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相續的一念因果

2021-02-08 安福利生

第一節 佛法的三種因果

講到修行的果,大家必須要知道因果的道理。佛法裡面說因果有三種:第一種叫做一念因果,就是每一個念頭生起來的時候,它既是因又是果。


當你生起善的念頭,你的感覺就是快樂,就是舒服的;當你生起惡的念頭,這個念頭是痛苦的,就是難受的。


善的念頭、高興的念頭,會讓人感覺身心自在、輕鬆,甚至讓人感覺飄飄然地飄起來;但是如果是惡的念頭、痛苦的念頭,它一旦生起來人就會站不住了。沒有人說,「我被你氣得輕飄飄了」,只會說,「我被你氣死了,氣暈了」。所以人在痛苦的時候,基本上都會站不住,或者是直接躺下來。


「人之初,性本惰」,在凡夫的特性中,其中有一個就是惰性。你站在那裡容易感覺累,坐在那裡會覺得舒服一點;坐在那裡容易累,躺在那裡覺得會更舒服一點,都是往下墮落的。所以,當你善的念頭生起來會身心自在,它是往上走的,所以六道中上面三道叫三善道。


善法會使人的生命得到升華;惡的念頭、惡法,就會使人的生命墮落,這就是一念因果。每一個念頭在當下,你不需要問別人這個念頭是對還是不對,你自己就可以看到。懂得一念因果的人,不但是自己的心中能感受到這一念,而且還能感受到這個念頭對自己的影響。


我們跟大家講過物理學的波粒二重性,波粒二重性的原理告訴我們,你的念頭生起來的時候,不只是你自己感受到這個念頭的結果,而且你的整個世界已經隨著你這個念頭在改變了,這就是一念因果。



很多人不懂得這一念因果,他怎麼能明白三世因果的道理呢?因為生命是相似相續的,雖然我們的今天跟昨天很相似,但是今天絕對不是昨天,它一定是有變化的,所以它才是相似。


但是今天一定是從昨天過來的,沒有昨天哪裡會有今天,所以才是相似相續。因為相似,所以叫做不常。


今天的你跟昨天的你肯定不是同一個人,你一定是會變了。因為我們的身體每一天都在新陳代謝,都在變化,每一天的思想也在成熟、變化,所以佛法告訴我們不要執著常見。


常見是一種外道見,認為靈魂永恆不滅,或者人死了以後還是人。有人說:「老子什麼都不怕,二十年以後又是一條好漢」,這種說法就是常見外道。有些人以為自己的心裏面有一個靈魂,長期不滅的存在,甚至有人誤會以為佛法講的佛性,是一個永恆不滅的東西。


有人會覺得,「我現在沒有明心見性是沒有看到那個東西,我只要看到那個東西那就好了,我就會開悟了,我就成佛了」,好像成佛是把這個我帶到那個成佛的世界去一樣。其實他誤會了,成佛正好是讓你看見無我,沒有看見無我的人,全是凡夫。看見無我了才是初果羅漢,才能稱為聖人。不執著永恆不滅的一個自我,這才叫不是常見。



生命是相似的,它同時又不是斷滅的,不是什麼都沒有。有些人認為,人死了什麼都沒有,人死如燈滅。


你這個念頭停止下來了,是不是一下就什麼都沒有了?並不是,下一個念頭還會生起來,這叫相續。所以,相似故不常,相續故不斷。


生命不是斷滅的,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一定有你生命的業力在這裡輪迴。業力的輪迴,它是緣起的聚合,並不是一個什麼都沒有的東西,也不是一個永恆不變的東西。這就是以佛教的中道見看待人生。


因為我們每一個念頭生起來又過去了,這個念頭本身已經種下了生命的業習種子,所以叫一念因果。心很細的人,他直接能看到,心不細的人連自己的念頭生起來有什麼效果都看不出來。


有的人在發脾氣,看上去就知道他很生氣,很煩惱。你去勸他說:「你不要生氣,你不要生氣。」他說:「我沒生氣啊」哎!他明明在生著氣還說自己沒有生氣。「你不要煩惱」,「我沒煩惱」,他明明大吼著,還說自己沒煩惱。這樣的人也是很多,就是不能如實知自心。


