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愛倫·坡藉由《莫格街兇殺案》,將偵探杜賓推到臺前時,「推理」這個詞彙就被埋下了註腳。從偵探小說到古典推理,再到之後的傳統推理、本格推理與新本格推理,人類探求謎題並解決謎題的述求從未消失。
而這一述求的介質,也從原來的文字向影像逐步進化,而遊戲,自然不可或缺。
於是,今天我們想和你聊聊,聊聊那些,你最喜歡的推理遊戲。
銀河正義使者:
《428:被封鎖的澀谷》。
作為真人出演的視覺小說類型遊戲,可以說《428:被封鎖的澀谷》將敘事這一機制演繹到了極致,當年在PSP上一邊玩一邊驚嘆,怎麼會有這麼精緻的遊戲?所以,如果說推理遊戲的話,目前為止,很難有遊戲能打破《428:被封鎖的澀谷》在我心目中的王座。
而如果放寬一下條件,打越鋼太郎的不少作品也十分值得稱道——雖然他現在肉眼可見的開始下滑了。
儘管打越鋼太郎老師給我籤了名,我還是要說這作不太行,之後中澤工都幾乎消失了
但,誰能知道未來呢?還是要等小高和剛與打越鋼太郎合作的《死亡行軍俱樂部》出來之後,再下判斷。
貞酒歌:
「逆轉裁判」系列。
其實我並不是推理遊戲愛好者,但即便如此,《逆轉裁判》的大名依然如雷貫耳。
《逆轉裁判》中,主角成步堂龍一有一句經典臺詞「異議あり!」,這句臺詞就好比《名偵探柯南》裡的那句「真相只有一個」,成為《逆轉裁判》標誌性的符號。之所以會有「異議あり!」這個口頭禪,和龍一的職業分不開,他是一名律師。而《逆轉裁判》的主要矛盾,也就放在了法庭辯護上。
不同於我們平常所關注的作案動機、直接證據等推理、偵查元素,龍一更多的是依靠邏輯思維與優秀的口才,發現對方的偽證。而法庭這一舞臺對普通人而言足夠新奇,唇槍舌劍式的對決別有一番爽快。
光靠嘴炮就能獲勝顯然不現實,遊戲中專門設計了偵探環節,玩家需要進行現場取證,包括獲取相關人員的人證,以此來支撐庭上辯護。這一模式在當年也足夠新穎,受到很多玩家的追捧。
作為遊戲的主角,成步堂龍一是一名充滿正義感的優秀律師,無疑這會成為很多人嚮往的對象。而在一系列案件中,龍一每每為委託人成功辯護,這種伸張正義的幸福感有著巨大的魅力。
不過我們也能看到,遊戲裡面虛構的法庭和現實中的法庭相去甚遠,庭審過程也差異巨大,尤其是庭審時間要比現實中快得多。在我看來,出於遊戲性的考慮作出這種改變是必要的,畢竟法律總是枯燥的,打官司費心費力,誰又願意在遊戲裡受這份苦呢?
店點:
《Unheard——疑案追聲》雖然不是我最喜歡的推理遊戲,但的確是一款讓我覺得特別有意思的推理遊戲。
不同於一般的推理遊戲需要不斷用眼睛,時時刻刻盯著屏幕,尋找罪犯遺落下的蛛絲馬跡;《疑案追聲》推出一個名為「聲探」的概念——能夠憑藉超乎常人的聽力,從錄音帶中準確找到線索的人(玩家)。以聽覺收集信息,帶動大腦處理線索。這樣以聽為主的方式夠新穎也夠有趣。
另一不落俗套的表現在於,這款遊戲借鑑了「沉浸式戲劇」的表達方式。雖然遊戲給出的只有一段錄音,但是在不同時間段,不同的密閉空間中,玩家能聽到的話音並不相同,這也使得整個遊戲的代入感特別高。
但這也限制了這款遊戲的體量和和格局。遊戲謎題想提升難度,只能通過提高錄音的難度,追加與案件無關的「廢話」,才能讓玩家多花一點時間理順錄音中每個角色間的關係。
而且只要多倒帶就能搞明白的謎題,也確實沒有什麼推理難度。本體甚至只需要兩個小時就能通關。因此遊戲雖然有趣,但經不起玩家的考量。
直到連續推出了兩個「大型」DLC——「致命劇本」和「黑面觀音」後,遊戲文本量得到了大幅度增加,再玩起來,就不容易產生「戛然而止」的感覺。
而且聽著遊戲錄音裡,那些天南海北的方言和「塑料普通話」,總讓人莫名感到有些親切。
萬物皆虛:
《羅曼聖誕探案集》是我偶然間了解到的一部推理遊戲。起因是某天銀河老師在聊天群裡發了一張遊戲的介紹截圖。對於我這個推理迷來說,「本格推理」、「暴風雪山莊模式」這樣熟悉的字眼,實在是過於有吸引力了。於是沒多細想我就下單購買了這款遊戲。
遊戲剛發售沒多久,因此我不必擔心被劇透,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案情推理中。作為一款文字視覺小說遊戲,本作的製作水準中規中矩,音樂和畫面表現並不算出彩。最吸引人眼球的,大概就是主角們的獸人形象。讓我想到了前段時間的熱播番劇《動物狂想曲》。
推理題材作品的核心,在於各種離奇的兇殺案件,以及偵探憑藉推理能力破解詭計的緊張過程。在這兩點上,《羅曼聖誕探案集》的表現都非常值得稱讚。
