床是原來漢榻(漢朝的坐具)的演變。「羅漢床」是明清宮廷「寶座」的前身,小的稱榻,如現代的「沙發」。中國古代睡覺有大睡和小睡兩種,大睡就是晚上正式的睡眠,小睡指午休等小憩,榻和羅漢床用於小睡,可以用來待客,而架子床和拔步床用於大睡,不能用來待客。說法三:因為早期羅漢床多為廟堂中的高層人士,如方丈、住持之類的用具,他們白天在上面打坐,晚上就在上面睡覺。
  • 羅漢床的前世今生
    中國古代睡覺有大睡和小睡兩種,大睡就是晚上正式的睡眠,小睡指午休等小憩,榻和羅漢床用於小睡,可以用來待客,而架子床和拔步床用於大睡,不能用來待客。 說法三:因為早期羅漢床多為廟堂中的高層人士,如方丈、住持之類的用具,他們白天在上面打坐,晚上就在上面睡覺。而一般的和尚是睡通鋪,他們的房中不會有羅漢床擺放。
  • 羅漢床
    ▲方緣 《西番蓮山水羅漢床》羅漢床相傳最早是僧人坐禪所用,因為早期羅漢床多為廟堂中高層人士如方丈、住持的用具,他們白天在上面打坐,晚上就在上面睡覺。▲方緣 《夔龍紋羅漢床》而一般的和尚是睡通鋪,他們的房中不會有羅漢床擺放。有身份的大和尚才可以睡床,大和尚稱之為「羅漢」,故稱其為羅漢床。後來經過不斷變化,在明清廣泛民間生活中應用。
  • 羅漢床——待客的最高級別
    說法一:關於羅漢床的由來,一種推測與明人所稱彌勒榻有關。        說法二:羅漢床是原來漢榻(漢朝的坐具)的演變。「羅漢床」是明清宮廷「寶座」的前身,小的稱榻,如現代的「沙發」。中國古代睡覺有大睡和小睡兩種,大睡就是晚上正式的睡眠,小睡指午休等小憩,榻和羅漢床用於小睡,可以用來待客,而架子床和拔步床用於大睡,不能用來待客。
  • 緬甸花梨直腳羅漢床
    羅漢床是古老的家具,屬於臥具之一。因其實用一直是備受歡迎,羅漢床」是明清宮廷「寶座」的前身,小的稱為榻,就像現代的「沙發」。中式裝修的家裡,適合擺放羅漢床,可以讓家裡看起來更具有中國風,既實用又美觀!緬甸花梨羅漢床圖二中國古人睡覺有大睡和小睡兩種,大睡就是晚上正式的睡眠,小睡指午休等小憩,榻和羅漢床用於小睡,可以用來待客,我們知道,漢朝以前中國人的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故生活中心必然圍繞睡臥之地
  • 羅漢床的那些事,你真的了解嗎?
    說法一:關於羅漢床的由來,一種推測與明人所稱彌勒榻有關。說法二:羅漢床是原來漢榻(漢朝的坐具)的演變。「羅漢床」是明清宮廷「寶座」的前身,小的稱榻,如現代的「沙發」。中國古代睡覺有大睡和小睡兩種,大睡就是晚上正式的睡眠,小睡指午休等小憩,榻和羅漢床用於小睡,可以用來待客,而架子床和拔步床用於大睡,不能用來待客。
  • 羅漢床為什麼叫羅漢床?羅漢床的尺寸都有哪些?
