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舒適區,克服膽怯,內向的人也能在演講臺上展示精彩

2021-01-09 有理想愛生活

大學一年級的時候,我第一次拿到了演講賽冠軍。這件事對我的影響很大,它讓我意識到:內向性格的人,也能走上公眾演講的舞臺,也能演繹一場精彩的演講秀。

它讓我對性格有了更加科學的認識,也為我後續選擇培訓管理這份職業埋下了伏筆。

所以,我相信它能夠給跟我一樣內向的一些朋友帶來一些啟示。

一次失敗的演講

在此之前,其實我還在高中參加過一次演講比賽,那次經歷至今讓我刻骨銘心。

高三的時候,學校組織演講比賽,每個班都要安排兩人參加。我們的班主任老師雷厲風行,要求每人上臺朗讀幾句,通過這種方式快速選拔。結果我在臺上朗讀了一首詩,老師就指定讓我參加。

我起初竊喜,肯定是自己很有詩人氣質,是金子總會發光。要知道,我是出了名的膽小,別說上臺演講,平時說話聲音大一點,我都會臉紅。結果坐在最後一排的「兄弟」道出了玄機——成績好的肯定選不上,會影響高考。

哦……

班主任還是蠻重視這次比賽,畢竟它是我們班爭取榮譽的機會。班主任知道我作文水平有限,很體貼的安排了一位「槍手」為我寫稿。拿到稿後,我傻眼了,這文筆太好了,好多修辭手法,好多名言警句,好多成語俗語,看得我頭皮發麻——這能記住嗎?

接下來的日子,我都很認真的去背誦。但是,有時候感覺背熟了,有時候又好像啥也沒記住。臨到比賽前一天,班主任問我準備得怎麼樣,我就把情況說了。

班主任早有準備:那你就準備一份稿子放到口袋,萬一記不住了,就拿出來讀完吧。放心吧,我們還有吳XX,她練得很好,又是女孩,肯定能拿到名次。

聽到班主任這麼說,我就立馬釋然了。

比賽時間到了,輪到我的時候,發生了很奇怪的事——當我站到麥克風前的時候,我感覺頭腦一片空白,緊張到手心都出汗了。還沒演講幾句,就把詞忘得一乾二淨,只得從兜裡拿出稿子來讀。我不敢看觀眾,我聽到下面好像有輕輕的笑聲,我感覺自己的腿不聽使喚,因為它在我柔順的西褲裡面不停的抖,有同學說我的西褲質量好好哦……

我不知道最後是怎麼結束的,反正就結束了,我感覺很差。

令人意外的是,我後面還拿到了優秀獎,後來才知道是安慰獎,每人都有……

用勝利走出陰霾

高考能讓人忘掉所有事,除了應付考試。那次演講的事,自然很快也就在我腦海中煙消雲散了。而且,我仍然堅持那不是我的第一次演講,因為那只是一次朗誦而已。

但是,那件事刺激了我,我暗暗鼓勵自己,不能再這麼膽小啦。

所以,當我了解到學院裡組織新生演講賽時,我偷偷的報名了。之所以沒有告訴同學,是因為擔心會重複那一幕,那會讓我尷尬之極,所以我得暗暗進行。

這次比賽,跟高中的比賽,在程序上有些差異。

首先它在確定選手前,其實是進行了一輪選拔。通過選拔後,我成為了決賽圈十三人中的一員。

其次,為了保證演講比賽的整體效果和秩序,我們需要接受組委的指導,以及一系列的彩排模擬演講。最後,我們需要重新寫稿,然後給組委審核。

前面提過,我的文筆很普通,組委的負責人也說:你的文章主題明確、邏輯清晰,但就是文採不夠,你得想想辦法再改改。

這可難倒我了,已經改了好多遍了,仍然被嫌棄。

就在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個同學主動提出要幫我。我很驚訝,因為我印象中並沒有將參賽的事告訴他。不過也是,沒有不透風的牆,何況就在一個班呢。這位同學叫「老大」,閱讀小說無數,文筆甚好,後面還留學法國七年,這是後話。

言歸正傳,「老大」幫我寫了稿,拿給組委負責人一看,立馬就通過了。不得不說,水平差異明顯。(對於找人寫稿,其實在很多正式的比賽中,都不會太限制,因為大家關注的是演講本身,演講者就好比是演員,劇本是不是他寫的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能夠把內容演繹好,讓觀眾/聽眾產生共鳴,這就是一個好的表演/作品)

稿子是通過了,但是問題又來了,高中那次「朗誦」的陰影還在:萬一還記不住詞,那怎麼辦?