如果能夠如實知道你的念頭生起來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你就懂得這一念因果的道理,那麼你在修行路上就永遠不會著魔。


那些魔境現前了,你看你的心是不是已經產生了貪著,產生了恐懼,產生了這些負面的東西。你不要說什麼真正的魔境,就是世間的五欲六塵,其實它們也全部都是魔。


你每天都被這個生死的魔王牽著鼻子跑,自己都不知道。但是,如果你看見了這一念因果,那麼外在的這些就轉不動你了。所以,一個念頭的因,就有一個念頭的果,這叫做一念因果。


安福利生是以達照法師為導師,以六和敬僧團為主體,以正法修學和慈悲利生為宗旨的弘法利生團隊。

通過寺院實體的修學、書籍光碟等載體的製作流通以及網際網路等虛體的建設,實現三體合一的弘法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現代佛法的教育和傳播體系,引導眾生樹立正知見,解脫煩惱,成就菩提。

更多內容請關注

安福利生微信號:aflsgw

達照法師新浪微博:@天台子達照

安福利生新浪微博:@安福利生家園

達照法師官方主頁:

http://www.shidazhao.com

達照法師影音書籍流通

http://dazhaofashi.taobao.com(淘寶)

http://weidian.com/?userid=169194136(微店)


投稿郵箱:anfulisheng@qq.com

相關焦點

  • 從不昧因果到扭轉因果
    佛教建立因果的動機,首先是將一切有情從邪因邪果中引進到正因正果中來;信解了正因正果,心行則能自動自警的力趣於正。從因果果因的複雜性上看,真夠深微而難以了知,所以,「世間智者」雖也講因說果,但因對它的深微性沒有體悟,總不能直從自身上把握因果的真義。佛法的因果主要是從自身上講起,了知自身無實性,無真我,乃是由因緣幻合所引起的相續的生命之流,因果就建立在相續的生命流上。
  • 十二因緣與三世因果
    二、行行是業行,因為有了無明迷惑妄心,所以於諸法本來無我,妄執有我,本來無法可得,妄執有法。因有我法二執,就起惑造業,就有了業行。無明緣行,是過去惑業的因。這就是緣覺聖人所修的十二因緣的道理。生與死是人生的兩大課題: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生死的由來,佛教裡說為「十二緣起」,即: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循環相續的結果。
  • 說別人「缺點」的報應,因果總是驚人的相似
    有個詞叫「緣會,」意思是說,因果都是相對的,傷害的對方,也是傷害了自己。如果一方失去了,另外一方也就沒有了,這叫緣會。同樣的道理,常說別人的「缺點,」也是在暴露自己的缺點,因果總是驚人的相似。在不了解情況的時候,最好不要對人做出評價,因果不饒人。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習氣,就是經常說人長短,尤其是兩人在一塊閒談,總會談到第三個人,說人是非,講人過失,其實這本身對自己就是一種過失,是在造業,很多人害怕因果報應,但是自己卻天天講人缺點,這種因果,難道就不後怕嗎。
  • 相續成熟時,處處是竅訣
    若是自己的相續不成熟,不可能解脫的。若是這麼簡單就能成就,佛就不必傳這些法要了,看看、觸摸一下就可以了,但事實不是這樣的。所以佛講了,我可以教你解脫的方法,能不能解脫,還是由你自己決定,你自己能下功夫、能精進,一定能解脫,否則是不可能的事,法再殊勝也沒有用,因為你的相續不殊勝。法和你的相續不相應,你不會受益的。所以大家不要好高騖遠,不要盲目追隨這些。
  • 不落因果與不昧因果
    老人回答說:「我不是人,實是野狐,迦葉佛時曾是這裡的住持,當時有學人問我:『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我回答說:『不落因果。』因此便墮野狐身五百世,無法脫身,因仰慕禪師的修為,特請禪師慈悲開示。」百丈禪師默許了。於是老人合掌問道:「請問禪師,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百丈禪師答道:「不昧因果。」老人言下大悟,即禮謝道:「今承和尚代語,令我超脫狐身,乞和尚以亡僧禮送。」
