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談:再論因果

2020-12-21 釋法度

作者:法度

因果緣起

因果是世界的運行規律,是三世諸佛所發現而告知眾生的,從而使之成為世間文化基石。因果法則非常複雜,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和相信的,但是不管怎樣,這個世間的事物運行規則就是這樣進行的。

因果的分類

有因必有果,這樣說是不是有點絕對?一點也不絕對。現在人類留下來的文化遺產最多的就數佛教第一,三藏十二部經簡直浩如煙海,真正潛入其中學習達到圓融理解的,恐怕沒有多少人。佛教文化已經是世界上的主流文化之一,因果幾乎遍布整個經典,只是分成世間與出世間兩大部分。佛教認為世間存在涅槃,是對滅度生死到達彼岸的一種表述。出世間部分主要就是講解脫因果、發菩提心因果。按照出世間法去修,即可種下出世間的因,從而一定會得到出世間的果。

而世間因果又是怎樣的呢?簡單說就是六道輪迴的因果。這個世界,在佛教看來,存在六種大的類別。有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簡述天道因果

根據《正法念處經》記載,現列舉部分天道往生的條件:

行三皈依法者(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為三皈),其結果會生到四天王天的鬘持天所屬的白摩尼天處。這層天的一日一夜是人間的五十年,壽命五百歲。相當人間九百一十二點五萬年。

持二種戒即不殺不盜,還能布施者可以生到第二層天,也就是通常說的三十三天(漢地所說的玉皇大帝所居住的天),根據行善持戒的微細差別會分別生到三十三天的不同天處。其一日一夜是人間的一百年,三十三天人壽命一千歲,相當人間三千六百五十萬年。

三十三天天人的生活非常自在,心想事成,有天女圍繞,多至百千萬億天女圍繞,享受五欲遊戲的生活。人間無法想像有多麼的快樂。不過,三十三天,偶爾還有阿修羅的騷擾,唯此有點遺憾。

在欲界三十三天以上,還有四大層天,這裡簡單說說夜摩天。

持三種戒,即不殺不盜不邪行(邪婬),布施供養三寶者可以往生到夜摩天。夜摩天人的生活勝過三十三天一千倍。這層天及其以上諸天的快樂再無有幹擾,即沒有三十三天那種存在阿修羅的幹擾問題。其一日一夜為人間的二百年,天人壽命二千歲,相當人間一億四千六百萬年。

可見,人間有時對偉大人物歌頌用詞,就說萬歲萬歲,萬萬歲。這層天人真正達到了萬萬歲。

這裡只是談到六欲天的天中簡況,更高的還有色界無色界的天人,因為篇幅所限,暫且省略,個別有興趣者,可以閱讀更多的佛經予以全面了解。

因此,人間幾十年,一晃就過,在天人眼裡我們這樣短短的生命,真是不足掛齒,眨眼之間即過。可是你只要少許努力,受持三皈依或少分禁戒,百年後就能得到萬億歲的長壽及天上無窮的無憂的快樂,那是多麼划得來的一筆生意,為什麼想不通呢?非要去挖空心思與人計較呢,別說幾十年,實際上,一個人也就是十幾年的滿意光景。如果明白因果如此平等,如此不可思議,何不稍加注意,默默持守少許幾分或一分;或不持,但最低要做一個三皈依法就能往生四天王天了。這樣做,足可以認為你是一個智者。看的遠,就會想得開,就會不計較,隨緣過。如佛門中講,不變隨緣,隨緣不變。好好琢磨吧,這裡面是有一番勝妙韻味的,仁者到此時,就是冷暖自知,是別人不好揣摩的。

但是,智者深深知道,天人再美好,再長壽,終有一天,天福享完了還要壽終正寢的,還要退墮來人間的,甚至更慘的可能還要下三惡道去的。佛陀看清楚了這一切,故悲憫我等苦難眾生,勸說我們不要貪戀世俗的假象美好,其最終還是痛苦的。因為自己完全把控不了六道輪迴。

有天堂就對應有地獄,這是娑婆世界的特點。惡道中痛苦太多,極其嚴重,這裡暫且不談。

總之,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共同宣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才是因果總持法則。

