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自創小程序 居民「打卡」報健康

2020-12-14 中國日報網

近日,北京市有關部門明確表示,任何社區和物業不得自行阻止檢測合格返京人員進入社區。而對於即將迎來的返京高峰,返京人員的健康監控與隔離防護尤為重要。本市各個社區都出妙招,探索實行線上填報採集返京人員信息、線上監控返京人員健康情況等。比如,大興區清源街道棗園尚城社區,返京人員掃描二維碼每日線上「打卡」健康情況;高米店街道香樂園社區,推出線上H5、微信小程序等智能化手段,見屏不見面,登記返京人員信息。

大興區清源街道棗園尚城社區是以小營村為主體的11個村的回遷社區,共2154戶,5558人,其中流動人口1566人。社區對於返京人員的健康監控工作採用了線上打卡的方式。目前,棗園尚城南區僅留北門通行,北區僅留南門通行。

為了保證返京人員的健康情況進行及時了解,社區開通了微信小程序,返京人員通過掃描二維碼,每天上報自己的健康情況。北青報記者掃描二維碼進入小程序後,首次需要進行註冊,除了姓名、身份證號、戶籍等信息外,還需要填寫離京、返京具體的日期。首次註冊後,每天就可以通過小程序,進行健康情況打卡。「目前小區已經統計102名返京人員信息,每個人每天都會上報健康情況。目前還沒有發現有發熱情況的居民。」據棗園尚城社區居委會書記、主任劉金紅介紹,從返京人員進入社區開始的14天隔離期內,每天上午和下午自行測體溫並上報,如果有人當日沒有按時打卡,社區工作人員會第一時間打電話詢問。截至1月31日,居委會已全部聯繫到戶,並已第二遍複查1163戶。掌握外地回京人員101人,已全部聯繫告知自行居家隔離14天,目前社區未發現疫情。

大興區高米店街道利用居民們經常使用的微信小程序,做一個線上防控信息填報單,利用線上的優勢,將「足不出戶」的居民信息收集起來,這樣不僅能減少人員接觸交叉感染,又有效提升疫情的防控效果。

北青報記者在微信小程序看到,經由社區工作人員製作的社區返京人員情況登記表上清晰羅列了人員姓名、聯繫方式、返京日期及地點、乘坐的交通工具、是否到過湖北、是否有相關症狀等詳細的信息。可根據居民提供的信息錄入臺帳,具體追蹤到社區的來京、返京人員,及時進行電話聯繫,了解該居民更加詳細的信息。

據悉,大興區魏善莊鎮、亦莊鎮等地也充分運用智能手段線上「戰疫」。魏善莊鎮利用H5技術,製作線上信息採集表,通過「首善之地」魏善莊微信公眾號對信息採集二維碼和連結進行推送,並通過廣播、各村微信群等進行宣傳,呼籲大家重視此項工作,認真如實填寫。

同時,在各村門崗張貼線上登記二維碼,方便返京人員做好登記。線上信息採集工作開始不到1天,就有7377人進行了線上信息登記。亦莊鎮鹿海園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利用線上H5平臺製作了信息調查表,來(返)京居民的通過掃碼的形式,在線上就可以提交相關信息。

各個社區對於進出門的車輛也增加消毒措施。比如大興區清源街道濱河北裡、棗園尚城社區,均在小區車輛入口鋪設棉被等,並噴灑消毒液,隨時對進入小區的車輛進行消毒。對來訪車輛進行勸阻和檢測。

由於返程人員增多,濱河北裡社區在封閉小區同時,也加大了檢查力度。社區安保人員檢查進入小區車輛後備箱,查看是否有行李,判定是否回京人員。此外,社區還製作居民和車輛臨時出入卡,提前將通知發放到社區微信群裡,告知居民自行拿取,工作人員再張貼到每家門上,居民在群裡反饋是否收到。

據了解,從1月23日起,棗園尚城社區工作人員每天使用75%的乙醇和84消毒液多次進行公共區域的衛生消毒工作,並在電梯間提示消毒時間。隨著疫情的發展,不斷增加消毒強度和頻次。對消毒的重點位置如:電梯轎廂、電梯等候廳、樓宇門等重點部位進行監管巡查。此外,還設立專門收回口罩的專用垃圾桶並每日進行消毒清理,通過電梯內的物聯網廣播平臺及其他可通知業主的渠道進行疫情防範的告知,並打開電梯轎廂排風,增強空氣流通。

