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馬潘氏 入江都籍 六百餘年,存忠孝禮義廉恥之風

2021-01-08 騰訊網

潘,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6位。據2007年國家相關部門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地區潘姓人口總數超800萬,約佔人口總數的0.48%,在所有姓氏中排名第52位。(2018年權威統計姓氏排名第36位)

江都大橋鎮姓氏文化愛好者殷澤利向記者展示了嘶馬《潘氏族譜》,並講述了嘶馬潘氏的遷徙歷程和為鄉裡稱道的家風家訓。

姓氏來源

潘姓是典型多源流姓氏

殷澤利告訴記者,潘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源流姓氏。「第一種說法是源於姬姓,據載周文王十五子畢公高的幼子季孫封邑在潘。春秋後國滅,其子孫不以姬為姓而以國名為姓,該支潘氏後裔奉季孫為得姓始祖。」

「第二種說法是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楚國公族羋潘崇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這支潘氏後人尊羋潘崇為得姓始祖。第三種說法是源於姚姓,是上古舜帝姚重華後裔,是以國名為姓。史載,舜帝建都於潘地(今北京延慶),後將潘地移至今陝西省興平。商王朝時期,舜帝後裔建有潘子國,到殷商末期被周文王所滅,其子孫遂以國名為姓氏而姓潘。

殷澤利說,至於其他還有因地得姓、鮮卑改姓、其他少數民族改姓等眾多源流。「如今,大多數潘氏後人認同源於姬姓這一源流說。」

遷徙歷程

入江都籍已有六百餘年

關於嘶馬潘氏的遷徙歷程,譜中記載非常詳細。「嘶馬潘氏祖籍滎陽,宋代時潘氏先祖維興公考取進士,官至戶部侍郎封三品嘉議大夫、南道都總管入樞密院,可謂位高權重。後因金兵入關,維興公深感國家興亡非一人之力可以改變,於是棄官隱居於雲陽漢王廟後營村。」

「傳至明代天順年間,嘶馬潘氏始遷祖倫公舉家遷居至邗東,入江都籍,傳承至今已有六百餘年了。數百年間,嘶馬潘氏繁衍生息,到了清代末期已經是當地有名的世家望族。譜中記載,嘶馬潘氏曾有一個很氣派的祠堂,祠堂門前左有馬橋,車馳馬驟;右有水鬥,涵澹澎湃;中間是官港,各類船隻絡繹不絕,熱鬧非凡。」殷澤利說,自己幼時曾聽先輩提起過潘家宗祠,讚不絕口。

家風家訓

存忠孝禮義廉恥之風

殷澤利說,嘶馬潘氏的家風家訓可以總結為「忠於綱常、守功名教、存忠孝禮義廉恥之風。」即堅守做人的基本道德準則;遵從正統思想,對正統的思想進行弘揚;嚴於律己,注重自己的聲譽和名望。

「清末戰亂年代,嘶馬潘氏始終堅持辦學,教化鄉裡,這一點深受周邊鄉鄰的敬重和愛戴。潘家的孩子,無論男女都有書讀。潘家所辦學堂是當地最大規模的,讓鄉親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這在當時是一種非常難能可貴的精神。」

2017年,嘶馬潘氏後人潘運生在續修家譜時加入了「做人八修」,文中提到「人我不計較、彼此不計較、處事有禮貌、見人要微笑、吃虧讓三分、待人要厚道、心內無煩惱、口中多說好。」也許這便是一個傳承數百年大家族的歷史積澱和興盛不衰的處世之道吧。

