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論壇看到一個姑娘求助:
我對象年齡30,已經買了三套房,全款。
現在談婚論嫁,他說他不認同彩禮這個習俗的意義是什麼,如果給父母那就是在賣女兒。
所以他說願意在他打算當我們婚房的房本上加我的名字,但是彩禮他不出。
我有個弟弟,他還說害怕我父母到時候把彩禮錢給我弟結婚用,害怕我是扶弟魔。哪怕退一步,我弟現在還小,如果到那一天真的需要錢,他可以資助。
如果是為了面子好看要彩禮,那完全沒必要。如果為了給父母留著養老,那他婚後願意給他們像親生的一樣養老。
總之,他不出彩禮。
我雖然因為愛他同意,但我們還沒見過雙方父母,我怕到時候談這個問題談崩,我媽聽了肯定會炸。
其實我也有點不理解他的觀點。哪怕我父母到時候真把彩禮留下了,我覺得也是應該的,我父母把我養大也不容易。
現在我也不知道什麼才是對的做法了……
看完這個求助,我真心感嘆:這個男人真的是高瞻遠矚啊,雖然擇偶的眼光不太好!
從女的說「就算我爸媽把彩禮留下了,那也是應該的,我父母把我養大也不容易」,就說明其實這個男的多少都知道她的三觀,他的擔心很大概率會成為現實。
所以他寧可在婚房上加上女方的名字,也不願意給彩禮。
每次寫加名的文章,總有很多「很懂」法律的人跳出來說:
誰出資就歸誰,房子加名沒有用的。
我經常對著物權法感嘆:
你就是不如婚姻法來得深入人心啊!雖然也沒多少人真的理解婚姻法。
房子加名怎麼會沒有用呢?哪怕是你公婆全款買下寫上你們的名字,送給你們小夫妻,後來你們離婚了,他們想拿回去也是很不容易的。
除非他們能證明當初贈予時是有條件贈予,以婚姻存續為前提條件的贈予。
男方在婚前的房子上加你的名字也一樣,除非他能證明當初的加名是以婚姻存續為前提條件,如果他無法舉證,那麼,這房子不管如何,你都有份。
這就是加名的意義,所以,不要再說女方沒有出資,加名沒用了。
再說說彩禮這回事,我對彩禮持中立態度,不會覺得結婚男方必須給女方彩禮,也不會覺得女方要彩禮是多麼不應該,雙方自己覺得可以接受就好。
彩禮是我們的一種傳統,代表了男方對女方的誠意,也代表了男方家的實力。
但現在很多女性對彩禮似乎不太理解,嚴格來說,就是比較雙標。
在古代,男子娶妻,是需要經過三媒六聘的,彩禮更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環節,而且男方要出的不僅僅是彩禮,還有小定禮等。
但是不是女方拿下就完事了呢?
