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臭村」華麗轉身為「綠富美」
桐廬小源村「變形記」
走進浙江省桐廬分水珊瑚嶺度假區內,內心立刻就被清新的空氣所俘獲。
「在珊瑚嶺,可以在玻璃吊橋上穿梭空中森林,可以享受原生態的農家樂趣,也可以靜靜地沿湖漫步,感受自然美景,享鳥語花香。」來自上海的遊客周冊開心地說道。
現在的珊瑚嶺風景秀美,讓入流連忘返。然而多年前,這裡卻是遠近聞名的「臭臭村」。
「以前,小源村的生豬養殖廢水直接排入水庫,導致每塊田地都鋪灑著豬糞,而松田畈水庫更是成為最大的豬糞堆場,水體發黑髮綠,常年散發惡臭。」桐廬分水小源村村民劉海平指著松田畈水庫告訴記者。
21世紀90年代,劉海平和村裡的207戶養殖戶一樣,靠養豬賺錢過日子。他的養豬場是村裡最大的,有4000平方米,一年出產生豬2000多頭,年收入10多萬元。
但是豬舍很臭,蚊子、蒼蠅到處亂飛。尤其是劉海平家和沿著水庫的9家養殖戶,將汙水直排水庫,這被當地人戲稱為「九龍戲水」。汙水不僅影響小源村的水質,還影響了下遊的天溪湖。
「如今,養豬汙染問題解決了,村裡的環境越來越好,我們的生活也更好了。」談到村裡的變化,劉海平為村裡的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和「五水共治」工作點讚。
為了改善村莊生態環境,還小源村綠水青山底色。從2009年開始,小源村吹響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和「五水共治」號角,先後啟動養殖場轉型升級工作,完成農村生活汙水和垃圾分類等工作。
同時,實施小源溪流域治理,完成5.3公裡河道加寬、堤岸加固、生態修復等工作,徹底改變了「裡弄髒、溪水臭、環境差」的情況,也給村莊帶來了綠色產業,引來了「金鳳凰」。
「我現在主要從事食用菌菇養殖這個綠色行業,每年產值200多萬元,利潤30多萬元。」劉海平指著自己的菌菇養殖大棚,自豪地說。
菌菇養殖不僅讓劉海平的收人增加了,還解決了很多村裡人的生計問題,每天在綠水青山間工作,他的身心也更舒暢。
2015年,在外經商多年的村民孟憲有也被治理後的小源村吸引,他看中了這塊生態福地,成立桐廬農鄉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入3500餘萬元創建了集吃、住、遊、樂、養為一體的珊瑚嶺鄉村度假景區。
現在,小源村形成了「一景八園」的總格局,圍繞珊瑚嶺景區,還有350畝養生中草藥園,以及無土栽培菜園、四季精品菊園、臺灣高山果園、安吉白茶園、清水養殖園、秀珍菌菇園和親子體驗園等,也帶動周邊的民宿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
「現在每年來珊瑚嶺的遊客有17餘萬人,數目還在不斷增長。」小源村黨委書記費彬說,「不僅村民的收入翻倍了,村集體經濟也增加到40多萬元。」
小源村的「變形記」是桐廬生態文明建設和「五水共治」工作的一個縮影。杭州市生態環境局桐廬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要繼續通過「五水共治」和汙染治理工作,將生態文明厚植於民心,讓生態紅利、生態環境不斷增進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