來源:揚州晚報

相關焦點

  • 孝悌忠信 禮義廉恥
    八德之本:孝悌忠信,內化於心儒家思想主導的傳統中國社會的基本道德觀念,諸如「五常」之仁義禮智信,「四德」之忠孝節義,「四維」之禮義廉恥,等等,早已與傳統治國理政之道融為一體。所謂仁政德治,倫理教化,以禮入法,須臾不可乖離這些德目。八德之稱,向來眾說紛紜。
  • 江都266戶漁民怎麼辦?
    漁民越捕越窮生態越來越惡化這是個惡性循環江都長江岸線全長13.7公裡從2020年1月1日起長江幹流江都段將實行常年禁捕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禁捕期限暫定10年01禁捕範圍,分布在哪兒?《揚州市江都區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規定,從2020年1月1日起,長江幹流江都段實行常年禁捕,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禁捕期限暫定10年;長江揚州段四大家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江都段、邵伯湖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江都段常年禁捕,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
  • 中國傳統之治⑩|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道德操守
    對父母的孝養、孝敬和孝義,是儒家孝道思想的精華,被視為人類德性的自然基礎和道德義務,所以有「孝者,百行之本,德義之基」的說法(杜正倫《百行章》)。古人認為,想要處理好家庭關係中夫妻、兄弟及少長等關係,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節義妻柔順,須要在家庭成員之間強調凡事以禮相待,仁厚相處。禮的存在,實際上是倡導家庭治理的秩序性意識,依照一定行為準則支配家庭生活。
  • 柯坑(科山)潘氏
    福建漳州龍海榜山柯坑(科山)潘氏始遷祖松軒公是彥珷祖的曾孫,在明洪武年間,由仁美遷徙科山繁衍至今有二十多代,子孫興旺,分布各地。現宗親數百人,和睦團結,日子安康。下間潘是科山潘氏一個房系,歷史悠久未再續譜,只知進德公在清光緒年間看好下間這塊寶地,建造一幢三間瓦房,中間為祖堂,兩側廂房分給子孫。祖堂年久未修,子孫對此惶惶不安,今逢太平盛世,國泰民安,了孫興旺,經濟日上。下間潘理事開會研究,大家踴躍捐款籌資,通過協商,購置祖堂兩側房產,現這幢三間瓦房為下間潘子孫共有財產,並於甲午年秋月重建。
  • 還有多少人知道禮義廉恥
    為了圓他的大學夢,使他能夠成為國家棟梁之才,孫儷便決定匿名資助他繼續完成學業。向海青考上北京大學以後,隨著環境的改變,其心態也慢慢地跟著變了,開始學會同別人攀比了。當他得知資助他的人就是大明星孫儷時,便向孫儷提出了一個要求,要孫儷幫他買一部6000元的手機。
  • 5位徽州名人入傳!我省推出《皖籍思想家文庫》
    日前, 由安徽省委宣傳部確定的2017—2018重大文化建設項目、由省社科院組織實施的《皖籍思想家文庫》,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發行。據了解,此次入選《皖籍思想家文庫》的安徽著名人物本次確定了22人,其中入傳成書的徽州籍歷代思想家有朱熹、戴震、胡適、王茂蔭、陶行知5人。
  • 清末仙女廟兩次搶米事件(揚州江都仙女廟)
    史載,光緒二十八年(1902)與三十二年(1906)江都仙女廟先後發生過兩次搶米事件。1902年,江蘇發生了嚴重旱災,數月不雨,米價奇貴。8月,省府要求各縣購米平糶,揚州知府石蘊卿與江都、甘泉兩縣知縣不僅不組織米源,反而受奸商張傳芳的賄賂,還準許其將米外運。如此枉為,導致米價瘋漲,使民眾生活受到嚴重威脅,一片怨聲載道,從而引發了搶米風潮,並因此遭到官府殘酷鎮壓。
  • 臺灣雲林縣196所中小學全部重掛回《禮義廉恥》校訓牌匾
    華夏經緯網2月26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雲林縣全縣196所國中小25日開學日同步在校園掛回《禮義廉恥》的校訓牌匾,縣長張麗善出席鎮南國小的懸掛儀式表示,未來品德教育將紮根雲林校園。懸掛在各校的《禮義廉恥》牌匾是由臺灣著名書法大師陳嶽山書寫,25日他在妻子陪伴下出席鎮西國小的懸掛儀式,並且當場揮毫題名,縣長張麗善(左二)婉拒題她的名字。(周麗蘭攝)懸掛在各校的《禮義廉恥》牌匾是由本縣著名書法大師陳嶽山書寫,25日他在妻子陪伴下出席鎮西國小的懸掛儀式,並且當場揮毫題名,縣長張麗善婉拒題她的名字。
  •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此八字為做人之本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此八字是八個柱子,有八柱始能成宇,有八字使克成人。聖賢開口便說孝弟,孝弟是人之本。不孝之弟,便不成人了。
