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登華:堅定高等教育制度自信 提升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

2020-12-13 中國教育在線

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

鍾登華

  摘 要

  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要深刻認識發展成就,進一步堅定高等教育制度自信。我國在短時間內建成世界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立場更加突出,服務國家能力和水平顯著增強,高等教育治理能力不斷提升。要聚焦教育強國建設,提升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能力和水平。建設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要把握好6個關鍵點:明確方位、錨定目標;體現改革創新根本動力;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目標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加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關鍵詞

  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制度自信;新發展格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未來發展新藍圖。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應從以下兩方面著力。

  一、深刻認識發展成就,進一步堅定高等教育制度自信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先後到十多所高校視察指導,推動高等教育面貌正在發生格局性變化。

  1. 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新中國成立7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的辦學規模、培養質量、服務能力實現了歷史性提升。2019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1.6%,在校大學生超過4 000萬,實現了大眾化向普及化階段的跨越。我國短時間內建成了世界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被評價為「高等教育發展奇蹟」,有力支撐了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同時也滿足了更多孩子上大學的願望,越來越多的孩子通過教育改變了命運,教育的人民立場更加突出。

  2. 高等教育服務國家的能力和水平顯著增強。統籌推進「雙一流」建設,帶動高等教育提升質量和對接服務重大需求。高校學科專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新設置了集成電路、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一批急需緊缺專業。高校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不斷規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不斷完善,緊盯「卡脖子」領域,布局建設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集成攻關大平臺和前沿科學中心,開展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建設試點,把高校的科技創新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的優勢。如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有117個國家和地區、4186所學校的631萬名大學生報名參賽。經統計,前5屆大賽參賽項目,累計創辦企業超過7萬個,創造就業崗位超過60萬個。創新驅動創業、創業帶動就業的成效非常突出。

  3. 高等教育治理能力不斷提升。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堅持和完善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嚴格落實意識形態責任制,高校黨的全面領導得到有效加強。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高校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發展工作,主動應對危機,廣泛開展在線教學,集中力量開展應急科研攻關,在檢測試劑、疫苗研發、藥物攻關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有序推進復學複課,守住了校園一方淨土,保持了高校的穩定,經受住了疫情大考,做出了重要貢獻,充分反映了我國高等教育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新中國成立70餘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高等教育發展成就,進一步凸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必須堅持紮根中國、融通中外,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制度自信。

  二、聚焦教育強國建設,提升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

  高校是基礎研究主力軍、原始創新主戰場、人才培養主陣地,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必須以強烈的使命感和改革開放精神推進高等教育現代化,加快建設教育強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方向。高等教育要把握好6個關鍵點。

  一要明確方位、錨定目標。如何實現高質量的普及化,如何確保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要明確可衡量的指標和要求,倒排工期,如期完成。二要體現改革創新根本動力。緊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三要堅持問題導向。認真研究在新的歷史徵程中,特別是在「十四五」時期,教育系統應該從內涵、外延、工作措施等方方面面,全面系統深入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四要堅持目標導向。深刻理解人力資源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依託,優化同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教育結構、學科專業結構、人才培養結構,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五要堅持系統觀念。強化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更大程度集聚支持高等教育發展的資源,更大程度營造有利於高等教育發展的社會環境。六要加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堅持黨對高等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以高治理效能支撐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中國政府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各國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為推動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原文刊載於《中國高教研究》2020年第12期

