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4日,第一屆中國青年雲峰會下半場以線上方式舉辦。活動通過鳳凰風直播與造就平臺進行實時直播,本次峰會累計77萬人觀看。
中國青年雲峰會(Chinese-Youth Cloud Summit)是由中美精英青年聯盟(US Chinese Elite Consortium)於2020年策劃並籌備的新型雲峰會。雲峰會致力於邀請各界精英人士為中美兩地優秀留學生分享經驗、傳授心得。更會為中國和國際專家大咖搭建交流觀點、促進各界共同提升的平臺。
本屆峰會以「破曉」為主題,共分10月17日、24日兩天議程。剛剛落幕的10月24日會議包含了「流行文化」、「 主題演講:經濟」、「 主題演講:流行文化」、「 影視娛樂」幾大板塊以及閉幕式,邀請到了12位在行業內具有影響力的嘉賓出席,圍繞板塊主題進行分享和討論。
北京時間10月24日下午12:00-13:00,經濟板塊有幸邀請到了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院長Geoffrey Garrett先生作為本次演講嘉賓。Geoffrey Garrett教授曾是史丹福大學,耶魯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南加州大學(USC)和雪梨大學的政治學教授。他還曾任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雪梨大學商學院和UNSW商學院的院長。
中國青年雲峰會「經濟主題演講」板塊主持人包嶽峰表示:「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從剛開始邀請嘉賓,到因為突如而來的疫情而轉型成線上雲峰會,我在這個過程學到了很多。我有機會接觸到各行各業的精英,也很有幸最後作為主持人採訪了自己學校的商學院院長。希望明年的雲峰會更成功」
疫情對於中小企業的影響及美國政府對小企業的救助計劃
對美國經濟,如果單看股價,確實是大科技股在推動大盤的股價上升,但是中小企業對於經濟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政府應對疫情的經濟方面的方案大部分都是以維繫中小企業為目標,但是相關的政策並不一定有效。首先因為,小企業的資金是不充裕的。另外,小企業也很難獲得金融借款方面的支持。
同時,創新也是對於各行業的一種挑戰。教授提到,今天洛杉磯地區的餐飲行業所使用的各種提前下單或者取餐的APP,以及和外賣公司之間的聯繫是否可以無縫連接,都是值得研究和提升的問題。
早期的美國政府對於救助中小企業的應對計劃是有效的,這體現在對於小企業的保護,對於就業崗位的保護,保險相關補貼以及利率的減少等方面。但是計劃的具體落實還需進一步跟進,圍繞在中心的仍然是政治的問題,而不是經濟本身的問題。另外,各州政府層面也陸陸續續出現了財政相關問題,但美國參議院是沒有意願和義務去救助州政府的。所以,隨著美國大選的臨近,很多事項都將變得政治化,從而影響到經濟上的決策。
中美兩國的政治體制和經貿摩擦對未來經濟復甦的影響和關聯
疫情在影響經濟的運行,而不是經濟運行影響到疫情。疫情在中國較早發現,應答也行之有效,目前最新的經濟增長率回速已經到了5%。等到了第二、第三季度,中國經濟的復甦仍然比較強勁的,美國這邊則相對滯後。接下來中國會進一步帶領亞洲經濟的復甦,成為世界經濟的進步的驅動國家。所以目前,中美在對疫情應對上造成的落差可能在未來六個月、十二個月,甚至之後仍有深遠的影響。
對於美股,如果將其剝開來分析,各美股其中的表現差異還是很大的,比如在交通方面,在航空方面、商業地產方面、酒店業,並不盡如人意。尤其是考慮到現在美國經濟的情況,所以我們單去看美國大盤的表現是不可取的,因為大盤的表現更多是受到幾個大的科技股的推動。第二點,一個企業的信用評級如果是充分的,幾乎是可以無限制地借到資金的。所以,現在的低利率環境,作為投資者是有利的,因為人們可以低成本地借到信貸,但作為一個儲戶,銀行帳戶裡的資金利息基本為零,所以收入是受到影響的。這也是為什麼實體經濟和華爾街之間現在出現趨異情況的一個原因。
