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種佳佳的電話響了,她的一名微博粉絲給她發來訊息。她在微博上有4000名粉絲。
據美國《洛杉磯時報》網站3月7日報導,國內一名顧客想買Baublebar網上的一條金項鍊,但在美國網站上訂購商品既昂貴又不方便。
種佳佳登錄另一個中國社交網絡微信,討論這筆交易。他們敲定了價格,52美元。
報導稱,在她位於洛杉磯市中心的公寓中,種佳佳打開筆記本電腦,在Baublebar網上找到了這條促銷價32美元的項鍊。包裹來了,她的網上店鋪「佳佳幫你買」的一名僱員揭去收據聯、拆開包裝、然後重新打包運往中國。
社交媒體推動的此類交易在中國很受歡迎,已經成了一個被稱為「代購」的產業。
報導稱,跟蹤中國消費趨勢的諮詢公司貝恩公司估計,2015年,奢侈品代購價值高達76億美元,佔中國奢侈品購買量將近一半。
在聖加布裡埃爾谷和全國的其他華人社區,不論窮富,移民都已將代購作為一種謀生之道。
2008年,這種產業開始生根發芽。報導稱,幫助高端品牌接觸中國消費者的中國奢侈品諮詢公司的顧曉峰總監說,但是,代購真正開始起飛是在2011年,在淘寶網等中國電子商務平臺給了代購者一個將生意做到親朋好友之外的平臺後。
對奢侈品假貨感到失望的中國消費者開始更多地通過在美國、日本、法國、韓國和其他國家的中間人購買奢侈品。
顧曉峰說,微博和微信等中國社交網絡的崛起也促進了作為代購之生命線的個人對個人聯繫。
在美國,在加利福尼亞南部,中國大學生大量流入給這一產業提供了勞動力。
報導稱,一些企業家創辦運輸公司、為貨物運輸提供便利,中國學生、導遊和任何在中國有熟人的人都通過代購掙外快,排著隊購買在美國要便宜得多的蔻馳錢包、普拉達手袋、邁克高仕皮鞋和其他奢侈品。
在聖加布裡埃爾,該市所有15家提供送貨至中國服務的企業都是在2011年後成立的。在南埃爾蒙特,2015年新開了4家華人運輸公司。
其中最大公司之一天馬迅達快遞公司在短短兩年中就已在美國各地擁有了70家門店和6個倉庫,其中10家門店位於聖加布裡埃爾谷。該公司執行長羅豪說,他努力將門店開設在華人集中的校園和大城市周圍。
儘管中國最近試圖收緊海關檢查,但羅豪說,他確信代購仍將進一步發展。
在聖加布裡埃爾的瓦利布爾瓦,另一家運輸公司Junying International Corp.去年10月剛剛開張。老闆賈森·劉是這個行業的新人,他的公司還賺不到大錢。但他對自己的決定很有信心。
報導稱,歸功於代購,他現在與家人在一起的時間更長了。這個行當的報酬也高於他的上一份工作:在一家中餐館工作。(編譯/裘芳)
資料圖片:由於海外消費品價廉物美,中國大批消費者通過代購避免本地商品高價。圖片來源:bbc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