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初二才會自己穿衣服,高二還不會用筷子,父母為何如此溺愛?

2020-12-17 愫說育兒

「初二的時候,他們才嘗試讓我自己穿衣服,前幾天,他們才開始讓我自己倒熱水。高二了,白天和同學們出去玩,他們都要接送。在家裡,他們什麼事都不會讓我去做,就連插個電源,都怕我一不小心就觸電。」

01《少年說》:女孩控訴父母將自己嬌養成一個「高商低能」的人

小時候,她吃飯不會用筷子,家長卻不教她如何使用,只給她一個勺子,每次吃飯,她都是只管吃,家人只管夾,以致於時值高二,她仍然不太會使用筷子。

當同齡的孩子們已經會自己挑選各種款式的衣服,而她竟然連衣服型號是什麼都不知道。

當同齡的孩子們都能為自己的事情拿定主意,而她連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由父母做主。

如此過度保護和溺愛,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主持人直呼:「真的現在還有這樣的孩子,完全想像不到。」

但當父母對孩子的保護和照顧超越了邊界,這樣的愛,就變成了一種傷害!細思極恐!

這位高二女生在勇氣臺上,對父母和奶奶發出吶喊:

「我不想成為所謂的學習機器,也不想做『高商低能』,更不想做『啃老族』,希望你們能鬆開手,讓我獨立起來!」

02聽聽她的家人怎麼說

其實,她的每一位家人(爸爸媽媽和奶奶)都意識到了自己的愛過度了,只是因為有感情的坎兒,不容易邁過去。

媽媽說:

「姑娘,你的生命來得多麼不容易!媽媽懷你要比別人辛苦得多得多,從懷你到把你生下來,所付出的艱辛,是用語言表達不出來的。」

當年為了保胎,整整一夏天,這位媽媽除了產檢和上衛生間,都沒下過床,沒洗過一個澡。因為來之不易,所以如獲至寶,特別珍惜和愛護。

從一個母親的角度,我是能理解她的。因為我本人懷孕時也因先兆流產症狀而臥床一個月,那種小心翼翼,患得患失的心情真的是一種煎熬。

但,正因為愛孩子,更需要為其計深遠。

父母愛孩子是一種本能,而恰當地給予孩子最適度的愛,才是一種能力,是身為父母需要不斷學習和拿捏的。

忍住!不讓自己對孩子的愛泛濫成災,父母需要學會放下焦慮、放開懷抱去信任孩子。

學會化解自己的控制欲,讓孩子在體驗與感受中完成自我成長,說到底也是一種愛的成全!

前不久,我老家一位親戚11歲的女兒身體抱恙,請我幫忙預約掛個三甲醫院的專家號。到日子,這位母親便帶著女兒來了,在我家藉助了兩天。

03期間,有兩件事情令我印象深刻,感慨良多!

1、

她們是傍晚抵達的,那天我做了幾個家常菜招待,如下圖↓↓

起初,親戚不斷地將排骨夾進女兒的碗裡,孩子只顧悶著頭吃。

突然,親戚好像突然想到了什麼,「童,醫生說你不可以再挑食了,吃點其它菜吧!」

她邊說著,邊將西紅柿炒蛋、糟鰻夾進孩子碗裡,小姑娘皺著眉頭作難以下咽狀,然後斜著眼睛瞪了一眼自己的母親。

當她極不情願地將手撕包菜夾進嘴裡時,竟然露出了喜愛的神色。

她的媽媽欣喜萬分,「她長這麼大,從沒吃過這個菜。」隨後,她將盤子裡剩下的菜全扒進女兒碗裡。

「從小到大從沒吃過?胡蘿蔔、包菜、五花肉,這道菜的每個食材都是極普通的呀!」我難以置信。

「是啊,我以前用胡蘿蔔煮湯麵,她把胡蘿蔔全都挑出來了,一口都不吃!我就再也沒有買過。」

「那她平時都愛吃什麼?」我好奇。

「吃肉啊,她從小到大一口蔬菜都不吃的!」親戚表示很無奈。

我突然有點明白了,孩子身體的問題和長期的營養失衡恐怕脫不了干係。

2、

親戚的女兒今年11周歲,身高160cm,體重已過百。

當天晚飯後,母親陪同女兒進了洗手間,隨後是花灑的出水聲。

我原以為,媽媽只是想幫孩子調節好水溫,沒想到她卻在幫女兒洗頭洗澡,連吹乾頭髮這樣的小事也是媽媽幫孩子做。

「怕她自己洗不乾淨呢,況且她慢吞吞的,萬一著涼感冒了就不好辦了!」親戚說。

親戚家經濟狀況不太好,孩子的爸爸長年在省外的工地打工,他是家裡唯一的經濟支柱。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可這分明是「寒門養嬌子」啊!