不過事已至此,已經沒有回頭路,唯有努力了!

從那時起,我每天都很早起床,到一棵樹下,認真的背誦,慢慢的記住了。

第一次彩排,大家發揮得都不錯,我也感覺良好。站在課桌後演講,穩定多了。但是,組委負責人一針見血指出問題:語氣太平,沒有隨稿子的內容,配合情緒和音調上的變化。

我錄下了自己的演講,回頭一聽,還真的是都在一個調調上,太乏味了。

怎麼辦?

組委負責人說:你得理解稿子,感受它。

噢,我煥然大悟。我還是用高中那次的心態來準備,只是能背誦下稿子而已。

接下來,我認真的去領悟每段話,重要的部分,我還會在稿子上註明,需要什麼樣的音調,需要匹配什麼情緒,需要配合什麼肢體語言。有些句子,感覺不是太合適,我就按自己的理解做了修改。我就是把自己當做是演員,要把它表演出來。

經過幾次彩排,進步很明顯,組委人員多次拿我的表演做示範講解。自己也感覺到,拿名次有戲!

正式比賽開始了,雖然還是有點緊張,但是經過訓練,我知道這種情況是正常的,不時的做下深呼吸放鬆。

輪到我的時候,我感覺自己信心滿滿,非常自信的站到了舞臺中間。

但是,當我看著臺下黑壓壓的一片,我的心又砰砰砰亂跳起來。我再次深呼一口氣,暗暗鼓勵自己,這個是正常的,沒什麼可怕。再說,我已經演練了那麼多次,沒有問題的。

第一句出來,果然就進入了狀態。整個演講,就像彩排時一樣,非常順利,中間說到幾次精彩之處,明顯感到觀眾的掌聲非常熱烈。

正當我以為演講能順利結束時,突然在演講完倒數第三段時,我突然忘記了接下來的內容。電光火石間,我靈機一動,直接接到最後一段,最終順利的完成了整個演講。

走下臺來,心裡有點懊惱,畢竟忘詞是一個很大的失誤。我跟「老大」說,沒搞好,忘詞了。老大說:是嗎?我沒感覺到啊。我只知道,你是所有選手中,獲得掌聲最多的,最熱烈的,我有預感你要拿冠軍哦。

果不其然,比賽的結果出來了,我拿到了冠軍。

贏得很險,只比第二名多了0.01分,她是女生。

分享演講的經驗

此次比賽結束後,還發生了一個有趣的事。一個同學參加了學校的另一個演講比賽,已經進入決賽,她向我取經。但最後她拿走的只是演講稿,因為她覺得是演講稿太好了。雖然我一再委婉的暗示,建議她選擇自己的稿子,因為比賽時間太緊迫,沒有理解作品的內涵,是很難演繹好的。但她堅持,堅持的結果就是搞砸了,比她複賽時的效果差多了。

唉!!!

這件事後,我還參加了幾次比賽活動,結果都不錯,我感覺自己在準備演講方面,找到了一個成功的訣竅。

這個從挫折中鍛鍊出來的自信,也為我後續選擇培訓管理這個職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相關焦點

