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念相續的「淨念」是什麼意思?是不是沒有念的那個念,這樣說可能不太正確,它和「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踞座不語」應該是一樣吧

2021-02-19 佛法文摘

 問一、淨念相續的「淨念」是什麼意思?是不是沒有念的那個念,這樣說可能不太正確,它和「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踞座不語」應該是一樣吧!


  答:1.淨念相續乃是有個憶佛、想佛的念頭在心中持續不斷,乃是有內涵的,這是離語言相、

  文字相、形相而持續憶佛的清淨念,並非心中都沒有念的一念不生。從修定的知見來說

  ,凡是緣於一切語言相、文字相、佛號聲相、形像相,都屬於妄念;以離開語言相、文

  字相、佛號聲相、形像相之施設來憶佛、想佛,這個憶佛、想佛的念頭,是清淨的;因

  為佛不受諸相所系縛,佛是解脫的、清淨的,這樣以所施設無相憶佛、想佛的念就叫作

  淨念。如果這個淨念有時被打斷,然後再繼續,叫作淨念斷續;即使只是中斷一秒鐘、

  兩秒鐘,也只能稱為淨念斷續,不能稱為淨念相續。《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

  章〉大勢至菩薩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意思是說,想要入念佛三摩

  地,不但要都攝六根不向外攀緣,還得要有淨念,並且相繼不斷;而不是一念不生就

  能入三摩地。

  2.【外道問 佛:「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據坐不語。外道禮拜云:「世尊大慈大

  悲,開我迷雲,令我得入。」】這是 世尊教外別傳中的一則公案;意思是說,有外道

  來問世尊「如何是佛法大意」,世尊據坐不語,外道因此撥雲見日,得以悟入佛法真義

  ,所以外道歡喜禮拜世尊而後離去。但是,外道悟入之關鍵,只有真悟者明白其中密意

  ;未悟者或錯悟者,往往誤會此外道所悟是一念不生,其實誤會大了!其中密意不許言

  宣,亦不許公開授人,必須各人自參自悟;否則即是違犯法毘奈耶,也是虧損法事、虧

  損如來。但參究悟入極難,大德欲知其中淆訛,歡迎加入正覺同修會禪淨班的課程,來

  燻修正知見,進而累積見道應有的福德資糧與功夫,假以時日,見道因緣成熟,磕著撞

  著,一念相應,恍然大悟,方能了知此中諸佛心印!

選自:《正覺電子報》第六十四期

聲明:所有素材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繫,將與您共同協商解決!部分文章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如涉及版權請聯繫微信號:18634322917,歡迎十方信眾的交流與合作!感謝作者的辛苦原創,隨喜讚嘆您的護法與弘法!本站所載文章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相關焦點