因果可以改變嗎

因果可以改變,但是很難。明朝的袁了凡是一個典型事例。他以前算命得知壽命五十三歲,無子女後代,考取不了功名。後來一段時間真是如此應驗。碰巧遇到一位禪師,叫雲谷禪師。他就好奇的問禪師命運可以改變嗎?禪師說可以,於是告訴他畫一張表格,叫做三千功過格。如果做了三千件善事,命運將會改變。讓他記錄每天行善積德的過程,每做一件好事就在一格中打勾。隨著時日的推移,他也深信禪師的話,不折不扣地完成了。慢慢事情真的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考取了進士,生了三子三女,活到七十四歲。這則故事,就是他與他兒子對話留下來的。所以,人的命運雖然有以前生生世世的善惡因緣所定,但是通過做事情可以加以改變。不過注意到,做善事可以改掉惡因;同樣作惡事也可以改掉以前積攢下來的善因,令善因損減掉,更嚴重者還會折損壽命。

另外,經典中記載,一個國家的國王,其一個人的福德已經超過其管轄範圍內所有眾生福德之總和。因此,為什麼說要尊敬國王,其內在原因在此。這也是其過去積功累德付出了辛勤勞動的結果,今天才能得到國王的福報。這個因果規律,如果佛陀不講,誰能明白這個奧秘呢?

要知道,有些人養成了習慣,總喜歡看別人的過失,到處挑刺,有事沒事就去批評或者辱罵國王,那是非常損減福報的一件事情,請千萬小心。實際上,就連自己一般的領導也要尊敬才對,道理是一樣的,因為他的福報大。能力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他以前的福報,這是你不知道的地方。所以,要明白,有些人一出生就在帝王家,他的能力可能沒有你強,那不是一般福德的人可以去帝王家投生的,你如果能夠看到他的前世,就不會心裡不平衡了。你看不到前世,沒有關係,相信因果,聽佛的話就ok了。

這是說世間作善事可以通過改變緣來改變命運的方法。還有就是通過修行佛法來徹底改變這種緣,在佛教中講截斷眾流,就是截斷所有以前的業力流。末法時期最好的方法就是修行念佛法門,念南無阿彌陀佛,你的緣絕對改變,因為你與阿彌陀佛願力相應,命終時會感得佛來接引,你以前種下的一切業力都由阿彌陀佛大願幫助你解決。在佛門中講不受後有,即後邊的一切本來要報應的事情都沒有了,全部交由阿彌陀佛來解決,到極樂世界的快樂又遠遠超過天界快樂億萬倍。念佛了,就有這個大方便,希望你明白,快快念佛。你說為什麼?那就請看大安法師講述的《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視頻或其它相關極樂淨土理論開示吧!這裡就不展開來講了。

當然,世間非常複雜。理論上如此,回到世間中情況又發生了變化,不像理論上所講的這樣出現啊?做善事的人好像沒有好報,做壞事的人好像沒有惡報,看來因果在世間表現得不盡人意。怎麼會如此不可捉摸呢?人人感到有點鬱悶。善惡報應不按照人的意志來出現,這是什麼原因。下面就會提到因果的運行規則。

因果的時效及運行規則

因果的時效具有長期性,運行有其規則。做任何事情都會種下因果,何因得何果,真實不虛。因果運行總的原則是隨機運行,而不是有序運行的,一般是重者先行,輕者後行。所以,有時做好事、壞事,沒有見到馬上有報應,是以前所造的重業即大善事或大惡事在起作用而掩蓋住了。故目前作的還沒有顯現出來,表面上給你製造了一個假象,心理琢磨怎麼沒有報應啊?從而容易對因果法則產生懷疑,問題就是不明白因果運行的法則所致。

還有一個規則,就是命終之時算總帳。有些惡業沒有及時反應出來,到命終時都會現前。那時,也表現為重業先行的原則。比如做了很大好事者,這時顯現的是天道美景,你心情愉悅,即使有親人在悲痛哭泣,你也不會在意,因為那種快樂的感受是人間沒有的,非常新奇,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於是你會一門心思跟著天人走,瞬間生到天上去了。

同樣,作了很大惡事的人,如殺生,尤其是殺人的業力非常大,在命終時,見有猛火來燒身,猛獸來追趕,雞鴨來啄自己的眼睛等等極其恐怖景象會現前,這時的神識恍惚猶如夢中,出於恐怖忙於到處逃命,無暇顧及親人朋友的哭泣,見到陰暗處急於躲避,結果下了地獄。可見,這種惡業是多麼的可怕,那時由不得你,只有隨業而轉了。

