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面積幅員遼闊,從緯度範圍來看我國大部分地區都位於北緯20°至北緯50°之間,大部分國土都位於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因此我國大部分地區在氣候上都表現為「四季分明」。除了南部沿海包括海南島等地,由於緯度偏低,氣候常年如夏,以及青藏高原地區,由於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形成了終年低溫的高山氣候,四季並不分明。除了以上地區之外,我國其他地區一年中都有十分明顯的春夏秋冬四季劃分。
在季節劃分上,北半球通常把3月、4月和5月劃分為春季,把6月、7月和8月劃分為夏季,把9月、10月和11月劃分為秋季,把12月、1月和2月劃分為冬季。在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中,有一個節氣是「立冬」,一般是每年公曆11月7日或8日,在有些地區立冬被看成是冬季的開始,很顯然由於我國南北緯度差異巨大,「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顯然更適合我國的北方地區,特別是東北地區,而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在「立冬」節氣時,顯然還沒有達到氣象學意義上的冬季。
那麼,你知道我國的長江中下遊平原一般什麼時候入冬嗎?長江中下遊平原地區,位於我國東部季風區中的南方地區,氣候類型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緯度位置大約為北緯30°附近。我國目前一般依據「候平均氣溫」法劃分四季、在氣象學意義上,日平均氣溫連續五天等於或低於10℃以下,可以算是入冬。我們發現,判斷是否入冬的關鍵要素是要「連續五天」日均溫低於10℃,也就是要持續一段時間的低溫,需要冷空氣進行較長時間的統治才能實現。
雖然,過了秋分節氣之後,太陽直射點往南移動到南半球,北半球進入到冬半年,亞洲高壓的勢力開始逐漸增強,我國開始逐漸盛行西北季風,冷空氣也開始逐漸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冷空氣對我國從北至南廣大地區逐步展現統治力,從而也使得我國從北至南逐步進入冬季,我國長江中下遊平原地區一般會在11月底至12月初入冬,從時間上來看長江中下遊地區的入冬時間比較符合常規的四季劃分。
從「候平均氣溫」法劃分四季的標準來看,其他三個季節也有相應的標準。一般來說,日平均氣溫出現連續五天超過10℃以上,可以算是入春;一般來說,日平均氣溫出現連續五天都在22℃以上,可以算是入夏;一般來說,日平均氣溫出現連續五天都在22℃以下,可以算是入夏。在實際上,如我國的長江中下遊地區,人們通常會感覺夏季和冬季季節時間偏長,而春季和秋季季節時間偏短,在某些年份甚至會有從夏季直接進入到冬季,或者從冬季直接進入到夏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