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舒適區 才能入角色

2020-12-10 騰訊網

陝劇《裝臺》正在央視熱播,豆瓣評分已達8.3分,這部自帶親民基因的大劇用入木三分的筆觸,盡顯人間煙火氣,讓每個生活中的普通人都能在劇中找到歸屬感和共鳴。

《裝臺》聚焦於一群「裝臺」人,這樣的視角在影視劇裡尚屬首次。故事從小人物刁順子的視角出發,展示了在時代浪潮裡摸爬滾打的艱難生活,也展現了普通人的悲歡離合,大時代下的小人物們的奮鬥史。張嘉益演活了「裝臺」小班子的靈魂人物刁順子,他平時拉貨、幫人搬家,順便收點二手家具,有活時號召兄弟們給舞臺演出搭臺,為了討回工錢,能卷著鋪蓋躺進鐵主任家,也能在三言兩語間讓「清高」的舞美大師不好意思開口要錢……吃苦耐勞同時又兼具一點處世的圓滑。12月7日,張嘉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當初看陳彥老師小說的時候,馬上就吸引了我,順子這個人物太真實,這種真實特別可貴,身上那種善良、倔強,都是陝西人身上的特質,讓我特別能夠去靠近他、理解他。」

要把刁順子這個底層人物演好,是非常考驗演戲功底的,張嘉益說,幕後的工作他曾經也做過,有一定的了解,為了更好地詮釋人物,「我們提前一個月就回到西安,回到城中村,每天去體驗生活,還跟裝臺人一起,真正觀摩他們幹活。」張嘉益說,「我對我的家鄉充滿了熱愛,每一個角落,每一個地方我都是熟悉的,包括每一個季節的溫度,我都能感覺得到。」

一改過去在都市劇中的「霸總」形象,此次張嘉益的人物塑造真實自然,飽含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和處世智慧。張嘉益認為,藝無止境,最主要的是要放下自己,「必須要不斷突破自己,走出自己的那個舒適區。如果沒有勇氣打破自己,走出舒適區,就沒有更進一步的感受。其實每個演員創作的原材料就是你自己,可能有你最舒服的一個狀態。但是有時候,一定要努力地放下自己,儘可能地去靠近那個角色,去塑造那個角色。」

張嘉益此次和閆妮是第五次搭檔演夫妻,兩位聯手演繹的平凡人的婚姻溫暖而珍貴,被網友評價是「熒幕最佳CP」。劇中,順子和蔡素芬有一段關於「裝臺」的對話——「人就是你給我裝臺,我給你裝臺」。對此,張嘉益理解為「在生活當中,每一個人都是相互的,我們每一個人相互之間都需要幫襯和取暖,人生當中才會有光和熱」。