  • 印光大師十念法的妙處
    應當知道印光大和尚教的這個「十念法」和早晨念的「十念法」攝心和伏住妄念的效果是一樣的,但是用的功夫可差很多。什麼意思?就是「晨朝十念」是一口氣念完、這口氣盡了為一念,不管念了幾句佛號。而印光大師十念法是一句佛號為一念。「晨朝十念」只適合早晨念十口氣,如果念多了,念上二十、三十口氣,容易傷氣,久了身體會落病。就是有時間有精力也不能按那個方法念。
  • 四念處指什麼?為什麼修四念處?
    這個部分當然,如果我們直接去看這句話的話,我們往往會覺得說,那是不是不要去有樂受就好了?可是我們在日常生活裡面的受,其實除了樂受之外,也一樣會有其他的苦受,不是嗎?我們要跟大家講的是,觀受是苦的這件事情,這個苦這個字其實呼應到的是苦聖諦裡面的苦的意義。
  • 阿彌陀佛中的阿字,應該怎麼念
    阿彌陀佛中的阿字,應該怎麼念?我們知道在漢語詞典中,阿字念「a」也念「e」。平常我們看電視劇時,尤其是有出家人的電視劇時,師兄師弟們見面都會道一聲「阿彌陀佛」。注意電視劇裡這個「阿彌陀佛」一般是說,「wo mi tuo fo」或「e mi tuo fo」。「e mi tuo fo」的最為最為普遍。
  • 這個方法非常好,念熟以後,沒有一個不往生
    信願持名的方法,昨天自了法師做了一個補充說明,說得好,他只說大勢至菩薩兩句話,「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是道要;落實在十念,他用印光大師的十念法,印光大師念到一心不亂就用這方法。      它的特點,一個是計數,一個是反聞,就是聽自己念這句佛號,自己聽這個佛號,聽自己念的佛號,字字句句聽得清楚,計得清楚。計,就是從一到十,然後再從一到十,不要十一、十二,二十一、二十二,這樣不好,這樣搞亂了,就計十句,十句這是第幾句,清清楚楚。你一天念一萬聲,也是從一到十、從一到十這樣計法,不要用念珠,心裡頭計。
  • 念心經的正確方式:這樣念才有用
    常誦心經有什麼好處呢?增長大智慧,福報,能去除貪、嗔、痴。小學生至大學生常誦增長記憶力,學業、事業、婚姻順利、心想事成,功德無量。一個人常常行衰運,必定心神恍惚,心經可以攝住一個人的心神,轉而行好運。心經是正極靈能的經文,可以將不吉陰邪的東西驅去。念誦「般若心經」可以使人行運,甚至致富,其原因可以從消極及積極兩方面來分析:從消極一方先談。心經可以使你行運,致富。
  • 念ñ的機理
    去了聲音和不去聲音有什麼不一樣?你沒嘗試過?從道理上想想什麼感覺?(空曠了)想得具體點,空曠是什麼意思?要從實質上認識這個問題。念ñ時在想著念ñ,這和默念有啥區別?默念和心念區別在哪?(沒能量)太抽象了,具體點,(默念時裡面有感覺)光腦子裡有感覺嗎?(它嘴型還動),默念時有形動,有形動的話還得有腦子裡神經細胞在支配它動。
  • 念ñ的機理(第五篇)
    (不念好象ñ就老在那個地方,念而不念,有時還沒有前面清晰)要能做到不念而念了,ñ在腦子裡總呆著的話,就不要出聲了,就是不要裡邊那個ñ的聲音了,不要那個音了。我們講過念的這個ñ是意元體表實性的聲音符號在聽覺裡的投射,它沒有實體性物質,它是個聲音。這個聲音進到腦子裡的是個象,聲音是受象,是感受的形象。從受象裡面應該有形有光,這個ñ裡面有聲音,沒有光也沒有形。形和聲的共同點是什麼?
  • 【佛教常識】【四念處】是什麼?什麼是四念住?
    在一般的說法裡,此處往往解釋得和五停心的不淨觀一樣。但是我認為,如果是不淨觀,就是尚在五停心的階段了,所以應該不是不淨觀。若從《俱捨論》來看,它不是重視於身體的不淨;換句話說,不是身體很髒、很臭的那個不淨,而是煩惱的根源叫作不淨。觀「身是煩惱根」,所以不清淨。
  • 印光大師十念法原文+定弘法師關中念佛+胡小林老師十念法
    師父說,一絲毫懷疑都沒有,對西方一絲毫懷疑都沒有,對它的存在,這就叫深信。切願,切願什麼意思?除了這個願望之外,在這個世上,我一點想法都沒有,我在這個世界上生活的每一天,就一個目標,以後要去西方,回向西方。那麼今天為什麼還不去,待在這個世界上的唯一一個理由,就是希望多帶幾個人去,這是我今天不去的理由。那是咱們說人家已經有功夫的人了,人家為什麼還不去呢?多帶幾個,那就是咱們師父老人家這種境界。
  • 品牌名稱都不會念,你還好意思說自己熱愛時尚?
    下次不要再當門外漢了,買了那麼多唇膏連人家品牌都念不好,太丟臉了啦。順便提一句,彩妝品牌M.A.C也不是真的念字母M-A-C,它就和你的MacBook一樣念Mac,圍笑。「撒菜」還是會忍不住笑到想在地上打滾……但是一旦你知道了它的正確念法,我相信,因為和你之前的認知有巨大反差,你一定會記住它一輩子的!
  • 明知不問是修養,看穿不言是智慧(深刻)