男方下小定禮,女方得回禮,男方下聘禮,女方得備嫁妝。
記得以前我看這些古禮書籍的時候,狠狠感嘆了一番:
誰說生女兒輕鬆的?在古代生個女兒一點都不輕鬆,從女兒降生之日,就要開始給她準備嫁妝了。
古代的嫁妝絕對不是像我們現在這樣,花點錢買點現成之物就可以了。
古代給女兒準備嫁妝,主要看兩點,一是娘家實力,二是愛女兒之心。
因為古代結婚,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曬嫁妝。
嫁妝豐厚的,代表你的娘家很有實力,並且非常重視你,這樣,你在婆家的日子就會好過很多。
古代的女子,在夫家的地位,很大一部分是靠娘家的實力決定的。
所以,疼愛女兒的父母,從小就開始給她準備嫁妝了,慢慢搜羅各種適合當嫁妝的物件。
古代重手工,很多東西可能要打造幾年才能完成,所以,做娘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給女兒籌備嫁妝,直到她出嫁。
她們也不用擔心這嫁妝陪過去就成了男方的,嫁妝單子一般分好幾份,娘家手裡有,夫家會給一份,還會在官府備案。
嫁妝是屬於女方私有財產,如果夫家動用媳婦的嫁妝或者謀奪媳婦的嫁妝,在當時都是一件令人不齒的事。
哪怕這個女子死了,嫁妝也並不屬於夫家,一般娘家可以派人拉回,如果她有子女的話,就直接由自己的子女繼承。
但假如她沒嫁妝的話,她的日子會舉步維艱。
首先,在曬嫁妝的環節,她曬不出東西來,那時候左右鄰居,親朋好友都看著呢,會遭到嘲笑、輕視,導致婆家臉上無光。
所以,媳婦嫁妝豐厚的話,是非常給婆家長臉的,婆家也會因此高看媳婦一眼。
其次,她沒有自己的私房錢,在夫家過日子沒有底氣。
在婆婆和老公的手裡討生活,遇到厚道的還好一點,如果遇到刻薄一點的,基本上就是一輩子的悲劇,古代可不興女人提離婚。
而現在的人呢,一味強調了彩禮,卻對嫁妝選擇性遺忘了。
很多姑娘都說,彩禮是風俗,男方要娶自己,必須準備彩禮。
我覺得既然你這麼堅持風俗,那也挺好的,一切就依風俗辦,他家給你下彩禮,你家準備嫁妝,門當戶對。
什麼時候女方不用準備嫁妝呢?
第一,家裡實在太窮,賣女兒的。
所以有時候男方說你家非要彩禮是賣女兒的行為,其實他真沒說錯,古代是有這一說法,只收聘禮不陪嫁,就是賣女兒。
男方直接給女方一筆彩禮,女方無需任何陪嫁,但從此這個女人在夫家是極沒地位的,等於是買回家的。
第二,給人做妾的。
古代對妻子的嫁妝很看重,對妾室則沒這麼多講究,但是很多妾室還是有嫁妝的。
第三,男方家裡很窮,給不起聘禮的,自然不能要求女方陪嫁。
所以窮苦出身的姑娘,會選擇同樣窮苦出生的男人,因為不願意做妾,也不願意被夫家看不起。
其實古代很多風俗不是一面倒地偏向男人,尤其是《周禮》,相對還是很公平的。
妻子要遵守妻子的德行,但男人也要遵守夫德,可不是女人要三從四德,男人就可以為所欲為。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孝心這件事。
我生平最反感的話有兩句,一句是男人說:
我媽這輩子挺不容易的,你忍忍,我媽為我付出了這麼多,你要孝順她。
你媽是為你付出的,不應該是你孝順她嗎?怎麼到了你這裡,是娶個老婆,幫你孝順她呢?
如果你覺得老婆可能不夠孝順你媽,那你應該這輩子都不結婚,好好孝順你媽。
男人根本沒有立場這麼要求女人,如果你真的很希望老婆孝順你媽,唯一可做的,就是好好疼愛你老婆,照顧嶽父母,讓你老婆心甘情願地和你一起孝順你媽。
如果你很疼愛她,對她父母又好,她還是很不孝,那建議你換老婆。
還有一句就是:
我父母養大我不容易,要筆彩禮不是應該的嗎?
姑娘,你把自己擺在什麼位置,是男方出錢向你父母買了你,結婚後你就和娘家不再來往,並且不要婚後的話語權和家庭地位嗎?
父母養大你確實不容易,所以你要好好努力,用自己的能力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而不是找個男人,來替你所謂的「孝心」買單。
誰的父母養大孩子都不容易,不要說我以後還要給他家生孩子,如果一個男人說結婚後我們不要孩子,估計你還不答應呢。
這個時代,既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它給女人提供了婚姻自由的權利,出去工作的自由,經濟獨立的底氣,讓女人可以不依附任何人,都能過得很好。
但也讓很多依附思想嚴重,不獨立的女人,活得更加雪上加霜,既要承受婚姻帶來的辛苦,也要承受新舊思想交替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