  • 《內向者溝通聖經》:走出舒適區,去展示、溝通和領導
    成功的內向者並不罕見,林肯、馬丁·路德·金、愛因斯坦、村上春樹等都是內向性格的人。此外,還有不少企業家,像沃倫·巴菲特、比爾·蓋茨、賈伯斯、馬克·扎克伯格等也都是內向者。珍妮弗·康維勒,被譽為引爆無數內向者潛力的「務實博士」,長期致力於內向者的領導力培訓,她的著作《內向者溝通聖經》,就是一本引領內向者走出舒適區,使其融合內向者和外向者優勢的優秀讀本。
  • 宅了這麼久,我們要如何快速走出舒適區呢?
    由於這次的疫情我們在家裡宅了這麼久,每天不是吃了睡,就是睡醒了吃,儘管現在已經慢慢解封了,我們也可以出去外面上班,找工作啊等等了,但是有些人現在卻不想動了,由於呆在舒適區久了,人慢慢懶散了,除了手頭上有工作的工作之外,那些已經辭職或者早已經失業的人似乎更加迷茫了,比如我自己,現在真的是很矛盾
  • 內向的人天生不擅長講話?錯!做好這4點,你也能侃侃而談
    其實,內向的人也不是天生不善言辭的,相反,他們可能非常擅長講話。比如賈伯斯、比爾蓋茨,金庸、韓寒、羅永浩等,都是典型的內向主義者。但他們的演講能力及其強。羅永浩曾經公開說過這樣一段話:你們別看我站在臺上能扯淡那麼久,其實我是個很內向的人。
  • 如果你是一個性格內向、缺乏自信的人,建議學習演講
    如果你是一個性格內向、缺乏自信的人,建議學習演講。演講是什麼演講即當眾講話,演講是價值輸出,演講是勇於展示自己,演講是講自己的故事,演講是實戰心理學。演講容易嗎?越是高級管理者,學習演講的人越多,他們隨時需要當眾講話,需要把自己最優秀的一面展示出來,讓更多人認識自己,也給自己創造了很多機會。和我一起學習演講的同學中,企業高管玥琳和彩霞姐性格內向、靦腆,她們站在臺上分享的時候,颱風特別穩,講話特別有節奏,一點都不怯場,就像久經沙場的老兵。
  • 勇於走出「舒適區」
    陳長 舒適區指的是一個人所表現的心理狀態和習慣性的行為模式,人們會在這種狀態或模式中感到舒適。黨員幹部在幹事創業上習慣待在「舒適區」,必然導致意志消沉、能力落後,難以跟上時代步伐;導致不能有效履行責任擔當,出現當「太平官」、念「平安經」的問題。因此,黨員幹部要勇於走出「舒適區」,在其位謀其政,做到「有位更有為」。 走出「舒適區」,要勤於學習思考。加強理論學習,在真學真信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學思踐悟中牢記初心使命,全方位提升個人精神境界。
  • 黨員幹部要走出「舒適區」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新時代的黨員幹部要勇於走出「舒適區」,多給自己幾分「自討苦吃」,多當幾次「熱鍋上的螞蟻」,磨出真功夫,練就硬本領。 「舒適」看似是好事,但一旦沉浸於舒適區,就如同慢慢加熱的溫水中放入一隻青蛙,水溫能帶來暫時的舒適,當它發現無法忍受的高溫時,卻再也跳不出來了。黨員幹部如果習慣待在「舒適區」,就會看不到人民群眾的需求,聽不見人民群眾的訴求。
  • 勇敢走出舒適區 個中利弊應該如何抉擇?
    樹挪死,人挪活。如果敢於在需要成長和挑戰時勇敢地踏出下一步,勇敢地選擇走出自己熟悉的舒適區,也許你會見到各種各樣的風景,看到更大更波瀾壯闊的足球世界。
  • 【原創】勇於走出「舒適區」
    作者:陳長 舒適區指的是一個人所表現的心理狀態和習慣性的行為模式,人們會在這種狀態或模式中感到舒適。黨員幹部在幹事創業上習慣待在「舒適區」,必然導致意志消沉、能力落後,難以跟上時代步伐;導致不能有效履行責任擔當,出現當「太平官」、念「平安經」的問題。因此,黨員幹部要勇於走出「舒適區」,在其位謀其政,做到「有位更有為」。 走出「舒適區」,要勤於學習思考。加強理論學習,在真學真信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學思踐悟中牢記初心使命,全方位提升個人精神境界。
  • 孩子平時活像小神獸,可公開場合總是膽怯,怎麼回事?附建議
    01也許孩子不是性格內向,而是有些膽怯:孩子平時活潑開朗,活像小神獸,這說明孩子性格應該不是內向型,或者至少不是那麼內向。不過如果他經常在公眾場合、關鍵時刻掉鏈子,也許是因為他有一些膽怯。膽怯與內向是有區別的。很多家長可能會混淆,覺得我的孩子不內向啊,怎麼會膽怯、怕生呢?其實很多外向的孩子也會膽怯、怕生。這可能受他先天的性格、後天的環境、家庭教育的影響。
  • 內向者的溝通聖經
    微博@Beryl-7mi私人微信:W-W-Y-X-H-Q-C_0102歡迎與我一起成長在工作中長期超負荷的任勞任怨,還得不到關注,也不敢說一個「不」,別人可以談笑風生,你卻疲於應付;在會議上也害怕發言,要是給你機會,你也是結結巴巴地去輸出,這些現象說明了,你是一個內向的人。
