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時間解決數學界「康威扭結」難題,這個數學博士小姐姐太強悍

2020-12-21 機器之心Pro

機器之心報導

參與:魔王、杜偉

困擾扭結理論領域數十年的「康威扭結是否為平滑 slice」的問題終於得到了解答!Lisa Piccirillo 在不到一周的時間裡解答了這個難題。

4 月 12 日,當代傳奇數學家、「生命遊戲」發明者約翰·何頓·康威(John Horton Conway)因新冠肺炎去世,享年 82 歲。這位享譽海外的數學家一生中在組合博弈論、數論、群論、扭結理論等領域都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在扭結理論領域提出了亞歷山大多項式的新變式,現在被稱為康威多項式。這個概念在 20 世紀 80 年代成為新式扭結多項式工作的核心。

亞歷山大–康威多項式。

與此同時,康威多項式始終伴隨著一個疑問,即康威扭結是否屬於更高維扭結(higher-dimensional)的平滑 slice。「Sliceness」是扭結理論家針對更高維空間中扭結提出的一個自然問題,數學家已經能夠回答具有 12 個或更少纏結(crossing)的數千個扭結的這一問題。但幾十年來,具有 11 個纏結的康威扭結問題卻一直未能得到解答。

2018 年夏天,博士就讀於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數學系的 Lisa Piccirillo 聽說了這個數學問題,並表示她不認為這是個真正的數學問題。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內,Piccirillo 便有了答案:康威扭結不是「平滑 slice」。

對此,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數學系的一位教授 Cameron M Gordon 驚呼:Lisa Piccirillo 的這一證明是可以發表在《數學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上的重大研究了。

Lisa Piccirillo 於 2018 年 10 月在《數學年刊》提交了一篇「康威扭結非平滑 slice」的論文並被接收。這篇論文於 2020 年 2 月正式發表。

論文連結:https://arxiv.org/pdf/1808.02923.pdf

對康威扭結問題的解答為 Lisa Piccirillo 贏得了麻省理工學院(MIT)的 Tenure-track 職位,為今後的教職生涯鋪平了道路。

康威扭結是否平滑 slice 為何如此重要?

康威扭結是否平滑 slice 的問題之所以如此聞名且重要,並不僅僅是因為它長時間內未得到解答。

平滑 slice 扭結為數學家提供了一條探索四維空間奇特屬性的途徑,二維球面在四維空間中可以扭結,有時會被壓皺而無法變得平滑。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的一位名譽教授表示:「Sliceness 與四維拓撲結構的一些最深層問題息息相關。」

此外,曾指導過 Lisa Piccirillo 本科畢業論文的波士頓學院數學系教授 Joshua Greene 也表示:「康威扭結是否為平滑 slice 的問題已經成為扭結理論領域大量進展的檢驗標準。」

扭結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什麼是扭結理論。

扭結理論 (Knot theory) 是拓撲學的一個分支,研究扭結的拓撲學特性。

在普通人看來,扭結只是帶有兩個末端的繩子,而在數學家眼中,這兩個末端是連在一起的,使得扭結無法被解開。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扭結啟發了從量子物理到 DNA 結構,以及三維空間拓撲中的諸多課題。

1990 年,康威在課堂上解釋為什麼兩個扭結無法相互抵消。

但是,如果把時間算作一個維度的話,世界就是四維的,那麼我們就要問是否存在 4D 空間中的扭結理論。而這並不是簡單地把 3D 空間中的扭結放到 4D 空間中:進入四維空間後,如果繩結在第四個維度中重合,扭結就會被解開。

要想在四維空間中製造扭結,你需要一個二維球面,而不是一維線圈。就像三維空間提供了構建扭結的足夠空間,但卻沒有提供解開扭結的足夠空間一樣,四維空間為扭結球面也提供了類似的環境。

我們很難對 4D 空間中的扭結球面進行可視化,但這有助於思考 3D 空間中的普通球面。從球面中穿過,你會看到不打結的繩圈。而如果在 4D 空間中穿過扭結球面,你就會看到打結的繩圈(根據穿過的位置,也有可能是不打結的繩圈或多個繩圈的連接)。通過穿過扭結球面得到的任何扭結都叫做「slice」。一些扭結並非 slice,例如三維扭結「三葉結」。

slice 扭結「為三維和四維扭結理論搭建了橋梁」。

但是在四維空間中存在一些新特點:4D 拓撲中存在兩個不同版本的 slice。1980 年代早期,數學家發現 4D 空間不僅包含我們直觀可見的平滑球面,還包含無法變得平滑的褶皺球面。哪些扭結是 slice 的問題取決於你是否選擇把這些褶皺球面囊括在內。