疫情已經如此,經濟不平等的形勢雖早有雛形,但是疫情無非加劇了各方面的惡化。這對於美國的政治也會產生相應的影響。美國政治現在兩極化的情況非常嚴重的,就戴不戴口罩的問題而言,其本身在美國已經成為了政治化的課題,大家談論的不是公共衛生,而是政治。
國外投資人對於中國資產不感興趣已經成為了目前比較普遍的誤解,事實上是美國很多公司不願意出現在美國的政治雷達的屏幕上,比如金融服務業,他們非常認同中國市場的重要性,資產管理、財富管理公司規模巨大,這樣的企業也都有意願參與中國的發展。美國的半導體公司也想跟中國做生意,儘管存在政治敏感性。美國的跨國公司們清楚中國對於它們的重要性,但是它們不選擇公開說話,這就使得美中之間的政治一直在大談貿易赤字,但從經濟角度來說,貿易赤字沒有那麼重要。美國可以從中國的崛起,從三個方面獲益,一是中國儲蓄率高,中國可以不斷的購買美國資產,包括美國國債。第二,中國的市場對很多美國公司重要性是巨大的,像星巴克、通用汽車、蘋果公司等等,它們所處的行業不同,但是中國市場對他們的作用都不可小覷。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從政治上也是最難達成的,就是美國的消費者其實可以從中國製造獲益,因為中國的成本很低。今天,美國的政治辯論地一直說出口是好的,因為出口可以給美國帶來就業增加,進口是不好的,因為進口會摧毀本土的就業,因為進口可以給美國消費者帶來更低廉的價格。中國進一步納入世界經濟,中國的低成本製造可以讓美國的消費者和世界各地的消費者獲益,因為中國可以在廣泛的領域裡低成本的生產很多產品,這就使得全世界的消費者從中獲益。
核心技術對於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及中美關係的走勢
以5G為例,美方有觀點認為華為提供5G網絡的設備,對美國構成了國家安全的風險。但事實上,根本不存在大量證據表明華為的技術和設備裡開了後門,只是中國政府保留在自己認為必要的時候幹預華為的權力。對美國而言,美國自認自己是世界上最具創新能力的經濟,認為所有的好點子都是來自矽谷,顯而易見,矽谷確實是一個好地方,但很多在矽谷的核心技術都來自於政府合同,是美國國防部提供了最早的資金,奠定了早期的網際網路的基礎。冷戰結束以後,美國政府持續對核心科技研發進一步的投入,現在導致了今天的5G裡面沒有美國的核心技術。反之,和中國對比,中國政府是持續的,在所有先進科技領域裡面投資,因為中國政府知道是核心的研發投資造就了阿里巴巴、騰訊、百度、TikTok、抖音等等公司,有了這些核心技術,好的大公司才會發展起來。而矽谷是讓美國政府做核心科技研究,私人部門再跟進。模式本身是好的,可是當美國政府漸漸淡出了核心科技研發領域,對於美國經濟的長期發展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疫情實際上在做的是加速現有的趨勢,大的科技企業本來就已經有較強存在感,現在它的主導力就進一步加強了。首先是在物流板塊,規模和體量進一步的加大,有了越來越多的自動化,機器人技術的使用。對於相關的企業,比如說亞馬遜,它不僅是一家技術企業,它也本身是一個物流企業,所以它等於兩個層面都在獲益。確實,疫情會對已有的趨勢進一步放大,進一步強化,但是這樣的影響不是局限於一個局部,而是說會有各方面相關的影響。
在文化層面,對於中國同學去了解美國,美國同學去了解中國,這種雙向的交流是很重要的。用高等教育來促進雙方的理解和深入是極為核心的。所以,個人層面上,美國本身它的一些高等院校國際化的程度有減少令很多教育工作者沮喪,經濟層面上,美國各大高校從國際化獲益良多,從更好地對多元化文化的了解方面也是如此。
(嘉賓言論僅代表嘉賓個人立場)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