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主動每日在社區微信群裡報平安

2020-12-09 瀟湘晨報

新溝鎮街上門入戶為商戶和居民測體溫

長江日報-長江網1月25日訊「請問你和家人有沒有發熱的情況?如有請及時聯繫網格員,電話是……」1月23日,常青花園居民陳芳就收到來自「微鄰裡」平臺發送的簡訊,心裡放心了不少。自從在手機上看到各種關於疫情的消息,她就一直擔心家裡老人如果發燒了該怎麼辦。「以前各種小事都是找網格員,這次這麼大的事更要依靠他們!」陳芳說。

常青花園57個社區網格員的手機裡,都有好幾個居民微信群,給市民的倡議書、新型肺炎防治知識,都是通過群裡通知。「今天家裡沒有人發燒!」「全家平安!」「我們不回老家了,就在常青花園。」每天,很多居民主動在群裡報平安。「現在避免交叉感染,大家都減少接觸,有事就在群裡說。」微信群裡達成了這樣的共識。

居民文健說,春節期間常青花園所有社區工作人員都在正常上班,小區出入口設置了測體溫的點,為困難家庭發放口罩和消毒水,通知蔬菜物資供應情況,穩定大家的情緒,居民有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找他們。「我們業主也會積極配合,儘量不外出,眾志成城,戰勝病毒!」

「聽說六小區的醫生沒法去上班,我可以開車接送!」「社區如需要志願者,請聯繫我,我是黨員!」常青花園社管辦工作人員朱邈介紹說,這些天他在居民群和工作群裡看到很多正能量,大家萬眾一心對抗疫情,相信一定能共渡難關。社區目前安排了工作人員24小時輪班,隨時響應居民的需求。

1月25日,金銀湖街鑫橋小區門口,臨時搭建的紅色帳篷十分顯眼,小區安保人員與社區工作人員重複對路面鋪設的防滑草墊進行噴灑消毒,金銀湖街道工作人員施麗告訴記者:「我們正在對每一位進出小區的居民進行嚴格的體溫測量,這裡既是體溫測量點,也是免費口罩領取點,一旦發現有發燒跡象的居民,就會立即隔離送醫。」

施麗表示,金銀湖街道的環衛工人正在加大對集貿市場、公廁、道路、衛生死角等進行清掃、撿白、衝洗、消毒工作力度,「小範圍就採取人工噴灑消殺,大範圍路面就用灑水車噴灑消毒水。」在施麗的手機裡,滿是工作人員穿著全身防護服進行噴灑消毒的照片,她按照時間、地點進行整理,「不留死角的消毒殺菌才能保障居民健康。」

大年初一,在徑河街海景北社區,小型消防車在社區裡來回穿梭,沿途用擴音喇叭宣講新型肺炎防控知識;辛安渡街在轄區交通要道上,布控體溫檢查點,對準備進出武漢的人員監測體溫;為減少居民外出,蓮花湖大隊和先鋒大隊工作人員挨家挨戶給居民送蔬菜;金銀湖街金湖社區一位居民,為社區送去1000個口罩……「在重大疫情面前,社區是最靠前的防線,我們和居民一起打一場病毒攻堅戰。這一次,我們並不孤單!」一名街道工作人員動容地說。