這些奇怪的球面並非四維拓撲的 bug,而是特點。屬於「拓撲 slice」但並非「平滑 slice」的扭結,意味著這些扭結是褶皺球面的 slice,而不是平滑球面的 slice,這使得數學家構建了普通四維空間的「奇特」版本。這些四維空間的存在將第四個維度與其他維度區分開來。

sliceness 的問題就是這些奇特四維空間的「最低維探索」。

扭結中的特例:康威扭結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數學家發現各種各樣屬於拓撲 slice 但非平滑 slice 的扭結。但是在具備 12 個或更少纏結的扭結中並未出現太多此類扭結,除了康威扭結。

數學家找出了具備 12 個或更少纏結的扭結的 slice 狀態,但康威扭結是個例外。

20 世紀 50 年代,少年康威對扭結產生了興趣,並以一種簡單的方式列出具備多達 11 個纏結的扭結(之前最多只有 10 個纏結)。

20 世紀 80 年代,數學家發現康威扭結是拓撲 slice,但他們無法確定它是否為平滑 slice。數學家認為康威扭結並非平滑 slice,因為看起來缺乏平滑 slice 通常具備的「ribbonness」特徵。但是又沒有一種方法能夠證明康威扭結不是平滑 slice。

也就是說,康威扭結有一系列變體。如果你在紙上畫康威扭結,然後剪去紙的某一個角並翻折,然後重新加入未紮緊的末端,就能得到 Kinoshita-Terasaka 扭結。

康威扭結、Kinoshita-Terasaka 扭結和 Piccirillo 扭結圖示。

問題在於新得到的 Kinoshita-Terasaka 扭結是平滑 slice,而康威扭結和它非常接近。於是數學家嘗試對其使用所有檢測非 slice 扭結的工具(扭結不變量)。

康威扭結的難點就在於,儘管每出現一個新的不變量,數學家就用它檢測康威扭結,但是仍然無法檢測出來康威扭結到底是不是 slice。

Piccirillo 認為康威扭結位於這些不同工具的盲區。

Lisa Piccirillo 的解決之道

Piccirillo 並不認為自己是扭結理論學家。「我喜歡三維和四維形狀,而與這些相關的研究都和扭結理論有較強關聯,因此我也做了一點扭結理論研究。」她在一封郵件中這樣寫道。

Piccirillo 遇到康威扭結問題時,正在思考除了突變以外兩個扭結產生關聯的方式。每一個扭結都有一個四維形狀,叫做跡(trace)。它是通過將扭結放置在 4D 球體的邊界,然後沿著扭結在球體上的形態來實現的。跡「用一種強大的方式編碼了扭結」,Gordon 表示。

不同的扭結可以具備相同的四維跡,數學家已經發現這些跡 sibling 通常具備相同的 slice 狀態,要麼都是 slice,要麼都不是。但是 Piccirillo 和萊斯大學博士後 Allison Miller 證明,對於研究 sliceness 所用的所有扭結不變量而言,這些跡並非完全相同。

這指引了 Piccirillo 提出一種策略,來證明康威扭結並非 slice:如果她能夠為康威扭結構建一個跡 sibling,則這個跡應該比康威扭結能夠更好地與 slice 不變量配合。

構建跡 sibling 是件挺麻煩的事,不過 Piccirillo 在這方面是專家。

通過結合聰明的旋轉(clever twist),Piccirillo 構建了一個複雜的扭結,它具備與康威扭結相同的跡。而 Rasmussen』s s-invariant 證明該新糾結並非平滑 slice,因此康威扭結也不是。

Gordon 認為「這是非常優美的證明」。沒人想到 Piccirillo 構建的扭結會屈服於 Rasmussen』s s-invariant,而這確實奏效了……太令人驚訝了。」

扭結跡是一種出現數十年的經典工具,而 Piccirillo 對此的理解比其他人都更加深刻。她的工作向拓撲學家證明了,扭結跡被嚴重低估了。「她撿起了本已蒙塵的工具,現在其他人也跟上來了。」

人物簡介

Lisa Piccirillo 本科畢業于波士頓學院,博士畢業於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現為布拉迪斯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NSF 博士後研究員以及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 CLE Moore 講師。她的主要研究方向為三維和四維流形以及扭結調諧(knot concordance)。

Lisa Piccirillo。

原文連結: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graduate-student-solves-decades-old-conway-knot-problem-20200519/

