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類器官

2021-02-23 膚復何求

皮膚類器官——可能作為解決禿頭的最新利器

學習壓力,工作壓力,生活壓力,,,,

各種壓力山大,壓死了各位優秀青年本該有的茂密秀髮。

   

小手一摸,頭髮掉了;摳個頭,頭髮掉了;洗個頭,頭髮掉了;梳個頭,頭髮掉了;甚至什麼也沒做,它還是不爭氣的往下掉。看著鏡中逐漸露出頭皮的自己,眼淚也會止不住的往下掉。

   

不過2020年的一篇的文章,給陷入脫髮的困擾者帶來了福音。在國際著名期刊《自然》上發表的了一篇名為《Hair-bearing human skin generated entirely from pluripotent stem cells》1的文章提出可以通過多功能幹細胞培養分化形成一種皮膚類器官——具有多層皮膚組織,甚至還有毛囊,皮脂腺和神經迴路。

類器官

2009年Hans Clever 教授提出了類器官的概念2以來,類器官研究成為一個新的熱點方向。類器官是在體外進行3D幹細胞培養,使幹細胞增殖分化形成具有一定功能和結構特徵的細胞團結構;類器官是在傳統2D細胞培養的基礎上進一步模擬了體內細胞之間相互作用。類器官在基礎研究如Tissue physical,Disease Modling和Cancer等中都具有巨大價值,並且在轉化研究中更是具有重大意義。3

皮膚-類器官

看似簡單的皮膚,其實相關的結構也是比較複雜的。皮膚主要是由表皮層和真皮層構成,其中包括來毛囊,皮脂腺等附屬器官。由於傳統的燒傷整形,皮膚移植臨床目的的需求,體外培養皮膚器官早已開展。現如今用表皮細胞和真皮細胞在體外構建皮膚器官系統已經比較完善,但是這種皮膚器官一直存在缺乏附屬器官功能的缺陷。

但是現如今在類器官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和進展。在體外應用多功能幹細胞進行誘導分化和培養,並通過加入不同的生長因子,調控其分化方向;誘導出表皮前體細胞和真皮前體細胞。然後在3D類器官培養系統中,逐步分化出現肌肉,皮腺等其他組織細胞。在動物實驗中,更是有了可喜的發現,該類器官可以在免疫缺陷的小鼠皮膚上重新形成皮膚,甚至長出來了毛髮!

此次的科研發現,為人造皮膚器官打開了新的突破口,對解決脫髮禿頂等問題提供了新的方案和思路,具有開創性的科研價值。使在體外培養毛囊和擁有完整功能的皮膚器官變為可能,展現了很強的商業價值潛力。

參考文獻

1.Lee J, Rabbani CC, Gao H, Steinhart MR, Woodruff BM, Pflum ZE, Kim A, Heller S, Liu Y, Shipchandler TZ, Koehler KR. Hair-bearing human skin generated entirely from pluripotent stem cells. Nature. 2020 Jun;582(7812):399-404. doi: 10.1038/s41586-020-2352-3. Epub 2020 Jun 3. PMID: 32494013; PMCID: PMC7593871.

2.(Sato T, Vries RG, Snippert HJ, van de Wetering M, Barker N, Stange DE, van Es JH, Abo A, Kujala P, Peters PJ, Clevers H. Single Lgr5 stem cells build crypt-villus structures in vitro without a mesenchymal niche. Nature. 2009 May 14;459(7244):262-5. doi: 10.1038/nature07935. Epub 2009 Mar 29. PMID: 19329995.)

3.Li Y, Tang P, Cai S, Peng J, Hua G. Organoid based personalized medicine: from bench to bedside. Cell Regen. 2020 Nov 2;9(1):21. doi: 10.1186/s13619-020-00059-z. PMID: 33135109; PMCID: PMC7603915.