文/本報記者 蒲長廷

攝影/汪震龍

相關新聞

西城區 牛街金牛菜市場恢復室外營業

白菜、蘿蔔、小油菜、西紅柿等蔬菜種類豐富,價格也沒有大幅波動,這讓不少前來買菜的市民感到非常方便。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從西城區獲悉,牛街地區最大的菜市場——金牛菜市場已於1月31日恢復營業,營業場地從室內移至室外。

在金牛菜市場大棚北側近150平方米的空地上,兩排菜攤對立排開,每排有5家商戶,商戶和前來買菜的居民都佩戴口罩。商戶所售菜品均為平價菜,像白菜、蘿蔔、小油菜、茼蒿、萵筍、平菇、西紅柿等,可以滿足百姓的購買需求。據商戶介紹,這些蔬菜都是從新發地進的貨,最早的凌晨2點便開始進貨。蔬菜價格也與平日持平,比如冬季的時令菜大白菜,每斤2元錢。雖然部分果蔬的價格比節前有小幅上漲,但前來買菜的居民們都表示理解。

市場經理王大維介紹,金牛菜市場營業時間確定為半天,出於避免疫情擴散的考慮,既保證周邊居民能在特殊時期買到新鮮菜,又能減少交叉感染的概率。

據介紹,市場每天採取消毒殺菌措施,在營業前和營業結束兩個時間段,市場的工作人員全面清掃衛生,對室內大棚和室外營業場地的地面、角落、攤位設施等噴灑消毒液。此外,營業前,工作人員還會測量營業商戶的體溫,建立臺帳做好記錄。營業期間,市場門口設有專人對每位進場的居民測量體溫,並勸退不戴口罩的居民。

據牛街街道市民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牛街地區「菜籃子」供應情況,市民服務中心在節日期間和疫情期間,包括金牛市場在內的2家百姓生活服務中心和1家牛羊肉市場以及多個生活服務業網點,堅持不哄抬價格,並及時補充百姓需求的商品。

文/本報記者 李天際

平谷區 政府出面為滯銷蔬菜找銷路

作為蔬菜產銷大鎮,眼下正是平谷區馬昌營鎮大棚蔬菜上市的時節。在北定福、天井等村,鐵桿大芹菜、白蘿蔔、生菜、豆角、西紅柿……滿棚生機勃勃的蔬菜,本應讓菜農感到歡喜,然而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卻讓他們怎麼也高興不起來。為了做好防控工作,各地的物流受到影響,蔬菜出現了滯銷。

菜農們心裡十分矛盾,盼著蔬菜成熟,又怕賣不出去爛掉。想出去賣菜,但為了疫情防控,必須服從大局安排,急得在大棚打轉。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平谷區號召黨員幹部下沉基層,馬昌營鎮黨委政府機關幹部在基層指揮防控工作中,第一時間了解到市民反映的蔬菜滯銷問題,立即向鎮黨委政府報告。

平谷馬昌營鎮高度重視,立即制定解決蔬菜銷售方案,積極行動,幫助菜農與銷售商牽線搭橋,向各大超市、蔬菜連鎖店、產銷合作社、電商平臺發出倡議,人人兼職蔬菜推銷員,號召各大商戶到馬昌營鎮採購蔬菜。

倡議一經發出,立即得到社會各界響應。沱沱工社有機農場立即派專人到鎮裡洽談,積極對接菜農,搭建供需平臺,保證收購價格,不讓菜農吃虧,幫助菜農解決當前困難。囤星果蔬連鎖機構表示願為菜農獻出自己的力量,主動收購了大批量蔬菜投放市場售賣。「這菜真新鮮,價格也實在,聽說是咱本地種植的蔬菜,吃著放心,有家鄉味!」市民李女士在平谷一家菜店選購時說道。

「鎮裡幫著我們找到了銷路,這回滿棚的蔬菜不用發愁賣不出去了。黨和政府就是咱的貼心人,全國正在抗擊疫情,我們要在後方種好菜,讓市民吃上放心菜,保持好供應。咱老百姓一定服從大局指揮,疫情一定會戰勝!」北定福村菜農張桂芝說。