因果終有報,是肯定的。為什麼?雖然我們講,因緣果報四個字,因在最前,緣在中間,緣是現在講的條件,一般來說改變一下緣,其果會發生改變,就像前面所舉袁了凡的故事一樣。但是,佛陀看的是更遙遠的事情,知道在生命的長河中,百千劫,億萬劫乃至無量劫,生命都沒有遇到出世間的解脫因緣,一直流浪於生死之中,苦不堪言。人要遇到佛出世,就是大福報。可是很難相遇,有句話:佛出生時我沉淪,佛滅度後我出生。大部分眾生屬於這類,所以見佛難上難。

在如此漫長的歲月中,所種下的業因又非常多,遇到緣的機會很大。一遇到緣,其果馬上兌現。在現實中,經常有許多巧合的事情出現,真是感嘆無巧不成書啊!因果的真實不虛,就表現在生命歷史長河中,他是不滅的,總有一天會遇到緣的,常言道:冤家路窄,其可怕程度也在於此。這一點,也是生命的誤區,不敢面對現實,不知所以然,往往說句真倒黴就算完事了。

釋迦牟尼佛已經成佛,但是在他身上還有十次不盡人意的業力表現,用來示現給我們後人引以為鑑,要深信因果,不可恣意妄為,任性處世危害他人。若不按遵循因果法則行事,最終碰上機緣一定會報到你身上來的,千萬來不得半點僥倖。

在好久好久以前,有一個村莊,村民從海裡網住一條大魚,放在平地處,全村大大小小人眾都來看熱鬧,隨喜讚嘆捕獵者為大家解決了食物問題。當時一個四五歲大小的兒童也在旁邊,他覺得好玩,好奇的拿著一根木棍輕輕敲了一下魚的頭而已。這個兒童就是後來成佛的釋迦牟尼佛,就這樣的一敲,已經過了不知道無量歲了,佛的頭突然疼痛起來,而且預知那時種下的因,現在要成熟了。

這個緣表現在幾方面,一方面是那時整個村民都轉生為後來的釋迦族群了,小童就是釋迦牟尼佛自己,魚也在那時轉生到釋迦族的一個女婢身中,這個女婢被釋迦族以公主身份嫁給了波斯匿王,就是波斯匿王的茉莉夫人,茉莉夫人生下一個男孩,就是波斯匿王的兒子琉璃王。因果、因果,如此不可思議。如此複雜,如此微妙,不差毫釐,千千萬萬劫後還是遇到了一起。如此久遠的極小概率事件,在茫茫宇宙中終於完成了他們的會合,而且還有利息。真是利滾利,最後連本帶息一起償還給債主。結果是琉璃王滅掉了整個釋迦族,佛陀親自阻攔三次亦無效。

這是佛陀親自講述的因果故事。可見這種因一旦產生就不會滅掉,就是機緣際會,因果成熟了,遇到緣一定起作用,直到報應完畢才算終止。

由此可見,作了不好的事情,一旦察覺,立即如理如法去懺悔,否則會利滾利,最終連本帶息都要還。琉璃王當時只是一條魚被殺死了,久遠劫以後他來報仇,就是滅掉整個釋迦族。這顯然是一種利滾利的結果。如此這般,我們也知道一個宇宙法則,那就是做好事,也是利滾利。這才體現因果的平等性。經常講一句話,種一得萬,即如是理。就像我們播種,一粒谷種播下去,得到的是成百上千粒谷的收成。明白這個道理後,要知道眾善奉行了吧!

幸好,釋迦族群在生前都依佛陀教誨行三皈依法,受持過五戒,結果他們命終都生天了。爾後,琉璃王聽到佛說他因為屠城滅釋迦族一事將於七日後會遇到大火燒身而亡。他非常恐怖,於是立即帶著眷屬乘船到水中去躲避,以為火遇到水不會起作用,沒有想到的是地獄之火突然從地中冒出,連人帶船均化為灰燼,琉璃王即刻下地獄了。這裡又看到了因果的現世現報公案。

可見因果多麼的不可思議,這些只有成佛了,你才能徹底明白。我們沒有成佛之前,當要藉助佛陀的智慧來充實自己,深信因果法則。在末法時期修行念佛法門,持名念佛,念南無阿彌陀佛!種下解脫之因,而且今生就一定能夠解脫,從此與恐怖的不可把控的生死輪迴說拜拜了。

