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是一個特殊符號,冰清玉潔、堅韌不屈,中國人所倡導的好品質似乎都集中在梅的身上。因而自古以來,描寫梅的詩詞歌賦數不勝數,其中最為婦孺皆知的詩句恐怕就是「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 《山園小梅》)此句極唯美,寫出了梅姿、梅影、梅香、梅韻,以至後來姜夔自度曲調來詠梅時就用《暗香》和《疏影》作曲名,可見此兩句詩的影響。
不過,此兩句詩,雖然姿、影、香、韻都佔全了,但是梅之骨、梅之神卻沒有得到十分彰顯。倒是元末明初的一位詩人道出了梅的風神品格,其中一聯不輸林和靖(林逋)。
梅花明 高啟瓊姿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栽?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
瓊姿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栽?
瓊姿——如玉的仙姿。
瑤臺——傳說崑崙山上有瑤臺,是西王母的居處。
本詩首聯便說梅本來就是生長在神仙居處的,可是到底是誰把它自仙宮帶出,栽在江南的土地上?
首聯一句,便將梅賦予了「謫仙」的身份,一下子點明了梅的高貴。
「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
既是「謫仙」又豈會居於市井之地?所以梅選擇鋪滿白雪的深山,遠離塵囂,遠離世俗,像一位隱居高士,閒適地臥看霜雪。歁霜鬥雪?不存在的,因為「我與誰都不爭,與誰爭我都不屑」(楊絳)。因此梅是睥睨萬物的,即使霜雪如刀似劍,也從未將它們放在眼中。
梅是美麗的,她的美不帶一絲煙火氣,也全然不沾半分世俗,仿佛是在月色涓涓的山林裡,美人踏月而來,仙姿綽約,妍麗高潔,不媚不豔。
「雪滿」句寫出了梅的風骨,「月明」句寫出了梅的姿容,此頜聯兩句,將梅的精魄神魂都勾描了出來,如此貼切傳神。
頸聯: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
此兩句的語序出現倒裝,依我個人粗淺理解,語序應為:蕭蕭竹依寒疏影,漠漠苔掩殘香春。
頸聯是頜聯的延伸,接續頜聯再寫。蕭蕭的翠竹傾慕梅的風骨,因而在清寒中依向她的疏影;梅,報春卻不爭春,漠漠的青苔仰慕她的神韻,暗自留存落花中的殘香用以標記春天。而詩人打破正常語序,將「寒依」與「春掩」提前,清描即變為了重筆,從側面進一步烘託了梅高逸出塵的品格。
尾聯: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
何郎是指南朝的詩人何遜,其《揚州法曹梅花盛開》詩中有句:「銜霜當路發,映雪擬寒開。」來寫梅的冰清玉潔。
本詩中,詩人感嘆何郎已去,再也沒有好的詩句來讚美梅了,這世上少了知音,梅也更添了寂寞,一年一年的東風中,梅仍然孤傲地盛開。
本詩寫梅,頜聯兩句尤其令人嘆為觀止,將梅的風骨與神韻刻畫得絲絲入扣,梅的形象已脫離了單純的植物形象,她儼然就是一種理想人格的化身,梅所彰顯的品格是詩人的追求或者也可以說是其自比。
本詩作者高啟,元末明初時江蘇人,受朱元璋賞識,任翰林院編修, 時間不長又被罷官,回到家鄉後辦學種田,後因其他罪案牽連被判腰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