  • 佛說:一切唯心造,一念是天堂,一念是地獄
    我們活著就是當下這一個思想念頭,如果沒有時間空間的觀念,也就沒有過去未來,一念清淨,就是自性淨土,與諸佛菩薩不會相差分毫。佛說一切唯心造,人生的是非善惡,好壞對錯,都是自己的一心一念所造,都是「一念之起」,如果一念清淨,就會無對無錯,無是無非,天下太平,人間淨土。
  • 不昧因果無煩惱
    在學佛中我有一點體會:不昧因果無煩惱。不昧因果,要明了因果。因果,就是這樣的一種關係:任何一種現象都會引起和產生另一種現象,而新產生的這種現象又會引起和產生其它現象。這種引起和被引起的關係就叫因果關係。引起某種現象的現象就叫原因,被某種現象引起的現象就叫結果。今生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扶危濟困,來生得大福報。今生的慈悲喜舍是因,來生的大福大貴是果。
  • 一念淫心禍無央
    一時意亂情迷、失去理智的婦人,不知不覺中竟錯將孩子當成水桶,懸綁於井中,等到婦人回過神時,才發現孩子已經死在井裡。婦人一時悲憤,懊悔不已,搥胸痛哭地說:「都是因為自己的一念染汙心,才犯下這不可挽回的過錯! 」佛陀知道了這件事後,便集合大眾至講堂,將這段因緣宣說一遍。
  • 佛學問答:一切唯心造和因果輪迴有矛盾嗎?看完你就明白了!
    弟子問:上師吉祥,一切唯心造和因果輪迴,我總感覺有矛盾,不知道如何看待。既然一切唯心,那麼心境達到一定層次後還會不會落入因果輪迴中?如果因果輪迴不虛,那麼一切唯心造又如何去解釋?麻煩上師開示!在六道輪迴當中也是這樣,一念的嗔心,將來就感地獄的果報;一念的善心,就感人天的果報;一念的貪心,就感餓鬼道的果報。一念的愚痴心,就感畜生道的果報。在人間雖然是善的,但是善惡參雜;在天道當中完全是善業所招感的。所以在六道輪迴當中,都是由心所造下的業,這個業遇緣以後就感果。
  • 佛子應知此3事:業、因果與倫理教化
    個方面,其主要內容,是表現於「業」中的因果法則。《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所說緣起法的十一義中,因果相續無間斷、種種因果品類別、因果更互相符順、因果決定無雜亂四義,主要講業力規律,四義的軸心是「因果」二字。質言之,佛陀所說業力規律,即是業力因果法則,其基本內容,是業一旦造成,便成為因果相續連環中的一個環節,一個「業因」,必然要受任何緣生法因果相續等法則的制約。因必生果,業必受報,即常言所謂「因果報應」。這是佛陀業力論的基本思想。
  • 佛說:一切禍福皆有因果:世間萬物皆有因果!
    如《阿含經》中所記載的一位小沙彌,本來應該夭折的,卻因自己的一念慈悲,救起了許多受困水塘的螞蟻而得以延壽。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善意就在一念之間。 舉頭三尺有神明,光積陰德好前行;為人坦蕩天地寬,是非曲直有公斷。
  • 淨念相續的「淨念」是什麼意思?是不是沒有念的那個念,這樣說可能不太正確,它和「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踞座不語」應該是一樣吧
    問一、淨念相續的「淨念」是什麼意思?是不是沒有念的那個念,這樣說可能不太正確,它和「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踞座不語」應該是一樣吧!  答:1.淨念相續乃是有個憶佛、想佛的念頭在心中持續不斷,乃是有內涵的,這是離語言相、  文字相、形相而持續憶佛的清淨念,並非心中都沒有念的一念不生。
  • 因果成熟,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只不過現在很多人非常迷茫,根本不知道因果真相,不相信今生造業、來世會成熟,這就像不相信你在手機這頭說「餵」,經過山河大地重重阻礙,對方仍能原原本本聽到「餵」一樣。其實,這一切依靠的都是緣起力,只不過是方式不同而已。大家對業果規律一定要了解,若能了解,對佛陀的教言會生起極大信心。《無量壽經》云:「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
