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的時候,他們才嘗試讓我自己穿衣服,前幾天,他們才開始讓我自己倒熱水。高二了,白天和同學們出去玩,他們都要接送。在家裡,他們什麼事都不會讓我去做,就連插個電源,都怕我一不小心就觸電。」
01《少年說》:女孩控訴父母將自己嬌養成一個「高商低能」的人
小時候,她吃飯不會用筷子,家長卻不教她如何使用,只給她一個勺子,每次吃飯,她都是只管吃,家人只管夾,以致於時值高二,她仍然不太會使用筷子。
當同齡的孩子們已經會自己挑選各種款式的衣服,而她竟然連衣服型號是什麼都不知道。
當同齡的孩子們都能為自己的事情拿定主意,而她連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由父母做主。
如此過度保護和溺愛,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主持人直呼:「真的現在還有這樣的孩子,完全想像不到。」
但當父母對孩子的保護和照顧超越了邊界,這樣的愛,就變成了一種傷害!細思極恐!
這位高二女生在勇氣臺上,對父母和奶奶發出吶喊:
「我不想成為所謂的學習機器,也不想做『高商低能』,更不想做『啃老族』,希望你們能鬆開手,讓我獨立起來!」
02聽聽她的家人怎麼說
其實,她的每一位家人(爸爸媽媽和奶奶)都意識到了自己的愛過度了,只是因為有感情的坎兒,不容易邁過去。
媽媽說:
「姑娘,你的生命來得多麼不容易!媽媽懷你要比別人辛苦得多得多,從懷你到把你生下來,所付出的艱辛,是用語言表達不出來的。」
當年為了保胎,整整一夏天,這位媽媽除了產檢和上衛生間,都沒下過床,沒洗過一個澡。因為來之不易,所以如獲至寶,特別珍惜和愛護。
從一個母親的角度,我是能理解她的。因為我本人懷孕時也因先兆流產症狀而臥床一個月,那種小心翼翼,患得患失的心情真的是一種煎熬。
但,正因為愛孩子,更需要為其計深遠。
父母愛孩子是一種本能,而恰當地給予孩子最適度的愛,才是一種能力,是身為父母需要不斷學習和拿捏的。
忍住!不讓自己對孩子的愛泛濫成災,父母需要學會放下焦慮、放開懷抱去信任孩子。
學會化解自己的控制欲,讓孩子在體驗與感受中完成自我成長,說到底也是一種愛的成全!
前不久,我老家一位親戚11歲的女兒身體抱恙,請我幫忙預約掛個三甲醫院的專家號。到日子,這位母親便帶著女兒來了,在我家藉助了兩天。
03期間,有兩件事情令我印象深刻,感慨良多!
1、
她們是傍晚抵達的,那天我做了幾個家常菜招待,如下圖↓↓
起初,親戚不斷地將排骨夾進女兒的碗裡,孩子只顧悶著頭吃。
突然,親戚好像突然想到了什麼,「童,醫生說你不可以再挑食了,吃點其它菜吧!」
她邊說著,邊將西紅柿炒蛋、糟鰻夾進孩子碗裡,小姑娘皺著眉頭作難以下咽狀,然後斜著眼睛瞪了一眼自己的母親。
當她極不情願地將手撕包菜夾進嘴裡時,竟然露出了喜愛的神色。
她的媽媽欣喜萬分,「她長這麼大,從沒吃過這個菜。」隨後,她將盤子裡剩下的菜全扒進女兒碗裡。
「從小到大從沒吃過?胡蘿蔔、包菜、五花肉,這道菜的每個食材都是極普通的呀!」我難以置信。
「是啊,我以前用胡蘿蔔煮湯麵,她把胡蘿蔔全都挑出來了,一口都不吃!我就再也沒有買過。」
「那她平時都愛吃什麼?」我好奇。
「吃肉啊,她從小到大一口蔬菜都不吃的!」親戚表示很無奈。
我突然有點明白了,孩子身體的問題和長期的營養失衡恐怕脫不了干係。
2、
親戚的女兒今年11周歲,身高160cm,體重已過百。
當天晚飯後,母親陪同女兒進了洗手間,隨後是花灑的出水聲。
我原以為,媽媽只是想幫孩子調節好水溫,沒想到她卻在幫女兒洗頭洗澡,連吹乾頭髮這樣的小事也是媽媽幫孩子做。
「怕她自己洗不乾淨呢,況且她慢吞吞的,萬一著涼感冒了就不好辦了!」親戚說。
親戚家經濟狀況不太好,孩子的爸爸長年在省外的工地打工,他是家裡唯一的經濟支柱。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可這分明是「寒門養嬌子」啊!
父母過度的呵護,如同將孩子置於無菌環境下成長。
一旦離開這個「無菌室」,被嬌慣的孩子便很難抵禦外面的風沙。
缺乏獨立自理能力的孩子,通常內心自卑又敏感,沒有能力駕馭自己的生活,內心充滿不安與惶恐,更有甚者,有些孩子淪為「啃老族」、「白眼狼」。
04母愛管理的分寸與界限
曾在網上看到一個美國加州3歲男孩為媽媽準備晚餐的視頻,他的獨立表現令人讚嘆!
他去超市買麵包,到花園裡採來鮮花裝飾桌面,他會使用微波爐和烤箱……
倒飲料時不慎灑到地上,自己滑倒了,但他沒有像大部分孩子那樣哇哇大哭,而是迅速爬起重新倒了一杯,並自我安慰:「這沒什麼!」然後將地板清理乾淨。
沒有一個孩子會在一夜之間長大。如果——
8歲時,你不讓他自己整理書包;
18歲時,你不讓他獨自處理麻煩;
28歲時,你還給他生活費……
那麼,48歲時,他可能依然在啃老。
高曉松曾在《奇葩說》說道:父母也要學習獨立,享受自己的生活。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要學會放開,學會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作為父母,無論我們多麼愛孩子,都無法陪他走完人生的下半場。唯有給他精神上的獨立與自由,並教會他們處事的能力,才是對他最好的愛。
寫在最後:
但願我們都學會做勇於放手的家長,讓孩子有機會成長為獨立的人。
愛,有時候是「狠心」。父母狠下心,往後退一步,才能把孩子往獨立的路上推出一大步。
——感謝閱讀——
我是@愫說育兒,歡迎關注、點讚、互動。育兒路上,你我同行。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繫本人,並註明出處。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