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榮(右一)為中國作協主席鐵凝(左二)等領導介紹「作家村」的情況。
(中國網絡作家村 供圖)
12月9日,位於杭州白馬湖畔的「中國網絡作家村」,迎來了他的三周年紀念日。
「中國網絡作家村」(以下簡稱「作家村」)是由中國作協授牌於2017年12月9日成立並落戶杭州濱江,由高新區(濱江)與中國作協網絡文學研究院、浙江省作協、杭州市文聯等多方力量共建,是全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冠名中國的網絡作家村,唐家三少、月關、管平潮、蝴蝶藍、貓膩等5位知名網絡作家成為第一批「村民」。
「所有村民們,回家過生日啦!」作家村辦公室主任沈榮早早就開始張羅起來。
一居一苑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作家村正是坐落在這樣一片山水之間:左邊靠著冠山公園,右邊緊鄰白馬湖。作家村的一個重要區塊「神仙居」,就藏在杭州濱江山一社區孔家裡自然村裡。
神仙居(中國網絡作家村 供圖)
一「居」,由呈倒V字形分布的5幢農居SOHO組成。所謂農居SOHO,即將傳統民宅改造為創意工作室,既探索了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等現代服務業的新模式,也走出了城郊新農村建設的新路子。
「這種模式首先打破了城郊農村傳統的零星發展『農家樂』的做法,通過科學規劃和因地制宜的改造,農居SOHO的建設,讓農民直接服務於前沿的文化創意產業,在我看來,這是農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一次重大變革。」沈榮說。
「入住『神仙居』是有門檻的,」沈榮介紹說,「我們要求網絡作家及註冊的公司年產值在1000萬元以上,一年至少有3個月在村裡生活和創作的,可為其提供一幢獨立的20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
天馬苑(中國網絡作家村 供圖)
一「苑」,則是位於海山公園3號樓的「天馬苑」,建築面積1700平方米,「天馬苑」取意「作家文思天馬行空」,主要承擔網絡文學發展的成就展示、網絡作家交流培訓、培育孵化等功能。「天馬苑」的一樓是活動區和展示區,在這裡,記者看到「網絡文學20年」的展覽,還有《羋月傳》《甄嬛傳》等影視改編劇的精彩片段、網絡文學作品改編後的動漫作品等。「天馬苑」的二樓三樓是為網絡作家提供的個人創作工作室。
一長一廳
知名網絡作家唐家三少受聘出任作家村首任「村長」,中國作協原副主席、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主任、中國作協網絡文學研究院院務委員會主任陳崎嶸則被聘為「名譽村長」。
此外,作家村裡還有「廳長」——浙江省政協建立的開放性履職平臺「委員會客廳」。身為浙江省政協委員、浙江省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的張鳳翔(筆名管平潮),則把「委員會客廳」設在了「神仙居」裡。這三年,「神仙居」裡的「委員會客廳」最為熱鬧,網絡文學作家代表、網絡文學平臺負責人代表和相關部門等人士常在就「新興網絡作家的成長」展開交流探討。
管平潮(左一)、月關、劉旭東、玖伍貳柒等在論壇現場。(中國網絡作家村 供圖)
2020年12月9日,管平潮、蔣勝男、柳下揮等大神齊聚杭州,來自五湖四海的村民們重聚白馬湖畔,召開第三次村民大會暨「村民日」活動,共同祝福作家村生日快樂。
「名譽村長」陳崎嶸特賦詩一首祝賀:
薄霧籠紗冬猶春,舊雨新知作家村。
錢塘罹災續繁華,晨昏擊鍵寫初心。
三載風雨抱團暖,百年家國錦繡文。
眼前美景應惜取,天馬行空任馳騁。
「中國網絡作家村」一樓的「網絡文學20年」展覽。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只恆文 攝)
「作家村肩負著歷史的重任——除了吸引更多優秀的網絡作家匯聚於此,更重要的是幫助青年作家實現自己的文學夢想。」沈榮說,「我希望,作家村的未來將形成一條以網絡文學為核心的IP產業鏈,並向外延伸。在這裡,作家們接受培育、孵化、相互交流,創作出高質量的作品;再由專業的經紀公司對接資源、聯繫出版、影視化,以及動漫周邊衍生開發……」
經過三年發展,作家村已經集聚了179名知名網絡作家籤約入住,已有56部作品通過IP轉化改編為影視劇、漫畫及手遊,累計申報版權收入達4.32億元,納稅超2000萬元。連續五期「好故事訓練營」暨中國網絡作家高級培訓班在作家村舉辦,兩百餘位學員接受了包括網絡文學創作、文學的遊戲化與影視化改編、網文版權運營等多個涉及創作及IP運營的針對性課程。
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副主任何弘認為,「作為中國作協團結、引導、服務網絡文學的重要示範基地,作家村正逐漸被認可和接受,越來越多的網絡作家加入作家村,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來作家村參觀學習,從某種程度上講,作家村的自我組織、管理、運營的模式為開展社會基層組織工作提供了可供借鑑的寶貴經驗。」
從2014年1月,浙江省成立全國第一家省級網絡作家協會,到2017年,作家村在高新區(濱江)掛牌成立,其產生的影響和輻射作用正日益擴大:全國多個省份成立了網絡作協、網絡文學創作委員會。江蘇網絡作家村、湖南網絡文學小鎮等的落成和運行,既為網絡文學發展蓄積了力量,也是給文化產業發展夢想「築巢」。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