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邊淳一的小說《紫陽花日記》以一本隱匿的妻子心情日記為因,以丈夫對日記的偷窺為主線,揭示了夫妻雙方在愛情、婚姻、家庭三層關係中激蕩、苦悶的心路歷程,指向現代婚姻中隱藏的問題。
整部小說用「日記」這一種特殊載體,連接整部作品的情節和人物關係,從而形成別具一格「日記體式」的敘事手法。
《百年孤獨》的作者馬爾克斯說過一句話:「小說是用密碼寫就的現實。」優秀的小說其實就是破解生活與藝術間某種隱秘關聯的密碼。
01、渡邊淳一為什麼用「日記」作為主要敘事?
第一、「窺視」的敘事視角,引發讀者的獵奇心理
《紫陽花日記》中最為獨特的創作手法就是「敘事視角」的奇特。日記牽扯著人的隱私,藏著內心的秘密。而渡邊淳一,卻帶著讀者,隨著出軌的丈夫視角,一次次趁妻子不在家,潛入屬於妻子私人房間,摸索著枕頭下一本紫陽花封面的妻子日記。
在《中國敘事學》一書中提到:敘事視角是一部作品或者一個文本看待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視角指敘述者或人物與敘事文中的事件相對應的位置或狀態,或者說,敘述者或人物是從什麼角度觀察故事的。
視角在敘述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觀察的角度不同,同一事件會出現不同的結構,甚至將會關係到文本所描述的故事的性質。
丈夫省吾是私立醫院院長,完美家庭的一家之主,省吾從社會角色和家庭角色人物雙重定位為事業有成,才智雙全的成功人士。讀者隨著這樣一位角色的一次意外翻到他人內心世界,是忐忑而驚喜的。
小說雖然「偷窺」的是丈夫,但同樣滿足了讀者的好奇心,造成了一種「窺探隱私」的藝術想像氛圍和閱讀空間。
隨著省吾的心理活動和日記裡妻子的心理活動,雙線描寫之下,讀者對這個表面風平浪靜的完美家庭下隱藏著」婚外情「的情緒刺激,不斷增加了獵奇心理,強烈渴望知道欲蓋彌彰下的情節變動。
讀者的視角一直跟著丈夫省吾一樣的「膽戰心驚」,一次次欲罷不能的走進妻子的臥室,偷窺妻子的內心。視角是丈夫,讀的是妻子的內心。
第二、「寫」與「讀」解析故事線AB面
渡邊淳一的作品大多是剖析與婚姻相關聯的愛情、倫理道德、兩性意識等方面問題,這本《紫陽花日記》的絕妙之處,就在於「日記」是絕佳的反映人物心理的載體,而同時可以對「讀日記」的人同步進行心理描寫,雙管齊下展現同一事件中,兩位人物之間的心理矛盾和反差。
整部作品寫了一段婚姻中的兩段婚外情,而有趣的在於丈夫和妻子在「出軌」與「被出軌」角色之間相互轉換。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兩面性,當各持一面之詞,讀者卻從反思出這段婚姻問題的本質。
日記的特點「自我對話」,可進行純粹、隱秘的私人敘述,其本意不僅無心傳世。
「人物的思想再沒有比用人物自己的聲音表達出來更自然的了,再沒有比自然帶來的真實更能吸引人心的了。而且人性本來就是具體的、自由的,應當有獨立的釋放空間。」
而讀日記的人,根據一件事的「自我反饋」敘事,加以詮釋另一個角度的理解認知,「雙面敘事」是這本小說最有趣的吸引人的特點。
02、「日記」中隱藏著妻子志麻子人格中的「隱私面具」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首先提出「人格面具」一詞,榮格在《原始意向和集體無意識》一書中寫道:人格面具是個人適應抑或他認為所採用的方式對付世界體系。
「人格面具」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人格面具,不同場合使用不同的人格面具,事實上,「面具」並沒有真假之分,只能區分為「公開面具」或者「隱私面具」。
志麻子「公開面具」:溫良恭順的賢妻良母
妻子的社會角色單一而刻板,只有「賢妻」和「媽媽」兩種身份,雖然為家庭主婦,但把整個家庭和孩子照顧的得體而令人滿意。