相關焦點

  • 以延安精神厚植高等教育自信
    面對新的歷史特點,高等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辦什麼樣的大學、怎樣辦好大學」這個根本問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結合高等教育規律,深刻汲取延安精神營養,以只爭朝夕、真抓實幹的勁頭和勇立潮頭、爭當時代弄潮兒的志向氣魄,破解高等教育難題,厚植高等教育自信,在創辦新時代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中取得新氣象新作為。
  • 董衛民:堅定製度自信,提高履職能力,在推動「十四五」發展中展現...
    董衛民:堅定製度自信,提高履職能力,在推動「十四五」發展中展現人大作為 2020-12-18 21: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高水平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 構建新發展格局
    我們要深刻認識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涵、實質和重要意義,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多措並舉高效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促進我國經濟轉危為機、行穩致遠。在此背景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目的就是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挖掘釋放國內巨大需求潛力和穩固做強國內產業鏈供應鏈,形成以國內經濟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經濟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有利於新形勢下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增強產業鏈穩定性及競爭力、培育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是大變局背景下有效應對嚴峻的國際經濟環境、解決面臨的中長期問題和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抉擇
  • 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作用 推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財政部門要立足新的發展階段,承擔新的歷史使命。在指導方針上,要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並貫穿到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過程各方面,促進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 積極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有的放矢)
    企業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主體,要充分發揮自身功能,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實現更大發展。自覺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供給體系質量不足以滿足人們不斷提升的消費需求,導致大量有效需求外流,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構建新發展格局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必須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改善供給質量,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
  • 有的放矢:積極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企業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主體,要充分發揮自身功能,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實現更大發展。 自覺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供給體系質量不足以滿足人們不斷提升的消費需求,導致大量有效需求外流,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構建新發展格局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必須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改善供給質量,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
  • 構建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這樣戰略布局
    企業家要立足中國,放眼世界,提高把握國際市場動向和需求特點的能力,提高把握國際規則能力,提高國際市場開拓能力,提高防範國際市場風險能力,帶動企業在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中實現更好發展,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 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支撐」
    進入新發展階段,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就是依託於社會再生產理論、立足於國內市場優勢潛力、推進更深層次改革、擴大更高水平開放、激發更有質量創新、實現更加強勁動能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格局,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
  • 人民日報評論員:從全局高度準確把握和積極推進構建新發展格局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還要看到,只有立足自身,把國內大循環暢通起來,才能任由國際風雲變幻,始終充滿朝氣生存和發展下去。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增強我們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就要在準確把握的基礎上積極推進。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於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
  • 周強萬鋼座談 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 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
    周強萬鋼座談 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 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
  • 祁俊:構建新發展格局 促進工程機械行業持續高質量發展
    6、堅持開放發展,全球化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大幅度提高。  作為「走出去」重點行業,一批工程機械企業通過不斷完善其全球供應鏈體系,布局全球智能化服務中心,提高海外研發、製造、銷售、服務等機構的功能和效益,加強海外服務能力,提高服務響應速度,有力的支持了海外業務的穩步發展。
  • ...服務新發展格局,奮力推動全面跨越式高質量發展邁入現代化新徵程!
    面向未來,我們面臨許多新的機遇和挑戰,只有不斷健全和完善黨建統領制度機制,才能更好地應變局、育先機、開新局。要著重在三個方面發力,即:落實國家戰略要不斷邁出堅實步伐、常態化的疫情防控要確保萬無一失、解決民生痛點問題要形成攻堅合力。第三,要不斷提升黨的領導能力和水平。對於青浦而言,決勝全面跨越,開啟全面現代化新徵程,關鍵在黨,關鍵在提升黨的領導能力和水平。重點要抓好「三個提升」。
  • 知與行|思想者: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
  • 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四論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光明日報評論員  「適應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善於用政治眼光觀察和分析經濟社會問題,真抓實幹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到經濟工作各方面。
  • 智庫報告|國研智庫:充分發揮多層級優勢 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而我國在經過多年的出口導向發展後,傳統比較優勢逐漸喪失,外需對經濟發展的拉動能力逐漸減弱,疊加全球疫情和世界經濟持續衰退帶來的複雜局面,使得我國須轉向以內需為主的新發展模式。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去認識當前面臨的問題,通過夯實國內大循環的主體地位,提升國內產業鏈安全與穩定,增強我國抵禦國際環境複雜變化的經濟發展韌性。
  • 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權威訪談)——訪清華大學...
    如何迎接新挑戰,抓住新機遇,構建新發展格局?記者採訪了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江小涓。新發展階段有新的特點、新的機遇和挑戰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辯證思維看待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新挑戰」。新發展階段具有怎樣的新特點?面臨的新的機遇和挑戰是什麼?
  • 率先構建新發展格局 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深圳篇章
    王偉中強調,要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率先構建新發展格局,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深圳篇章。 二要準確把握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重要特徵,堅定扛起新時代黨中央賦予深圳的歷史使命,進一步深化細化現代化指標體系研究,謀劃好我市「十四五」重點工作,努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走在前列、勇當尖兵。
  • 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譜寫中國經濟奇蹟新篇章
    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根據我國新的發展階段、環境、條件和優勢作出的戰略決策。從發展階段看,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支撐發展的要素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必須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
  • 日本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及特色
    這次改革的首要目標是成立「新制大學」,即將多種類型的高等教育機構統一為一種類型的大學;在高等教育機構合併與調整過程中,使區域分布更加合理化,日本政府提出了「一府縣一大學」的指導方針;將「一般教育」引入大學課程,並使其具有與專門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1971年開始的經濟調整增長期階段,日本高等教育發展主要表現為數量增長和結構演化。
  • 打好構建新發展格局組合拳
    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打好「統籌綜合交通和現代物流發展」這一拳。   這是發展邏輯使然,也是基於浙江交通現狀和經濟社會發展現實需求的選擇。到今年底,我省交通網絡總規模將突破14.2萬公裡,較「十二五」末增加1萬公裡。其中,鐵路已實現全省陸域各設區市高鐵「市市通」,公路將實現陸域「縣縣通高速」,內河通航已實現所有設區市「通江達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