故在此再說一遍: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勸導眾生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其意義非常深遠,這也是大聖人才知道的秘密,揭示給人,信則永遠的解脫,永遠脫離可怕的沒完沒了的生死輪迴。

你說,我不信,那是個人善根問題。實際上,你信一下,也沒有被怎麼樣,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就這麼簡單,你信了,未必就失去什麼了。反倒使自己行為有所規範,種下善因得善果,種下佛因得佛果。今生今世也會順暢許多。你不信,又信誰呢?信自己?自己沒有證悟到聖人境界,怎麼可以信呢?只是坐井觀天,盲人摸象罷了。信權威者,可是那人也是沒有證悟到聖義,豈不悲哉?信現實利益,這也是屬於信自己的範圍。非常短淺,信就是要信偉大聖人之言,才真正保險。否則是害人害己。因果的問題除了佛陀以外不是誰都能夠說清楚的。我們在此論因果,也只能略知其表面微塵許,只是拋磚引玉而已。

為什麼要信?有幾個非常淺顯的道理。就是說,佛陀是偉大的聖人。唯此足矣!

釋迦牟尼佛在當時印度社會的十六個國家都得到其國王最崇高的禮遇。其所說言教風行整個印度大地,如日中天,一切原來舊的思想學說就像螢火蟲光在日光下不僅沒有絲毫光明反而成為了黑色微粒團。於是有些外道婆羅門出於嫉妒心利用其極少的信徒陷害佛陀。佛說他自己已經沒有業力,一切食物(包括毒食)進入佛的口中都化成甘露。因此,有時面對婆羅門的陷害,佛陀明知有毒,也照食不誤,這些舉動確實感動了許多婆羅門的信眾,令他們回心轉意修習佛法。但是堅持己見傲慢至極的婆羅門教授師有些仍然頑固不化,至死不受佛陀教化。實是可憐愍者。

一切陷害佛陀的事情都不得成功。故在印度,屢次暗害佛陀的事情都一一被瓦解。讓大眾都親身見到聽聞佛陀善言教導,也親眼目睹佛陀善巧方便運用了偉大神通攝化眾生的事實。處處展示出偉大超凡脫俗而又平易近人的聖者風範。

再則佛說法時,偶爾也會出廣長舌相,伸出自己舌頭放光且覆蓋到額頭髮際或更大範圍。這些表現,使當時印度大眾深信不疑,能夠伸出廣長舌相的人,已經是無量劫沒有打過妄語者。因此就這樣非常相信佛語,佛教迅速興盛起來,這些也足以證明佛陀的話是千真萬確的真理。願同仁深信不疑。

現在不信者,因緣也很多。其中表現出是人的善根非常淺薄,對佛陀的斑斑勝跡都拋之腦後,當做神話故事,不屑一顧。故此離聖教越來越遠,不信因果,只顧眼前,鬥爭堅固。

什麼人堪稱聖人?起碼是不會撒謊,不會欺騙別人,他說出的話是絕對可靠的。如果帶有欺騙性,就不是聖人了。佛陀的言教更重於去實踐,幾千年過去了,因果理論越來越深入人心,不管有意無意,因果思想都在人們的心裡打下了烙印。我們也看到,歷史上,不信因果的時段,給後來的社會也帶來不可想像的災難,人心不古,道德下滑,行為沒有約束,有權有勢者就會濫用權力為少數人集團謀取私利,造成社會混亂,人心渙散等等不良現象時有發生。出現如此局面,難道不是在因地上種下不善所得的果報嗎?因此勸君嚴格恪守自己心裡的底線,遵守因果法則行事。

最後以佛門偈語與各位同仁共勉:

縱經百千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際會時 果報還自受

欲知前世因 今者受者是

欲知來世果 今者作者是

不是不報 時候未到

時候一到 一切都報

相關焦點

  • 再論理想和現實
    在此再論理想和現實,一方面是吐槽一下,一方面也希望能給某些人警醒吧,別人挖了坑,自己看到了還跳進去,真不能說什麼了。
  • 不落因果與不昧因果
    老人回答說:「我不是人,實是野狐,迦葉佛時曾是這裡的住持,當時有學人問我:『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我回答說:『不落因果。』因此便墮野狐身五百世,無法脫身,因仰慕禪師的修為,特請禪師慈悲開示。」百丈禪師默許了。於是老人合掌問道:「請問禪師,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百丈禪師答道:「不昧因果。」老人言下大悟,即禮謝道:「今承和尚代語,令我超脫狐身,乞和尚以亡僧禮送。」
  • 在fate中奇怪的因果關係,時臣開闢三條支線,士郎與凜的聯繫
    大家好呀,歡迎來到一誠的動漫課堂,這節課,我們來講在fate中奇怪的因果關係,時臣開闢三條支線,士郎與凜的聯繫。前言「因果」一詞十分容易理解,正所謂有因必有果,在fate裡的也有所謂的「因果律」武器,庫丘林使用的寶具便是先出現結果,隨後擊中目標,乍看之下似乎十分逆天,但也有解決的辦法,其中之一就是幸運值,saber憑藉A+成功防住了他的寶具,但在這裡說的卻不是英靈們寶具,而是人和事一連串的連環反應。
  • 從不昧因果到扭轉因果
    一切的因以六度為最大,一切的果以菩提為最圓;踐此因而趣此果,始能浩蕩敞豁地於因果大道上往來便捷!佛教所說的因果,是建立在不可動搖的理論與事實上的;理解了因果的理論與事實,對世出世間的一切潛性與顯相,則能洞徹無疑。約這一意義說,證明佛教所闡揚的因果,實是恰如其分的說明一切事相的來龍去脈,非但毫無愚弄作用,且更具有對治一切邪因邪果的偉大效用。
  • 因果與輪迴!
    說到因果不虛,如果放到外在的事物上,我們很容易看到。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個道理大家都很清楚。
  • 因果不爽和不昧因果,是不是一個意思?
    居士問:因果不爽和不昧因果,「不爽」和「不昧」是不是一個意思?法師答:先說這個「不爽」。「爽」的意思是差、錯。不爽就是不差、不錯。因果不爽,意思是種什麼因得什麼果。經常有這樣的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叫絲毫不爽,一點兒也不會差。因果通三世,縱然說這一世行善造惡,這一世不得報的話,那到了以後還是會報的。所以要明白因果通三世,就知道因果不爽。
  • 易綱行長再論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及政策含義
    專欄首期刊登了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的研究文章《再論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及政策含義》。文章摘要:金融資產結構是研究金融發展的重要視角。筆者曾在1996年和2008年對中國金融資產結構進行比較分析。溫彬認為,《再論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及政策含義》一文的重要意義,在於用詳實的數據通過四部門詳細剖析過去十年來金融資產結構的變化,從而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就是風險在進一步向銀行體系集中。更重要的是,文章指出了目前金融結構中存在的問題,也為下個階段金融結構的進一步優化,特別是防範金融風險、支持實體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 《因果科學周刊》第4期:因果賦能推薦系統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因果科學的最新科研進展和資訊,我們因果科學社區團隊本周整理了第4期《因果科學周刊》,推送近期因果科學值得關注的論文和資訊信息, 同時我們也將向大家介紹社區正在推進的活動——因果科學與Causal AI讀書會第8期中的主要報告內容、觀點。
  •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藏地和漢地都有這樣的人,「我是學密的,我是學大圓滿法的」,漢地一些修禪宗和修學其他法門的人,自認為不需要取捨因果,不需要斷惡行善,這是錯誤的。佛講過,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是自然規律,是不會變的。其實空性和因果是一體的,有空性無因果叫單空,不是佛講的大空性。佛講的大空性是不離因果的,因果規律其實就是空性,空性就是因果規律,一個是相,一個是體,就這點差別。
