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於世界的認識通常是從感知開始的。
當孩子處於嬰兒期的時候,就能初步感知和識別聲音、味道、顏色等。逐漸成長至幼兒期,語言依舊不是孩子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孩子們對世界的好奇,通常是藉助形狀、聲音等感知來實現的。
認識圖形是幼兒啟蒙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課程。
孩子對於基礎圖形的分辨、認知、應用,有助於幫助孩子去解構現實生活中的更多事物,同時也是培養孩子思維能力和創造力的重要基礎。
那麼很多家長一定會問幾歲開始教孩子認識圖形?通過哪些方法可以輔導孩子認識圖形呢?今天小貝老師就給各位家長做一下全方位的解答。
一般來說10-12月寶寶已初步具備識別圖形的能力,比方像圓形、方形這些簡單的圖形寶寶能通過手抓玩具直觀的感受到形狀的區別,但是他們並不知道圖形的具體概念。
通常在3歲左右,家長就可以讓孩子運用視覺、觸覺等感知圖形,了解基礎圖形的突出特徵,結合圖形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加深孩子對圖形的理解。
關於幫助孩子認識圖形的方法,小貝老師有3個比較實用的方法分享給大家:
1、通過食物認識形狀
食物每天孩子都能接觸到,而且各式各樣的食物總能讓寶寶產生好心情和好奇心,藉助食物幫助寶寶認識形狀,不僅方便操作和教學,同時孩子在認識圖形的過程中也容易產生興趣,從而強化圖形記憶。
生活中各種形狀的煎蛋、形狀各異的小餅乾、果蔬拼盤等都能吊足孩子們的胃口。在寶寶吃東西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設置一些小問題,比如找出圓形的食物,或者通過每天變換不同形狀的食物幫助寶寶記憶形狀。
在鯨冪數學思維課程中,老師會引導孩子通過細心觀察學會用形狀、種類、大小、顏色等進行匹配和區分。根據不同圖形的提問,引發幼兒主動思考,調動幼兒主動觀察圖形特點,自主歸納和總結出答案。
孩子在辨別圖形的同時,還能同步涉獵其他知識,通過關聯內容加深對於各種圖形的理解。
2、藉助教具認識形狀
實物教具有利於激發幼兒認識圖形的興趣,同時還能很好地活躍課堂氛圍,是幼兒辨識多種形狀有效的教學方式。
圓形、長方形等這些圖形實物教具可以幫助孩子快速了解各種圖形的形態特徵,通過一定頻率的訓練,可以讓幼兒看到形狀反應出與之對應的圖形名稱。
藉助形狀嵌板,可以引導幼兒把各種形狀放到嵌板中去。這樣幼兒既學習了形狀,又挑戰了更高難度的訓練。
在線上教學場景中,如果沒有實物教具如何幫助孩子理解形狀呢?在鯨冪數學思維課程中,老師會讓孩子們通過動手拼萬花積木識別圖形及顏色,通過可視化的動畫演示及操作,幫助孩子們提升空間對應能力和空間想像力。
隨著圖形理解能力逐步加深,孩子們還能學習到面積初探相關課程,通過圖形切割,利用簡潔算法求解圖形面積,提升觀察力和平面圖形拆解力。
可以說,無論是在線下教學場景還是線上教學場景中,鯨冪數學思維都可以通過獨特的課程設計和教學方式,啟蒙和拓展孩子的數學思維。
3、在日常生活中認識形狀
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目之所及任何事物都可以成為孩子認識圖形的工具,所以作為家長千萬不要忽視隱藏在我們身邊的各種小道具。
平時休息在家享受親子時光,家長可以通過生活化的方式,幫助寶寶識別圖形。例如讓寶寶在屋裡找方形的物品,比如魔方、電視機以及桌子等;外出遊玩時,可以讓寶寶尋找圓形的物品,比如汽車輪子、氣球、陽光下的泡泡等。
當寶寶把圖形和身邊的事物逐漸建立關聯時,就能把抽象的圖形概念逐漸具象化,使寶寶的觀察力、手眼協調能力、想像力得以提升。
當然除了上述小貝老師介紹的三種方法,家長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幫助孩子識別圖形,繪畫、手工、摺紙等也能產生不錯的教學輔助效果。通過不斷的思考和動手訓練,孩子會將實物訓練獲取的知識慢慢轉化成抽象的思維過程,從而加深對圖形的識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