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能讓人打開新世界,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人過著這樣的生活卻不以為苦。雖然筆者認同開源節流,也自評同一般的女性比較筆者算是省錢的,然而書中的生活方式充分顯示了什麼叫小巫見大巫,嘆為觀止。尤其本書作者的生存環境一看便是西方資本主義社會,這反差著實讓人懷疑他們的優越性從何而來,也深刻認識到資本主義社會貧富差距兩極化的巨大鴻溝太難逾越。
書中的觀點其實都來自現在西方流行的極簡生活這種生活方式,雖然省錢女王並沒有做到極簡生活中用100件物品就完成個人生活物品的全覆蓋,但省錢女王對極簡生活的推崇還是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她家中物品的數量,更重要的是這種思想對於省錢女王購物方面的影響。如果不是必須要使用的物品,省錢女王絕對不買;如果不是已經加入了購物清單中的物品,省錢女王也不會買。
這樣的購買原則是很重要的,建立自己的購物清單,但內心感覺到需要購買一個物品時就將這個物品放入購物清單中,然後過兩三天在買,每天都去看看購物清單,思考清楚這個東西是不是真心需要的,一旦覺得不需要就果斷刪除物品清空購物清單。這樣的原則不僅適合現場實際的購物,也特別適用於網絡線上購物,畢竟線上購物的購買只需要點擊,還不用考慮搬運的問題,閒暇時間隨便點點點,錢錢就這麼花出去了,很容易超支的。
省錢女王從食物上進行節約的方法是筆者不太認同的:她會一次性購買很多的土豆、麵粉類可以放很久的食物。對於蔬菜也並非不吃,而是選擇一次性大規模買入便宜的甚至是自己種植。肉類也是必須買的,大規模的購買打碎的肉糜類肉類,甚至還認為這種肉類烹飪會更簡單。牛奶這種西方飲食很重要的組成成分也在購物清單中,但會考慮通過自製豆漿來降低牛奶購買的支出,還表示通過冰凍牛奶的方式可以延長牛奶的保質期。
有過生活經驗的普通人可能會產生這樣的感覺,如果選擇自己在家做飯,在食物上的支出相較於外出食用會節約很多,在此基礎上還不停的各種摳細節進行節約,著實難以想像。蔬菜不應該選擇新鮮的嗎?肉類不應該選擇自己喜歡吃的種類嗎?牛奶豆漿的選擇不應該更多是個人喜好嗎?而且超市中進行打折的食品都臨近保質期,怎麼可能買回去放冷凍室冰起來,就能將保質期暫停,借用法律上的訴訟時效暫停的概念嗎?除了吐槽,沒有認同。
同時省錢是個體力活。希望在交通通勤上節約開支,釜底抽薪的便是11路也就是靠兩條腿;希望在家庭洗護上節約開支,釜底抽薪的是成為化學家用一堆簡單的化工原料自己調配,從而拒絕市面上銷售的各種洗護用品;希望在蔬菜水果上節約開支,釜底抽薪的做法便是自己開闢一個種植園自己種,而且要種最划得來的那種;希望在雞蛋或者牛奶上節約開支,釜底抽薪的做法便是自己養雞養牛養羊,牛逼了,簡直不敢想。
最不敢想的是,省錢女王的房子其實是租的一個移動宿營車廂,然後租一片土地,這讓對土地有蜜汁感情的中國人著實難以接受。不過,之所以會對宿營車廂產生興趣,是因為省錢女王離婚且帶著小孩,很難通過朝九晚五的工作獲得穩定的經濟來源,於是她選擇了節約開支並且通過寫書分享經驗的方式來賺錢,雖然對她的生活方式總有一種違和感,但很高興她能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自我獨立,畢竟這個社會讓女性尤其是離異帶娃的女性,有太多的偏見。
想看看西方社會中省錢能節約到什麼地步,值得看看這本書,雖然做不到,但能反思下自己的消費行為,進而有所克制,已經難能可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