  • 不落因果 不昧因果——野狐身公案的哲理妙趣
    有學人問:『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對云:『不落因果。』墮在野狐身。今請和尚代一轉語。」師云:「汝但問。」老人便問:「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師云:「不昧因果。」老人於言下大悟。告辭師云:「某甲已免野狐身,住在山後,乞依亡僧燒送。」
  • 『不昧因果』和『不落因果』
    大家可能都聽過百丈禪師有一段公案,啟示我們:『不昧因果』和『不落因果』這兩個觀念是天差地別的。雖然大家可能都聽過,但是為了讓大家印象更深刻,我們再把這個故事講一次。老人就說,他自己過去在迦葉佛的時代,曾經住在這座山,當時有學人問他說:『大修行的人還落因果嗎?』他回答說:『不落因果。』要注意哦,『不落因果』就等於說不會落入因果定律當中,這樣就是『撥無因果』的大邪見了!結果就因為講錯這一句話,五百世都墮落作野狐狸。  大家可能覺得這太嚴重了吧,才對一個人講錯一個字就這麼嚴重。沒錯,就是這麼嚴重,所以我們才要每一次這麼謹慎作更正。
  • 世人不信因果,因果何曾饒過誰(寫進心窩)
    因果之所以不是直線的,則是受到緣的牽引而有所變化。|全文共1800字,深度閱讀需8分鐘,受益終生|世間天地萬物如芻狗,卻在悄無聲息間,組成一種自我約束的龐大系統,呈現一種循環往復的法則,則是咱們常說的「因果定律」。
  • 從衣食住行來看看因果!
    《涅槃經.憍陳品上》就鄭重指出:「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此生空過,後悔無追!」    那麼,因果是由誰在操縱?由誰來主使的呢?我們可以這樣說:它是由萬法因緣所起的「因力」操縱,由諸法攝受所成之「因相」主使,有其超然獨立的特性。人可以改變天意,但不能改變天理,也就是不能改變因果;因分果分,是佛陀證悟之性海,為三際諸佛自知之法界,是不可妄加釐測的。
  • 三世因果
    佛家《三世因果經》因果經前面的四句話,就是因果循環報應的總綱。既指出了人的命運是自己造就的,又指出了怎樣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既指出了因果循環報應規律,又指出了人只要棄惡從善並行善積德就可改運的道理。我們每個人都是由前世轉世來的,有的是神仙轉世,有的是由人轉世的,有的是由動物轉世的……。
  • 不昧因果無煩惱
    在學佛中我有一點體會:不昧因果無煩惱。不昧因果,要明了因果。因果,就是這樣的一種關係:任何一種現象都會引起和產生另一種現象,而新產生的這種現象又會引起和產生其它現象。這種引起和被引起的關係就叫因果關係。引起某種現象的現象就叫原因,被某種現象引起的現象就叫結果。今生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扶危濟困,來生得大福報。今生的慈悲喜舍是因,來生的大福大貴是果。
  • 相似相續的一念因果
    第一節 佛法的三種因果講到修行的果,大家必須要知道因果的道理。
  • 探討因果病症
    因果雖然很多人害怕它,卻不一定就能夠遠離它,甚至於未能相信因果論的人,亦不表示因果就不會面臨本身,就是因為因果這個東西如影隨形,就連眾生的每一個舉止動作,或是人與人之間的每一個對待,甚至只是一句話,都全部存在於因果當中,當然因緣果報亦有分別善與惡,故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機未到。」
  • [命理預測]三世因果經
    三世因果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善男信女至誠聽,聽念三世因果經。三世因果非小可,佛言真語實非輕。
  • 印光大師:修淨土者,當提倡因果,因果為入道之初門
    修淨土者,當提倡因果。在上智之人,固本乎倫常,了知其所當為,與其所不當為者。對中下之人,若不將因果之說,詳細剖明,報應事跡,昭然揭示,何以警其操行,而束其身心。故因果為入道之初門。  且篤信因果,亦自不易。小乘初果,大乘初地,乃真能篤信因果者。初地以降,初果以還,一遇違緣,殺盜淫妄,且不可保,起惑造業隨之。而聰明之士,猶或小視因果,以為此不過為中下人告。不知粗知其意,不足稱為信也。知而不能躬行實踐,亦不足稱為信也。惟初果初地預流聖人,乃能不受後有。不受後有,不入色聲香味觸法之人,乃能稱為篤信。
  • 人生際遇完全是因果的展現
    此乃不滅定律,佛教稱為因果輪迴,世間稱為天理,或稱為客觀規律。如果對此有所警覺,即是我們善根發現之時。 因果非一生一世,佛法稱為三世因果,即過去、現在、未來,猶如昨天、今天、明天。以人的短淺智慧,只能看到今世的一些現象,故多難以相信因果的有無。唯有聖者,以他們的神通智慧,方可看到三世因果的真實不虛。 其實,如果我們略略思考、觀察,亦自會有深深感觸,原來因果與我們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