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建築師也是退休大學教授的津端修一和妻子津端英子,用將近四十年的時間,過著沒有積蓄卻令人羨慕的好生活:用時間等候泥土肥沃、生長出最好的蔬果;陪嫁的生活好物繼續傳遞給女兒、孫女……在時間的長流中,建立跟大自然的情感關係,手腳並用的菜園生活,激發出兩老驚人的智慧,越老,卻過著越美麗的人生。「風吹枯葉落,落葉生肥土,肥土豐香果,孜孜不倦,積累時間,不緊不慢。」
修一曾經主持高藏寺新村城的建設規劃,但他倡導的家庭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建築理念沒有被引用,這種遺憾在他退休後得到了補償——自己設計了居住的木屋,在庭院的菜園裡種植不同的蔬果,家,成為了生活的百寶箱。英子是在200年歷史的釀酒廠出生,卻有著「在雜樹林中蓋一間房子,過獨立自主生活」的簡單夢想。愛就是一起朝向同樣的方向,年輕時,她讓他擁有帆船,中年後,他完成了她擁有菜園的夢想。
讀《積存時間的生活》一書,卻是因疫情封城的特殊時期。每天清晨起床後,我總是不自禁地望向窗外,陽光璀璨,街道卻寂寥,心中也缺失了喜悅感。那些灰色的日子,被書中溫柔、深奧、有趣、甚至具有音樂性的文字、與自然和昆蟲共存的智慧與溫暖、自製芬芳的「斐濟果、醃梅幹、四季麻糬、柚餅子、一百次培根……」填充入絲絲彩色,讓我不由感嘆:「活得越久,人生就會愈加美好」。
最讓我感動的是:冥冥之中的際遇,修一先生在人生最後階段,無償設計了佐賀縣的山間療養院,用陽光、原木、庭院、雜樹林、手工坊的建築設計風格,為那些經歷了經濟社會的磨鍊,在過度勞累中迷失自我而發病的人帶來了最珍貴的精神慰藉。
人生之美好,蘊藏在不想違反自然的生活裡。每個人都具備「存活的能力」,夫妻之間留有空隙,接觸泥土,巧妙運用風和太陽,從可靠的商店購買食物,利用身邊的東西保持一身輕鬆,依自己的感覺下判斷,錢用完了就換個腦袋思考「自己的心目中什麼最重要?」不會被他人影響,尋找依時節替換物品的樂趣,鑑賞真品感受藝術,將古老的智慧繼續傳遞給下一代。
親手營造奠基於生活的資產,就是「積存時間」的意思。越老越美麗的人生,無關乎你有沒有菜園,關乎你要用時間累積出什麼樣的好生活。你我都能,只是要趁早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