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或許是自然界中各種生物都要進行的一項工作,為了培育出更強的下一代,生物也是想盡各種辦法。甚至它們這種類型的行為讓人類感到疑惑不解,畢竟,這是少有現象。就是母螳螂與公螳螂在完成交配後,公螳螂便會自願將自己的身軀供給母螳螂食用,這之間到底發生什麼事?是長期形成一種共生關係,還是另有說法?
儘管是在動漫影片中,它們的繁殖行為依舊是被人們深刻描述的話題,畢竟這話題確實讓人不解。不僅僅是我們普通人這麼覺得,就連生物學家們都是很感興趣。也許很多人覺得母螳螂會不會在繁殖完後出現的飢餓現象,然後就順便吃了公螳螂。
這並非沒有道理,生物學家們在經過大量資料收集與實地考察研究,發現飢餓確實佔很大因素。可是你有沒有仔細想過公螳螂為什麼不反抗,難道說打不過?其中必有其它原因,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從生理機制與行為機制來講,像螳螂這種肉食性昆蟲而言,攻擊對方完全就是一個自身依據環境做出相對應的本能反應。它們的理念只有一個,捕殺食物才有活下去的希望,毫不誇張它們會將眼前動的最快的昆蟲先殺死,慢的之後再處理。這也是為什麼在武林中盛行「螳螂拳」,估計它的威力不是一般小(同等級的昆蟲相比較)。
再加上母螳螂肩上的任務巨重,不僅要繁衍後代,保證它們能夠健康的成長,重要是自己得先存活下來。問題來了,這就得需要很多營養物質,才能夠在繁衍過程中培育更多、更多的小螳螂。而且,數據顯示公螳螂全身的營養物質相當豐富,交配後的後母螳螂要補充大量營養才可以存活,公螳螂被吃的概率在不斷上升。
即使這樣,公螳螂難道就沒有想活下去的念頭?心甘情願被吃掉。不會逃走嗎?知道原因的我瑟瑟發抖! 第一個原因是公螳螂在時代不斷的變遷下,公螳螂的體型逐漸比母螳螂小,這樣子公螳螂的力量遠遠不夠母螳螂。還有之前公螳螂是體型壯大的,完全不怕母螳螂的攻擊,而且公螳螂是最適合培育後代的最佳選擇。第二個原因就很好理解,假如母螳螂都被吃掉,那誰來繁衍後代,從此沒有了交配對象。
再說被吃掉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公螳螂在繁殖時,不小心從母螳螂身上滑落下來,便讓母螳螂本能覺得這就是獵物。事實上,科學家經過多次的觀察發現這些螳螂並不是心甘情願被吃,而是很無奈,畢竟母螳螂可以將公螳螂包裹在懷裡,哪裡還有逃跑的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公螳螂即使被吃掉頭部,仍然可以繼續完成交配,因為它的下半身是受腹部神經控制。真的是無奇不有,但這種也並不是百分之百會發生,大概也就只有百分百之三十機率出現,所以你還不一定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