而當丈夫翻開日記之時,我們會發現她的「人格」並非和現實生活中的「面具」統一,而這是與她「自我」相違背的。
她為自己帶上沉重的「家庭面具」:賢妻良母的形象。在心理學中,長期表現虛假的「自我」會導致缺少嗜好、壓抑綜合症以及低自尊感,還可能會使人做出自我毀滅的行為。
奧斯卡·王爾德曾說:「一個人越是以自己身份說話的時候,便越不是自己。給他一個面具,他便會告訴你事實。」
志麻子「隱私面具」:對婚姻早已不滿
志麻子在日記的表露心聲,雖然起因是記錄發現丈夫的婚外情的蛛絲馬跡,但隨著記載量的劇增,我們卻從一角揭開整段婚姻的斑駁,實際上,志麻子早就心存不滿。
志麻子在日記中說:「家庭中的齒輪又一個不正常,就會導致其他的齒輪也出錯,從齒輪的不協調處發出吱吱的尖叫聲。」「久而久之,就會對不正常的齒輪習以為常」。
現在還能勉強的運轉,只出於兩人的「公開面具」,道德倫理上的夫妻職責。
這段婚姻中,在省吾婚外情之前,志麻子就已經處於「情感壓抑」之中,只是她忙碌於家務和撫育兩個孩子,過著循規蹈矩的日復一日的生活,
丈夫省吾用婚外情的行動去發洩婚姻的不滿,而妻子志麻子卻一直隱忍,堅持維護「賢妻良母」的面具,把最真實的自我想法包裹在最深處,不被任何人發現。
而如果不是這一本日記,無論是讀者、還是丈夫省吾,甚至志麻子本人可能都無法揭示婚姻生活的真相,雖然人人都討厭「虛偽」,但是卻更害怕面對「真實」,這也是我們對人格面具不可捨棄的原因之一。
「人格面具」就是這樣一層一層疊加起來的,「隱私面具」在裡面,「公開面具」在外面,越外層的「人格面具」越堅硬、理智、節制,越裡層的「人格面具」越柔軟、感性、自由,
03、「日記」是志麻子釋放被壓抑的「隱私面具」的「合理位置」
人格面具在整個人格中的作用既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如果一個人過分地熱衷和沉湎於自己扮演的角色,長期受「公開面具」支配,就會逐漸與自己的天性相異化而生活在一種緊張的狀態中,在過分發達的「人格面具」和真我的「隱私面具」,存在著尖銳的對立和衝突。
長期被壓抑的面具如果得不到釋放,會導致人格障礙,而志麻子為自己選擇了用「日記」的形式,釋放真實的「自我」。
①情感的壓抑
志麻子在日記裡解析了婚姻的現狀,丈夫繁忙的工作給家庭帶來了富裕的生活,從而成為了社會、周邊鄰居眼裡「幸福美滿的家庭」。
「在不知不覺中,我和孩子們都適應了沒有丈夫(父親)的家庭生活,覺得丈夫(父親)不在家理所當然的,既不寂寞,也不感到眷戀。」
兩個人在家庭分工明確,一個負責賺錢養家,一個負責家務所有,久而久之無聲默契的各自奮戰,卻沒有了情感交流,各自忙碌著各自的生活。
到了時間和金錢上都富裕的今天,兩個人卻無法享受成功的喜悅,變成了毫無情感交流的「假面夫妻」。志麻子在生活中寡言少語,盡本分做著社會認定的賢妻良母,但壓抑已久的個人情感全部傾瀉於日記的裡,對丈夫的敏感多思、對生活的憂愁與喜悅。
②情慾的壓抑
在得知丈夫出軌之前,這段婚姻中麻志子已經顯露出對丈夫的情慾的壓抑。
「丈夫做愛的方式總是機械性的」「那時候的我,已經把做愛等同於生殖行為來考慮,而所謂的行為也只是義務性的」,「終於如願以償,我懷上第二個孩子,那時從心底鬆了一口氣,並不是因為懷孕,而是可以不用再和丈夫做愛而感到放心。「
志麻子和高中老師接觸之後,對於老師的郵件僅僅「我等你」三個字「莫名其妙的有些熱血沸騰」,心臟砰砰的跳,臉上潮紅,感覺自己像個「沒有見過世面的無知少女」。
結婚15年,兩個孩子的母親而言,對於除了丈夫之外敬重的男性老師發出的情慾信號,志麻子顯示出了芳心初動般蠢蠢欲動,而這一切都源於這些年被壓抑後的情慾,連「自己都被嚇了一跳」。
③困境的壓抑
儘管志麻子一直處於婚姻的不滿中,但結果表現還是首先被丈夫出軌拋棄,她曾想過將婚姻協議書擺在丈夫面前,帶著孩子們一走了之。
朋友為志麻子解釋了作為全職主婦的離婚後的困境:搬出去租房子需要男性擔保人,家庭主婦社會評價低得到的離婚賠償費少,根本無力獨自撫養兩個孩子;經濟情況無法得到孩子的撫養權,而監護權也偏向經濟優勢一方,一旦鬧僵會禁止母親的探視權......
