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為大家帶來的影評是電影《芳華》。
作為一個95後,對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故事總是充滿了蜜汁好奇,剛好最近在看路遙先生的《平凡的世界》,有一些小感觸分享給大家。
電影主要是以上世紀70-8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部隊文工團,以「活雷鋒」劉峰,「不被集體善待」的何小萍、默默暗戀著文工團小號手的蕭穗子。三人因命運的巧合重逢在硝煙瀰漫的戰場。而正在經歷時代變革的林丁丁、陳燦、郝淑雯也都產生了不同的變化。
每個個體都是時代的縮影,從影片的小人物身上,我們也能窺探到時代的特點。
影片中的劉峰,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活雷鋒。在文工團年年獲得標兵稱號,立功三次。每次去首都接受表彰,都會幫家在北京的戰友帶包裹、部隊裡的馬超群娶媳婦沒錢買沙發,他馬上就幫他打了一副、腰傷不能跳舞之後,他甚至將來之不易去軍政大學進修提拔幹部的機會都讓給了其他戰友,甘心做一枚螺絲釘。
這件事如果放到現在,估計大家想破腦袋都會問一句:「他圖啥呢?」
在「學雷鋒」的時代環境下便塑造出了劉峰這樣的人物。有時,人們會覺得他有點好的沒有「人味兒」了。
正是一個這樣好的人,向心愛的林丁丁表白擁抱後被指責是「耍流氓」,帶到保衛處承受了嚴厲的指責。也正是這樣一個好的人,在文工團裡盡心為大家服務卻落得了「他是活雷鋒就應該做好事」的下場。
這個世界的常態很有可能是好人未必會有好報,好事做久了,人們自然就會習以為常,你的奉獻也沒那麼珍貴了。
所以引用那句雞湯:你的善良得有點鋒芒。
還有那些經歷改革開放浪潮的人們,例如陳燦和郝淑雯。
同樣是幹部子弟階級的兩人門當戶對的結婚,陳燦之所以沒有跟心儀他已久的蕭穗子在一起也正是因為這種階層之間的鴻溝。
而身在時代的浪潮之中,面對財富的洪水猛獸,又有多少人能夠駕馭好它勇立潮頭。
從得失的角度來講,人生從來也是公平的。
當過分追求物質財富時,人們很有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關注身邊人的感受,成為金錢奴隸的可能性極大。而當人們還沒有足夠的物質財富時,雖然貧苦,但眼下還有世間珍貴的親情。
這時候你大概會說:「趕緊讓我暴富成為金錢的奴隸吧!」
現在可能只是一句玩笑話,但試問自己如果真的中了500萬的彩票,物質生活可以衣食無憂,可我們真的能凌駕於財富之上嗎?
我想恐怕未必。
從微觀的小人物身上分析了這個宏大的時代,生而為人,我們很有可能是沒有獨立意識的,我們的所思所想很有可能都是別人和這個時代想要告訴我們的。
前陣子找實習的時候突然冒出一個念頭:現在年輕人真的好難。
但是轉念一想突然感覺:我們這群出生在90年代末的人,從生下來開始就生活富足,衣食無憂,國泰民安。我們根本沒體會過我們祖先經歷的戰爭生活,我們甚至連一次社會革命也沒經歷過。
因為從小就生活在安定的和平時代,我們根本體會不到戰爭讓親人流離失所的殘酷。因為沒經歷過大的自然災害,所以根本體會不到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愁苦。因為沒經歷過文革的至暗時刻,我們沒感受過那些被批判的人從聽別人講自己壞話到自己講自己壞話,那種社會革命真實映射出的人性深處的醜陋。
所以我們可能遇到了一點挫折,我們就覺得:生活真他媽太難了。
是生活難嗎?
生活其實一直都這麼難,只是我們沒經歷過更難熬的日子。
前一段時間我突發奇想,覺得自己要是能回到80年代就好了,那時候剛剛改革開放,蛋糕越做越大,說不定自己能夠撈一筆金,從此擺脫成為社畜的命運。
可仔細想來,我們這個時代跟80年代的區別之一在於:獲取知識的便利性。
如今我們的這個時代,獲取知識的渠道很多。在大學期間,在不偷懶的情況下,如果你想通過培養自己的洞察力,很大程度上可以做到。也正是因為大家獲取知識的渠道都拓寬了,所以年輕人的競爭壓力自然會增大。
但是對於生活在80年代的人來講,在北京買一本熱銷的書可能得等個十天半個月才能擁有,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渠道並不寬泛,精神食糧更為匱乏,所以80年代大學生來的更加珍貴。
想到這裡,突然就覺得還是在自己的時代裡好好待著吧,讀點書積累眼光,可能終其一生也沒辦法成為一個所謂的成功的人,但在人生未來幾個機遇的關口,別錯過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