相關焦點

  • 人類多能幹細胞培養出皮膚「類器官」
    「類器官」,在其培養4—5個月後,成功形成了多層皮膚組織,甚至包含毛囊、皮脂腺和神經元迴路。  長期以來,此類培養系統一直被用來研究人體外皮膚的發育。重建皮膚及其相關結構(如毛囊和皮脂腺)一直被視為一項難度極高的生物醫學挑戰。  此次,美國哈佛醫學院研究人員卡爾·克勒及其同事,第一次報告了「類器官」培養系統在仔細優化生長條件後,能夠利用人類多能幹細胞生成皮膚「類器官」。
  • 最接近真實人類皮膚的皮膚類器官
    至此,皮膚類器官誘導成功,並且皮膚類器官的毛囊生長經歷了類似於哺乳動物毛囊的形態發生過程。此外,研究人員發現類器官毛囊在整個表皮上周期性地間隔,表明皮膚附屬結構的模式機制在類器官中得以保留。隨後,為了深入了解皮膚類器官中出現的細胞譜系,研究人員分別在分化一周和一個月後對WA25和DSP-GFP類器官進行了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
  • 人體最大的器官是什麼 感知一切的器官——皮膚
    人體擁有很多器官,每個器官各司其職,在固定的位置發揮它的作用,可以說人體少了這任何一個器官都會像缺點什麼,而作為人體最大的器官的皮膚是起著很大的作用
  • Nature開發毛囊類器官,可再生頭髮!媽媽再也不擔心我脫髮了!
    研究人員利用幹細胞生物學和毛囊發育等領域的研究成果,製造出了近乎完整的皮膚類器官,即在實驗室中培育出來的模擬皮膚發育的自組織組織。類器官已經被用來模仿各種器官,包括內臟、肺、腎和大腦。由於器官由許多細胞類型組成,器官通常由多能幹細胞形成,而多能幹細胞有能力形成所有的成年細胞類型。
  • 皮膚——人體最大的器官
    皮膚對紫外線有吸收、反射和遮蔽作用,以減輕對細胞的損傷。皮膚屏障功能受損會導致皮膚敏感等一系列問題。    皮膚在調節體溫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外界溫度或因病體溫發生變化時,機體通過交感神經調控皮膚血管的收縮和擴張,改變皮膚中的血流量及熱量的散發以調節體溫,使正常人的體溫經常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    室溫下,只有不顯性出汗。當環境溫度高於30℃或劇烈運動時,顯性出汗。
  • 人體最大的器官是是什麼?大腦還是皮膚?人體體積最大的器官介紹
    人體最大的器官是?這個是螞蟻莊園2020年6月22日莊園小課堂的問題,大家知道答案嗎?螞蟻莊園小課堂答對獲得180g飼料,答錯獲得30g飼料。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今天莊園小課堂的答案,快來看看吧。  螞蟻莊園小課堂2020年6月22日問題  人體最大的器官是?
  • 「皮膚」—人體最大的器官
    皮膚覆蓋周身,猶如一座堅固的圍牆,每時每刻都在對人體進行保護。皮膚的功能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皮膚具有屏障作用人是環境的產物,每天都要接觸各種物質,完整健康的皮膚能使人體免受傷害,發揮屏障作用。
  • 皮膚—人體最大的器官
    皮膚—人體最大的器官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皮膚的正式名稱是皮膚系統2面積約為兩平方米,重量在約4.5
  • 為什麼說皮膚是人體中最大的器官
    每天一個皮膚小常識,有任何皮膚上的問題都歡迎來諮詢首先我們需要先來認識一下皮膚,皮膚是負責保護其他所有器官和身體系統並管理體溫和水分的皮膚本身就是一種器官,且是人體最大的器官,成年人的皮膚表面積約為1.5—2平米。皮膚能直接反映人體的健康狀況,健康的皮膚紅潤,有光澤,富有彈性,憔悴或失去彈性都是皮膚不健康的外在表現。
  • 大腦OR皮膚 人體最大的器官是什麼你造嗎?
    大腦OR皮膚 人體最大的器官是什麼你造嗎?時間:2020-06-22 09:08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腦OR皮膚 人體最大的器官是什麼你造嗎? 小雞寶寶考考你人體最大的器官是?以上是螞蟻莊園小課堂6月22日的問題,答對可以領取小課堂每天一份的180g小雞飼料。