父母過度的呵護,如同將孩子置於無菌環境下成長。

一旦離開這個「無菌室」,被嬌慣的孩子便很難抵禦外面的風沙。

缺乏獨立自理能力的孩子,通常內心自卑又敏感,沒有能力駕馭自己的生活,內心充滿不安與惶恐,更有甚者,有些孩子淪為「啃老族」、「白眼狼」。

04母愛管理的分寸與界限

曾在網上看到一個美國加州3歲男孩為媽媽準備晚餐的視頻,他的獨立表現令人讚嘆!

他去超市買麵包,到花園裡採來鮮花裝飾桌面,他會使用微波爐和烤箱……

倒飲料時不慎灑到地上,自己滑倒了,但他沒有像大部分孩子那樣哇哇大哭,而是迅速爬起重新倒了一杯,並自我安慰:「這沒什麼!」然後將地板清理乾淨。

沒有一個孩子會在一夜之間長大。如果——

8歲時,你不讓他自己整理書包;

18歲時,你不讓他獨自處理麻煩;

28歲時,你還給他生活費……

那麼,48歲時,他可能依然在啃老。

高曉松曾在《奇葩說》說道:父母也要學習獨立,享受自己的生活。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要學會放開,學會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作為父母,無論我們多麼愛孩子,都無法陪他走完人生的下半場。唯有給他精神上的獨立與自由,並教會他們處事的能力,才是對他最好的愛。

寫在最後:

但願我們都學會做勇於放手的家長,讓孩子有機會成長為獨立的人。

愛,有時候是「狠心」。父母狠下心,往後退一步,才能把孩子往獨立的路上推出一大步。

——感謝閱讀——

我是@愫說育兒,歡迎關注、點讚、互動。育兒路上,你我同行。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繫本人,並註明出處。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5歲女孩不會用筷,媽媽的強詞奪理彰顯溺愛本性,網友:太無知
    5歲女孩不會用筷,媽媽的強詞奪理彰顯溺愛本性,網友:太無知 朋友小莉是幼兒園老師,學校裡新轉來一位5歲的小女孩,午飯時老師為每個孩子分配了碗筷、飯菜,別的小朋友已經開吃,可她卻坐在那裡一動不動。
  • 12歲兒子不會用筷子,媽媽卻「振振有詞」,老師直搖頭:孩子毀了
    12歲兒子不會用筷子,媽媽卻「振振有詞」,老師直搖頭:孩子毀了父母對於自己的孩子都是極盡寵愛,生怕讓他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時,會產生巨大的落差感。但也有的父母不懂寵愛和溺愛的區別,以溺愛的方式對待孩子,最終只會讓孩子受到巨大的影響。
  • 6歲女孩餐桌扔筷子擊中外婆,父母不要將家庭矛盾對年幼孩子說
    兒子年齡還小,卻被外婆溺愛得只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要什麼給什麼,誰反對自己他就打誰。這樣慣下去,男孩遲早會被外婆「養殘」!可是媽媽卻似乎對此無能為力,只能任其發展!這樣的家庭氛圍不但會傷害女孩,也會傷害看起來受寵的男孩。讓男孩失去獨立的能力,長大後變成只會依賴家人的「媽寶男」。3.最後,媽媽與外婆之間的矛盾不該總以暴力方式解決。
  • 多圖直擊南海高二初二學生返校
    闊別一個漫長的假期, 今天, 南海高二、初二年級學生返校了!!! 201班用黑板畫歡迎學生返校。學校供圖
  • 寶寶2歲還不會用筷子是太笨嗎?父母不要急於求成,當心得不償失
    筷子是我們大中國獨有的飲食文化,所以很多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家寶寶學習使用筷子「越早越好」,這樣不光能鍛鍊寶寶的手部精細動作,還能促進寶寶的智力發育。這時一些父母就會出現疑問:為什麼我家孩子都2歲了還不會用筷子,是太笨了嗎?其實並不是,寶寶還小,大腦發育未完全,所以並沒有到學習使用筷子的最佳時期。
  • 10歲男孩不會繫鞋帶:溺愛是裹著蜜糖的砒霜,別再摧殘孩子了!
    兒子和我在一起的日子屬於完全自理,早上穿衣服、吃飯拿碗筷、收碗筷,包括晚上自己洗襪子。」這個時候爸爸開始接過話了:「我跟兒子在一起的時候,一直都是我照顧他的。早上兒子穿衣服的時候我也要管,因為有時候他自己穿,穿得不是太好。我覺得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應該能夠自己學會基礎的這些生活技能。如果讓孩子完全自理,有時候他會完成不了,比如說繫鞋帶。」
  • 如果這就是「溺愛」,我寧可再多愛一點
    也許是我總是說四歲的他長大了,不能總是要爸爸抱。所以每次去洗澡還是要我緊緊抱住。看到恐怖的電影還是一骨碌就跑進我的懷裡。他需要我這寵溺的愛,我也喜歡他摟著脖子的感覺。 孩子那小小的情緒需要被安慰,小小的世界需要被關注,被理解。如果這就是「溺愛」的話,我願意再多愛一點。
  • 瑞典環保女孩喊話中國人別用筷子,自己浪費卻不覺可恥,現在怎樣
    為了不讓地球繼續惡化下去,現在都支持綠色出行,避免使用一次性筷子,整個社會都在倡導環保。而在國外也是相同的,當年就有一個要求全世界環保,自己卻覺得浪費不可恥的女孩,如今怎樣?這位來自瑞典的女孩叫格雷塔,她是一個普通家庭出生的女孩。能夠在網絡上爆火的原因,是因為格雷塔向全世界宣傳人們應該綠色出行,保護環境。
  • 教孩子用筷子看起來難,但做好這幾點,孩子很快就能自己吃飯
    作為一名中國寶寶,學會用筷子是一件極其自然的事情,而有些寶寶在學習用筷子的初級階段總是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因此,如何教會自家寶寶學習用筷子這件事情也是讓許多父母所苦惱的事情。其實孩子的學習能力是非常強的,只要父母適當地加以引導,孩子在短時間內便可以學會自己用筷子了。
  • (家有女孩,父母必讀)
    父母嬌慣溺愛,養出任性公主捷爾任斯基說過這樣一句話:「父母溺愛和嬌慣孩子,滿足他們的任性要求,他們長成就會墮落,成為意志薄弱、自私自利的人。因此,父母的愛不應該是盲目的……」有的父母誤把放縱當作是民主,對孩子過度「放養」,任何事情都無條件的妥協和接受。
  • 溺愛長大的孩子有多懶?「懶癌」男孩父母離世,他把自己餓死了
    讓寵愛變成溺愛,再好的良木也難成才,甚至有人會因父母溺愛而「喪命」,河南信陽就曾發生過這樣的案例。溺愛長大的孩子有多懶?「懶癌」男孩父母離世,他把自己餓死了在河南信陽一個叫做保安村的地方,有個名為楊鎖的年輕人,在父母過世5年之後,因為懶惰把自己活活給餓死了。
  • 專家:背書包不會背「傷」娃,溺愛才會