文/本報記者 林豔

來源:人民網

相關焦點

  • 居民主動每日在社區微信群裡報平安
    常青花園57個社區網格員的手機裡,都有好幾個居民微信群,給市民的倡議書、新型肺炎防治知識,都是通過群裡通知。「今天家裡沒有人發燒!」「全家平安!」「我們不回老家了,就在常青花園。」每天,很多居民主動在群裡報平安。「現在避免交叉感染,大家都減少接觸,有事就在群裡說。」微信群裡達成了這樣的共識。
  • 社區醫院成為居民「健康守門人」
    河南經濟報 記者 孔凡哲12月6日,在鄭州市南三環與經開第十七大街附近居住的田女士帶著孩子來到潮河社區醫院看病。導診護士先是迎上前禮貌詢問田女士有什麼需要。在進行簡單溝通後,孩子被送到兒科診室,周大夫給孩子看了看嗓子,並做了其他檢查。
  • 南苑街道「綠色21天打卡」激發居民垃圾分類熱情
    拍照打卡曬垃圾分類、社區居民爭上「時尚榜」、學分類技巧贏「綠色大禮包」……近日,南苑街道在轄區廣大居民中發起了一場線上「綠色21天打卡」運動,通過「21天效應」全面動員轄區居民用自身行動帶動身邊的家人、鄰居、朋友養成垃圾分類好習慣,不斷提升居民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參與率和準確率。
  • 守護居民健康!薯田埔社區開展暖心活動
    近日,一場以「愛在薯田埔」為主題的民生微實事項目暨守護健康系列行動在光明區馬田街道薯田埔社區小廣場拉開序幕,活動特別設置了義診、義剪、有獎問答、趣味遊戲等互動環節,吸引了大批社區居民熱情參與。活動當天,義診、義剪、有獎問答等各個攤位排起了「長龍」,居民群眾紛紛參與到了健康守護行動中來。
  • 京心相助怎麼填寫打卡?
    2月14日起北京正式上線「京心相助「服務,來京人員上支付寶即可完成個人信息填報、健康打卡,積極配合北京市疫情防控信息收集工作。  京心相助怎麼填寫打卡?  微信搜索京心相助小程序獲取京心相助填寫入口
  • 外地返京人員社區登記個人信息填報入口(附操作圖)
    外地返京人員社區登記入口:「京心相助」小程序  小程序為北京居民提供在京居住市民個人信息填報、每日上報本人身體狀況、健康打卡服務,進一步助力北京市疫情防控信息收集工作。  此外,在不更換社區的情況下,居民無需反覆進行個人信息的自主申報,但需要通過小程序進行健康打卡,每日上報身體狀況。
  • 濟寧曲阜市時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合義診進社區 服務居民送健康
    為進一步提高時莊街道社區居民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近日,時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合「醫共體」曲阜市人民醫院專家團隊,走進千禧苑、金茂棲庭水岸、凱倫小區、聖地花園、耕天下、九如華府、新天地、墨香名築等小區開展了「聯合義診進社區,服務居民送健康」免費義診活動。
  • 「小打卡」小程序獲真格基金天使輪投資,用戶會為打卡服務付費嗎?
    36氪獲悉,打卡小程序「小打卡」宣布已於今年8月完成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真格基金。具體金額未做透露。小打卡定位於習慣養成類小程序(目前尚未開發App)。用戶進入小打卡後,可加入閱讀、培訓、作業、早起、健身等多個興趣社群的活動。
  • 隨形健康體檢小程序分析報告
    編輯導語: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於健康的重要性也逐漸重視起來。於是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健康小程序、APP。本文作者針對隨形健康體檢小程序進行了分析,並且製作了一份分析報告。
  • 沙頭社區居民健康樂跑傳遞正能量
    沙頭社區居民起跑前歡樂合影。初冬時節的茅洲河畔,水天相映,舉目皆景。12月13日早上,河畔的一處親水平臺上,近40名沙頭社區的居民正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拉伸,興致勃勃地參加由沙頭社區黨委、社區工作站主辦的「樂享生活、攜手奔跑」健康樂跑活動。綠道上,身著統一服裝的居民們一路向前,歡聲笑語,在沿途的打卡點駐足片刻參與互動遊戲後,又奔向前方。主辦方不僅安排了互動性強的益智遊戲、才藝表演等,還精心準備了小禮品。
