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彩禮,很多家裡沒有女孩的家長一聽到高額的彩禮就會問,你這是賣女兒還是嫁女兒?但是在農村,我說的是大部分的農村,兒子結婚不送彩禮的幾乎沒有,只是多少的問題。從一開始的一份禮,到現在動輒幾十萬,讓好多農村家庭接受不了,我記得在前十年我們這裡就有一句話「富了一對小地主,窮了一對老貧農」,子女結婚後可以說是要啥有啥,而一少部分男方的父母成了兩手空空,有的甚至還要背上很多債。
一份禮是多少錢?在古時候有句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紙錢不買人。一份禮是120元當時結婚,不好說話的會是240元,這在當時就是很高的,那個紙錢不買人,言外之意就是要象徵性的送幾塊原來的銀元。
這個沒有規定,都是一方習俗,說起來也是陋習,在我生活的那個縣城,有一個鄉鎮的幾個村子彩禮是3斤3兩,嶄新的不亂碼的人民幣有10萬,但現在遠比這個還要高,接近20萬,還不算有的要求買車,縣城買房。住在城裡的居民也從一開始的3.8萬漲到了10.8萬,就這都不帶訂婚給女方買手機,結婚買三金。
好多家庭是兩個兒子的,好多女方都不說,言外之意彩禮還要高,有的家庭沒辦法,只能讓一個兒子去招親當上門女婿,這種情況是我親眼看到,並且男方條件也不差。
女方陪嫁多少合適?說到這個問題,有人會說,送那麼多的彩禮,應該都給女兒,但事實不是這樣,具體要看你碰到了啥樣的女方家長。我來說一件自己身邊的事情,侄子自由戀愛,女方父母心裡不大願意,當時村裡的彩禮是3.8萬元,他要了6.8萬元,象徵性的回禮800元,結婚的時候沒有陪嫁一分錢,女兒的衣服都沒有幾件,只有幾個床單和枕套,但家裡說只要兩個孩子願意就可以,到了生下孩子後隨禮5000元,還有給孩子添置的一些衣服。
很多女方家庭多少都會拿出一點作為給女兒的陪嫁,有送10萬陪嫁2萬的,也有送10萬陪嫁15萬的,這都是我在家裡看到的。由此可以看到陪嫁沒有多少。
這個都不用說,在農村都是留在了女方父母那裡,其實,送來的彩禮也不是都給了父母,在農村,會有好多陪嫁的,最起碼的就是要做好多床被子,床上的四件套都是與之匹配,一些女方家長特別心細,那些擺放整齊的床單,被罩,枕套,都是一筆不小的開資。有些還會陪嫁少部分的四季衣服,除了這些,丈母娘也還需要給女婿準備好多東西的。其實所備的這些東西並不能把送來的彩禮用完,開明的家長會存放起來以後送給女兒的。
要彩禮的弊病這個是真實的事情,我在重慶的一個小區賣蘋果,碰到了我們老家的一位大哥抱著孩子,問起後他說是外孫,告訴我女兒遠嫁到了重慶,剛好當時他退休,這裡的房子價格很低,他給女兒投資了,女兒結婚因為重慶市沒有送彩禮的習俗,女兒結婚舉行婚禮也很簡單,這時還告訴我,女兒的一個閨蜜也是處了一個重慶的男朋友,當時因為彩禮,閨蜜的七大姑八大姨都要求必須給彩禮,男方是堅決不給,拆散了一對戀人,男方出國留學,女方精神失常,只有父母陪伴,這時七大姑八大姨傻了眼。每個地方的習俗都不一樣,入鄉隨俗,才可以成就一段好姻緣,希望女方的家長明事理,也期望男方的家長大氣些,畢竟花錢時在家裡,掙錢時在婆家。
零彩禮的弊病有這樣一種情況就是,父母不同意兒女的婚事,有的就開始住在一起,這時的男方父母就開始不地道了,不尊重媳婦,反正又沒有花錢娶媳婦,這種情況在農村很多,而且還不少。雖然說婚姻自主,父母不同意總有他們的理由。也有女方家長這時開出天價彩禮的數目,最後都是不歡而散。
在這裡我想對年輕人說幾句,不要過分地依賴父母,尤其是我們好多農村的父母,面朝黃土背朝天,有時經濟收入確實達不到要求,作為年輕人,應該積極向上,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父母共同努力打拼事業,給父母減輕負擔,也給自己贏取一定的資金積累,為自己的小家積攢生活所需。
聲明:圖文來源網絡,若涉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