【來源:長江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疫情群防群控「鼓浪嶼模式」:體溫計免費送上門 微信群交流報平安
    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林路然攝  鼓浪嶼醫院採購了3000支體溫計,由社區網格員和健康管理師、醫生免費發放到每戶居民家中。居民掃碼加入由網格劃分的微信群,每日自覺測量並上報體溫,若有異常情況,可以直接與微信群中的健康管理師和醫生溝通,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處置。  這一行動開創了群防群控、抵禦病毒的「鼓浪嶼模式」,屬全市首創。
  • 社區自創小程序 居民「打卡」報健康
    比如,大興區清源街道棗園尚城社區,返京人員掃描二維碼每日線上「打卡」健康情況;高米店街道香樂園社區,推出線上H5、微信小程序等智能化手段,見屏不見面,登記返京人員信息。大興區清源街道棗園尚城社區是以小營村為主體的11個村的回遷社區,共2154戶,5558人,其中流動人口1566人。社區對於返京人員的健康監控工作採用了線上打卡的方式。
  • 長青街道:「祥和婁底」微信群架起社區居民連心橋
    近日,通過在「祥和婁底」婁星長青小花3網格2群發布尋人信息後,40分鐘內快速找到走失老人,居民群眾自發在微信群內發出的微信感言。 原來,11月30日下午3點,長青街道小花社區網格聯絡員彭飛燕在祥和婁底婁星長青小花3網格1、2群發布「湘中園19棟2單元姚老太太走失」的尋人啟事。
  • 微信群編織防疫網,朝陽這個社區聯動居民齊心戰「疫」
    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朝陽亞運村街道安翔裡社區以華盛樂章21號樓為試點,結合防疫工作,探索居民自治模式,並建立居民防疫微信群。防疫宣傳、鄰裡交流、信息收集、及時解決居民問題……現在,防疫微信群已成為社區推進防控工作、服務轄區群眾、引導居民自治的一大法寶。
  • 東高地派出所社區民警黃定雄 的「硬核微信群」
    他與他的「硬核微信群」黃定雄 東高地派出所社區民警兼任東高地街道萬源南裡社區副書記黃定雄的社區面積0.4平方公裡,常住人口2236戶、5255人,流動人口426戶、896人,居民大部分在中國運載火箭第一研究院工作,黃定雄就是「航天家園的守護者」。
  • 新華社區微信群搭起居民連心橋
    「我家樓上的住戶家中孩子較多,經常追逐打鬧到晚上十一二點,嚴重影響我正常的休息,我多次上門勸說,也聯繫了物業,但至今問題都沒有解決,希望社區能幫我。」前幾天,家住同心縣豫海鎮新華社區伊慶苑小區的魏某在「紅色e家」微信群中說。
  • 朝陽雅寶裡社區:居民自治築牢防線 "兩查四守"織密防護網
    當然要想讓居民自治有體系,後期管理還是很重要的,基於包樓居幹管理,杜長城創新了「三分自治」,即居民自治解決,社區協調物業解決或者藉助專業社會組織力量立項解決,當然這當中特色微信群很重要。居民出了可以按照小區不同參與群組討論外,還可以尋找有共同需求的人,一起商量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
  • 微信群裡下起了「紅包雨」
    為居民團購的物資發到最後少一份,「團長」二話不說自己掏錢買來一份送給居民。這件事被團購微信群裡各位鄰居知道後,立刻下起了「紅包雨」,大家都說損失應當大家一人一元錢來公攤,不能讓公交志願者出力又出錢。3月14日下午1:30,在赫山社區玫瑰園東村小區,531路公交司機、志願者王晨組織的團購快要到貨了,他在群裡發出預告,提示居民在下午三點領取菜品,除了提醒大家保持距離,注意防護外,還特別提示了一句:由於上次團購物資發到最後少了一份,這次發放請大家耐心等候,我們核對清楚後再發。
  • 豐臺南苑街道陽光星苑社區26個微信群讓疫情防控時刻「在線」
    自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南苑的大街小巷變得冷清,但陽光星苑社區微信群裡卻越來越熱鬧,成為了助力疫情防控的「利器」。如果說疫情防控一線是主戰場,「陽光守護」微信群就是這場全民阻擊戰的信息中樞聯絡站。南苑街道陽光星苑社區屬於棚改安置房小區,共13棟樓、55個樓門、常住居民2600多戶。面對疫情嚴峻形勢,社區圍繞暢通疫情防控信息渠道,提高辦事服務效率,組建了26個「陽光守護」微信群,覆蓋社區90%以上家庭,疫情諮詢、防疫知識、闢謠信息、實時監督、居民互動等內容,經過社區微信群,覆蓋到千家萬戶,打通傳遞疫情防控信息的最後一米。
  • 村幹部當「代購」 微信群每天「報菜名」
    小芹菜5元一把、蔥頭3元一斤、土豆1.5元一斤、雞蛋4元一斤……每天一早,在懷柔區雁棲鎮神堂峪村村民微信群裡,該村副主任任崢準點「報菜名」。接單代購後,他還會送到各家門前,通過這種方式便利村民生活,減少村民出門頻率。