種種的現實困境壓力,讓志麻子無力結束這段壓抑的婚姻,夫妻之間日趨冷漠、隔膜,雖形同陌路卻互相利用對方來維持「體面」的「假面夫妻」。
在今天的社會中並不少見,如何正確理解婚姻關係中的人性和人權問題越來越難,婚姻關係中的種種異化現象體現了現代人在絕望與希望中的苦苦掙扎。
志麻子為什麼要寫這本日記呢?渡邊淳一在小說中借用丈夫省吾的疑問帶動讀者的疑問:為了記錄真實的心情?寫出來可以消除內心的焦慮和不滿?抑或是為了留下記錄,以備日後使用?是為了知道丈夫來看,為丈夫而寫?
而從心理學角度上分析,這本日記是志麻子,太長時間強化溫順賢良「賢妻面具」,打壓但人格上不能長期偽裝、壓抑自己,面具可以是保護自己的工具,也可能會成為毀滅自己的武器。日記是被壓抑的自我的最後途徑,為自己找到一個合理的位置。
04、起初「日記」是志麻子壓抑的人格宣洩,最後「日記」是異化婚姻的抵禦抗衡,《紫陽花日記》對現代婚姻的啟示:
《紫陽花日記》的結尾開放而充滿玄機,讀者與這段婚姻榮辱與共了一段時間後,會不禁質問:這樣的婚姻看似表面達成平衡狀態,會是永久合理的存在方式嗎?
①平衡「人格面具」,別讓「面具」蠶食「真自我」。
榮格所說每個人在不同場景下會運用不同的「人格面具」,但我們會把自己禁錮在社會所稱讚的「面具」,比如「賢惠的妻子」、「成功的人士」、「完美的父親」等等,痴迷於用標準化的模子來迎合他人。
這種行為背後,其實我們內心所恐懼的是「隱藏面具」下的人性暴露,譬如貪婪、性慾等等。
在威廉·戈爾丁的《蠅王》中,Jack和他的同伴們在孤島上為了生存獵殺野豬。他們在臉上塗滿了各種各樣的顏料,用來掩護自己。Jack說,臉被塗上顏料的感覺非常奇妙,就好像一部分的自己被隱藏了起來,而在那片顏料下的自己,就好像是整個事件的一個旁觀者,罪惡感被慢慢地淡化,最後覺得帶著顏料的自己做任何事都再平常不過。
雖然帶著「面具」展現的人格看起來更完美,但卻不是真實的自己,當一切原形畢露那一刻,將會是最痛苦的面對,「面具」對生活真正的影響取決於我們對它的依賴到底有多少。你越依賴它,它就越容易主導你的生活,蠶食你的「真自我」。
把外部的聲音拋開,正視自己的一切,欣賞自己的優點,客觀認識自己的缺點,才會認識到自己的獨特與無法代替性。在這個過程中,為自己找到了意義,而不是由他人牽引和主導著。
②「夫妻冷暴力」絕不是解決婚姻問題的方法
渡邊淳一實際上給我們展示的是一對「夫妻冷暴力」的現狀,兩個人默認採取了疏遠、忽視、互不理睬、拒絕性生活等夫妻身心分離的矛盾和窘境。
假設沒有這本「日記」,詳細展現人物最隱秘的內心世界和深層情感以及真實的需要,我們也無法這麼深入的了解到夫妻生活中妻子對於丈夫和家庭生活的情緒流動、心理變化和情感軌跡。
小說的結尾最後一篇的日記,妻子志麻子表明給「時不時偷看我日記的丈夫」,從此將把所有的事情全部裝在心裡,不再用「日記」去進行夫妻變異化的交流。志麻子把最後單方面的交流窗口關閉掉,意味著徹底進入「夫妻冷暴力」狀態。
夫妻冷暴力的「施暴者」和「受害者」無論如何轉換都將是對整個家庭的巨大心理傷害,沒有傷痕、沒有流血、沒有屍首,但卻陷入死一般寂靜的「親密關係」,永遠都不會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婚外情並不是婚姻中最可怕的癥結,最可怕的是隱藏在對表面平和、實則冷漠破裂的夫妻關係,這本小說其實是對嚴重缺少情感交流的一種絕妙諷刺。
寫在最後
讀《紫陽花日記》時,一直有種隱隱的沉悶,偷窺日記這樣的行為,常常出現在青春期少年和父母之間代溝問題上展現隔代親情親疏不定。
然而存在於朝夕相處、相濡以沫的夫妻中,沒有無法割捨的血緣,沒有時代的鴻溝,卻產生如此變態冷漠的形式去尋求心理上的疏解,是現代婚姻中的悲哀。
當「愛情」和「婚姻」成為生活的背負,我們還有什麼美好可以值得期待?
作者介紹:榮榮
關注女性,賦能家庭。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