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蔥姜蒜雖然在我們生活中用的分量不多,但卻是不可缺少的調味品,所以家家戶戶也會備一點,可近段時間,大蔥、姜、豬肉等價格接連上漲,讓人感到意外!
「姜你軍」回歸、「蔥」忙漲價,吃不起了!
目前,生薑價格達到近6年來最高水平,根據中國農業信息網數據,11月份生薑批發價格為每公斤14.08元、較6月份上漲45.9%、同比上漲71.5%。
11月份,全國大蔥批發價格為每公斤4.56元,同比上漲99.1%,已達近4年來最高水平。
豬肉的價格也在11月中旬後陸續上漲了,據農業農村部數據,在11月23-27日,16省瘦肉型白條豬肉出廠價格總指數的周平均值為每公斤37.43元,環比漲1.6%。12月4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41.79元每公斤,比前日上漲0.9%。
這樣接連的漲價,大家的生活成本明顯上升了,不少人直呼:吃不起!
近期農產品價格上漲,原因何在?
雖然入冬、臨近春節了,大家對蔥姜蒜、豬肉等的需求量增加了,這是導致價格上漲的原因之一,但是其他原因也不可小覷!
今年,世界糧食形勢不容樂觀,主要產糧國疫情嚴重,而作為飼料的大豆、玉米價格近期也是上漲的,直接拉動了飼料價格的上漲,成本增加,豬肉價格上漲也是必然的了,最終傳遞到我們直觀的農產品價格(大蔥,姜等)的暴漲。
再加上蔥姜蒜都有一定的周期循環,就像「蒜你狠」和「蒜你慘」,這往往相伴而生,大蔥和姜也是,每次這些價格大漲,都會引來一大批跟風種植的農戶,等到這批跟風種植的大蒜再次上市時,卻發現這些已經泛濫成災,不可能賣出高價了,此次就是以前價格低導致農戶棄種,種植面積銳減,今年產量降低,供需失衡,價格才上漲了起來。
對於農戶來說,應該如何把握?
當農產品漲價時,對於農戶來說固然是增收的機會,今年的收益會是可觀的,但從長遠來看,也要預防「過山車」式的循環。
因為這階段的價格的大幅上漲將會導致明年的種植面積明顯增加,一旦供需再度失衡,供大於求,則會導致農產品的價格降低,因此建議農戶還是要選擇謹慎擴張,防止明年價格下跌導致收益受損。
如何正確把握呢?當然首先了解行情是必須的,現在科技很發達,不少農產品市場大數據都可以查詢到,分析掌握當前趨勢,對理性決定種植規模會有很大幫助;其次也要努力橫向擴展產業鏈,不能只擴展生產規模,能做到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收益也能大幅度增加,並且對於發展「產銷一體」的農戶,國家也是大力支持的,大家可以抓住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