  • 社區活動中心落戶德恩堂 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近日,當記者走進德恩堂養老護理機構看到,茶店子社區活動中心體驗館已初步建成,社區文體活動中心、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社區便民服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為社區居民提供生活便利,豐富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轄區居民們的點讚。
  • 廣陽區花園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居民健康 大事一樁
    廣陽區愛民東道街道辦事處花園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堅持以「網際網路+」精準照護工作主線,夯實基本醫療、基本公共衛生、健康宣教、中醫中藥、應急救援、醫養結合「六位一體」健康保障,當好百姓健康「守門人」。為居民建立檔案近日,春和花園小區居民王先生來到花園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體檢。
  • 湖北健康碼取消打卡,新增一重要功能(附權威答疑)
    3月22日,湖北健康碼的頁面和功能,出現了新變化。根據此前發布的「湖北健康碼申請指南及常見問題答疑」,湖北健康碼支持健康打卡:用戶完成健康碼申請後,可根據實際身體狀況通過打卡功能變更健康信息;每人每日可打卡1次。
  • 目標打卡小程序更新啦!
    有點懶,不想排版,直接扔程序的思維導圖?下面來講講功能的實際應用,大家可以自由發揮。---個人打卡---自我約束或生活記錄記錄打卡:創建打卡運動30分—打卡—記錄日誌(跑步公園)>習慣養成:創建早上喝水—打卡—連續30天—習慣養成—歸檔習慣(看著歸檔頁滿滿成就感)記錄心情:創建打卡:開心—打開—記錄事件更多玩法自己去發掘---
  • 居民自創破袋「神器」上崗,北京多個小區廚餘垃圾投放不髒手
    記者連日來走訪多個小區發現,除了社區居民自創的帶鋸齒倒鉤、無接觸開桶拉環等,有的小區用上了瀝水神器,還有的小區用上了破袋「機器人」自動破袋,這些辦法既實用又簡單,保證了居民投放垃圾時不髒手。「從頭到尾也就10秒時間就操作完了,根本不用居民自己上手。」林師傅說。「我們社區是本市首批用上廚餘垃圾破袋機器人的社區之一」,崇文門西大街社區黨委書記兼居委會主任李佳航告訴記者,自垃圾分類實施以來,社區一直要求居民在投放廚餘垃圾時要破袋,這是為了保證廚餘垃圾分出的純度,「按規定,居住小區內產生的廚餘垃圾在交付給收運單位時要做到 『無塑料橡膠』。
  • 盤點:有哪些常見的微信打卡小程序
    微信是大家比較熟悉的社交軟體,而依託於微信這個十億多流量存在的小程序,則越來越多種多樣,電商、點餐、服務預訂、遊戲、打卡……其中打卡小程序是我們很常見的小程序類型,這些打卡小程序功能類似,但仍各有不同,下面就跟大家詳細介紹一下:1.小打卡
  • 小小手牌,讓社區居民與志願者的心,靠得更近了!
    2月15日,北京七級的大風呼呼的刮著,寒風凜冽,蘇家坨鎮的社區防控一線的「守門人」卻堅如磐石,嚴守在社區的出入口。在北分瑞利社區的出入口,志願者們手持紅色、粉色、綠色等顏色的標語牌,和居民們打著招呼,井然有序的開展排查工作。
  • 相城沺涇社區:社區治理「有溫度」 居民生活「有質感」
    聚力惠民生,持續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沺涇社區是陽澄湖度假區的一個老社區,60周歲以上居民佔戶籍人口的30%以上。面對轄區內老年人口眾多的情況,沺涇社區成立了日間照料中心,向社區困難群體、空巢老人、和高齡老人提供助餐服務。
  • 濟寧曲阜市時莊街道開展「聯合義診進社區 服務居民送健康」免費...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2日訊為進一步提高社區居民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近日,曲阜市時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合曲阜市人民醫院專家團隊,走進千禧苑、金茂棲庭水岸、凱倫小區、聖地花園、耕天下、九如華府、新天地、墨香名築等20個小區開展了「聯合義診進社區,服務居民送健康
  • 「貼紙」量體溫、AI智慧型電話、微信小程序……武漢全面開展體溫...
    微信小程序不見面完成近千居民體溫統計「這是我們第一次嘗試用微信小程序來收集居民的情況,目前大家反映還都比較好。」2月6日下午,礄口區宗關街宗關社區黨委書記孫書夢發現了一個名為「統計助手」的微信小程序,摸索製作了一個「宗關社區居民體溫每日統計」表單,並在4個網格群、3個業主群內進行了發布,號召大家通過填寫小程序上報自己的體溫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