相關焦點

  • 困擾數學家50年的問題,竟被博士小姐姐用一周業餘時間解決了
    斯人已逝,但他留給了世界豐富的知識遺產,最知名的莫過於「生命遊戲」,還有一個困擾數學界50年的難題「康威扭結」(Conway Knot)。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近這個問題被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一位博士小姐姐Lisa Piccirillo解決了,而且她只用了一周的業餘時間。
  • 用不到一周時間,揭開困擾數學界幾十年的難題
    花了不到一周的時間,解出了一個幾十年無人能解的數學難題,隨後憑藉這項研究和其他工作,在獲得博士學位短短14個月後,就獲得了MIT助理教授的職位。這個故事真實地發生在一位年輕數學家Lisa Piccirillo的身上。它乍聽之下充滿了「天才」、「機遇」等令人羨慕的元素,但這當然只是表象。
  • 她用讀博的業餘時間,解決了一個困擾學界數十年的難題
    當代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約翰·霍頓·康威(John Horton Conway)於今年 4 月 11 日在普林斯頓逝世。就像其他一些偉大的數學家,他也留下了著名的難題。他在半個多世紀前發現的康威扭結引發的一個拓撲學難題——康威扭結是否為更高維結構的切片——就難倒了無數數學家。但最近,這個難題卻被一位博士生用一周的業餘時間解決了。
  • 這姑娘用一周時間,解開了幾十年無人能解的數學難題
    | Quanta Magazine 當時皮奇裡洛還在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念研究生,正在自己開發一些數學技巧,她感覺這個問題很適合用來測試那些技巧。 「我沒有浪費白天的時間研究這個問題。」她說,「因為在我看來那算不上真正的數學。我只把它當作給自己的家庭作業。」
  • 「生活太重要了,不能太過嚴肅」:最神奇的數學家John Conway
    英國皇家學會前主席、數學界的權威人士麥可·阿蒂亞(Michael Atiyah)爵士說:「康威是世界上最神奇的數學家。」在進入普林斯頓大學應用和計算數學系擔任約翰·馮·諾伊曼傑出教授之前,他在劍橋度過了 30 年時間,也是在這裡,他一頭扎進了數學對稱的廣闊海洋。
  • 「生活太重要了,不能太過嚴肅」:John Conway
    英國皇家學會前主席、數學界的權威人士麥可·阿蒂亞(Michael Atiyah)爵士說:「康威是世界上最神奇的數學家。」在進入普林斯頓大學應用和計算數學系擔任約翰·馮·諾伊曼傑出教授之前,他在劍橋度過了 30 年時間,也是在這裡,他一頭扎進了數學對稱的廣闊海洋。
  • 數學接力賽:費馬大定理困擾數學界350年,高斯和歐拉都失敗了
    德國數學家希爾伯特,在第二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列出了23個數學問題,他說未來的數學家,應該以解決這23個問題為使命。除了這23個問題之外,數學界還有三大猜想沒有解決,費馬大定理就是其中之一。它的發現者是法國數學家費馬,一個業餘的數學家,主業是法官。
  • 劍橋博士小姐姐造「人造胚胎」,2篇Nature到手
    有了這個過程的模擬,可以幫助人們了解孕婦流產、嬰兒早期疾病的原因,比如先天性心臟病。連密西根大學教授、「中科大」校友——傅建平教授也為其點讚!劍橋大學團隊首次模擬「原腸胚形成」過程人類胚胎發育有三個過程,經過了受精卵、囊泡之後,就會變成原腸胚。
  • 數學「頑童」約翰·霍頓·康威因新冠疫情去世,享年82歲
    新冠疫情全球肆虐,在這個來勢洶洶的病毒面前,名人要是不注意防範也跟普通人一樣脆弱,染上病毒後轉為重症最後救治無效死亡的也不少。1964年,他取得了博士學位,得到了一份劍橋助理教授的職位,成為雪梨·蘇塞克斯學院的研究員和數學講師,並在數學講臺上充分展現出了獨屬於他個人特色的魅力。1986年,約翰·霍頓·康威離開劍橋,前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職,擔任應用和計算數學約翰·馮·諾伊曼席位教授。
  • 白宮資深顧問康威 「你整了?」