  • 佛說:要想福報延綿不斷,切莫忽視這三件事,敬畏因果,不可辜負
    人生在世,因果循環,禍福相依。緣起緣滅,萬般皆有因果!拿不起的,本來就是別人的;放不下的,原本就不屬於你。執念越深,命運就會越苦,一念放下,人生萬般自在。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一個不經意的善舉就會種下善因,一個細小的惡念也會種下惡因,結善果還是惡果,都在人們的一念之間。人們不信因果,貪嗔痴一天天膨脹,所以就失去了心靈的平衡,各種各樣的疾病自然就一天天多起來。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萬事萬物皆有因果,要想福報滿滿,就要尊重自然,敬畏因果。
  • 佛說:每個人的因果,誰也逃不了
    人生中,一切報應都是自己所種下的果,自己的惡果只能自己去接受;凡事必出有因,善惡皆有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凡事都有因果,誰都逃不了。 如果我們眾生想要擺脫因果的循環報應,就應該多做善事,多結善因。只有心存善念,我們的福報才會久遠。
  • 親證因果是人人可做的人體科學實驗!以因果教化眾生是最基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0201229因果案主:清淨,圓月,相依相伴因果案例:公益專場,化解眾生不信因果,佛法傳播的障礙。精彩摘要:1.相信不相信因果,其實就是地獄天堂之區別。2.這世上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前因後果,因果循環往復不停。乃至整個宇宙星系之間,也都是在一張因果大網之中。
  • 學佛必知八項因果定律
    誰學佛以後,都想改脾氣,為什麼改起來那麼難,甚至繼續挑丈夫或妻子的毛病,想管對方,遇到不同意見的時候還在辨論,總是生不起恭敬心,這一般都是不深信因果造成的,這個因果要是信好了,就能夠改脾氣,認帳認命。因為佛法是以因果為基礎的。學佛後,第一要改掉生氣的脾氣,因為它一起來,就火燒功德林,前功盡棄!只要嗔恨不改,就決定不能往生淨土。怎麼改?面對不順心的一切境界,首先要深信因果,別人怎樣傷害我,說明我前生就怎樣傷害過人家,認帳認命。如果不相信因果,就等於以前借人家的錢,現在賴帳不想還。有的人不信因果,他說「我沒看見就等於沒有」,就好比你沒看見美國,就說沒有,那對嗎?
  • 因果故事 | 一位受菩薩戒居士的邪淫果報實例
    我婚前和未婚男友***,***等等做了淫慾之事,今天我知錯了,求佛力加持,求諸佛菩薩加持,求天龍八部善神護法加持,因我今天一念的懺悔,使我以前和***等(一一說出)所做的淫慾的事,業力消除,永不復造。我能有這麼重的淫慾之心,這也是我無始劫習氣太重,淫根太深,惡習太重,我真心求佛力加持,求諸佛菩薩加持,求天龍八部善神護法加持,因我今天一念的懺悔,向我淫慾之時之地而汙濁的眾生懺悔,也使我無始劫因淫慾而造下的惡因,業力消除,永不復造。我造惡太多,淫心習氣太重,求觀世音菩薩加持,求伽藍菩薩加持,使我淫慾之惡習連根拔除,永不復造。
  • 老電影,深度解讀之《大塊頭有大智慧》,佛家的因果究竟是什麼?
    大隻佬回答說: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這句話之前,你可以把這部電影當作一部單純的商業電影,講佛家因果報應的商業電影,一切如是因,一切如是果。但這之後,你會發現並不僅僅如此。首先從因果上說下感情戲,對於大隻佬而言,李鳳儀在警局幫助大隻佬是因,大隻佬救李鳳儀是果。但對於李鳳儀來說,大隻佬救李鳳儀是因,李鳳儀喜歡大隻佬是果。至於大隻佬喜不喜歡李鳳儀,個人可以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