首先是在案件設計上。遊戲的故事發生在一座遭受暴風雪侵襲的酒館中,惡劣的環境阻隔了酒館與外界的一切聯繫。也就形成了推理小說中常見的「暴風雪山莊」式作案環境,所有的嫌疑人以及作案手法都被限定在了小小的酒館中。遊戲共收錄了5個原創案件,涵蓋了密室兇殺案在內的多種常見的作案手法,單個案件的推理過程,嚴格遵循本格推理嚴謹的推導邏輯,從作案動機、犯罪手法、兇器、兇手這幾個方面,循序漸進地將案件抽絲剝繭,最後指認真兇,還原犯罪流程。整個過程一氣呵成,邏輯嚴謹。遊玩體驗絲毫不亞於閱讀一本專業的推理小說。
除此之外,在遊戲的玩法上,本作也沒有受限於視覺小說類遊戲的操作束縛。在整個遊戲流程中,製作組加入了像是紙牌,飛鏢這樣的有趣小遊戲,它們穿插在案件的審問、調查取證、以及推理環節中,為略顯沉重的故事流程增加了些許樂趣。而對我來說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遊戲配合主角獸人偵探的身份,加入了嗅探調查這樣創意十足的設定,這一設定與角色身份完美融合的同時,也讓遊戲的玩法進一步得到豐富。
綜合來看,《羅曼聖誕探案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質推理遊戲,不管是在案件詭計設計上還是遊戲玩法上,都有著很高的完成度。對於國內的推理遊戲愛好者來說,這部國產推理遊戲絕對是近期值得一玩的佳作。
沼雀:
我從來沒有玩過推理遊戲,NEVER!
我之前很喜歡玩數獨,算是簡單的數字推理吧,這裡從數獨講一下為什麼我說「從來沒玩過推理遊戲」。玩數獨的話,你偶爾會因為找到了一條「看似正確的推理線索」然後一路推理下去,直到出現了明顯的失誤後才會發現自己的推理出現了問題,這個時候你需要往回排查,找出到底是哪裡的問題。
也就是說你會因為一個錯誤的判斷導致滿盤皆輸,而當你回頭的時候,這個錯誤會隱藏在層層線索中。而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你需要進行更加全面和嚴謹的思考。所以推理的本質是伴隨著博弈的自我檢查與糾正,這也是我很喜歡數獨和推理的原因。
但目前的推理遊戲更像是拼圖和找不同,你不會因為錯誤的判斷影響接下來的發展,也不會在回頭時去尋找那個隱藏最深的錯誤,往往是當即就能發現。這個思路更接近拼圖,找出來對的,也更像是找不同,找出來差異點,至少在我的理解中,這不能算作推理,你甚至不會承擔思路錯誤而引發的一連串風險。
沒有困境自然沒有糾正思路後找到正確答案的暢快感,至少在我的理解中推理遊戲的失敗不應該是當即反映的,應該隱藏在結局中。
木大木大木大:
因為童年時有被《名偵探柯南》漆黑描邊人和《少年包青天》的各種恐怖橋段嚇破了膽,所以直到今天我也很少嘗試任何能讓我感到恐懼的作品。
就這,確實「就這」成為了我的童年陰影
推理題材的遊戲更是如此,雖然並非所有帶有推理元素的遊戲都主打恐怖,但就我的刻板印象,推理遊戲總和恐怖沾邊。
唯一接觸的文學作品是多年前看過的《福爾摩斯探案集》(感覺有點丟人),至於玩過帶有「推理」性質的遊戲嘛。在把「推理」理解成必須有人死的前提,去掉「繡湖」、「逃離方塊」等遊戲之後,無非是以下三個:「彈丸論破」系列、「逆轉裁判」系列以及《AI:夢境檔案》。
苗木誠是我認識的第一個「誠哥」
說「彈丸論破」系列是推理遊戲,並不全對,畢竟開放商Spike Chunsoft對它的分類是花裡胡哨的「高速推理動作遊戲」,無可否認遊戲中確實擁有大量推理玩法;「逆轉裁判」更不用說,雖然一直有各種律政界人士表示此款遊戲不符合現實規則的「打臉」視頻,但提到推理遊戲,很多玩家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成步堂龍一那個經典的「異議あり!」。
《AI:夢境檔案》是一部融入更多解密要素的推理遊戲,雖然經常被一些製作人打越鋼太郎的「老粉」們評價說不如「999」和「Ever17」,可故事對於人類之間情感的描寫真的很讓人感動,通關之後所有劇情都得到「雲開月明」的解釋,更是讓人一本滿足。
這個章節UI簡直嗨到不行
未來我還準備玩下「雷頓教授」,體驗下這部經常被安利說「不玩會後悔」的遊戲,不過目前嘛還是準備老老實實打通《火焰紋章:風花雪月》的更多線路。
遊戲的分類五花八門,只要不是較真的「非新作不玩」,浩瀚的老遊戲之海裡,總有一款值得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