本報記者 夏明勤

相關焦點

  • 記者採訪張嘉益聊《裝臺》走出舒適區 才能入角色
    張嘉益認為,藝無止境,最主要的是要放下自己,「必須要不斷突破自己,走出自己的那個舒適區。如果沒有勇氣打破自己,走出舒適區,就沒有更進一步的感受。其實每個演員創作的原材料就是你自己,可能有你最舒服的一個狀態。但是有時候,一定要努力地放下自己,儘可能地去靠近那個角色,去塑造那個角色。」
  • 敢於走出舒適區,才能找到更高級的舒適
    9-3 敢於走出舒適區才能找到更高級的舒適因為生活中的重大機會總是會迫使我們走出自己的舒適區,這就意味著剛開始的時候我們肯定會感覺到不舒服。Comfortable[kmftbl] adj.使人舒服的,舒適的;05If you’re in a comfort zone,afraid to venture out,remember that all
  • 走出舒適區,才能有所成就嗎?一直以來錯誤地理解了舒適區
    近幾年接觸到的凡是關於舒適區的文章和言論,都是統一論調,鼓勵走出舒適區,拓延舒適區,我竟然不假思索地深信不疑,並為自己不能做到走出舒適區而時而感到自責。責怪自己像大多數人一樣平庸無異,做不到突破自我。前兩天讀到了一篇文章,竟令我恍然大悟,舒適區這事兒,也應該用批判性思維來看待。之前,為了走出舒適區,我做了一些傻傻的努力,比如嘗試不擅長的工作崗位,學習一些對於我來說很難的技能,最終都以羞恥的失敗告結。但是,當時我並沒有正確地反思自己,更多地在責怪自己沒有意志力。現在想想,這樣自虐真的對嗎?
  • 心理舒適區並不舒適,只需4步即可走出舒適區
    美國作家尼爾·唐納·沃許說過:「真正的人生始於你走出舒適區。」最近幾年溫水煮青蛙的故事耳熟能詳。青蛙正是因為不肯離開舒適區,所以到了最後想要逃離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待在舒適區之所以會給我們帶來很大危害,是因為讓我們無法獲得警惕。長久的安逸會讓我們失去鬥志。
  • 敢於走出人生的舒適區
    不要害怕吃苦,也不要害怕挑戰,人生不可能處處都是康莊大道,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困難、阻礙和挫折,此時,退縮、軟弱和安於現狀只會不斷消耗我們本就不夠鮮活的生命力,唯有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想方設法跨越生命中的障礙,我們才能像故事中的小河流一樣,從雨水變成河流,又從河流變成汪洋大海。
  • 勇於走出「舒適區」
    陳長 舒適區指的是一個人所表現的心理狀態和習慣性的行為模式,人們會在這種狀態或模式中感到舒適。黨員幹部在幹事創業上習慣待在「舒適區」,必然導致意志消沉、能力落後,難以跟上時代步伐;導致不能有效履行責任擔當,出現當「太平官」、念「平安經」的問題。因此,黨員幹部要勇於走出「舒適區」,在其位謀其政,做到「有位更有為」。 走出「舒適區」,要勤於學習思考。加強理論學習,在真學真信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學思踐悟中牢記初心使命,全方位提升個人精神境界。
  • 《刻意練習》:走出舒適區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就是因為從假期回到工作時,讓我們不適應,也就是打破了我們的舒適區。何為舒適區在解決走出舒適區的痛苦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什麼是舒適區。想像一下,你即將面臨一個至少三天的小長假。在這個假期中,你會做些什麼?因此我們會本能的習慣舒適區,卻不會喜歡走出舒適區之後那個痛苦的狀態。既然走出舒適區這麼痛苦,那我們為什麼不永遠待在舒適區呢?這是因為待在舒適區,我們就沒法接受新的東西,也就無法學習到新的知識,無法讓自己得到成長。因此想要成長和進步,我們不得不走出舒適區。
  • 到底要不要走出舒適區,真的如過來人所說年輕人必須走出舒適區嗎
    到底要不要走出舒適區,真的如過來人所說年輕人必須走出舒適區嗎?在我這個年齡的很多人都聽過一些成功人士的啟示,「你還這麼年輕,一定要走出舒適區」乍一聽,我去真的太有到道理了,我還這麼年輕,應該懷揣蒙星,努力拼一把。
  • 斷舍離:走出舒適區,才能活得更精緻,人生就是不斷地做「減法」
    斷舍離:走出舒適區,才能活得更精緻,人生就是不斷地做「減法」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做自己喜歡的事,過自己喜歡的生活」,但是卻沒有人說「走出舒適區」,其實在人生漫漫長路中,走出舒適區更適合我們的生活。
  • 【原創】勇於走出「舒適區」