  • 心理援助師主動服務:通過微信群、打電話為市民舒緩焦慮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周志東)日前,烏魯木齊市「溫暖陪伴、愛在線上」心理諮詢師志願者們通過進入社區居民微信群、打電話巡訪等方法,主動為烏魯木齊市民舒緩焦慮。經開區(頭屯河區)心理諮詢師志願者阮小梅19日前後進入了兩個微信群中,群中分別有居民和在單位工作的人員共102人。
  • 下沉幹部劉斌:社區微信群的「定海神針」
    原標題:下沉幹部劉斌:社區微信群的「定海神針」   12月初,參觀完武漢市抗擊新冠疫情專題展覽,我在朋友圈分享了一些抗疫展照片,疫情防控期間下沉到我們社區的區委組織部幹部劉斌
  • 祥和婁底微信群:打通服務居民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感謝黨,感謝羅主任為我們做了好事,現在下水道化糞池全部流通,但希望各位住戶請不要把垃圾往下水道丟,請各位用垃圾袋裝好帶下去,並祝各位家庭幸福美滿,謝謝羅主任,謝謝師傅們……」近日,在長青街道小花社區4網格群內,鬥笠山的居民在微信群內對長青街道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工作人員表達了感謝之情
  • 懷柔:村幹部當「代購」微信群每天「報菜名」
    人民網北京2月6日電 小芹菜5元一把、蔥頭3元一斤、土豆1.5元一斤、雞蛋4元一斤……每天一早,在懷柔區雁棲鎮神堂峪村村民微信群裡,該村副主任任崢準點「報菜名」。接單代購後,他還會送到各家門前,通過這種方式便利村民生活,減少村民出門頻率。
  • 濰坊高新區新莊社區「板房」裡的「一把守」
    「喂,我是安時紅,聽說咱社區要搭建板房,別搭了,我家有閒著的,給咱村委用,你們在防控一線為我們保駕護航,我也為社區做點貢獻」,說這話的便是安時紅。還沒等社區負責人回話,他第二天一早他就開著叉子車把板房運到了執勤點。社區熱心居民王軍看到社區搭了板房,主動為板房接電安裝了燈頭。
  • 南崗區大成街道居民微信群變身「生活垃圾分類小課堂」
    「張阿姨,玉米棒不是廚餘垃圾,是其他垃圾」……居民們將生活中遇到的生活垃圾分類問題發送到微信群內,馬上就會有熱心的鄰居們幫助解答,南崗區大成街道藉助居民微信群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居民可通過微信群進行互動,將居民微信群變成了生活垃圾分類小課堂。
  • 成都美國六旬大叔 免費教社區居民英語
    11月3日傍晚6點,位於成都市郫都區雙柏社區鄰聚e站的燈光準點亮起來,人們三三兩兩陸續走了進來。這是秋日裡極為普通的一天,也是雙柏社區英語沙龍成員平日最期待的日子。因為,當天是社區居民最愛的英語沙龍上課時間。
  • 新民特寫|社區代表大會搬進微信群裡召開 實事項目出臺「有圖有...
    「進一步提升社區居民的生活品質,改善社區環境,是我們政府機關的重要課題。我反映一點我們大樓活動室擴大改造工程裝修的質量問題……」「你提的意見很好!我們會後聯繫陳二居委會安排人員修好!」這是發生在「江浦路街道社代會第三組」微信群裡的一段對話,提意見的是江浦路街道陳二居委的社區代表俞復初,12分鐘後就@俞復初明確回應的則是街道黨工委書記史文卿。昨天,江浦路街道作為楊浦區首個在線上召開社區代表大會的街道,「吃螃蟹」圓滿成功,200餘名社區代表在6個微信群裡爭相發言,不僅有真知灼見,還開啟了恰如其分的「鬥圖」模式,商定2020年實事項目。
  • 微信群、筆記本,做好社區防疫,她有「兩寶」
    「疫」心守護的「主心骨」昌平城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城南、城北兩個街道,轄區內共有69個村(居)委會。疫情防控初期,為了讓街道、村(居)委會的工作人員既能充分認識到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又能科學、正確地面對疫情,王玉霞堅持每天與城南、城北街道領導溝通,多次參加街道社區防控會,及時準確將科學的防控知識帶到會上,帶給所有參會的工作人員。在疫情面前,王玉霞當好大家科學防疫的「主心骨」,與街道、村(居)委會一道守土有責,為轄區居民守好 「疫」道門,站好「疫」班崗。
  • 【南京】江寧區淳化街道橋頭社區:疫情當前喚黨心 築牢群眾安全網
    退休不褪色 花甲守平安  「少出門,勤洗手,戴口罩,做好防護,保障你我」在南京市江寧區淳化街道橋頭社區內的上空每日都迴蕩著疫情防護宣傳廣播,每天都能看見一群群年過花甲,佩戴志願袖章、面戴口罩的大爺們推著喇叭穿梭在轄區各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