  • 性格內向的人如何鍛鍊社交能力?
    推動: 張開嘴,邁開腿 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去做你害怕的事情,你會發現也不過如此。 最難的是開始前的糾結,張開嘴,邁開腿,說出第一個字,走出第一步之後,就簡單多了,不然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有什麼樣的潛能。
  • 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適區,勇於迎接新的挑戰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心理舒適區」,在這個區域內活動,我們會感到舒適和自在,當走出這個區域時,就會覺得焦慮和緊張。從心理學角度上講,心理舒適區就是讓人心理上覺得舒適和愉快的外界環境氛圍,也就是我們已經適應了的習慣或環境。
  • 2020,走出舒適區的5個理由
    因為畢竟,舒適區域內什麼也沒有增長。您的舒適區是一個快樂的地方。在這裡我們感到安全有保障。但是,如果我告訴您最好離開它呢?聽起來瘋了嗎?好吧,讓我解釋一下。對於許多人來說,踏出他們舒適區域的想法就像踏進沒有燈光的黑暗房間。
  • 有夢想卻遲遲不敢走出舒適區?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只有不開始
    那麼,在這個信息快速迭代的時代,想要走出舒適區,開啟一項新的技能來刻意練習,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結合書中的內容,得到以下三點,下面一一來說明:一、找到學習的榜樣,走出舒適區不管是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中,我們都習慣待在舒適區。
  • 奧斯卡影片《鷸》:讓小孩走出「舒適區」,家長要學會「輕推」
    小磯鷸在被海浪襲擊的恐懼後,那急忙躲起來的害怕,到最後一點點的嘗試、躲避、再嘗試、再躲避,最後成功克服恐懼,自由自在地從容覓食,其實是一個艱辛,但收穫頗豐的過程。可以看到,小磯鷸從依賴媽媽的庇護到嘗試走出舒適區,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其他的鷸群眼裡習以為常的浪潮,卻是小磯鷸眼裡巨大的困難。
  • 到底要不要走出舒適區,真的如過來人所說年輕人必須走出舒適區嗎
    到底要不要走出舒適區,真的如過來人所說年輕人必須走出舒適區嗎?在我這個年齡的很多人都聽過一些成功人士的啟示,「你還這麼年輕,一定要走出舒適區」乍一聽,我去真的太有到道理了,我還這麼年輕,應該懷揣蒙星,努力拼一把。
  • 也許你該走出「交友舒適區」
    也許你該走出「交友舒適區」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網戀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談場網戀嗎,分手就自殺」的表情包在各大聊天平臺不脛而走,這種現象充分表明了一部分人對於網戀的坦然接受態度。
  • 《人生效率手冊》:走出舒適區,你敢嗎
    習慣蜷縮在自己的舒適區裡,偶爾會有點想要衝出去的小衝動,但外面一點小風雨就把它給澆滅了,我真的很慫!我們大部分人可能都喜歡給自己畫個圈,整日待在圈裡,風和日麗,沒有狂風暴雨,電閃雷鳴。舒舒服服的,喝著小酒,唱著小曲兒,好不自在。這就是我們的舒適圈。沒有挑戰、沒有壓力、也沒有一往直前的勇氣!
  • 內向的人怎麼才能做好演講?
    很多人對內向有一定的誤解,認為的內向的人首先不會挑戰演講這個事情,因為他們認為內向的人比較膽小,無法擺脫自己的心理負擔,其次就算演講,也是比較冷清,無法掌控全場……他們認為只有外向的人本來就比較健談,上臺演講更不在話下,且一般現場氣氛比較好!
  • 走出舒適圈,邂逅更精彩的自己
    而我們只有剝離舒適圈,才能在新時代的語境中擁有選擇權。梁文道說:「要開拓舒適區的疆界。」舒適圈取決於自己的勇氣,在不能重來的人生之中,再往前一步,你會遇見更好的自己。蔣勳說過:「我看到許多人在還很年輕時就『老』了。」這裡的「老」並不是生理上的,而是心中的想法。從不斷對新事物抱有好奇,到日復一日沉浸在舒適之中,不願意再嘗試去做任何突破的可能。很多人,覺得自己老了,動不了了,實際上是心先衰老了。同學會上,總能見到很多許久不見的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