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堂口基本組織結構
老香根,也就是祖輩傳下來的緣分(也叫老堂人馬)是弟子仙緣的最初來源。不管出馬還是出道,堂口裡的地仙基本都沿用了「五教人馬」,即胡黃常清花(或胡、黃、常蟒、 清、花等)。
不同的是因為出道弟子基本都帶有上方元神,對應的堂口裡會有上方仙。
2、 弟子和仙家緣分
出馬弟子:弟子和仙家是「契約式」關係。仙家抓弟子主要是為了積累功德,至於弟子本人是否注重修為,仙家並不在意。待仙家功德已滿後就會擇吉離開弟子。這種「契約式」關係通常會持續幾年或十幾年,很少貫穿出馬弟子的一生。出馬弟子無論行善還是作惡,仙家都不用背因果,最終是由弟子一體承擔。
出道弟子:仙家和弟子是「終身制」關係。堂口裡地仙級別的仙家,包括掌堂大教主一方面確有積累功德的需要,而另一方面也是在協助元神完成某些上方任務,包括要監督和教化弟子的個人修為,而且會貫穿弟子的一生(除非弟子為非作歹而被元神和仙家放棄)
3、立堂口的異同點
出馬弟子:立堂時多數需要二神唱神調敲鼓請仙、仙家捆身報名、寫大堂單(東北、華北等地區尤其如此)。對上香、貢品要求較為嚴格。
出道弟子:不需要二神,引堂師父一人可完成所有立堂流程;很少有報名寫堂單,多數是請像供奉。引堂師父只是把元神、大教主、碑王或其他重要緣分點出來即可。堂口仙家對供品、上香等要求很簡單,隨弟子自身實際條件而定即可。
4、堂口的生財能力
出馬堂口:圈堂,是出馬堂口的特有編制,就是給堂上弟子攬活招財的部門,
這也是出馬弟子明顯要比出道弟子財源廣進的主要原因。出馬弟子得錢財,仙家得功德。
出道堂口:圈堂應該說沒有或者很少。出道弟子仙家更注重弟子的心性修為。
5、捆竅及溝通形式
出馬弟子:多數捆全竅。
出道弟子:出道堂口沒有特殊情況,基本都是捆半竅、活竅。。
6、仙家打竅的方式
出馬堂口:在立堂口前,仙家會集中一次性將弟子竅位全部打開,弟子通常會大病一場。仙家給弟子打竅的廣度和深度,直接決定了弟子靈感靈力的強弱,包括查事看事的精準度。
出道堂口:仙家會階段性、逐步給弟子打竅,立堂口前後都會打竅,依據弟子本人體質等因素時間不固定,前期打竅反應比較強烈,後期基本沒有太多感覺,仙家通常要進行九輪循環往復的打竅。
7、看事方式和能力
出馬堂口:因仙家在立堂前已一次性把弟子的竅位徹底地打通打透,所以弟子查事準、細、全。出馬當天就可以看事查事,且準確率很高。辦事的效率也高、決問題很快,所以人氣相對也高。仙家脾氣大,說話直爽。比較看重錢財,不願看白活。膽子大不懼神佛,敢冒充神佛的口氣說話。什麼事情都敢做,不是十分在乎因果。弟子看幾年十幾年就不看了。
出道堂口:仙家因為是分階段打竅,弟子開始初期看事不是很準,但會隨著時間和修為的增加,看事能力也會逐漸的提高。看事的時間長,可以看一生,而且是越看越好。不太在意錢財,香火錢隨意。辦事有原則,該辦的辦,不該辦的不辦。比較重緣分,無緣的不願看或看不透。
8、立堂口的目的
出馬弟子:仙家立堂的最終目的還是積累功德,需要論資排輩,或者說仙家存在爭香火的因素,仙家看事、辦事基本是以自身利益為主,這就需要以大堂單等形式體現出來,等幾年十幾年之後仙家功德做滿了就會離開弟子。出馬堂口仙家不是很重視弟子的個人修為;弟子做那些違背道德倫理、坑蒙拐騙的事情,仙家也不背負因果。
出道堂口:仙家固然有積累功德的需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輔佐弟子的元神完成上方任務,並因此得以晉級、提升。另外,仙家也時刻要對弟子進行全方位的考察和監督,更偏重弟子的心性修行。如果弟子做了違背道義的事情還會挨罰。
9、堂口仙家的職能及角色等
出馬堂口:掌堂大教主是絕對的」一號人物」,是「最高領導者」,掌控全局。所有仙家都要聽從大教主的絕對領導。
出道堂口:掌堂大教主既是所有地仙的「最高領導者」,同時要與堂口裡的上方仙配合,接受上方仙的領導。不管是掌堂大教主、還是其他仙家、包括上方仙,都是在輔佐元神。元神才是出道堂口裡「最高領導者」。所有仙家都是為元神服務的。
以上幾點僅是個人淺見,不當之處敬請指正,不喜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