  • 君子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意思是什麼?「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內容的全部精髓。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以現代通俗易懂的話語,將中國字的由來形象地描繪出來,從中領悟到字的意境,從而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進而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
  •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意思是什麼?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意思是什麼?
  • 傳統文化-禮義廉恥
    傳統文化之禮義廉恥因為最後總有衝卡、打人、謾罵警察和其它治安管理人員的,讓我想到了這部分人的素質和家教,《管子·牧民》:「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古人認為:禮定貴賤尊卑,義為行動準繩,廉為廉潔方正,恥為有知恥之心,是封建社會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範。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在古代,最早的有夏禮、殷禮、周禮。夏、殷、周三代之禮,因革相沿,到周公時代的周禮,已比較完善。
  • 大收藏家安岐死後舊藏多入清宮,唐寅《孟蜀宮妓圖》等卻傳到民間
    安岐歿後,其舊藏書畫多入清內府。《墨緣匯觀》著錄作品中蓋有安岐印的作品,部分是其鑑藏作品,有一部分則是偽造其鑑藏的作品。今春,其孫豐伸濟倫家,復遭祝融之厄,使是卷不早入石渠。焉知不為丁甲下取洵乎。翰墨因緣,流傳有數,藝林名跡,當有神物護持,不可思議耳。戊申孟夏御識。」此件作品上就有鈐蓋「傅恆」白文小印。《孟蜀宮妓圖》應是傅恆私藏,若是乾隆皇帝的賞賜,傅恆定會在其上鈐蓋鑑藏印章,該作必不會出現在市肆之上了。
  • 2020年「江都答卷」,今天向您交卷……
    今天上午10時,在莊嚴的國歌聲中,百萬江都人民矚目的區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 次會議在江都大會堂隆重開幕
  • 潘氏全國分布概況看看有你的家鄉嗎?
    提供:潘澤懷、潘永強 重慶市江津區杜市鎮、綦江區三角提供:@踏坪花木 重慶市巫山縣 雙龍鎮黑龍村 洞橋村 花竹坪提供:@大海 重慶市石柱縣下路鎮金彰鄉柏樹村柏樹組,潘氏約一百多人提供:潘雲清 重慶市涪陵區聚寶鄉、武隆(縣)區鳳來鄉、南川區冷水、民主、騎龍鄉提供
  • 「江都第十二小學」在哪裡?
    照片上是23位少年的合影,最上方有一排字——「江都第十二小學遊藝會新劇組攝影十七年七月」。王先生問,「江都第十二小學」在哪裡,如今是否還在?老照片早已泛黃,最上面那排「江都第十二小學遊藝會新劇組攝影十七年七月」中的「月」字已脫落,靠近眼前,才可見「月」的字樣。所幸,照片中23位少年的面容仍清晰可見。
  • 穀雨,春夏之交,雨生百穀
    穀雨節氣含義 穀雨節氣含義 穀雨,是「雨生百穀」的意思,此時降水明顯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的滋潤。降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時雨乃降,五穀百果乃登」。 穀雨最主要的特點是春雨綿綿,有利於穀物生長。
  • 江都王家樓王氏族譜與《揚州十日記》
    隨著清軍入主漢地,揚州屠城的記載而被刻意掩蓋,《揚州十日記》也就一直被列為「全毀書目」。辛亥革命前夕,有心的留日學生從日本將此書翻印,帶回中國,「希望使忘卻的舊恨,助革命成功」(魯迅先生語)。直到這時,《揚州日記》才為世人所知。
  • 詳解六入之「眼入」
    在世界之初,沒有出現虛空世界、山河大地,沒有外界對我們幹擾的時候,可以想像,我們的心力是不是不可思議的大呀?那個時候我們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兼目與勞:這裡的「目」當然是講眼入,是講見精。「勞」,就是看到那個空中花呀,看到各種的世界、眾生、山河大地,全部包括在內;當然也包括我們的眼根、肉團在內。
  • 高考期間,江都多條公交線路將臨時調整!
    ③公交268路由客運北站(江都火車站)始發,按原線路運行至新都北路與華山路交叉口後,臨時改道新都北路、黃山路、龍川北路、華山路至長江國際花園南門站後按原線路繼續行駛至浦江西路與龍川南路交叉口後,臨時改道龍川南路、文昌東路、新都南路、浦江東路至香格裡拉站後恢復原線路行駛,交通管制期間暫停使用仙城中學、江都中學、江都社保局、津翠園4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