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

2021-01-21 八月施奈

春節很乖地回了家,沒有去旅遊,因而如往年和往往年一樣,無趣而消磨。這個節,完全因為看了一本書照亮了靈魂。



就如同單身的時候,過節會躲起來泡Sex and the City來安慰心靈,當了媽要靠看買柏金包的媽媽來共情,而且故事情節背景同樣發生於同一個城: 紐約。


不,你誤會了,它並不如你想得那樣,是膚淺的,關於購物狂買包包的故事。


Actually, it is hilarious, insightful, touching.


書的英文名叫Primates of Park Avenue,它的另外一個中文名翻譯正宗些,叫做《公園大道的靈長類》。一本我種草了很久,終於靠搜《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這個比較雷人的書名,在京東上找到立馬送到能讀的書。


那它到底寫的是什麼呢?


一位耶魯大學畢業的人類學博士,從小長在爛漫隨便不講究階層的美國南部,在紐約工作結婚生娃後,從下城區搬到上城區,恍然間踏入了一個讓她眼界大開的上東區媽媽圈。


涉及的議題包括:


- 貴族化的教育分階內幕和潛規則


- 當了媽以後,各種不由自主的不理性


- 男人與女人之間的施捨和給予,女人與女人之間的戰鬥


- 還有對物質,生活和權利的各種欲望


但它寫得實在太有趣了!絕對不是枯燥的理論,而是有血有肉,有淚有笑。


感覺就像看了一本育兒版本的《PEOPLE》,進入了育兒俱樂部的欲望都市。


看完以後,雖然你自己並非身處紐約上東區那樣的環境,但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上東區,誇張的橋段何嘗不是真實。


現在就摘錄一些段落,分享兼回味一下:


"上東區小孩過的生活,不論從誰的角度來看,都十分不尋常......兩歲大的孩子,必須上正確的音樂課程。到了三歲的時候,就得請家教,準備迎接幼稚園的入學考與面試。到了四歲,不會遊戲的孩子得請遊戲顧問......服裝顧問會幫媽媽購買接送孩子時該穿的合適服裝......" (最後這句我最喜歡...)


"英嘉(幫作者夫婦在上東區找學區房的地產中介)告訴我,她身上穿的Jill Sander, Piazza Sempione, Prada反映著我的身份地位。我買哪一間房,也將反映她的中介地位。她希望我們能住在最好的房子,因為我們住的地方也會影響到她......"  (陪什麼客人看房穿什麼牌子的衣服,感覺細分程度已經發展到了人類社會的極致狀態)


"上東區的女人除了會穿lululemon出現在學校接送區和遊樂場,其他類型的打扮也都差不多,幾乎沒什麼不同,甚至撞衫,撞包。例如包包,大家都喜歡Céline,香奈兒,愛馬仕。此外像是Valentino的柳釘包又美又潮,但我研究的對象,以及我認識的人,沒有任何人拿那個包,那種包不合規矩,不被上東區接受"


這位媽媽還講述了自己的一段經歷。進入上東區生活以後,千辛萬苦託關係讓孩子進了一家有名的幼兒園,但因身世不夠顯赫,完全不被孩子同學的媽媽所接納,每天送孩子上學只有她和其他媽媽打招呼,然而從來沒有被回應過。就這樣過了很長一段幾乎崩潰的時間,在偶爾的一次聚會中,這位媽媽認識了一位巨富也超有力量的同學爸爸,然後在某次接孩子放學的時候,這位爸爸善意地招呼說下次讓孩子們聚聚,這一幕被其他媽媽看在眼裡,才開始另眼看待這位媽媽。


夠誇張嗎? 但就如作者自身經歷,人終究是群體動物,既然你入了一個社區/圈子,你就會,慢慢地,不自覺地需要融入,不被排斥。尤其是當了媽媽以後,你和其他媽媽玩得來,你的小孩才能有玩伴,就是這麼簡單。


我當媽的日子經歷香港上海,雖然沒有上東區這麼誇張,但也深深感覺到各種"潛伏"的媽媽圈子,圈子的水平與你的家境,職業,才藝有關係,都給當媽這件純粹的事情帶來了無形的壓力。


但和其他上東區文化已經完全深入骨髓的媽媽不一樣,作者即便也"入鄉隨俗",但她始終是帶著局外人和人類學者的眼光,帶著想研究這個圈子的心態來看待整件事情的,所以她能寫出具有許多洞察性,合情又合理的見解。


書的結尾我很喜歡,作者寫她失去了一個懷胎六個月的女兒,此時反而有許多平時看上去冷冰冰不可一世的媽媽來安慰她,因為其實每個人,無論現在如何外表光鮮意氣風發,在過去,在暗裡,都有過heart breaking的時刻。結尾是很humane的,因為歸根到底,我們都是愛孩子愛到入骨的那個人。


再摘引書裡這段我很喜歡的話做結尾:


"德瓦爾表示,對哺乳類動物來說,母親的關懷是利他主義的原型,以及其他類型的關懷範本。為了孩子,為了一個在你體內發育的東西,你孕育他們,耗損自己的身體,把他們生下來,泌乳餵養,讓他們成為你宇宙的中心,而且這不是幾個小時的事,也不是幾天,幾周,而是幾年,女性每日每日付出的母愛,讓"自我"與"他人"之間的界限從根本上模糊起來,一邊是自利,一邊則是對他人無微不至的關懷,同理心與照顧。"


喜歡這個回歸人性的結尾。也感謝上帝,雖然當媽也許讓我成為了一個不理性的抓狂的不由自控的女人,但也卻是自己最人情味的經歷。






相關焦點

  • 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每個人生階段需要不同的書,每本書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體悟和價值。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必須思考自己時間投入:給我帶來什麼效果,是不是最有效的方式?自我教育:找出自己需要提升的方面然後花時間和精力去提升。《我是一個媽媽, 我需要柏金包》作者是耶魯人類學家。
  • 一位人類學家紐約富人區的參與式觀察:柏金包其實是防身武器?
    本文摘自溫絲黛.馬汀的著作《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耶魯人類學家的曼哈頓上東區臥底觀察》。沒錯,那些每天推我、擠我、當我不存在、覺得我一點都不重要的傲慢女人,她們讓我想擁有一個昂貴的漂亮皮包。我相信一個漂亮的包包可以像圖騰一樣保護我,讓我不受其他女人傷害。柏金包買來的時候,一定會裝在一個大大的、綁著棕色緞帶的橘色盒子裡。我說真的,盒子打開的時候,你會看到有一定厚度的包裝紙被折成一個小枕頭,讓包包躺在上面。
  • 愛馬仕柏金包為什麼比黃金還值錢?
    一年以後,Dumas把第一款完成的柏金包送給了Jane,並以她的姓氏Birkin給包包命名。這款柏金包設計容量寬敞還有著精緻的皮革設計,日常使用非常百搭。包包不只外觀吸睛也極具功能性,包袋密封可以防止任何東西漏出。柏金包的製作過程講究細緻,愛馬仕採用了小牛皮,鴕鳥皮和鱷魚皮等的優質皮革在法國由專業手藝工匠製作柏金包。
  • 我是個媽媽,我沒有鉑金包,香奈兒。我只有購物袋
    一隻名品包換來上流圈的人脈,簡直是上海版的《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可是《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的作者本身就是富裕家庭出身的藤校雙博士,嫁的老公本來就是紐約上東區「土著」,人家原生家庭就已經是上流社會了。
  • 「我是一個職場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這段時間我們寫了不少關於獨立女性的話題:用MAC的女大學生是否需要GUCCI,月薪十萬的女白領如何平衡親密關係,中國女孩真的需要幾十隻口紅嗎…… 世俗觀點喜歡單單用消費的取捨來判定一個女性的獨立魅力,而這對於升級成「母親」的都市麗人來說,其實是有失偏頗的。
  • 【草籽亂翻書】笑微鳥:《我是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一份特別的育兒「田野調查」
    >《我是媽媽,我需要鉑金包》I一份特別的育兒「田野調查」《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是中信去年出版的一本暢銷書,以女性為主要讀者群的很多知名公眾號都推薦過這本書,我對本書初始的印象就是一個博士媽媽以自己的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專業視角對紐約上流街區上東區媽媽們的育兒生活進行了「田野調查」,並與被調查對象們相適應相融合的一個過程
  • 就因為柏金包用了她的名字,Birkin女神一輩子都在背愛馬仕的黑鍋...
    因她而誕生、並用她的名字命名的,就是愛馬仕的當家花旦Birkin bag,柏金包。這個包問世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簡·柏金坐飛機時包包裡的東西不小心全掉了出來,旁邊的男士表示:「你應該用一個有內袋的包噢!」,女神表示要是愛馬仕出一個這種包包我一定買!——而這個男士剛好是愛馬仕的執行長讓-路易·杜邁( Jean-Louis Dumas),他回去後就做了一款新包,在徵得簡·柏金的同意之後用她的名字來給這個包命名。
  • 柏金包、凱莉包為什麼這麼難買?揭秘鮮為人知的愛馬仕!
    就算你不是時尚專家,也一定聽過愛馬仕(Hermès)的柏金包(Birkin)及凱莉包(Kelly)。它們是愛馬仕引以為傲的兩大精品包款。有人說每年得消費上萬美金,才有機會買到一隻回家,又有人說愛馬仕其實隱藏著全球秘密會員制。關於這些愛馬仕的都市傳說,沒有一項得到官方認證。
  • 我是個媽媽,我兒子需要鉑金包!
    就像雖然還沒追「三十而已」,但看熱搜已經猜出大概劇情了,特別是刷屏的融梗橋段「拿什麼拯救你,我先生的事業,我需要鉑金包」。活脫脫上東區「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的翻版,所以「三十而已」後面的故事,你追下去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這集你也看過。
  • 媽媽版欲望都市:「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總而言之,全世界的媽媽都來「看熱鬧了」,不管是真正拎鉑金包的麻麻,還是領著幾千塊錢月薪提著帆布袋的麻麻,都不約而同地把目光瞄向了《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當然,欲望蹭蹭蹭地在一些媽媽心裡開始膨脹,因為她們驚喜地發現了一個精英媽媽的「外包裝」標準模版。