    上聯說的是「明知」,下聯講的是「不問」。世事洞明的人,通曉世情冷暖;人情練達的人,不讓他人難堪。有時候,明知故問的嘲諷,比聲色俱厲的責難,更讓人心寒。成年人的世界裡,面子可以自己看輕,卻不能不留三分給別人。知人不必言盡,責人不必苛盡,知人不評人,知事不鬧事。《菜根譚》說:「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自尊心人人都有,但不是誰都懂得好好照看。
  • 《阿彌陀佛》到底念「e」還是「a」,念不對術語有用嗎?
    我們經常看古裝劇裡面只要有和尚,都會念阿彌陀佛!但是每次看不同電視劇,有的念「a」,有的念「e」那麼在這四個字中,到底該怎麼念才正確?念不對術語其作用嗎?首先說下,為什麼出家人都喜歡念「阿彌陀佛」這四個字。其實阿彌陀佛是一位佛陀,就類似如來佛祖一樣,是稱呼尊號!又名無量佛。
  • 什麼是念佛、念法、念僧?
    《佛說阿彌陀經》說:「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
  • 揭示:「阿彌陀佛」,念「e」還是念「a」?唐僧是不是翻譯錯了?
    來源網圖首先我們要明白「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阿彌陀佛」是天竺語譯音,它是指「功德無量的覺悟者」。「阿」的翻譯意思是無,「彌陀」翻譯為量,「佛」翻譯為覺,無量覺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意思。「阿彌陀佛」,梵語amitābha。其實讀「a彌佗佛」的「a」音是80年代興起的,是一位大師遠赴印度進修佛學修出來的。回來後,便開始宣揚這句佛號的讀音,說我們一直讀錯了,「a彌佗佛」才是正確的。那麼,前人真的念錯了嗎?
  • 印光大師:六根既攝而不散,則心無妄念,唯佛是念,方為淨念
    口須念得清清楚楚,即攝舌根。耳須聽得清清楚楚,即攝耳根。此三根攝於佛號,則眼決不會亂視。念佛時眼宜垂簾,即放下眼皮,不可睜大。眼既攝矣,鼻也不會亂嗅,則鼻亦攝矣。身須恭敬,則身亦攝矣。六根既攝而不散,則心無妄念,唯佛是念,方為淨念。
  • 印光大師:神奇的攝心十念法
    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默念雖不動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增廣文鈔卷一·復高邵麟居士書四)  欲攝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別種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裡念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則妄想自漸漸消滅矣。即默念,也要聽。以心一起念,即有聲。
  • 【什麼是四念處?】
    四念處包括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四念處的內容主要以五蘊為主: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從而走上涅槃成佛之路。  四念處是一個很重要的修行方法,佛經中說,認真修學四念處的人,快者七天,慢者七年方可證悟初果。四念處能去除眾生有常、樂、我、淨四顛倒,使眾生清淨,克制一切煩惱和悲哀、祛除痛苦和憂愁,從而走上涅槃成佛之路。
  • 相續中罪業最好在死前清淨,一定要念完40萬遍金剛薩埵心咒!
    因為我今生或前世所造的罪業相當深重,在沒有得以清淨之前,很有可能會提前死去,到那時有什麼辦法能擺脫這些可怕的果報呢?正如《四百論》中所說,凡夫人造業相當嚴重,大多數都是往下墮。如果來不及懺悔就提前死亡,那我一定是墮入惡趣,不能解脫。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屢次嘗試屢次驗證,不是隨便主觀臆斷亂說的,願和天下後世鈍根的人共同學習,令萬修萬人去啊。  所謂十念記數法,在念佛時,從第一句到第十句,必須念得分明,還須記得分明。到第十句念完,又必須從第一句念到第十句,不可二十、三十地念。一邊念一邊記,不可以掐念珠(掐念珠易分心神),只憑心記。如果十句一氣念下來較困難,也可以分為兩口氣,即從一到五,從六到十。
  • 印光法師:現在無論何人,都要念阿彌陀佛及念觀世音菩薩為靠山
    但當勉力念佛及念觀世音菩薩,何可妄生怖畏,欲移他處。你看那裡是安樂處。幸此處淡薄,尚無大禍。若在富庵,恐更危險。蘇州景德路合發紙店郭振聲,民十九年陪彼本家一老頭來皈依。光為彼說,現在是一個患難世道,當至誠念佛並念觀音聖號,即可逢兇化吉,遇難成祥。次年臘月去上海,上海戰事起,不能回蘇。至二十一年春,不能不回來。火車路斷,坐小火輪,繞嘉興回蘇。但輪船來去,常被強盜搶。振聲怕搶,心中默念觀音聖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