    許久沒露面的白宮資深顧問凱莉安‧康威(Kellyanne Conway),本周重現螢光目前卻讓人咋舌,看起來是在臉上動了某些手腳。本周康威接受福斯新聞網(Fox News)訪問時,可以明顯發現她的妝容比以往更厚重,臉頰的輪廓也變得特別深,嘴唇更顯得光滑豐厚;而且,康威的前額和眼袋底下的皺紋,現在都不見了。
  • 中南大學「數學天才」:大三時破解世界數學難題,獲得獎金100萬
    2010年,一名大三的學生破解了國際數學難題,讓很多人都難以置信。劉路,當時中南大學大三的學生,參加美國芝加哥數理邏輯學術會議時,破解了西塔潘的猜想——一個曾困擾了國際數學界十幾年的難解之題。「玩」出來的數學天才據了解,劉路出生在遼寧大連一個普通的家庭。
  • 「數學之王」歐拉:13歲讀大學、19歲成博士,讓高考學生深陷學海
    聊到世界上最完美的公式,就不得不提到歐拉公式,無數數學界以及物理界的公式都是受它影響而誕生,可以說推動了數學界和物理界的大發展,數學家們更是評價它是「上帝創造的公式」。而這個公式的發明者歐拉也被譽為「數學之王」,與阿基米德、牛頓和高斯並稱為數學史四大天王。他的一生堪稱傳奇,可以拍成一部八十多集的電視劇都不帶尿點的那種。而且,每年在數學上栽跟頭的學生,估計恨他恨得要命,畢竟f(x)、sin、cos、tg這些符號都是他發明的。
  • 丘成桐數學界的「凱撒大帝」!40年不拿中國薪水實現數學強國夢
    我們為這個人是中國人而自豪,更為這個人在清華大學而自豪。2009年,他來到清華,成為清華大學數學科學中心主任。他的目標是使該中心成為世界上最好的數學研究所。10年後的今天,清華數學系怎麼樣了?丘成桐獲得數學界最高榮譽——菲爾茲獎時32歲。到他19歲時,他已經在美國出名了。那一年,他畢業於中國香港大學,去了伯克利留學。作為一名學生,他引起了當時兩位著名數學家的關注,伍鴻熙教授和格林教授。在他們的通信中,他們聲稱這個年輕人將改變微分幾何的面貌。七年後他們的預言成真了。
  • 世界7大數學難題,解出一道獎勵100萬美元,至今只有一人解出
    目前,人類的數學水平已經很高了,但仍然有很多數據一直都未解決。美國在21世紀初對全世界發布了一條懸賞消息,如果誰可以解出由專家組選出來的7大數學難題的其中一個,就可以獲得100萬美元的獎金,注意:只要解出7道難題中的其中一個就可以。
  • 最富傳奇色彩的難題被天才數學家...
    8 年前,一位天才數學家宣稱自己解決了數學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未解猜想,如今其研究論文終於要發表了。實際上,我國古代約 5-6 世紀成書的《張邱建算經》中,有一道「百雞問題」(如下圖),涉及了如今我們所謂的三元不定方程組,其實這也就是一種丟番圖方程。
  • 日本小姐姐追捧的「美容體重」「標準體重」和「模特體重」,你達標了哪個?
    」體重則是日本女性雜誌給出的一個「無論誰都會覺得你很美」的體重。計算公式如下:身高(m)×身高(m)×20 💗💗💗所謂的「モデル(模特)體重」也就是日本網站根據大多數模特的身高和體重,制定出的體重標準。
  • 楊小姐姐太會搭配了
    我自己不是太會搭配的所以買衣服基本上一套帶走,看人家給我搭的好看就直接買了她家衣服色系都蠻好的,飽和度不高就很喜歡!她家的搭配師真的愛了一不小心兩套帶回家了主要是價格也合適hhh這個天說冷就冷了就立馬來穿衣服了小姐姐都很好,試了好多衣服,選了自己喜歡的衣服都有點不好意思hh不過我還會再來的哦!「楊小姐的店」
  • 歐拉——數學界的英雄:歐拉公式為何被稱為世界上最優美的公式?
    人們總說經濟學是社會科學的皇冠,那數學就一切科學的爸爸。有句話說得好,科學改變世界,數學改變科學。數學是人類發明的最基礎也是最複雜最有邏輯的學科。學數學,你只需要勤奮,而想要學好數學當上數學家,沒有天賦智商基本沒可能。
  • 看得懂的數學之美:從青年歐拉對巴塞爾問題的解法說起
    我們經常能見到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式與定理,可能最廣為人知的便是「世界上最美的公式」歐拉公式。先不說它的具體意義,能將自然數、虛數、π、0 和 1 這幾個最基本的元素組合在一起,就是令人驚嘆的美。歐拉公式將指數函數的定義域擴大到了複數域,同時建立三角函數和指數函數的關係,被譽為「數學中的天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