  •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一個鉑金包》:對於育兒,富人比你更焦慮
    我們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儘管不知終點在何處,由此給媽媽們帶來的焦慮感伴隨著孩子的求學過程,看了《我是個媽媽,我需要一個鉑金包》之後,發現母親的焦慮不管處哪個階層,哪個國度都深陷其中。鉑金包是愛馬仕的一款爆款拎包,最便宜的也要幾萬塊人民幣,但還不是你有錢就買得到,要排隊預約,限量發售。
  •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啟•蒙群學社讀書會第七期《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凱勒曾說:「一本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為使社會學專業學生深入了解美國中產階級的育兒壓力問題 ,第七期群學讀書會選擇了《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一書,交流探討了當耶魯人類學博士溫妮斯蒂·馬丁和丈夫一起帶著孩子搬到上東區的生活。從物色公寓、購買學區房、給孩子申請私立校開始,她打響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戰爭」;真可謂「孩子的比賽,媽媽的戰場」。
  • 我不是一個稱職的好媽媽
    「秋秋,媽媽幫你把nai nai去熱一下哈」。然後,一杯大約39度左右的母乳加熱完畢了,我插上吸管後把杯子遞給秋秋。「我不要喝」。「靜秋乖,媽媽把眼睛閉上,絕不偷看,你自己乖乖地把奶喝完,好嗎?」往常,這招是非常管用的,秋秋會配合我把這個喝奶前的小遊戲做完,但今天,她很反常。無論用什麼話哄,或者稍嚴厲點的批評,她都拒絕喝奶。
  • 柏金包都有「平替」了?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01柏金包,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愛馬仕的柏金包,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奢侈包袋之一,1984 年誕生,以知名女星 Jane Birkin 的名字命名。作為愛馬仕標誌性的款式,柏金包本身就為許多品牌的包袋設計提供了靈感,加上每年都有明星帶貨,美名傳遍全世界。
  • 讀書ll 媽媽要有一顆怎樣的心《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我卻特別喜歡宅在家裡,看書,追劇……這兩天看的書是,美國薇妮斯蒂·馬丁巜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是買了很久想看的書了,平時苦於沒有相對集中的時間……最近追的是美劇巜離婚》,是由莎拉.傑西卡.帕克和託馬斯·哈登.丘奇主演的,第一季10集,第二季8集,第三季6集。
  • 柏金包都有「平替」了,這算消費降級嗎?
    愛馬仕的柏金包,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奢侈包袋之一,1984 年誕生,以知名女星 Jane Birkin 的名字命名。作為愛馬仕標誌性的款式,柏金包本身就為許多品牌的包袋設計提供了靈感,加上每年都有明星帶貨,美名傳遍全世界。
  • 一本好書《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一個耶魯人類學博士在富裕區的育兒戰爭。精英的育兒焦慮。作者簡介溫妮斯蒂·馬丁博士,密西根大學主修人類學,後於耶魯大學取得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博士學位,有超過二十年的寫作與社會研究經驗。目前與丈夫和兩個兒子定居紐約市。
  •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探秘精英階層的生活狀況
    本期音頻為你解讀的是《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我第一次聽說這本書,是2015年,它的英文版剛剛上市,當時這本書人類學和時尚跨界的題材就引起了我的興趣。這本書的中文版2019年1月剛剛上市,就迅速進入暢銷書排行榜。全書總共20萬字。書的主標題——《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不但長,而且聽著有點怪。副標題更長 「一個耶魯人類學博士的上東區育兒戰爭」。
  • 虛榮心是《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依賴婚姻焦慮的本質
    介紹「這世界就像一個劇院,當前排觀眾起立時,後排觀眾也必須這樣做。在這上面很難找到媽媽。「-《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本書由《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作者耶魯人類學博士,也是二胎母親的美麗作家馬丁。本書主要描述美國上流社會上東區母親的焦慮。有人把他叫做紐約版本天空之城」。
  • 「我生了,但我死了!」 一個產後28天媽媽的自白
    「給人吧,我不要了。」一聲怒吼,婆婆和老公都震驚了。婆婆繼續哄娃,老公則在我和寶寶之間來回哄。就這樣,一晚上,一家人沒一個人合眼。從此,我沒睡過一個整夜覺。為什麼我這麼笨?為什麼我什麼都做不好!我為什麼要生娃!我根本不配做媽媽!產後第15天,因我吃了蝦,寶寶起溼疹了。晚上睡不好,一直哼哼唧唧,怎麼哄都不行。凌晨3點55,那一刻,我想死,感覺只有死,我才會解脫。我站著窗前,想一躍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