    作者:陳長 舒適區指的是一個人所表現的心理狀態和習慣性的行為模式,人們會在這種狀態或模式中感到舒適。黨員幹部在幹事創業上習慣待在「舒適區」,必然導致意志消沉、能力落後,難以跟上時代步伐;導致不能有效履行責任擔當,出現當「太平官」、念「平安經」的問題。因此,黨員幹部要勇於走出「舒適區」,在其位謀其政,做到「有位更有為」。 走出「舒適區」,要勤於學習思考。加強理論學習,在真學真信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學思踐悟中牢記初心使命,全方位提升個人精神境界。
  • 想要孩子成長最好方法,不是「走出」舒適區,而是「擴大」舒適區
    其實閨蜜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她能夠看到孩子身上的興趣和閃光點也是值得鼓勵的,但過早逼孩子走出舒適區的這個做法並不可取。如果想要孩子有所成就,擴大舒適區才是最重要的關鍵。只要孩子一直待在舒適區,爸爸媽媽就會感到非常的恐慌,害怕孩子從此落於人後。所以尤其是在學習和才藝鍛鍊等方面會催促孩子過早地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就像閨蜜的孩子才剛剛三歲就想讓他去系統學習關於音樂的知識。但這明顯會超出孩子的能力範圍。
  • 走出「生活舒適區」,成就最出色的你
    人之天性是貪圖安逸,都樂意呆在舒適區。偷懶、睡覺、打遊戲、刷劇,這些事情簡單而低級,卻令人舒適無比,也難怪人們會樂此不疲。人如果過得太舒服了,危險也就到來了。安逸生活最容易消磨人的鬥志,扼殺人的潛能,使人一事無成。
  • 黨員幹部要走出「舒適區」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新時代的黨員幹部要勇於走出「舒適區」,多給自己幾分「自討苦吃」,多當幾次「熱鍋上的螞蟻」,磨出真功夫,練就硬本領。 「舒適」看似是好事,但一旦沉浸於舒適區,就如同慢慢加熱的溫水中放入一隻青蛙,水溫能帶來暫時的舒適,當它發現無法忍受的高溫時,卻再也跳不出來了。黨員幹部如果習慣待在「舒適區」,就會看不到人民群眾的需求,聽不見人民群眾的訴求。
  • 混得好的人,都敢於走出「舒適區」,越來越成功
    01 「舒適區」這個詞,這幾年來頻繁被人提起,成了一個生活熱詞。 很多人都在說,要走出舒適區,要挑戰自我,但往往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 2020,走出舒適區的5個理由
    因為畢竟,舒適區域內什麼也沒有增長。您的舒適區是一個快樂的地方。在這裡我們感到安全有保障。但是,如果我告訴您最好離開它呢?聽起來瘋了嗎?好吧,讓我解釋一下。對於許多人來說,踏出他們舒適區域的想法就像踏進沒有燈光的黑暗房間。
  • 王鷗新劇撕掉「諜戰美女」標籤 走出「舒適區」
    《芝麻胡同》算是她擺脫《偽裝者》「諜戰美女」標籤的一次嘗試,她表示以後會大膽走出表演「舒適區」,不過「小可愛」這種角色還是不會去嘗試。   搭檔「氣場強」  出演《芝麻胡同》,對王鷗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這是一部京味劇,劇中不少演員都是北京人,而作為一個廣西人,王鷗在臺詞方面就要動不少腦筋。
  • 現在的你需要走出舒適區嗎?
    太陽 巨蟹 3宮 現在的你不適合走出舒適區,因為你的內心並沒有做好準備。你是一個很沒安全感的人,對於一切的改變你都會產生很大的焦慮感。
  • 勇敢走出舒適區 個中利弊應該如何抉擇?
    如果敢於在需要成長和挑戰時勇敢地踏出下一步,勇敢地選擇走出自己熟悉的舒適區,也許你會見到各種各樣的風景,看到更大更波瀾壯闊的足球世界。 或許對比起五大聯賽國籍的球員,足球小國的球員,他們走出舒適區的能力就相對更強一些。
  • 所謂競爭優勢,就是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只有定義好比較對象,才能知道去尋求知己知彼的可能性,才能夠有所謂的形勢分析,才能夠找到有「競爭優勢」這一概念可言。一般來說,可以把競爭對手定義在企業年齡、產值體量、客戶數量……相差不大的同行上面。第二,競爭優勢不一定是整體上的,局部競爭優勢也有可能帶來最終的勝利。足球比賽當中,兩邊所派上球員數量是相等的,這個是規則所約定好的。
  • 孩子不願走出舒適區?找準「最近發展區」,「輕推」讓孩子前進
    走出"舒適區",先找準"最近發展區"老公朋友家的孩子去年九月份升小學,幼兒園畢業那會完全不認識字,對學習拼音也絲毫不感興趣。孩子父母倒是很著急,擔心孩子上小學之後跟不上學習進度,於是四處諮詢學習方法。一直被很多人認為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要走出"舒適區",對於成人來說是這樣,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走不出"舒適區"同樣沒辦法創造更多的可能性。如果家長能從小就引導孩子,讓他們知道該如何走出成長的"舒適區",那麼孩子長大也就更具有面對挑戰的能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