    近幾年即使是教育部提出減負的要求,但是孩子們的書包還是被放入了,父母對孩子滿滿的「期望」。 想要從真實意義上幫助孩子減負,家長要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去代替「溺愛」。
  • 小朋友不會自己穿衣服,影響不可忽視,家長要讓孩子從小自食其力
    由於瀟瀟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五歲的她,不但不能自己獨立吃飯,還不會自己穿衣服。從她四歲開始,她的父母開始為她尋找合適的幼兒園,這些幼兒園因為瀟瀟自理能力太差,不願意接受瀟瀟。由於瀟瀟的父母之前找的都是公立幼兒園,他們覺得公立幼兒園不願意接受瀟瀟,那就找私立的幼兒園。
  • 4歲孩子入園不會用筷子,媽媽:給我娃配勺專人餵,園方:退學吧
    寶寶不會用筷子或者勺子吃東西,家人就只能東一口、西一口的喂,吃一頓飯少說也得一個小時,飯碗裡的食物也總是熱了涼、涼了熱。有的寶媽也許會說:「孩子還小,等他們長大了,就會自己拿筷子吃飯了」。這一句話深深的透漏出媽媽對孩子的溺愛,你有沒有想過你的這種溺愛有可能會毀了孩子。
  • 秦老師【百病尋源記28】告訴天下的父母 慣子如殺子溺愛出逆子
    為父母者,不僅是把孩子生下來,給他每天吃飯把他養大,更要給他講這些做人的道理。當然前提是作為家長,要首先自己明白這些道理,光明白還不夠,自己還得要帶頭做到,自己帶頭,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個好榜樣。自己怎麼讓公婆傷心,自己的孩子就會怎麼讓自己傷心,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下苦果還得自己受,因果報應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鬆口。所以要想不受因果懲罰,就不要種下惡的因,改正、遠離種種不善行為,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第五則:癲狂症女孩奶奶帶著孫女來求助,自述孫女患有癲狂症。秦老師問孩子的爸媽為什麼不來?
  • 溺愛和真愛,你以為的一字之差,孩子的人生卻天差地別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當年的神童魏永康,他兩歲就掌握了1000多個漢字,四歲基本學完了初中階段的課程,八歲進入縣屬重點中學讀書,13歲高分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17歲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並碩博連讀。可令人沒想到的是,如此神童卻被中科院勸退了,而造成這一切的卻是因為媽媽的溺愛。
  • 4歲寶寶不會用筷子愁壞父母,勺子不是萬能的,應該怎麼引導?
    後來長大些,覺得就算再寵愛也該用筷子了,可是卻發現不管怎麼訓練,他都不會使用,一小碗的飯菜更是撒得滿桌子都是。奶奶看到孫子如此,就對家人說別著急,以後總會的,可是她不同意,因為在她看來,孩子至今不會用筷子都是奶奶太寵溺的原因,而且是時候培養他這種獨立吃飯的能力了,一定不能依賴勺子,就這樣為了孩子用筷子的事情,婆媳之間的矛盾又開始了。
  • 為何現在男孩越來越「娘」?多半與家庭教育有關,3種父母害了他
    現如今,只要我們一打開電視或手機就會看到各種各樣的「花美男」,染著淺色的頭髮,畫著精緻的眼妝,塗著淡淡的口紅,一眼望去還以為是個女孩子呢。並且不僅僅是外表與女孩相似,就連言談舉止,所作所為也和女孩越來越像,雖然確實顏值高,秀色可餐,但卻一點男子氣概都感受不到,非常的「娘」。
  • 他是中國「第一懶人」,衣服不洗,吃飯要人餵,父母走後過得怎樣
    小時候我們都聽過懶人的故事,而這個懶人因為父母溺愛的關係,變得什麼事情都不會做,要父母來幫忙,甚至連吃喝拉撒都是一樣的。個故事的主人翁叫做楊鎖,他與這個懶人一樣,父母非常溺愛,只不過,這對父母也為自己的溺愛付出了代價。楊鎖的父母什麼事情都包攬,甚至到了孩子上學的時候,因為懶惰的關係而不願上學,然而父母竟然也答應他這樣的請求,直接讓他在家裡面過著飯來張口的日子。
  • 5歲還不會握筆怎麼辦?在孩子沒掌握這些技能之前,先別逼他寫字
    每到這個時候,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寫寫畫畫如魚得水,而自己家的孩子大字不識幾個,不少父母都會感到頭疼。經常會有朋友問我們:3歲教孩子寫字早不早?4歲學寫字晚不晚?5歲還不會握筆怎麼辦?用凹槽練字帖有用嗎?總之,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父母們可是操碎了心。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在教孩子學習寫字之前,先教他掌握以下3個生活技能,將來寫起字來自然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