    中國古代睡覺有大睡和小睡兩種,大睡就是晚上正式的睡眠,小睡指午休等小憩,榻和羅漢床用於小睡,可以用來待客,而架子床和拔步床用於大睡,不能用來待客。說法三:因為早期羅漢床多為廟堂中的高層人士,如方丈、住持之類的用具,他們白天在上面打坐,晚上就在上面睡覺。而一般的和尚是睡通鋪,他們的房中不會有羅漢床擺放。
  • 羅漢床:一款現代生活中經濟、適用的實木家具
    羅漢床出自於廟堂,是廟裡高層人士,如方丈、住持之類的用具,白天,他們在上面打坐,晚上就在上面睡覺了。
  • 何為羅漢床?羅漢床的由來與淵源揭秘
    「羅漢床」是明清宮廷「寶座」的前身,小的稱榻,如現代的「沙發」。說法三:因為早期羅漢床多為廟堂中的高層人士,如方丈、住持之類的用具,他們白天在上面打坐,晚上就在上面睡覺。而一般的和尚是睡通鋪,他們的房中不會有羅漢床擺放,有身份的大和尚才可以睡床,大和尚稱之為「羅漢」,故稱其為羅漢床。說法四:羅漢床的由來,還有一種說法,則是根據羅漢床的腿腳結構而來。因為羅漢床的腿牙曲線向外,有較大的弧度,極像寺廟中的大肚羅漢,故俗稱「羅漢床」。
  • 羅漢床才是古典家具的神器,可臥可坐
    有束腰且牙條中部較寬,曲線弧度較大的,俗稱「羅漢肚皮」,故又稱「羅漢床」。羅漢床一直是備受歡迎的實用家具。羅漢床的由來古人隋唐以前的生活習俗是席地坐,雖宋以後演變為垂足坐,但盤腿打坐的習慣一直保留著。彌勒榻,羅漢床都是為適應國人舊俗而保留的家具品種。
  • 古代待客的最高禮儀-詳解「羅漢床」的由來、淵源
    中國古代睡覺有大睡和小睡兩種,大睡就是晚上正式的睡眠,小睡指午休等小憩,榻和羅漢床用於小睡,可以用來待客,而架子床和拔步床用於大睡,不能用來待客。 說法三:因為早期羅漢床多為廟堂中的高層人士,如方丈、住持之類的用具,他們白天在上面打坐,晚上就在上面睡覺。
  • 【羅漢床】從古畫中看,一張床的「羅漢」史
    事實上,羅漢床的歷史和演變, 早從唐代就開始了。 通覽歷朝歷代的繪畫作品,頻頻可見古人以榻或羅漢床為中心的生活場面。 明代以後,特別是在清代,這種禮儀已成定式,因此,羅漢床由樸素向華麗發展,逐步強調自身的裝飾。
  • 羅漢床具有哪些分類 羅漢床的保養與清潔技巧
    羅漢床是一款古老的家具,彌勒榻一般體形較大,有束腰且牙條中部較寬,曲線弧度較大的,俗稱「羅漢肚皮」。因此,它便被有「羅漢床」之稱。今天,PChouse將帶大家一起來探究羅漢床具有哪些分類,一起了解羅漢床的保養與清潔技巧。
  • 作品專題 / 萬字紋羅漢床
    而夜間所處,則只有一床,是床也者,乃我半生相共之物。較之結髮糟糠猶分先後者也,人之待物其最厚者當莫過此。」——《閒情偶寄》明清兩代的廳堂,常以羅漢床為中心,是文人雅士的最愛。羅漢床一般用於小憩,也是用於待客的高禮儀方式,作用相當於當今的沙發。床榻上後背及左、右三面安圍子的為羅漢床,為何名為羅漢床?至今仍無法準確說明。
  • 式樣各異的「十大羅漢床」愛好古式家具收藏者,您看哪件能奪冠?
    中國古代家具中臥具形式有四種:榻、羅漢床、架子床、拔步床。中國古代睡覺有大睡和小睡的習慣:大睡是指晚上正式的睡眠,架子床、拔步床用於大睡,不能用於待客;小睡是指午休的榻,而羅漢床則可放在廳堂,用來招待客人,聊天下棋,把酒論詩句,是文人雅士聯絡感情之地,也可與商客談貨論價的一方平臺,累了還可用於小睡。
  • 中國床榻家具:拔步床、架子床、羅漢榻、羅漢床、貴妃榻.
    隨著社會的發展,今天我們所見到的古典家具中的拔步床、架子床、羅漢床、貴妃榻,都是明清甚至是民國時期的遺存,其中尤以清代的居多。床榻的類別主要有:拔步床、架子床、羅漢榻、羅漢床、貴妃榻。床屜分兩層,用棕繩和藤皮編織而成,下層為棕屜,上層為藤蓆,棕屜起保護藤度和輔助藤蓆承重的作用。國禮頭把交椅賞析!-->推薦點擊                     羅漢床是由漢代的榻逐漸演變而來的。榻,本是專門的坐具,經過五代和宋元時期的發展,形體由小變大,成為可供數人同坐大榻。
  • 古人為何日落而眠,原來睡這樣的床?
    (1)拔步床,又叫八步床,是中國傳統家具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床。拔步床在《魯班經匠家境》中被分別列為「大床」和「涼床」兩類,其實是拔步床的繁簡兩種形式。拔步床為明清時期流行的一種大型床。這種床形體很大,床前有相對獨立的活動範圍,雖在室內使用,但宛如一間獨立的小房子。
  • 你讀懂現代羅漢床之美?
    羅漢床在定義上位簡易的床具,但實際上是榻和床的結合品,外觀獨特,使用上也有講究,多置放於客廳而非臥室。
  • 中國古代床榻間的學問:架子床、拔步床、羅漢床、美人榻!
    還有人把自己所騎的馬也稱為床,名曰「肉胡床」。而「榻」這一名稱出現在西漢後期,漢代以後「榻」成為供休息和待客所用坐具的特定名稱,「床」一般專指睡覺用的臥具了。對講究關係的中國人來說,床曾是社交場合的重要道具。自五代南唐《韓熙載夜宴圖》以來,通覽歷朝歷代的繪畫作品,頻頻可以見到古人以榻或羅漢床為中心待客的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