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足壇的中心毫無疑問是歐洲,歐足聯的各項政策引領著世界足壇的發展,歐足聯可謂是世界足壇的風向標。歐足聯旗下擁有多項重大賽事,如今主要以歐冠和歐聯杯為主,歐洲超級盃只是附加賽性質。曾經歐戰賽場可不止歐冠和歐聯,而是歐洲冠軍杯、歐洲聯盟杯和歐洲優勝者杯齊名,並稱為歐洲三大杯。
歐冠杯:
歐冠始於1955年,改制前和改制後整體變化很大,但總體是一脈相承。歐冠改制前的參賽資格並不好拿,歐足聯旗下的各個聯賽冠軍才能獲得參賽資格。第一屆歐冠正賽有16支球隊,第二屆起衛冕冠軍自動獲得一個名額,同一聯賽裡最多只有兩支球隊參賽。相對而言,那時候想要獲得參賽資格難度確實更大,名額有限,主流聯賽的豪門球隊並不像現在這樣容易獲得歐冠資格。也正因如此,一些低級別聯賽球隊才更有機會奪得冠軍,黑馬色彩才顯得更濃厚。而如今的歐冠賽場,冠軍基本被四大聯賽球隊包攬,自從2004年波爾圖奪冠之後,連續15個賽季冠軍都歸屬於四大聯賽球隊。
1992年,歐冠展開大規模改制,隨即迎來新時代。歐冠改制不斷促進商業化發展,加上博斯曼法案出爐,歐洲足壇完全向商業化轉變。改制後的歐冠不再是直接打淘汰賽,而是引入世界盃的形勢,加入小組賽制,大量擴軍,增加比賽場次,而且給予主流聯賽更多參賽名額。同一聯賽最多可以有五支球隊獲得歐冠席位,西甲和英超都曾有五隊同時參加過歐冠。
歐洲聯盟杯:
歐洲聯盟杯於1971年創立,前身是歐洲城市博覽會杯,因為城市博覽會杯屬於邀請賽制,計算聯盟杯的歷史成績與城市博覽會杯獨立區分。歐冠大量擴軍之前,聯盟杯和優勝者杯的影響力比起歐冠相對弱一些,但那時候競爭力很強,並不比歐冠差太多。1999年優勝者杯併入聯盟杯,而歐冠大量擴軍,將大量豪門球隊集中到歐冠賽場,讓聯盟杯的競爭力大幅下降,影響力越來越弱。2009年聯盟杯再次改革,變更為歐聯杯,冠軍可以直接獲得一個歐冠正賽席位,從而增加競爭力。
歐洲優勝者杯:
歐洲優勝者杯從1960年拉開戰幕,到1999年取消,前後時間跨度接近40年歷史。優勝者杯和其名字相符,就是杯賽冠軍的最優勝者,參賽名額分配就是給予歐足聯成員國的杯賽冠軍,從第二屆起衛冕冠軍可以參賽。不過在優勝者杯四十年的歷史中,從來沒有球隊衛冕成功過,這成為歐洲優勝者杯一大特色。1999年歐足聯的改革終於對杯賽下手,將優勝者杯併入聯盟杯,優勝者杯的歷史隨之終結,三大杯由此成為歷史。
歐洲三大杯並列時代已成為歷史,歐冠始終在延續,只是經過改制,全稱更名歐洲冠軍聯賽。聯盟杯幾經改變,如今成為歐聯杯,也始終扮演者歐冠的小弟角色。而歐洲優勝者杯已經取締,歷史故事停留在二十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