  • Nature|利用支架引導的類器官晶片構建穩態小腸
    類器官,如上皮類器官(如那些源自腸道幹細胞的類器官)在組織和疾病生物學建模方面有很大的潛力。早在2009年,Sato等人證明可以通過單個富含LGR5陽性的小腸幹細胞體外培養成3D上皮樣的小腸類器官。但是,目前用於在3D基質模型中衍生類器官的方法,往往會導致具有封閉的囊性結構的組織隨機發育,這不僅限制了組織的壽命和大小,限制了實驗可操作性,同時體外培養的類器官組織一直無法形成生物體內的血管網絡,而阻礙營養代謝,阻礙組織的生態平衡。但這些缺陷一定程度上可以結合組織工程和精密加工技術得以解決,這就衍生了類器官晶片(organoids-on-a-chip)。
  • 人體最大的器官竟然是皮膚,氫對皮膚的作用令人刮目相看!
    人體擁有很多器官,每個器官各司其職,在固定的位置發揮它的作用。皮膚,覆蓋於我們的全身表面。與別的人體器官相比,皮膚不僅面積最大,而且分量也最重,說它是人體中最大的器官一點也不誇張。很多人把皮膚單純作為一個用來看的皮囊,實際上,皮膚的功能超乎你的想像!皮膚的結構由外往裡分為:表皮層,真皮層,皮下組織。
  • 器官移植的成功,從皮膚開始丨展卷
    本文節選自本書第四章,作者講述了自己學生時代採集死者皮膚的經歷,並由此介紹了這項工作的偉大之處——發現獲得性免疫耐受現象,從此使異體器官移植真正成為可行的技術。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輸液泵和帶刀片的取皮機——一種採集皮膚的「割草機」。一路上,我默默地坐著,在腦子裡複習著皮膚採集的步驟。到達醫院後,我們得知捐獻者的遺體還在手術室,其他器官採集團隊剛剛結束工作。後來我才知道,如果捐獻者不捐出其他器官,我們就得去停屍房找出遺體,這是最終讓我毛骨悚然的經歷。捐獻者就在那兒。
  • 生物冷知識科普 人體最大的器官是大腦還是皮膚
    生物冷知識科普 人體最大的器官是大腦還是皮膚時間:2020-06-24 21:4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生物冷知識科普 人體最大的器官是大腦還是皮膚 支付寶小雞莊園每日答題的答案是很多小夥伴們現在每天都必做的一件事,為自己的小雞賺取飼料,那麼答題的過程當中很多小夥伴就會不知道答案
  • 新方法可誘導人多能幹細胞形成紋狀體類器官
    新方法可誘導人多能幹細胞形成紋狀體類器官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4 13:30:13 美國史丹福大學Sergiu P.
  • 【微科普】為什麼說皮膚是多功能的器官?
    皮膚指身體表面包在肌肉外面的組織,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總重量佔體重的16%,總面積為1.2-2m²。
  • 皮膚人體最大的器官,快給你的皮膚洗洗澡吧!
    我們身體的表面,除口、眼、外陰和肛門等處外,幾乎都覆蓋著皮膚。毛髮、指(趾)甲、汗腺、皮脂腺是皮膚的附屬器官,它們相互配合,使皮膚成為一個多功能的器官。皮膚不僅面積大、重量重,而且還具有保護、分泌、排洩、調節體溫和感受外界刺激等生理功能。因此,皮膚被列為人體最大的器官,是當之無愧的。
  • Nature Materials 新型類器官列印技術實現大尺寸組織構建
    介紹了一種新型類器官列印技術方法,該方法結合了類器官製造技術和生物3D列印技術的優勢,並成功構建了高度仿生的釐米尺度的組織,包括管狀結構,分支血管和管狀小腸上皮體內樣隱窩和絨毛域等,為藥物發現和再生醫學研究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
  • 鄧宏魁/徐君/李程合作建立具備再生能力的新型類器官培養方法
    傳統的類器官技術存在明顯的缺陷:模擬了體內穩態環境下幹細胞及其分化細胞的相互作用,無法呈現損傷再生條件下的器官組織變化。然而在體內損傷誘導的再生過程中,會出現損傷態幹細胞來主導組織損傷修復的過程【2】。如何在體外建立能夠捕獲損傷態幹細胞的類器官培養方法,是類器官研究及應用面臨的重要挑戰。
  • (皮膚)人體最大的器官,你真正了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